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研究法》PPT课件.ppt
《《个案研究法》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个案研究法》PPT课件.ppt(5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章 个案研究法,内容,个案研究的起源个案研究的内涵个案研究的特性个案研究的适用范围个案研究的程序个案研究报告的撰写,一、个案研究的起源,个案研究作为一种科学方法常被各领域的研究专家所采用。个案研究原创于1870年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当时是用来作为训练学生去思考法律的原理和原则的一种方法。其后又被用于医学方法。各领域专家在应用个案研究法时各有所侧重。,一、个案研究的起源,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采用个案研究较迟,最初主要是作为一种辅助性研究方法,用于个别儿童成长的记录。在学校心理辅导工作中采用个案研究,是在其它各业采用之后。在基础教育领域,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重视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2、,重视学生个别差异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人心。加上近年来由于社会转型导致学生心理问题增多,由学生心理问题导致的一系列青少年恶性事件的发生,以及教育行政部门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大力提倡,广大中小学教师对学生心理问题重要性的认识大大提高。,一、个案研究的起源,早期的个案研究,主要应用于行为 有问题的儿童,例如,逃学、偷窃、学习问题、生活问题、社交问题等。近年来,个案研究的范围已经大大地扩大了,它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较全面地了解学生的一种方法,不但应用于行为有问题的学生,而且也应用于研究正常与资质优异的学生,使教师和家长对他们能够更充分地了解,给予适当的辅导,以增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学习进步和发展潜能。,
3、二、个案研究的内涵,个案研究对单一的、典型的对象进行深入而具体的考察来了解对象的发展变化的线索和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与实施一些积极的措施以促进它的发展,然后把对这些条件、措施与结果之间的联系推广到对一般的人和事上去的研究方法。,三、个案研究的特性,1.在自然环境中从事现象的研究2.使用多种的数据收集方法。3.分析单位(收集的对象)可能是一个(单一个案)或多个(多个案)实体例如:人、群体或组织4.对于每一个实体都深入了解其复杂性。5.个案研究比较适合运用在问题仍属探索性阶段(探索Why或 how问题),尚未有前人研究可循的情况下,甚至分类性研究及假设或命题的提出。,三、个案研究的特性,6.没有
4、变量操纵(manipulation)、实验设计或控制7.研究当前的现象,解决当前的问题8.个案研究比较适合研究为什么或如何做的问题,并可做为未来相关研究的基础9.研究结论(果)的良窳跟研究者的整合能力有相当大的关系10.改变研究对象与数据收集方法可以发展一些新的假说11.个案法不预设研究变数、及何者为自变量、依变量。个案研究是一种将研究注意力集中于单一环境中所可能发生之各种变化的研究。,个案研究法的特点1.研究对象的独特性和整体性2.研究内容的深入性、全面性和描述性3.研究方法的自然性、多样性和综合性4.研究过程的客观性和真实性5.研究结果的启发性,四、个案研究的适用范围,个案研究是一种质化的
5、研究,其目的不在操作变量或验证假设,来回答问题;而是探讨问题中的复杂性,从研究对象本身来了解其行为。概括的说,其适用范围如下:尚未有很多研究或理论基础的问题某些特例显然与理论相矛盾时适合于捕捉研究个案中人员的知识并发展理论研究How及Why的问题,四、个案研究的适用范围,判断是否适用个案研究的准则是否只能在自然环境下进行?是否为当前事件?是否毋需控制或操弄?是否已有理论基础?是否变量太多其它研究法无法掌握?,四、个案研究的适用范围,个案研究法适合的研究问题个案研究一般而言适合研究当前较新的、未曾有许多人研究或无坚强理论的研究问题,且是自然现实环境下的研究问题。最适合个案研究策略的研究问题经常是
