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业务知识》PPT课件.ppt
《《中药业务知识》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业务知识》PPT课件.ppt(1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药业务知识,李金桥,中药学,中药学,中药:以传统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并阐述其作用机理,应用于临床的药物。具有代表性的著作:汉代神农本草经为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梁代神农本草经集注首创自然属性分类法唐代新修本草我国及世界药典性著作宋代证类本草我国最早最完整的综合本草明代本草纲目完善了药物的自然分类百科全书,中药学,药性理论:四气、五味、升降、浮沉、补写、归经、有毒无毒、配伍禁忌。四气:寒、热、温、凉四气的确定:药性寒热温凉,是从药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出来的,是与所治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对应的。故药性的确定是以用药反应为依据,病证寒热为基准。,中药学,四气的作用:寒凉药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作用
2、;温热药具有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温经通络、回阳救逆等作用。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如黄芩,板蓝根对于发热口渴、咽痛等热证有清热解毒作用,表明这两种药物具有寒性。能够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一般属于温性或热性,如附子、干姜对于腹中冷痛、四肢厥冷、脉沉无力等寒证具有温中散寒作用,表明这两种药物具有热性。,中药学,五味的确定:确定味的主要依据,一是药物的滋味,二是药物的作用。1.味的确定最初是依据药物的真实滋味。如黄连、黄柏之苦,甘草、枸杞之甘,桂枝、川芎之辛,乌梅、木瓜之酸,芒硝、食盐之咸等2.后来由于将药物的滋味与作用相联系,并以味解释和归纳药物的作用。,中药学,3.随着用药
3、的发展,对药物作用的认识不断丰富,一些药物的作用很难用其滋味来解释,因而采用了以作用推定其味的方法。例如,葛根、皂角刺并无辛味,但前者有解表散邪作用,常用于治疗表证;后者有消痈散结作用,常用于痈疽疮毒初起或脓成不溃之证。二者的作用皆与“辛能散、能行”有关,故皆标以辛味。,中药学,五味的作用:辛辛能散、能行,有发散、行气、行血等作用。甘甘能补、能缓、能和,即有补益、缓急止痛、调和药性、和中的作用。酸酸能收、能涩,即有收敛固涩作用。苦苦能泻、能燥、能坚。咸咸能软、能下,有软坚散结和泻下作用。淡淡能渗、能利,有渗湿利水作用。,中药学,中药按来源分类:四大类植物类: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动物类:骨肉皮分泌
4、物等矿物类:原矿石及加工品其他加工品及中成药,中药学,升降浮沉:1、凡升浮的药物,都能上行、向外;如升阳、发表、散寒、催吐等作用的药物,药性都是升浮的。凡沉降的药物,都能下行、向里;如清热、泻下、利水、收敛、平喘、止呃等作用的药物,药性都是沉降的。2、在药性方面来说,凡味属辛甘、性属温热的药物,大都为升浮药;味属苦、酸、咸,性属寒凉的药物,大都为沉降药,因此有“酸咸无升、辛甘无降、寒无浮散、热无沉降”的说法。,中药学,3、在药物质地方面来说,凡花、叶以及质轻的药物,大都为升浮药;种子、果实、矿石以及质重的药物,大都为沉降药。,中药学,中药的毒:一是药物的总称。即指凡药均可谓之为“毒药”。药即“
