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技术课标教材与教学.ppt
《通用技术课标教材与教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用技术课标教材与教学.ppt(6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通用技术课标、教材与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鲍珑010-82088513,一、以课标为依据,以教材为蓝本,(一)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纲为纲,以本为本”“超纲”在使用新教材时已不适用。一堂课是不是好课,最根本的应当是看两点,一是教学目标的确定是否正确、适当;二是教学目标是否得到落实,即这一堂课确定的教学目标是否得到实现。教学目标的正确设定,是教学设计的首要任务。,有些理念与目标在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里没有得到全面地反映,特别是一些有关技术的思想方法与技术文化有关的目标,没有能全面地反映出来。有的教材也没有能很好地体现技术的思想方法与技术文化。,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第79、80页)中:“了解12类
2、常用的工具和设备,学会一种材料的12种加工方法”“了解12类产品的常用测试方法”。教学目标确定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要求学生“了解类常用的工具和设备,学会一种材料的2种加工方法”“了解类产品的常用测试方法”。对不对?,课程标准中的(第73页)三、课程目标”第二段“学生将具有终身进行技术学习的能力。(一)知识与技能 5.熟悉一些常见材料的属性及加工方法,能根据设计要求选择材料和工具,能根据设计方案制作产品或模型。6.具有初步的技术试验的操作技能,能进行基本的技术测试和技术指标测量,在这里教给学生的不仅是一两种具体技能、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这类技能、知识的方法。然后,在继续的学习中,如在
3、制作产品或模型中,熟练所学技能或自学一些技能,通过这些实践过程,掌握学习技术的方法。这才是我们的最主要的教学目标。,在通用技术课程表标准里,“教学习方法”是教学的基本思想,贯穿于整个课程标准之中,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有些要求在教材中并没有反映出来。在教材里,理念与目标很多也是隐含在教学内容之中,并未明显地表示出来。教学不仅要看教材,而且要看课程标准,要看课程标准里的课程目标。,在教材中,有些内容出现了,要让学生在后续的教学中去实践与进一步理解。但教材中往往只是提一句或甚至不提,如果教师不理解课程标准的意图,就会忽略这个目标,造成未能完成教学目标。,(二)教材的使用 1应当如何看待教材的问题,通
4、用技术课是一门全新的课程。无论是课程理念还是课程目标都是全新的,应当从爱护的角度提出意见。认真地分析教材,认真地学习课程标准。教师对教材的认识也存在一定问题。不要轻易否定教材。,2如何使用教材,新的课程标准给出的是学生学习的最低基准。教学由“教教材”改变为“用教材教”。教材学材。尊重教材,改变教材的内容与教学安排,要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要由基于教材,又逐渐发展到超越教材。,教材是一种教学资源,这并不是说我们可以脱离教材进行教学,特别是在我们还没有能吃透课程标准与教材的情况下,更要注意做到尊重教材。这就是说,在改变教材的内容与教学安排时,要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弄清教材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5、。在不清楚教材的编写意图的情况下,轻易地改变教材安排,会给教学带来问题。建议在教学中,如果没有把握,在第一次教学中先不改变教材安排。,要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去组织教材进行教学。教学要由基于教材,又逐渐发展到超越教材。教学不仅要看教材,而且要看课程标准;不仅要看内容标准,而且要看课程理念与目标。,3如何分析教材,教材分析应在制定教案时最前面做,它是所有教学设计的基础。在分析之前,要先对照课程标准,看一下这一单元的内容是课程标准里哪一条条目所确定的,与教学目标中哪些目标有关。我们应当首先分析某一单元教材的教学内容及这一单元教材在全书中的地位。然后再分析教学目标。最后,还应研讨教材存在的问题或不足,以
6、能在教学中做补充与改进。,教材分析我们以“苏版教材 第二章 技术世界中的设计第一单元 技术与设计的关系”为例:,(1)教学内容 在分析教材时,要特别注意找出教材里主要观点,特别是要找出教材中关键的话和教材是如何说明这些观点的。,第1小节:一项技术的创新需要设计成为推动技术发展的动力。第2小节:技术是设计的平台先进的技术可以使人们的设计得以发展。第3小节:技术世界中,其核心是技术设计,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是由课程标准中第77页(一)技术及其性质1.内容标准第3条“理解技术与设计的关系,能分析设计在技术发明与革新中的作用。”所规定的,与第2条“知道技术的发展需要发明与革新”也有关联,因为发明与革新离
7、不开设计。,第1小节的中心是“设计是如何推动技术发展的”。,这一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设计的概念,要讲的又是设计与技术的关系。学生如果对设计一无所知,这个问题是无法讲清的。可是我们又无法用很少的时间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设计,但可以说清楚设计是做什么的。教学时可以用一些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设计实例来讲设计是做什么事的,而不必去讲设计的概念。这一点十分重要。,在案例的教学中:我们应当帮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分析“技术是如何推动技术发展的”。从“应用新技术、革新老技术、提出新要求”等三个角度度来分析。,第2小节的中心是“技术是设计的基础,先进的技术可以使设计得以发展”,这一节的安排和上一节基本相似。重点是“没有
