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申报省级课材料.ppt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申报省级课材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申报省级课材料.ppt(2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申报省级精品课材料,一、申报书,二、教学大纲,三、授课教案,四、思考题,五、实践指导,六、参考书目,七、教学录像,河北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申 报 书,申报学校:河 北 农 业 大 学 申报级别:省 级 精 品 课 程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主讲教师:张 增 栓 张 广 荣 授课对象:本 科 专 科建设时间:2004年9月2007年8月申报日期:2004年7月1日 河 北 省 教 育 厅,课程主讲教师,课程主讲教师,课程骨干教师情况,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是高等学校学生必修的政治理论课之一,是学好其他政治理论课的基础。主要内容包括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唯物史观等内容。通
2、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河北农业大学从1988年开设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程,1999年改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经过多年来长期不懈的探索和改革,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教学过程中,课程组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情况,重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进一步完善已有的课堂讨论、课堂辩论、课堂演讲、学生讲课、专题报告等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突出加强课堂提问和多媒体教学两种方法。制作并使用了内容详实、条理清楚的教学课件,同时运用图片、动画、图表等形式加强原
3、理的直观性,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观看宇宙与人、生物进化、中华周易、现代科技与21世纪、共和国三次最辉煌国庆大典实录、抗洪精神赞等教学片,形象生动、寓教于乐,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也收到了极好的教学效果。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教学学时为36学时,每学期安排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12次,课外作业2次。,1.课程现状分析:(含课程性质、学时),几年来经过哲学教研组全体教师的不断努力,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的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得到了学校领导和广大师生的认可。但还有以下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1.由于本课程组年轻教师占多数,所以无论从把握理论深度,还是在教学经验方面都需要进一步提高。因此要尽可能创造条件,使
4、年轻教师有更多的机会外出进修、参加学术会议,加强与外界的交流与沟通,以提高水平。2.实践证明,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教学不仅能使枯燥、晦涩的原理变得生动形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起到单纯讲授所不能起到的作用。为提高教学效果,需要购进最新、最权威的图书、音像资料,以丰富教学手段。3.在实践环节,由于学生人数过多,组织社会实践和参观学习很难让每个学生都参加。因此,一方面要加强交流,通过汇报、座谈等形式使大多数学生受益,另一方面尽可能多得安排学生亲身参加到社会实践中来。4.教学课件经过几年的增改,虽然能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但其功能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准备与专业人士合作,制作
5、出包含教学、思考题目、学生自测、思维拓展、参考书目等内容的教学课件,进一步完善教学手段。,2.申请建设理由:,学校投入经费1万元1.2004年 教学资料费(购置图书资料及教学软件、影视资料):1000元 教学研究费(课件制作、试题库建设、教学研究等):1000元 网络维护费:500元 社会实践费(学生社会实践、请专家作报告):500元2.2005年 教学资料费(购置图书资料及教学软件、影视资料):1000元 教学研究费(课件制作、试题库建设、教学研究等):1000元 网络维护费:500元 社会实践费(学生社会实践、请专家作报告):1000元3.2006年 教学资料费(购置图书资料及教学软件、影
6、视资料):1000元 教学研究费(课件制作、试题库建设、教学研究等):1000元 网络维护费:500元 社会实践费(学生社会实践、请专家作报告):1000元,3.课程建设经费分年度落实情况:,1.制作出包含教学、思考题目、学生自测、思维拓展、参考书 目等内容的教学课件,进一步完善教学手段。2.课程建设期间发表论文20篇以上。3.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考察、学习。4.派出年轻教师外出短期进修、参加学术会议。5、进一步完善试卷库,并建立试题库。,4.主要课程建设成果(详细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学要点及学时分配,河北农大人文学院哲学教研组,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4学时
7、)第一节 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一、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二、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基本问题的内容及其两个方面,什么是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可知论不可知论三、哲学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基本特征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社会背景、阶级基础、自然科学条件、直接理论来源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和根本特征三、唯物史观是马克思的第一次伟大发现四、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略讲)第四节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和方法(略讲),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4学时)第一节 物质与物质的存在形式一、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根本
8、属性 物质定义的发展,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二、物质的存在形式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运动的含义,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三、时间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第二节 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一、实践是人改造物质世界的活动 实践的本质和特点,实践的功能,实践的基本形式二、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实践是人安身立命之本,实践使人成为有意识的类存在物,实践使人成为 社会存在物,人的实践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也改变着人本身。三、实践是人把握世界的环节 第三节 意识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一、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意识的起源和本质二、意识的能动性 意识能动性的表现三、世界的
9、统一性与党的思想路线 实事求是是世界统一性原理的必然要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 俱进的思想路线。,第三章 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8学时)第一节 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一、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普遍性 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二、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发展的普遍性和永恒性,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三、规律是事物本身所故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四、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和核心第二节 世界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一、对立统一规律 矛盾是指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如何推动事物发展变化,内因、外因及其相
