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概论》PPT课件.ppt
《《RFID概论》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RFID概论》PPT课件.ppt(5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射频识别(RFID)原理与应用,射频模拟电路?,3,“有了无线识别(RFID)技术,还需要管家吗?”,胡锦涛,2006-04-18美国西雅图微软“未来之家”,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2009年,温家宝总理提出“感知中国”的理念,物联网已经上升为我国的国家战略。作为物联网最主要的支撑技术,RFID也迎来了大发展机遇。2014年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已达5679亿元,我国RFID市场达到385.23亿元。未来3年全球RFID标签市场年增长22.4%。,4,5,第1章 RFID概论,1.1 RFID及其特点射频识别是无线电频率识别的简称,即通过无线电波进行识别。RFID系统中,识别信息存放在
2、电子数据载体中,电子数据载体称为应答器。应答器中存放的识别信息由阅读器读出。阅读器不仅可以读出存放的信息,而且可以对其进行写入,读写过程是通过双方之间的无线通信来实现的。,射频识别具有下述特点:它是通过电磁耦合方式实现的非接触自动识别技术;它需要利用无线电频率资源,必须遵守无线电频率使用的众多规范;它存放的识别信息是数字化的,因此通过编码技术可以方便地实现多种应用,如身份识别、商品货物识别、动物识别、工业过程监控和收费等;它可以容易地对多应答器、多阅读器进行组合建网,以完成大范围的系统应用,并构成完善的信息系统;它涉及计算机、无线数字通信、集成电路、电磁场等众多学科,是一个新兴的融合多种技术的
3、领域。,6,7,1.2 RFID的基本原理,RFID的基本原理框图,根据射频耦合方式的不同,RFID可以分为:电感耦合方式(磁耦合)反向散射耦合方式(电磁场耦合),RFID的耦合方式,1.2 RFID的基本原理,8,9,RFID的工作频率,工作频率分布图,1.2 RFID的基本原理,1.2 RFID的基本原理,10,11,电感耦合方式,电感耦合,电感耦合方式的射频载波频率为13.56MHz和小于135kHz的频段。应答器于阅读器的工作距离在1m以下。,电感耦合方式,1.2.2 电感耦合方式,电感耦合方式应答器能量的供给:电感耦合方式的应答器几乎都是无源的,能量(电源)从阅读器获得。由于阅读器产
4、生的磁场强度受到电磁兼容性能有关标准的严格限制,因此系统的工作距离较近。,1.2.2 电感耦合方式,12,13,应答器向阅读器的数据传输,负载调制,1.2.2 电感耦合方式,应答器向阅读器的数据传输应答器向阅读器的数据传输采用负载调制的方法。上图中的负载调制方式称为电阻负载调制,其实质上是一种振幅调制,也称为调幅(AM),调节接入电阻R2的大小可改变调制度的大小。,阅读器向应答器的数据传输阅读器向应答器的数据传输可以采用多种数字调制方式,通常为幅移键控(ASK),详见第3章。,1.2.2 电感耦合方式,14,15,电感耦合的时序方式,能量与数据传输,1.2.3 电感耦合方式的变形,电感耦合的时
5、序方式阅读器向应答器的能量传输和数据传输占用一个连续的间隙,在此时间内,应答器获取能量和数据而不传送数据。在两次能量供应的间隙时间,应答器完成向阅读器的数据传输。电感耦合的时序方式仅适合在135kHz以下频率范围内工作。阅读器的发送器仅在传输能量时工作,传输能量在应答器中给电容充电,以存储能量。在充电过程中,应答器处于低功耗省电模式,从而使接收到的能量几乎完全用于电容器充电。在充电过程中,应答器应能存储起在向阅读器传输数据时间内需要消耗的能量。在充电结束后,应答器上的振荡器被激活,振荡器被调制后,将调制的数字数据传送至阅读器。,1.2.3 电感耦合方式的变形,16,扫频法所谓“扫频”,就是利用
6、某种方法,使正弦信号的频率随时间按一定规律,在一定范围内反复扫动。这种频率扫动的正弦信号,称为扫频信号。如图所示该扫频信号频率变化从fL到fH,不断重复作线性扫动。,回路谐振频率f0在fL至fH之间,1.2.3 电感耦合方式的变形,17,扫频信号的主要工作特性有效扫频宽度:在扫频线性和振幅平稳性符合要求的条件下,最大的频率覆盖范围。扫频线性:扫频信号频率的变化规律和预定的扫频规律之间的吻合程度。振幅平稳性:扫频信号的振幅应恒定不变。,1.2.3 电感耦合方式的变形,18,19,扫频法的工作原理,扫频法,1.2.3 电感耦合方式的变形,扫频法的工作原理阅读器侧采用扫频振荡器,电感L1是扫频振荡器
7、的线圈,L1中的电流产生扫频的交变磁场,频率从fL扫至fH。应答器的谐振回路由L2和C2组成,其谐振频率为f2,f2在fL至fH之间。当应答器接近阅读器,阅读器扫频信号的频率和应答器谐振回路的频率f2 相等时,线圈L1中的电流产生一个明显的增量,该增量可提供用于识别。识别的方法是将阅读器安装于通道口,线圈可绕成大面积的方框形状,当附有应答器的物品被携带时,阅读器可给出警示。该技术可用于商场的电子防盗,这种无源应答器由电感线圈和薄膜电容构成谐振回路,称为1比特应答器。应答器在收款处可取下再用,或将其置于强磁场下利用产生的感应电压击穿薄膜电容。,1.2.3 电感耦合方式的变形,20,21,分频信号
8、检测法,分频信号检测法,1.2.3 电感耦合方式的变形,分频信号检测法该方法的工作频率范围为100135kHz(如128kHz)。该方法的原理与电感耦合方式相同,应答器是无源的,载波信号经二分频后送至调制器,在调制器中被应答器数据(存储在EEPROM中)或低频方波信号调制,被调制的二分频载波信号经应答器电感线圈L3送至阅读器,阅读器对二分频载波信号进行处理,便可获得应答器的有关信息。,1.2.3 电感耦合方式的变形,22,反向散射雷达技术为RFID的反向散射耦合方式提供了理论和应用基础。当电磁波遇到空间目标(物体)时,其能量的一部分被目标吸收,另一部分以不同的强度被散射到各个方向。在散射的能量
9、中,一小部分反射回了发射天线,并被该天线接收(因此发射天线也是接收天线),对接收信号进行放大和处理,即可获取目标的有关信息RFID反向散射耦合方式一个目标反射电磁波的效率由反射横截面来衡量。反射横截面的大小与一系列参数有关,如目标大小、形状和材料,电磁波的波长和极化方向等。由于目标的反射性能通常随频率的升高而增强,所以RFID反向散射耦合方式采用特高频(UHF)和超高频(SHF),应答器和阅读器的距离大于1m。,1.2.4 反向散射耦合方式,23,24,RIFD反向散射耦合方式,反向散射耦合,1.2.4 反向散射耦合方式,RFID反向散射耦合方式应答器的能量供给 无源应答器的能量由阅读器提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RFID概论 RFID 概论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453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