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供水》PPT课件.ppt
《《乡镇供水》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镇供水》PPT课件.ppt(9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乡镇给排水工程,主讲人:罗金耀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水利部农水司“11.5”“三大任务”:1、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2、农村人畜饮水解困3、大型泵站更新改造,第三章 水质与用水量规划,用水量规划的主要任务是为乡镇居民、企业、事业、商业、学校、乡镇管理等用水单位提供足够的水量,准确、合理地确定给水工程的规模,是供水系统的首要任务。,3.1 水质标准与规定一、水质标准,水源水质要求 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 生活饮用水标准,乡镇供水水质标准 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 饮用天然矿泉水水质标准,1、水源水质要求,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应符合GB3838的要求;地下水作为供水出源时,应符合 GB/T 1484
2、8的要求。,注意:当水源水质不符合要求时,不宜作为供水水源。若限于条件需加以利用时,水源水质超标项目经自来水厂净化处理后,应达到本标准的要求。,2、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应符合CJ 3020-93的要求。,3、生活饮用水标准,水质应符合国家标准(CJ/T 206-2005)。标准中有几项重要的指标,如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毒理学指标、细菌学指标、放射性指标等。,表31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mg/L),返回,地下水质量分类指标(一),地下水质量分类指标(二),地下水质量分类指标(三),返回,表32 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CJ 3020-93)
3、,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CJ 3020-93),返回,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5750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 GBT 14848 地下水质量标准 CJT 141城市供水 二氧化硅的测定 硅钼蓝分光光度法 CJT 142城市供水锑的测定 CJT 143城市供水钠、镁、钙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 CJT 144城市供水 有机磷农药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CJT 145城市供水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CJT 146城市供水 酚类化合物的测定 液相色谱法 CJT 147城市供水 多环芳烃的测定 液
4、相色谱法 CJT 148城市供水粪性链球菌的测定 CJT 149城市供水亚硫酸盐还原厌氧菌(梭状芽胞杆菌)孢子的测定 CJT 150城市供水 致突变物的测定 鼠伤寒沙门氏菌哺乳动物微粒 体酶试验,城市供水水质标准 CJT 2062005,表33 城市供水水质标准 CJT 2062005,4、乡镇供水水质标准,乡镇供水水质标准,应符合CJ/T 206-2005的要求。乡镇供水水质监测,主要对水质进行常规和非常规项目的检验,包括微生物学指标、理化指标、毒理学指标、放射性指标等。,5、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生活杂用水主要包括厕所冲洗、洗车、街道扫除、道路清洗和乡镇绿化等,根据杂用水的不同用途,采用不同
5、的标准值。,6、饮用天然矿泉水水质标准,饮用天然矿泉水水质标准对水质的要求比较严格,除要符合饮用水的基本要求外,在矿物质含量、微量元素含量等也有指标。,表36 饮用天然矿泉水水质标准,返回,二、水质检验和监测,水质的检验方法应按 GB 5750、CJ/T 141 CJ/T 150 等标准执行;地表水水源水质监测,应按 GB 3838 有关规定执行;地下水水源水质监测,应按 GB/T 14848 有关规定执行;乡镇公共集中式供水企业应建立水质检验室,配备与供水规模和水质检验项目相适应的检验人员和仪器设备,并负责检验水源水、净化构筑物出水、出厂水和管网水的水质,必要时应抽样检验用户受水;自建设施供