5、毒”,“毒”即药。二是药物的偏性。是指药物对人体的某种偏性。中医药学认为,药物之所以能治疗疾病,就在于它具有某种或某些特定的、有别于其他药物的偏性。临床医生每取其偏性,以祛除病邪,调节脏腑功能,从而纠正阴阳之盛衰,调整气血之紊乱,最终达到愈病蠲疾、强身健体之目的。古人常将这种偏性称之为“毒”、“有毒”。,中药学,三.指药物作用的强弱,古人常用无毒、小毒、常毒、大毒、剧毒来区分四.指药物的毒副作用,现代讲的毒一般就是指药物的毒副作用。,中药学,药物的配伍:按照病情需要,治法和药物性能,选择两种以上的药物组合运用。配伍关系: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俗称七情1.单行:指用单味药治疗
6、病。病情比较单纯,选用一味针对性较强的药物即能获得疗效。如清金散单用一味黄芩治轻度的肺热咳血;2.相须:即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疗效。石膏与知母配合,能增强清热泻火的治疗效果;,中药学,3.相使:在性能功效方面有某些共性的药物,以一种药为主,另一种药为辅的形式配伍,能提高主药疗效。如补气利水的黄芪与利水健脾的茯苓配合时,茯苓能提高黄芪补气利水的治疗效果。4.相畏: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如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性能被生姜减轻或消除。,中药学,5.相杀: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如生姜能减轻或消除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性或副作用,所以
7、说生姜杀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6.相恶: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如人参恶莱菔子,因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7.相反: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性反应或副作 用。如“十八反”、“十九畏”中的药物(见“用药禁忌”)。,中药学,七情配伍意义:相须、相使属于增强疗效的配伍关系。相畏、相杀属于降低或消除毒副作用的配伍关系。相恶、相反属于避免配伍(配伍禁忌)的配伍关系,中药学,中药的补泻:针对病情的虚实而起作用的两对的药性,补其不足,泻其有余。中药的归经:药物对人体某些脏腑经络的特殊选择作用。,中药学,用药禁忌:配伍禁忌、妊娠禁忌、病情禁忌、药食禁忌。配伍禁忌:通常指十
8、八反、十九畏妊娠禁忌:妊娠用药禁忌,主要讨论妊娠禁忌药。妊娠禁忌药专指妇女妊娠期除中断妊娠、引产外,禁忌使用的药物。病情禁忌:根据病情的不同以及药物性能有毒无毒的不同情况提出的一些用药原则。药食禁忌:指服药期间对某些食物的禁忌,又简称食忌,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忌口。,妊娠,中药学,中药按照功效分类:一、解表药 1.辛温解表 2.辛凉解表二、清热药 1.清热泻火 2.清热燥湿 3.清热凉血 4.清热解毒 5.清退虚热三、泻下药 1.攻下药 2.润下药 3.峻下逐水药,中药学,四、祛风湿药:五、芳香化湿:六、利水渗湿:七、温里药:八、理气药:九、消食药:十、驱虫药:,中药学,十一、止血药:1.凉血止血
9、 2.收敛止血 3.化瘀止血 4.温经止血十二、化痰止咳药:1.温化寒痰 2.清化热痰 3.止咳平喘十三、安神药:1.重镇安神 2.养心安神十四、平肝熄风药十五、开窍药,中药学,十六、补虚药:1补气药 2.补血药 3.补阳药 4.补阴药十七、收涩药:1.敛肺止咳药 2.敛阴止汗药 3.涩肠止泻药 4固精缩尿药 5.固崩止带药十八、外用药:,中药学,中药之最:泻火之最:黄连 降气之最:沉香补血之最:当归 补脾之最:山药利水渗湿之最:茯苓 芳香开窍之最:麝香止痛之最:元胡 止血之最:三七补阳之最:鹿茸 补阴之最:女贞子清热解毒之最:银花 芳香化湿之最:藿香重镇安神之最:朱砂 清热之最:石膏,中药学