8、技术的发展与进步,设计也就失去了进步的源泉。”应当注意的是,这一节中的案例是不应改变的,这和全书的台灯设计与制作是一条主线有关。教学中只可增加案例,不可以不使用这个案例。,第3小节的中心是技术设计与艺术设计的关系。,从目的性来说,技术设计和艺术设计是不完全相同的两回事,但又不可分离。在技术设计里,设计构思时需要艺术设计,对产品的外观加以润色时也是艺术设计。但要注意,教学目标不是技术与艺术的关系。而是技术世界中,其核心是技术设计。,(2)这一单元教材在全书中的地位,这一单元教材之前是技术的性质,之后是设计及其过程,讲的又是技术与设计的关系。因此,这一单元自然而然地就担负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它既承
9、担了由技术的性质的教学转向技术设计教学的过渡任务,又是设计教学起始课。,这一单元的教学应达到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呢?,了解设计是做什么的。知道并承认两个结论:设计是推动技术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技术是设计的基础,先进的技术可以使设计得以发展”。了解技术与设计的关系。进一步深化对技术的性质和技术文化的认识。(还应具体化。),(3)研讨,教材重点突出,紧扣教学目标;结论明确,通俗易懂。教材对案例的分析不够细致。这样教材分析基本完成。下一步是结合学生情况对教材进行处理,特别是个别案例的增删。,4关于学情分析问题,这是一位老师的起始课学情分析:学生对技术有一些感性认识,但还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一般认为技术比
10、较神秘,是技术人员的事情,与自己关系不大,因而参与技术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学生的学习程度不一,1班、2班的学生中考录取时成绩比其他班要好,对这两个班要提出更高的要求。而3班、4班学生的成绩相对要差一些,在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上的要求可以适当低一些,但是在情感目标上对全体学生的要求都是一致的。,第一段的分析十分必要,是切题的;第二段的分析则没有必要。这一节课的学情分析,主要应是学生的技术经历,对技术的接触程度,接触过哪些技术,初中技术学习情况等,而不能以文化课的程度为依据。例如,从农村来的学生,在家是否参加一定的生产活动,学生是否有参加小发明小制作的经历,初中是否上过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等。至于学生文化
11、水平的分析、学习能力情况的分析,也是有必要的,但不是这一堂课,而是后面的需要考虑到学生学习技术知识、操作能力等时再做分析。,学情分析应当是找出与这一个教学内容有关的学情,而不是所有的学情。,1一般情况;2技术素养基础;3心理素质与思想品质;4家庭情况。要强调段学生情况的了解不是开学的一次调查的能得到的,而是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在后续的情况了解中,要加上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以前教学内容的掌握,技术素养的进步情况等。,二、教学设计中的常见问题,(一)教学措施中的问题 例:通用技术学科教学设计一、教学措施 1.课前:(1)认真学习技术课程标准,以课程标准为核心,精选江苏版和广东版两套教材中的相
12、关内容进行教学。(2)收集和处理与教学有关的信息和资料,特别是上网查找较前卫、较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容和信息。(3)教师准备教学材料和用具,制作课件;学生准备有关材料。是否完全!,1.由于教材的体系并不完全相同,教材的教学载体也常是自成体系的,教材还是应以一套为主,参考另外几套。,2.缺少学情调查及当地教学资源调查。,2.课堂上:(1)理论学习:采用小组讨论、辩论,教师讲解、提问,师生互动的方式进行,主要培养学生的技术思想和意识,提高技术素养。(2)实践活动:精心挑选一些学生感兴趣、材料易准备、制作相对简单的小发明(或小制作)让学生练习,培养动手操作能力。(3)注意记录学生学习及活动表现(小
13、组互评和教师评定两部分)。3.课后:总结教学过程和效果,收集学生活动表现记录的相关资料(如:活动评价记录表等)供评定学分之用。有什么不足吗!,设计不是小发明,也不是小制作。设计了一座建筑,不能说是发明了一座建筑,设计了一种服装,不是发明了一种服装。大多数设计是利用已有的发明创作去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有人发明了集成电路,设计中利用集成电路于计算机,使计算机的体积大大缩小,功能大大提高。这就是设计。当然,发明中也有设计。一个发明在发明之前,我们有时并不知道它有什么用途,即使在发明后有时也看不出有多大用途。要是它变成真正有用的东西,创新就成为必然。,教法不宜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来分。要依据教学内容的
14、特点来确定教学方法。“总结教学过程和效果,收集学生活动表现记录的相关资料“不仅是为评定学生学分,改进教学才是主要目的。,(二)技术与设计1教学计划 安排了整个技术与设计1的教学过程;每项教学内容设置了内容与教学方式两项。还需要设置哪些项目?,三、考核与评价方案,(三)考核与评价方案,对一个模块的教学,需要有一个总体的教学设计,这位老师做到了。还应当:具体与细致,有系统地安排情感态度价值观、技术文化(包括思想方法)及创新精神的培养与训练计划。教学方式要根据教学内容来确定,不要简单化。,技术素养的培养要形成体系,要有系统安排。不然就可能只有技术知识的教学,架空了技术素养培养。技术素养的培养要具体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通用 技术 教材 教学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457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