6、水和单独供水单位应按本标准要求做水质检验。若限于条件,也可将部分项目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监测单位检验。,水质检验项目和检验频率,如下表:表37 水质检验项目和检验频率,表37 水质检验项目和检验频率,水质处理的例子,三、用水量规划,用水量规划的主要任务是为乡镇居民、企业、事业、商业、学校、乡镇管理等用水单位提供足够的水量,满足生活、生产、市政、消防等的用水要求,合理确定用水量,是确定供水系统及其建筑物规模的依据。,3.2 用水量标准1、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 我国为合理利用水资源,加强城市供水管理,促进城市居民合理用水、节约用水,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科学地制定居民用水价格,制定了城市居民生活用水
7、量标准(GB/T 50331-2002),见表31。该标准适用于确定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指标。乡镇居民生活用水量目前还没有专门的标准,在进行乡镇供水系统设计时,可参照该标准的规定,根据所处地区的类别执行。乡镇居民生活用水量指标的确定,除应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表31 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GB/T 50331-2002),表中调查的A、B、C三类用水户其定义为:A类系指室内有取水龙头,无卫生间等设施的居民用户;B类系指室内有上下水卫生设施的普通单元式住宅居民用户;C类系指室内有上下水洗浴等设施齐全的高档住宅用户。表中各列数据反映了不同用水设施和条件的三种类型,以及不同
8、时期、最近一年整体居民、典型户居民的用水状况,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既反映了历史情况又反映了当前的实际状况。,居民生活用水人均日用水量区域分类统计表,典型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调查表,其他城市居民生活用水调查情况为使标准值的确定既能符合居民生活用水的实际水平,又能清楚反映与世界发达国家水平的关系。在标准编制过程中,编制组成员查阅了许多国内外有关居民生活用水的资料。从调查资料情况看,欧洲国家用水水平和我国的现状情况基本一致;台北、香港用水消耗与多数沿海和南部经济发达城市水平相当;美国多数城市用水消耗水平比较高,反映了宽裕的用水水平。如几个国家有代表性的城市用水状况见下表。,2工业、企业(1)按万元产值:
9、根据工业企业的生产水平确定,一般按50300m3/万元。工业生产水平低的取大值,反之取小值。(2)按单位成品:单位成品用水量需按产品实际产量和用水量进行推算。若用此法计算,需对同等类型的工业企业进行实际测算。不同的生产性质、工艺水平、设备性能等,其用水量具有较大的差异。(3)生产职工用水量:一般为2535 l/人班,淋浴4060 l/人1h,时变系数2.53.0。工业企业职工用水量与冷、热车间、生产环境有关,冷车间、生产环境好的取小值,热车间、环境差的取大值。3公共建筑 公共建筑主要包括机关、学校、商店、集市、旅馆、医院、食堂、餐馆、浴室等人群聚集场所,公共建筑用水量较为复杂,准确计算十分困难
10、,一般可参考表32确定。,表32 公共建筑用水量,4消防用水表33为城(乡)镇居住区室外消防用水量,乡镇供水的消防用水量可参考选用。,表33 城(乡)镇居住区室外消防用水量,5市政用水 在城市或乡镇建设中,很少全面考虑市政建设用水量,准确定量考虑也比较困难,乡镇供水可按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市政建设:应该考虑市政建设的发展规模和速度,比如按每平方公里或每万人有多少处建筑工地和市政设施建设场所。建筑工地的人员按企业职工生活用水量计算,施工用水按实际用水量进行估算。(2)街道洒水:根据气候条件,按主要道路每天撒水12次,每次撒水11.5 l/m2次;(3)绿地:绿地、草皮等市政园林场所,可按12
11、 l/m2d撒水;6蓄、禽等用水量标准 对于牲畜,一般以大牲畜每日50l左右、小牲畜每日30l左右进行计算;对于集中圈养的家禽,可按35l/只d考虑。,3.2 乡镇供水用水量估算1经验预测 在没有任何依据或参考资料的情况下,可采用经验预测方法。根据乡镇发展情况,运用经验进行分析判断,做出乡镇供水用水量估计。此法任意性较大,可靠性较差。2统计分析法 若对过去若干年的乡镇用水量变化具有较详细的统计记载,可分析其用水量变化规律,则可以下式进行估算。Qn=Q0(1+Pn/100)n(31)式中,Pn用水量的多年平均变化率;Q0基准年的用水量;Qn n年后的估计用水量。3分项预估(1)按人口递增率、农村
