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M结构原理及应用.ppt
《TEM结构原理及应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TEM结构原理及应用.ppt(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透射电子显微镜 TEM,天津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主要内容,1 透射电镜简介2 透射电镜主要结构3 透射电镜电子图象形成原理4 透射电镜样品制备5 应用,透射电镜,即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是以波长极短的电子束作为照明源,用电磁透镜对透射电子聚焦成像的一种具有高分辨本领、高放大倍数的电子光学仪器。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透射电镜的分辨本领已达到0.1nm,可用来直接观察原子像。,什么是透射电镜?,通常人眼的分辨本领大概是0.2mm(即人眼可分辨的两点间最小距离 为0.2mm)显微镜可分辨的两点间的最小距离,即为显微镜的分辨率,为什么采用
2、电子束做为光源?,采用物镜的孔径角接近90度考虑采用可见光波长极限390nm的光束照明显微镜系统,可得d约为200nm对于TEM在100kV加速电压下,波长0.0037nm,d约为0.002nm,目前电子显微镜达不到其理论极限分辨率,最小分辨率达到0.1nm,光学显微镜与透射电镜的比较,TEM的结构组成,TEM,电子光学系统(主体),真空系统(辅助),电源与控制系统(辅助),透射电镜剖面图 结构示意图,1、电子光学系统组成,电 电子枪 子 聚光镜 光 样品台 样品装置部分学 物镜系 中间镜 成像部分统 投影镜 荧光屏 底片盒,照明部分,观察记录部分,A、照明部分,电子枪:发射电子的场所,也是电
3、镜的照明源。由阴极(灯丝)、栅极、阳极组成。阴极管发射的电子通过栅极上的小孔形成电子束,电子束有一定发射角,经阳极电压加速后射向聚光镜,起到对电子束加速加压的作用,形成很小的平行电子束。,束流密度10A/cm2束斑大小4nm,2.场发射源,束流密度105A/cm2 束斑大小 1nm,聚光镜:将电子枪所发出的电子束汇聚到样品平面上。并调节电子的孔径角、电子束的电流密度和照明光斑的大小,获得亮度高、近似平行、相干性好的照明束。,钨灯丝热发射,B、样品装置部分,样品台的作用是承载样品,并使样品能作平移、倾斜、旋转,以选择感兴趣的样品区域或位向进行观察分析。透射电镜的样品是放置在物镜的上下极靴之间,由
4、于这里的空间很小,所以透射电镜的样品也很小,通常是直径3mm的薄片。,C、成像部分,物镜:为放大率很高的短距透镜,对样品成像和放大。它是决定TEM分辨本领和成像质量的关键。因为它将样品中的微细结构成像、放大,物镜中的任何缺陷都将被成像系统中的其他透镜进一步放大。中间镜:是一个可变倍率的弱透镜,可以对电子像进行二次放大。通过调节中间镜的电流,可选择物体的像或电子衍射图来进行放大。投影镜:为高级强透镜,最后一级放大镜,用来放大中间像后在荧光屏上成像。,D、观察记录部分,荧光屏:在电子束照射下,电子图像反映在荧光屏上,可呈现终像。研究者通过观察窗在荧光屏上进行像的观察、选择和聚焦。310倍。照相底片
5、:最常用的透射电镜的照相底片是片状的胶片。胶片的一面有厚度约为25m的明胶层,明胶层含有均匀分散的10%的卤化银颗粒。照相底片在电子束的照射下能感光。CCD相机:将荧光屏上成的电子图像转换后呈现在计算机显示器上,同样可以进行实时观察和调节,并可以直接保存成电子版图片,2、真空系统 为了保证电子在整个通道中只与样品发生相互作用,而不与空气分子碰撞,因此,整个电子通道从电子枪至照相底板盒都必须置于真空系统之内。如果真空度不够,就会出现下列问题:1)高压加不上去 2)成象衬度变差 3)极间放电 4)使钨丝迅速氧化,缩短电子枪寿命 电镜真空系统一般是由机械泵、油扩散泵、离子泵、阀门、真空测量仪和管道等
6、部分组成。,3、电源与控制系统 透射电镜需要两部分电源:一是供给电子枪的高压部分,二是供给电磁透镜的低压稳流部分。电压的稳定性是电镜性能好坏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标志。加速电压和透镜电流的不稳定将使电子光学系统产生严重像差,从而使分辨本领下降。所以对供电系统的主要要求是产生高稳定的加速电压和各透镜的激磁电流。在所有的透镜中,物镜激磁电流的稳定度要求也最高。近代仪器除了上述电源部分外,尚有自动操作程序控制系统和数据处理的计算机系统。,(a)高放大率,(b)衍射,(c)低放大率,物,物镜,衍射谱,一次象,中间镜,二次象,投影镜,三次象(荧光屏),选区光阑,透射电镜成像原理,透射电子显微镜成像实际上是透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TEM 结构 原理 应用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450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