10、互关系。矛盾普遍性、特殊性的含义、二者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二、质量互变规律 质、量、度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质变量变及其相互关系及其意义。三、否定之否定规律 辩证的否定的含义及其意义,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及其意义。,第四章认识的本质和辩证运动过程(8学时)第一节 认识的发生和本质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二、认识的本质三、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关系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 第二节 认识的辨证运动过程一、认识过程中的两次飞跃二、认识辩证运动的总过程 认识辩证过程的原理,是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三、认识过程中的非理性因素(略
11、)第三节 认识的真理性及其检验标准一、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对待科学真理的意义。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四、真理与价值(略)第四节 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略),第五章 社会历史观及其基本问题(4学时)第一节 历史唯物主义是惟一科学的历史观一、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的含义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是人类社会的自然前提二、两种历史观的对立及其根源 历史唯心主义的缺陷及其根源,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三、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及其意义第二节 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条件及
12、其作用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人口因素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作用,生产方式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决定作用。努力实现社会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第三节 人类社会历史的本质特征劳动在人类社会形成中的决定作用。人类社会的本质。人类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第六章 社会基本结构与文明进步(2学时)第一节 社会的经济结构一、生产力的构成与先进生产力 生产力的概念,生产力的客观性,构成的实体要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代表合发展先进生产力。二、生产关系的构成与类型 生产关系的概念,生产关系的内容,生产关系的类型,什么是经济基础。第二节 社会的政治结构上层建筑的构成,社会政治结构的内容和特点,国家的本质与职能。第
13、三节 社会的文化结构社会意识的构成及其特点。文化的本质,社会意识的构 成,社会意识诸形式的特点。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第四节 文明进步与社会发展(略讲),第七章 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主体(4学时)第一节 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矛盾运动及其意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矛盾运动及其意义,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规律。第二节 社会发展的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科学技术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第三节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
14、和群众路线的内容、理论基础、现实意义。,第八章 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2学时)第一节 社会进步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第二节 人的本质与人的价值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 的社会性、综合性、具体性、历史性人的价值 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的集体 主义价值观对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的意义。(注重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第三节 人的全面发展与共产主义理想 必然王国、自由王国及其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授课教案,河北农大人文学院哲学教研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第三章 世界的
15、联系、发展及其规律,第四章 认识的本质和辩证运动过程,第六章 社会的基本结构与文明进步,第七章 社会发展规律与历史主体,第八章 社会进步与人的发展,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第五章 社会历史观及其基本问题,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 世界观和方法论,第一节 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基本特征,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第四节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和方法,第一节 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一、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二、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三、哲学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四、哲学的时代性、民族性和阶级性,1.世界观和方法论,2
16、.哲学和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一、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人们对整个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人生观,社会历史观,自然观,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二者的区别,二者的联系,研究对象不同,任务和作用不同,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具体科学以哲学为指导,二、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2、唯物主义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3、辩证法发展的三个基本形态,4、哲学的党性原则,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何者为第一性,有无同一性,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可知论,不可知论,1.古 代 朴 素 唯 物 主 义,唯物主义发展的三个基本形态,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2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17、,古代朴素辩证法,辩证法发展的三个基本形态,近代唯心主义辩证法,唯物辩证法,中国古代的五行说,金,木,土,水,火,相克,相生,哲学的党性原则,哲学,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三 哲学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1.哲学以文化为土壤,2.哲学对文化的影响和作用,3.中国的哲学和文化,四 哲学的时代性、民族性和阶级性,1.哲学的时代性就是哲学的历史性,2.哲学作为思想文化的核心内容是有民族性的,3.在阶级社会里哲学具有阶级性,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基本特征,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三、唯物主义历史观是马克思的第一次伟大发现,四、马克思主义哲学随着实践的发