12、人口城(乡)镇化水平进行预估;(2)按工业、副业增长率进行预估;(3)按市政建设、城(乡)镇化远期规划进行预估。预估递增率可参考3.2节的指标选用。,4、用水量详细计算 具体规划应计算供水系统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用于确定系统设计参数。(1)用水量变化 1)日变化系数全年内,每日的用水量不尽相同,因生活、气温影响:kd年最高日用水量/年平均日用水量(1.12.0)。2)时变化系数 kh日最高时用水量/平均时用水量(1.32.5)。3)用水量时变化曲线 此曲线为日Q(%)t(0-24h)关系,它有助于确定系统供水量变化。,(2)用水量计算1)城市日最高用水量 居住区 a)按人口数目(m3/d)(
13、3-2)式中,N1人数;q1设计最高日用水标准l/人d。b)按人口分布密度(m3/d)(3-3)式中,qi某区域居民最高日用水量定额(m3/pd);Pi居住区人口密度(p/ha)i居住区面积(ha),公共建筑(m3/d)式中,q2表32;N2用水单位数量。工业企业职工生活(m3/d)式中,n班制(24)。职工生活用水量根据车间性质,一般可取2535/人/班。,工业企业职工淋浴(m3/d)企业工作人员用水量,应根据车间卫生特点确定,一般可采用4060l/人/班,延续时间为一小时。工业企业生产用水量 同时工作各车间用水量之和。市政用水量 n6、n6洒水次数;s6、q6街道面积及标准;s6、q6 草
14、地面积及其标准。街道洒水1-1.5 l/m2次;绿地1-2 l/m2d,考虑不可预见用水量不可预见用水量(包括管网损失),按城(乡)镇最高日用水量的1020%计。则城市最高日用水量为:Q=K(Q1+Q2+Q3+Q4+Q5+Q6)(m3/d)K为未预见用水量系数,1.11.2。2)城市最高日平均时用水量 QC=Q/243)取水构筑物水厂最高日平均时用水量水厂有自用水,考虑510%,则 Qp=(1.05-1.1)Qc,4)城市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Qmax=KhQC Qmax 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m3/h;Kh时变系数一般绘制时变化曲线,城市Q1Q6不一定同时存在,不可简单直接相加。Qmax即为系统设
15、计依据。,给水管网的布置给水管网各管段的流量计算和管径的确定给水管网水力计算给水管网水泵扬程及水塔高度的设计给水泵站的设计给水管材及管道附属构筑物,第七章 给水管网的规划设计,一、给水管网的布置,根据给水管网在整个给水系统中的作用,可将它分为输水管和配水管网两部分。,1、输水管,一类是从水源到水厂或从水厂到配水管网的管线,因沿线一般不接用户管,主要起传输水量的作用;另一类是从配水管网接到个别大用水户去的管线,因沿线一般也不接用水管,所以,此管线也叫做输水管。此管通常称为主干管。,对输水管选择与布置应符合以下要求:,A、应能保证供水不间断,尽量使线路最短,土石方工程量最小,工程造价低,施工维护方
16、便,少占或不占农田。B、管线走向,有条件时最好沿现有道路或规划道路敷设。C、输水管应尽量避免穿越河谷、重要铁路、沼泽、工程地质不良的地段,以及洪水淹没的地区。D、选择线路时,应充分利用地形,优先考虑重力流输水或部分重力流输水。E、输水管线的条数(即单线或双线),应根据给水系统的重要性、输水量大小、分期建设的安排等因素,全面考虑确定。F、当采用两条输水管线时,为避免输水管线因某段损坏而使输水量减少过多,要求在管线之间设连通管相互联系,如图所示:,G、在输水管线的最高点上,一般应安装排气阀,在输水管线的低洼处,应设置泄水阀及泄水管。,2、配水管网,配水管网就是将输水管线送来的水,配给集镇用户的管道
17、系统。根据不同的配水作用,分为三类:干管作用:输水至集镇各用水地区,或为沿线用户供水 管径:一般集镇,100mm;大集镇,200mm 分配管(或称配水管)作用:把干管输送来的水,配给接户管和消火栓 管径:小集镇75100mm,中等集镇100150mm,大集镇150200mm 接户管(或称进户管)作用:从分配管接到用户的管线 管径:用户用水的多少而定,3、配水管网的布置形式,根据集镇规划、用户分布以及用户对用水的安全可靠性的要求程度等,分成为树状网和环状网两种形式。,树状网,管网布置呈树状向供水区延伸,管径随用水户的减少而逐步变小。优点:总长度较短,构造简单,投资较省。缺点:当管线某处发生漏水事
18、故需停水检修时,其后续各管线均要断水,安全可靠性差;树状网的末端管线,由于用水量的减少,管内水流减缓,用户不用水时,甚至停流,致使水质容易变坏。适用性:用水安全可靠性要求不高的小城镇和小型工业企业。,环状网,管网布置呈封闭环状。优点:当任意一段管线损坏时,可用闸门将它与其余管线隔开进行检修,而不影响其余管线的供水,因而是断水的地区便大为缩小;还可大大减轻因水锤现象所产生的危害缺点:由于管线总长度大大增加,故造价明显地比树状网为高。适用性:集镇中心地区,因此,给水管网的布置既要求安全供水,又要贯彻节约的原则。安全供水和节约投资之间难免会产生矛盾,要安全供水必须采用环状网,而要节约投资最好采用树状
