考点二蒸汽的力量及走向整体的世界.ppt
《考点二蒸汽的力量及走向整体的世界.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点二蒸汽的力量及走向整体的世界.ppt(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考点二“蒸汽”的力量及走向整体的世界,一、考纲考点1工业革命。(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经过和影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二、课程标准(3)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前提:,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条件:,资本劳动力技术市场,圈地运动,殖民掠夺、海外贸易、贩卖黑人奴隶、圈地运动,工场手工业积累生产技术,海外贸易、殖民战争、圈地运动,可能性,必要性,1、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一)“大工业“的狂飙时代,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也不能再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一
2、“蒸汽”的力量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期间的一些主要发明,珍妮纺纱机,万能蒸汽机,汽船,蒸汽机车,2、工业革命的进程,思考:工业革命的特点,从英国开始,并居主导地位。机器发明者大都是具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和技师。发明机器主要是在轻工业,而后向其它产业发展。,工业革命的进程,瓦特的改良蒸汽机出现(动力),交通运输业的革命(汽船、火车),1840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大工厂制出现和推广,19世纪中后期,法、美等国也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棉纺织业的技术革命,燃料工业、机械制造业、冶金业和材料业革命,扩展;英国欧洲大陆、美国俄国、日本;美国机床的发明和通用部件的标准化生产机械化生产普及,3、英国工业
3、革命的影响,(1)生产力:极大提高社会生产力,使英国从农业变为工业社会。,(2)城市: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地理状况和人口结构,加快了城市化进程。,(4)文化及思想:促进科学教育发展及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5)生产关系: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6)环境:污染问题。,(3)产业结构:农业工业第三产业(服务业),(7)经济格局: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成为头号资本主义经济强国。,(8)经济思想:自由主义经济理论。,(9)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0)国际格局:东方从属于西方。,(二)打造“世界工厂”,2、表现:,推行“炮舰政策”,强制推行自由贸易政策。,1、措施政治:经济:法
4、制:外交:科教:,进行民主化改革。三次议会制度改革;建立职业警察制度,运用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发展经济,自由贸易是基本国策。,建立社会福利制度,维护自由贸易、自由竞争和自由生产原则,大力兴办教育,传播科学技术,19世纪中期,英国生产能力比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总和还要多,取得了“世界工厂”的地位。伦敦成为国际金融和贸易中心。1851年,成功举办第一次世界博览会。,1、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时间:19世纪中期),日本的“开国”、澳大利亚成为英国的殖民地、印度完全被英国控制以及中国被迫“门户开放”。,(三)世界市场的孕育和成熟,条件:,根本动力;工业革命的扩展主要途径;列强在世界范围扩张物质条件:工业革命密切
5、国际交流,各国经济实力增强技术条件:交通运输的技术革命重要保障: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标志:,成熟:,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的确立。,资本的自由流动、安全与增值;在国际贸易中给予最惠国待遇,逐渐取消关税保护;,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为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所控制,沦为经济附庸,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提供原料产地、销售市场和投资场所。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和经济依赖性也空前增强,贸易往来呈现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材料二自中世纪晚期开始,乡村手工业特别是毛纺织业在英格兰东部、西部和约克郡地区开速发展。商人发放原材料,回收产品,销往海内外,这种新型的“乡村制造业活动”被称为“原化工
6、业”。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工厂”,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16世纪初,纽北里的一家毛纺织“工厂”雇佣了1140名工人,其中近三分之二为妇女和儿童。海外市场的需求大大刺激了此类“工厂”的发展,英国成为欧洲最重要的毛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国,1700年毛纺织品占国内出口商品的70%。棉纺织业作为新兴行业随之兴起,其他行业也迅速扩张。机械化逐渐成为新的生产方式的重要特征,并在欧洲大陆广泛传播。-摘编自美E.E.里奇等主编剑桥欧洲经济史等材料三 包含着整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的雇佣劳动是很古老的;他个别地和分散地同奴隶制度并存了几百年。但是只有在历史前提已经具备时,这一萌芽才能发展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2)
7、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中期以前英国工业发展的阶段及阶段性特征。(16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对恩格斯所说“历史前提”的认识。(13分)(要求:以对“历史前提”的认识为中心;观点明确,史论结合。),(2)阶段:“原工业化”;工业革命(工业化)。阶段性特征:“原工业化”阶段:手工工场快速发展;商人参与;使用雇佣劳动。工业革命阶段:大机器生产;需要大量资本;形成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阶级。,(3)阅卷组教师的参考答案:观点:恩格斯所说的“历史前提”,主要是指欧美国家由“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发展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需要的条件。理由有四(1)在政治方面,资本主义
8、制度在欧美最先确立、完善并得到充分地发展。在英国、法国、德国等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过程与反封建求民主的进程结合在一起。而在明清时代的中国,根深蒂固的封建制度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2)在经济方面,欧洲国家的早期殖民扩张等,使这些国家获得资本原始积累和劳动力。17世纪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荷兰、18世纪日不落帝国英国等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获得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足够资金;英国“羊吃人”的“圈地运动”使农民与土地分离,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而中国封建土地私有制严重影响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中国的发展。,(3)在思想文化方面,文艺复兴、启蒙运动都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基础
9、上发展起来的。但是这些思想文化运动反过来仍然加快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而中国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及文化专制不可能促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4)在外交政策方面,欧美早期发达国家形成市场,促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他们积极开辟新般路、拓展殖民地,逐渐形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而中国在明朝的“海禁”政策及清朝“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在文化科技等方面全面落后于世界,因此中国的市场越来越小,不利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综上所述,欧美国家具备了这些前提条件,因此就从资本主义雇佣关系发展成成熟的资本主义制度;而中国没有具备这些条件,因此中国不可能建立成熟的资本主义制度。,(一)电气时代的来临,资本主
10、义生产方式确立,相对稳定的政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19世纪自然科学的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城市化推动自由劳动力增长,科技:,生产积累和对国内和殖民地的掠夺,劳动力:,市场:,资本:,政治:,必要条件,可能条件,经济:,工业资本主义经济发展,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二 走向整体的世界第二次工业革命,前提:,条件:,2、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促进了生产过程的机械化、自动化,大大提高了生产力。工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以轻工业为主导变为以重工业主导,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现工业化。(钢铁、汽车、石油、化工、农业变革)垄断组织的形成。(直因: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实质:是生产关
11、系的局部调整,是新的生产组织形式;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经济结构:以轻工业为主导变为以重工业主导,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现工业化。生产关系:出现了垄断及垄断组织。发展阶段:由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经济格局:欧洲多个工业国崛起,冲击英国的经济霸权。殖民侵略:由争夺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和瓜分世界的时期。国际关系格局:英国的核心地位开始动摇,世界力量对比的格局发生改变,帝国主义矛盾趋向尖锐。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对环境的影响:石油化工等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生产力:极大提高了生产力,人类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
12、代。,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速度快、范围广、规模大德俄日几国两次交叉进行,美国和德国是发源地和中心,(二)瓜分世界的狂潮,1、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根本)垄断组织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列强经济实力上升;垄断加剧了对市场的争夺。,2、欧洲列强瓜分世界的概况,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侵略亚洲、非洲概况简表,1823门罗主义,1889泛美主义,19世纪90年代,海权论,19世中期提出新殖民主义“太平洋商业帝国”的构想,门户开放,3、美国的对外扩张,一步步把拉美变成“后院”,夺取亚洲、太平洋和拉美霸权,20世初确立在西半球的霸主地位,美国为什么是新殖民主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点 蒸汽 力量 走向 整体 世界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458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