10、,中药之最:生津之最:石斛 温痰之最:半夏攻下之最:大黄 凉血之最:犀角理气之最:枳实;舒肝之最:郁金平肝之最:羚羊角 辛凉之最:薄荷活血之最:丹参 补气之最:人参消食之最:神曲 清痰之最:贝母退黄之最:茵陈 祛风之最:独活,中药炮制学,中药炮制学,中药必须经过炮制之后才能入药,这是中医用药的特点之一。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辩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炮制专著:1.南北朝、雷敩、雷公炮炙论,是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 2.明代、繆希雍炮炙大法3.清代、张仲岩修事指南4.明代、陈嘉模本草蒙筌对炮制辅料作用有较全面的总结的著作,中药炮制学,炮
11、制的目的:1.有毒中药炮制均可降低毒性。如川乌、半夏、马钱子等;有些毒性药物炮制除降低毒性外,还可缓和药性,如甘遂、芫花醋炙,巴豆制霜均可缓和泻下作用。2.有副作用的药物炮制均可消除或减弱副作用。如柏子仁具有宁心安神、润肠通便等作用,生品服后产生滑肠致泻的作用,通过去油制霜炮制后即消除了致泻的副作用;厚朴姜炙、黄精蒸制可消除对咽喉的刺激性。,中药炮制学,3.改变药性。生品、制品药性不同,临床应用各异。如蒲黄生用性滑,活血化瘀,炒炭后性涩,止血;生甘草性凉,清热解毒,蜜炙后性温,能补中益气;生地黄性寒,清热凉血,熟地黄性温,滋阴补血;何首乌生用。4药性峻烈的药物经炮制可缓和药性,如麻黄生用辛散解
12、表发汗作用较强,蜜制后辛散作用缓和,发汗力减弱,而止咳平喘作用增强;苍术、枳壳麸炒缓和燥性;牛蒡子炒黄缓和寒滑之性等。,中药炮制学,5.增强药物疗效。可通过炮制后改变药物质地,使其质地酥脆、易于粉碎、利于成分的煎出而提高疗效。如种子类药物炒黄;质地坚硬的矿物药、贝壳类煅制。胆汁制南星能增强其镇惊作用。6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部位和趋向。通过炮制可引药入经,改变作用部位及趋向。如大黄酒炙能引药上行;柴胡、香附等经醋制后有助于引药入肝;小茴香、橘核等经盐制后,有助于引药入肾。,中药炮制学,7便于调剂和制剂。矿物类、贝壳类及动物骨甲类药物,必须经过煅、煅淬、砂烫等,使其质地变为酥脆,易于粉碎及煎出有效
13、成分。8有利于贮藏及保存药效:(1)药物经过干燥处理,使药物含水量降低,避免霉烂变质,有利于贮存。(2)一些昆虫类、动物类药物经过热处理,如蒸、炒等能杀死虫卵,防止孵化,便于贮存,如桑螵蛸等。(3)加热处理可杀酶保苷,如黄芩、杏仁等。,中药炮制学,9矫味矫臭,利于服用。动物类药物或其他有特殊臭味的药物,炮制后均能起到矫味矫臭的效果,如酒制乌梢蛇、紫河车、麸炒僵蚕、,醋制乳香、没药.10提高药物净度,确保用药质量。这是药物炮制的共同目的。如种子类药物要去沙土、杂质,根类药物要去芦头,皮类药物要去粗皮等。,中药炮制学,炮制对四气五味的影响。(1)是通过“反制”纠正药物过偏之性,以缓和药性。如栀子姜
14、汁制后,能降低苦寒之性,以免伤中;(2)是通过“从制”,使药物的性味增强,增强疗效。如胆汁制黄连,增强黄连苦寒之性,所谓寒者益寒;(3)是通过炮制,改变药性,扩大药物的用途。如天南星辛温,善于燥湿化痰,祛风止痉;加胆汁制成胆南星,则性味转为苦凉,具有清热化痰,熄风定惊的功效。,中药炮制学,炮制对升降浮沉的影响。药物经炮制后,可改变其作用趋向,如酒制引药上行,盐炙引药下行入肾经。炮制对归经的影响。中药炮制很多都是以归经理论作指导的,特别是用某些辅料炮制药物,如醋制入肝经,蜜制入脾经,盐制入肾经等。炮制对毒性的影响。去毒常用的炮制方法有净制、水泡漂、水飞、加热、加辅料处理、去油制霜等。具有毒性的中
15、药经炮制均可降低毒性。,中药炮制学,中药炮制方法:净选与切制、炮炙1.净选:指中药材在切制、炮炙或调配、制剂前,均应选取规定的药用部分,除去非药用部分、杂质及霉变品、虫蛀品等,使其达到药用的净度标准。2.切制:是将净选后的药物进行软化,切成一定规格的片、丝、块、段等。其目的有:便于有效成分煎出,提高煎药质量,利于炮炙,利于调配和贮存,利于制剂,便于鉴别。,中药炮制学,切制前的水处理有淋法、淘洗法、泡法、漂法和润法。检查其软化程度的方法:弯曲法、指掐法、穿刺法、手捏法。饮片的干燥:自然干燥和人工干燥。人工干燥是利用各种干燥设备对饮片进行干燥,一般药物以不超过80为宜。含芳香挥发性成分的药物以不超