19、网。只有既考虑供水的安全,又尽量以最短的线路敷设管道,方能使矛盾处到统一。所以,在布置管网时,应考虑分期建设的可能,即先按近期规划采用树状网,然后随着用水量的增长,再逐步增设管线构成环状网。,4、干管布置(定线)原则,A、主要方向应按供水主要流向延伸,而供水的流向则取决于最大用水户或水塔等调节构筑物的位置。B、通常为了保证供水可靠,按照主要流向布置几种平行的干管,其间并用连通管连接,这些管线以最短的距离到达用水量大的主要用户。C、干管一般按规划道路布置,尽量避免在高级路面或重要道路下敷设。管线在道路下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应符合集镇地下管线综合设计的要求。D、干管应尽可能布置在高地,这样可以保证用户
20、附近配水管中有足够的压力和减低干管内压力,以增加管道的安全。E、干管的布置应考虑发展和分期建设的要求,并留有作地。考虑以上原则,干管通常由一系列邻接的环组成,并且较均匀地分布在集镇整个供水区域。,水塔在管网起端,干管由水塔开始包围整个供水区,并用三条干管将水输送至最大与最远的用户A与B两点。,5、干管布置(定线)示例,a,b,当集镇的延伸方向垂直于连接管网输入点与水塔的干管时,如图所示,这时干管是连接输入点及水塔的a系列干管和沿给水区敷设的b系列干管组成。,c,干管由两个同心环状管内a组成,其间用径向管线c连接,而水则由两根输水管供给。,二、给水管网各管段的流量计算和管径的确定,确定各管段计算
21、流量的目的,在于依此来选取管径,进行水力计算。但要确定各管段的计算流量,需要先确定各管段的沿线流量和节点流量。,1、沿线流量的计算,从图中可以看出,在这段管线上,沿线配出的流量有分布较多的小用水量q1、q2、等,也有少数大用水量的集中流量Q1、Q2等。按照这样复杂多变的配水情况来计算管网是不是必要的,比较切实的办法是将此复杂的沿线配水情况加以简化。通常采用的简化方法是比流量法,该法有两种表现形式,长度比流量法和面积比流量法。,长度比流量法,假定q1、q2 这些用水量均匀分布在全部干管线上,则管线单位长度上的配水流量称为比流量,记为qcb,(升/秒米),式中:Q管网总用水量(升/秒);Qi工业企
22、业及其他大用水户的集中流量之和(升/秒);L干管总长度(米)。计算时,不计穿越广场、公园等无建筑物地区的管线长度。对于沿河岸等地段所敷设的只有一侧配水的管线,其长度只按一半计算。对于人口密度不同的或房屋卫生设备条件不同的市内各区,也应根据其用水量和管线长度,分别相应调整比流量。有了比流量,就可求出各管段的沿线流量Qy可按下式算出:,Qy=qcbL(升/秒)L管段长度(米),面积比流量法,假定q1、q2 这些用水量均匀分布在整个供水面积上,则单位面积上,则单位面积上的配水流量称为比流量,记为qmb,计算如下式:,(升/秒米),式中:供水面积的总和(米2),干管每一管段供水面积的划分,可按分角线法
23、或对角线法进行,如图:,(a)对角线法(b)分角线法,由面积比流量qmb,亦可计算出某一管段的沿线流量Qy,计算公式为:Qy=qmb(升/秒)式中 管段的供水面积(米2),鉴于集镇供水面积大,用水量多,故用面积比流量法较之用长度比流量法要准确一些,但此法的计算颇麻烦。当供水区的干管分布比较均匀,管距大致相同时,似无必要采用面积比流量法,改用长度比流量法比较简便。,2、节点流量的计算,干管各管段的沿线流量已由比流量法来求出。但是,实际上管网每一管段的流量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上述的沿管线配出的沿线流量;另一部分,则是转输到后续管线去的转输流量。在一条管段中,转输流量沿整个管段不变,沿线流量则因沿线
24、配水,流量沿程逐渐减小,到管段末端等于零,管段输配水情况如图:,图中AB管段起点A处的流量是转输流量Qzs与沿线流量Qy之和,而管段终点B的流量仅为Qzs。按照计算比流量的假定,Qy呈直线变化。,显然,这种沿线变化的流量,不便于用来确定管径和水头损失,还需对其作进一步简化。简化的方法是化渐变流为均匀流,全管段引用一个不变的流量,称为折算流量 Qf。,在图中使折算流量Qf所产生的水头损失和上图沿线变化的流量所产生的水头损失完全相同,从而得出管线折算流量Qf的计算公式为:,Qf=Qzs+Qy(升/秒),式中 折减系数,其值在0.50.58之间。当管线的转输流量远大于沿线流量时,趋近0.5;反之,值
25、则趋近于0.58。实践中往往采用=0.5,以使计算更为简便,也不致引起过大的误差。,由此,将管段的沿线流量折算成节点流量,只需将该管段的沿线流量平半分配于管段始、末端的节点上,便得到节点流量(qn)的计算公式为(升/秒),如图所示:,此图为某一管段沿线流量化为节点流量的分配图,此时该管段的折算流量为:(升/秒),由上式可以看出,如果把沿线流量化成节点流量,便能大大简化管网的计算工作量,由此可知,管网中每个节点上假想的集中流量便等于与该节点相连的所有管线的沿线流量总和的一半,即,(升/秒),求得各节点流量后,管网计算图上便只有集中于节点的流量(包括原有的集中流量)。而管段的计算流量为,(升/秒)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乡镇供水 乡镇 供水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457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