6、对调查设计、实验设计之观察值数而言,其研究牵涉的变量太多之情况。,四、个案研究的适用范围,Bomona(1985)曾将研究目的分成四个阶段,其中有几个阶段可用个案法探索阶段:此阶段旨在探索澄清研究计划问题及假设,故特别适合用个案研究法。设计阶段:此阶段旨在了解假设所需的数据,并建立研究模式。预测阶段:此阶段旨在测试假设以推论母群体,故较适合用调查法或实验法。质疑阶段:此阶段旨在找出极端个案以限制结论之通用性,故此阶段亦可采用个案研究法。,四、个案研究的适用范围,Yin(1984)将研究分成四阶段,其中几个阶段可用个案研究法:叙述阶段:此阶段可用单一个案或多个个案来叙述问题。探索阶段:此阶段可采
7、用多个个案来探索假设检定阶段:此阶段可用实验法或调查法实证、解释阶段:此阶段可采用多个个案法质疑、解释阶段:此阶段可采用单一关键个案,五、个案研究的设计,1.选择问题 2.确定目标及分析单位3.提出命题 4.参考文献5.设计程序,可采单一个案或多个个案6.收集资料(访谈、问卷、亲身参与、观察、文件、档案)7.资料分析 8.解释资料9.导出结论 10.撰写报告,个案研究范例,研究主题:童年早期的多重人格的个案研究。一、确定研究对象1.个案姓名:王XX,性别:女,年龄:8岁,就学年级:小学三年级。2.问题简述:该生父母陈述,女儿脾气坏,不听话,学习差,常有与别的孩子不同的行为,令人无法理解(如有时
8、对父母说话时,突然像换了一人似的),可能脑子有毛病。,老师和同伴反映:该同学行为古怪,常精神恍惚;人际关系差,不合作,不受欢迎;学习成绩不好,时常逃课,一个人在外游荡。二、收集研究资料1.身体特征:足月顺产,早期发育正常,常有上腹部不适及头痛。心理特征:注意力不集中,精神迷乱,脾气暴躁,任性,骄横,精神紧张,拘谨,行为及语调多变,对自己过去喜爱的玩具、衣服、事物感到厌烦,3岁时夜里醒来哭1020分钟。,2.家庭背景:两岁父母离婚,由外祖母收养,4岁时母亲再婚,继父对其态度严厉,一次将新买的玩具弄坏,继父狠狠的打她的头,扯她的头发,从此就非常恨她的继父。3.学校记录: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经常出外游
9、逛,学习成绩不良,常用混乱的人称说话,将“我”称“她”,老师叫她回答问题时,她经常说“她不会回答,我会回答”,弄的父母及老师经常莫名其妙。,4.测查结果:经韦氏儿童智力量表测定,智商为98,言语得分109,操作得分86。广泛成绩测验,词语认识4.4级,拼写5.4级,算术3.3级。曾在神经科检查,神经系统正常,无阳性发现。,三、分析与指导1.分析阶段问题形成的外部因素:由于父母离婚,外祖母抚养,养成骄横、任性等脾气;母亲再婚,继父态度严厉,方法粗暴,使其长期精神紧张、焦虑;学校未能及时发现和疏导。问题形成的内部因素:依恋母亲,对家庭生活无法适应,产生了心理困扰,采取了不正确的逃避和保护方式;未能
10、及时向他人求助。上述两种内外因素导致该对象精神紧张、拘谨、脾气暴躁、情绪不稳定、精神迷乱,常以两个人的身份与性格讲话,出现了人格分离和迷乱行为,可初步断定为童年早期多重人格。,2.指导(矫正)阶段针对王某的症状,决定采用游戏治疗和“墙壁会面”的方法来帮助她将内心焦虑、问题发泄出来。主要过程如下:第一阶段:游戏治疗(每周一次)王某在母亲的陪同下,初次进入一个布置有身份和经历与她相似的塑料娃娃及同继父模样相似的男塑人的安静的房间,初次进入使她显得惶恐不安,哭喊着要回家。指导者的态度和蔼可亲,对她的行为加以解释和引导,并不时地摆弄塑料娃娃,以王某的经历来解释娃娃,王某逐渐开始反应。,游戏治疗经过四次
11、以后,王某已能回忆起来以往的遭遇,言语对答无误,但仍坚信自己是两个人。第二阶段:墙壁会面(每周一次)在游戏治疗的基础上,将两个象征王某和李某的电动娃娃用一种障碍物个开,指导者当着王某的面不停的讲:“李某非常想念王某,想和她会面交个知心朋友。”开始王某显得紧张,站着不动,当指导者反复表演三次之后,王某则带着微笑跨越障碍物主动与象征李某的电动娃娃会面,并高兴地说:“现在我们是好朋友了”。,连续四次墙壁会面后,王某变得较为活泼,人格分离和迷乱行为消除。第三阶段:巩固治疗(每周一次)经过两个月即八次的巩固治疗,王某进步较快,通过心理测查显示:WISC-R(韦氏儿童量表)言语得分109,操作得分100,
12、智商为105。在随后的追踪研究中,经过六个月的追踪观察,家长及老师都反映王某表现得更为活泼,能承担一些家务,学习成绩上升,不良行为消除。,个案研究范例之二,爱与被爱意识的互动(一)现象与观察现象一:为了了解一下学生在关心自己、关心他人方面的认识,我曾做了一项调查。我出了几道题,让学生用一节队活动时间,写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做法。题目是这样的:(1)假如你自己生了病,你会怎么做?(2)假如你的爸爸妈妈生了病,你会怎么想?怎么做?为什么?,(3)假如那天正好要用练习册,你的书包是你父母帮你整理的,正好忘带了练习册,这时候,你会怎么想?(4)这两天,我们的数学老师因疲劳过度,嗓子都哑了,看到这情景你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455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