16、过50为宜。,中药炮制学,饮片类型、规格:极薄片:厚度为0.5mm以下,适宜木质类及动物角质类药材,如羚羊角、鹿角、苏木等。薄片:厚度为12mm,适宜质地致密、坚实、切薄片不易破碎材,如白芍、天麻等。厚片:厚度为24mm,适宜质地松泡、粘性大、切薄片易破碎的药材如茯苓、山药、天花粉、泽泻、升麻、大黄等。斜片、直片均属于厚片的范畴。丝:有细丝(23mm)宽丝(510mm),适宜皮类、叶类和较薄果皮药 材。切细丝的如黄柏、厚朴、桑白皮、切宽丝的如荷叶、枇杷叶。段(咀、节):长为1015mm,长段称节,短段称咀,适宜全草类和形态细长,内含成分易于煎出的药材。如薄荷、荆芥。,中药炮制学,常用的辅料分为
17、两大类:液体辅料和固体辅料。1.液体辅料主要包括酒、醋、盐水、生姜汁、蜂蜜、甘草汁、黑豆汁、米泔水等。2.固体辅料主要包括稻米、麦麸、白矾、豆腐、土、蛤粉、河砂、滑石粉等,中药炮制学,炮制辅料的用量:(1)、酒炙药除蟾酥用白酒外均以黄酒为主,一般为每100kg药物,用黄酒1020kg。(2)、醋炙时醋的用量一般为药物每100kg,用醋2030kg,最多不超过50kg。(3)、盐炙时盐的用量通常是每100kg药物,用食盐2kg。加水溶化食盐时,一般以食盐量的45倍为宜。,中药炮制学,炮制辅料的用量:(4)、姜炙时生姜的用量一般为每100kg药物,用生姜10kg,或用干姜3kg。(5)、蜜炙用炼蜜
18、,用量视药物性质而定,一般质地疏松,纤维多的药物用蜜量宜大,质量坚实,粘性较强,油分较多的药物用蜜量宜小。通常为每100kg药物,用炼蜜25kg。,中药炮制学,各类炙法的目的:酒炙目的:(1)改变药性,引药上行。大黄、黄连、黄柏等。(2)增强活血通络作用。当归、川芎、桑枝等。(3)矫臭去腥。乌梢蛇、蕲蛇、紫河车等。,中药炮制学,醋炙目的(1)引药入肝,增强活血止痛作用。乳香、没药、等,经醋炙后可增强活血散瘀止痛的作用;柴胡、香附、索等,经醋炙后能增强疏肝止痛作用。(2)降低毒性,缓和泻下作用。大戟、甘遂、芫花、商陆等。(3)矫臭矫味。五灵脂、乳香、没药等。,中药炮制学,盐炙目的:(1)引药下行
19、,增强疗效 强补肝肾的作用,如杜肿、巴戟天。增强理气疗疝的作用,如小茴香、橘核、荔枝核等。增强缩小便和固精作用,如益智仁。(2)增强滋阴降火作用 知母、黄柏等。,中药炮制学,蜜炙目的:(1)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如百部、枇杷叶、马兜铃、麻黄等。(2)增强补脾益气作用,如黄芪、甘草、党参等。(3)缓和药性,如麻黄、桂枝、升麻等。(4)矫味和消除副作用,如马兜铃、百部等。油炙目的:(1)增强温肾助阳作用,如淫羊藿。(2)利于粉碎,如豹骨、三七、蛤蚧。,中药炮制学,姜炙目的:(1)制其寒性,增强和胃止呕作用,如黄连姜炙可制其过于苦寒之 性。免伤脾阳,并增强止呕作用。姜炙竹茹则可增强止呕功效(2)缓和对
20、咽喉的刺激性,增强宽中和胃功效,如厚朴。,中药炮制学,炒法:分清炒法和加辅料炒法1.清炒法:分炒黄、炒焦、炒炭三种不同的火候要求的炒法。注意事项:(1)药物大小分档(2)预热(3)控制火力和火候 2.加辅料炒法:麸炒、米炒、土炒、砂炒、滑石炒,中药炮制学,炒黄: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或中火加热,炒至药物表面呈黄色或较原色稍深,或发泡鼓起,或爆裂,并透出药物固有的气味。炒黄程度:1、炒响:牵牛子、决明子 2、炒香:白芥子、莲子 3、炒爆花:王不留行、水红花子 4、炒去刺:苍耳子 5、炒变色:薏苡仁、冬瓜子 6、炒出汗:花椒,中药炮制学,炒黄的火候判断的方法:(1)对比看与生品