18、展而发展,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3、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条件,4、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主观条件,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1836年宪章运动英国,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三大工人运动,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换定律,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德国古典哲学,费尔巴哈的唯物论,黑格尔的辩证法,合理内核,基本内核,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特征,1、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性的含义,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理论内容
19、上,从研究对象上,从社会作用上,实现了两个统一,唯物辩证的历史观,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唯物主义,辩证法,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终结了“科学之科学”,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以往一切哲学的最主要、最显著的特征,马克思一生的两大发现,唯物主义历史观,剩余价值论,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科技革命,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现代哲学中的主导地位,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四、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四节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和方法,一、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
20、提高人的素质,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性 和人的实践活动,第一节 物质与物质的存在方式,第二节 人的实践与物质世界,第三节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与实事求是,第一节 物质与物质的存在方式,一、客观实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二、物质的存在形式,三、物质形态的多样性和结构的层次性,一、客观实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1、物质范畴的发展,2、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物质范畴的发展,“原初物质”,原子,客观实在性,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列宁的物质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
21、摄影、反映。,列宁物质定义的意义,实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同唯心主义、二元论以及旧唯物主义划清了界限。,实现了本体论与认识论的统一,为认识论奠定了唯物辩证法的坚实基础。,实现了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是构成彻底的唯物主义的出发点。,二、物质的存在方式,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2、时间、空间是运动的物质的存在形式,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运动是绝对的,运动离不开物质 没有无物质的运动,物质离不开运动 没有不运动的物质,静止是相对的,事物的空间位置未发生移动,事物的根本性质未发生变化,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动中有静,飞矢
22、不动,静中有动,割裂二者的关系将导致形而上学和相对主义诡辩论,方生方死 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 方不可方可,庄子,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克拉底鲁,时间、空间同物质运动是不可分离的,时间空间离不开物质运动,物质运动离不开时间空间,宇:上下四方宙:往古来今,时间、空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绝对性,是物质的存在形式,有客观实在性,相对性,时空的具体形态、具体特性是可变的,第二节 人的实践与物质世界,一、实践是以改造物质世界为目的的对象化活动,二、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三、实践是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一、实践是以改造物质世界为目的的对象化活动,1、实践的含义及其特征,2、实践的基本形式,人能动地改造物质
23、世界的对象化活动,客观物质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基本特征,实践的基本形式,处理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物质生产实践,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革社会的实践,创造科学文化的实践,二、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1、实践是人安身立命之本,2、实践使人成为有意识的类存在物,3、实践使人成为社会存在物,4、实践改变客观世界也改变人本身,三、实践是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人类世界,自在世界,实,践,第三节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与实事求是,一、自然界的先在性和社会对自然界的能动性,二、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三、主观和客观的辨证统一,四、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一、自然界的先在性和社会对自然界的能动性,1、自然界对人类社会具有先
24、在性,2、人类社会对自然界的能动性,二、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意识是社会的产物,3、意识的本质,从自然物质到能思维的生物,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人类的意识,在意识的形成过程中社会劳动起着决定作用,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劳动的决定性作用,社会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的需要和可能,作为思维外壳的语言也是在劳动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劳动使人脑不断发展和完善,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意识的本质,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三、主观和客观的辨证统一,1、主观和客观的对立统一关系,2、主观和客观
25、统一的具体性和历史性,3、反对主观唯心论和机械唯物论,四、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1、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集中体现,2、坚持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第三章 物质世界的联系和发展,第三节 对立统一规律是联系和发展的根本规律,第二节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过程,第一节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第一节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一、事物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二、事物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三、普遍联系与系统论,联系,一切事物、现象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联系的客观性,客观世界的普遍联系是事物本身故有的属性,自在事物的联系,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马克思主义 哲学原理 申报 省级 材料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452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