21、比较形状与颜色(2)听爆声子仁类药物多有爆裂声(3)看断面呈淡黄色(4)闻香气种子类药物固有香气溢出 炒黄的目的:(1)增强疗效:有效成分溶出增加;杀酶保苷;增加香气。(2)降低毒副作用(3)缓和或改变药性,中药炮制学,炒焦:将净选或切制的药物,置炒制容器内,用中火或武火,炒至药物表面呈焦黄或焦褐色,内部颜色变深,并具有焦香气味。适用药物主要用于消食健脾、止泻的药物。炒焦目的:1、增强药物消食健脾的功效。2、减少药物刺激性。,中药炮制学,炒炭: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置炒制容器内,用武火或中火加热,炒至药物表面焦黑色,内部呈棕黄色或棕褐色。炒炭目的:(1)增强或产生止血作用,如蒲黄、血余炭等(2
22、)缓和药性,降低毒副作用,如山楂、乌梅等。,中药炮制学,注意事项:(1)炒炭存性,防太过或不及;(2)根据药物质地、大小、决定所用火力或火候。(3)炒炭过程中及时 喷酒清水熄灭火星,防止复燃。炒炭存性:药物炒炭时大部分炭化,但应保存部分药物固有的气味,不能全部炭化,更不能灰化。,中药炮制学,加辅料炒法: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与固体辅料同炒的方法,有麸炒、米炒、土炒、砂炒、滑石粉炒等。加辅料炒目的:1、降低毒性;2、缓和药性;3、增强疗效;4、矫臭矫味等。,中药炮制学,麸炒: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用麦麸熏炒的方法。又称“麦麸炒”或“麸皮炒”。麸炒目的:1、增强补脾和胃作用;如山药、白术等,经麦麸炒制后
23、,可增强其疗效。2、缓和药性 某些作用强烈的药物,如枳实具强烈的破气作用、苍术药性燥性,经麸炒后药性缓和,不致耗气伤阴。3、矫臭矫味 如僵蚕,生品气味腥臭,经麸炒后,矫正其气味,便于服用,中药炮制学,麸炒注意事项:1、药物应干燥,以免药物粘附焦化麦麸。2、麦麸要起烟投药;注意火力适当。3、药物达到标准时要求迅速出锅,以免造成炮制品发黑、火斑过重等现象。4、辅料用量要适当。麦麸量少,烟气不足,达不到熏炒要求;麦麸多,造成浪费。,中药炮制学,米炒: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与米同炒的方法。米炒目的:1、增强药物的健脾止泻作用,如党参。2、降低药物的毒性,如红娘子、斑蝥 3、矫正不良气味,如红娘子、斑蝥。
24、注意事项:1、昆虫类药物米炒时因药物颜色过深,火候判断以米至深黄色、药物挂火色为度;2、植物类药物则以药物变黄色为度。,中药炮制学,土炒: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与灶心土(伏龙肝)拌炒的方法。亦有用黄土、赤石脂炒者。土炒目的:土炒能增强药物补脾止泻的功能。如本草蒙筌有“陈壁土制,窃真气骤补中焦”的记载。,中药炮制学,土炒的注意事项:1、药物加入:土粉炒至灵活状态,要适当调节火力,防止药物烫焦 2、火力适当:土温过高,药物易焦糊;过低药物内部水分及汁液渗出较少,粘不住灶心土。3、灶心土的使用:用土炒制同种药物时,可连续使用,若土色变深时,应及时更换新土,中药炮制学,砂炒: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与热砂共
25、同拌炒的方法。亦称砂炒,砂烫。砂炒目的:1、增加疗效,便于调剂和制剂 2、降低毒性 3、除去非药用部位 4、矫臭矫味,中药炮制学,砂炒的注意事项:1、河砂可以反复使用,但需将其中残留的杂质除去。炒过毒药的砂不可再炒其他药物2、油砂在反复使用时每次均需先行添加食用油拌炒。3、砂温过高易使药物焦糊,应添加冷砂或调小火力以控制砂温。4、砂炒的温度高,需勤加翻动,及时出锅并立刻筛去热砂;需要醋浸淬的药物应趁热投入醋液。,中药炮制学,滑石粉炒: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与滑石粉共同拌炒的方法。亦称滑石粉烫。滑石粉炒目的:1、降低毒性,矫味 2、使药物质地酥脆,便于调剂和制剂注意事项:火力与火候:适宜,防焦糊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药业务知识 中药 业务知识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456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