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经济学专题研究3.ppt
《气象经济学专题研究3.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象经济学专题研究3.ppt(7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二、气象服务效益评估主要内容(一)气象服务效益的基本问题(二)气象服务效益评估的基本方法(三)公众气象服务效益的分析和评估(四)决策气象服务效益的分析和评估(五)专用气象服务效益的分析和评估(一)气象服务效益的基本问题1.气象服务效益及其分类2.气象服务效益评估的目的、任务和难点3.气象服务效益评估的理论基础1.气象服务效益及其分类气象服务效益概念气象服务的效益是利用可以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及手段,使用户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与气象服务有关的效益气象服务效益往往是气象服务活动中的资源耗费与其产生的有效效果之间的比较。式中,B为气象服务的效益;C为气象服务活动中的资源耗费;E为与气象服务活动中资源耗费相
2、对应的有效效果;f为C与E进行比较的法则,即B与C、E之间的函数关系。,某一时点的气象服务的效益可以表示为:,P=Product(S&T,U,x,y,z,t)D=Dissemination(M,U,P,x,y,z,t)U=User(P,M,Um,x,y,z,t),各式中S表示科学,T表示技术,U代表用户,x,y,z是空间坐标,t表示时间,M表示媒介,Um表示用户最大效益。所谓的产品P,是在一定科学水平和技术支撑下的、对用户有意义的和有用的、在时空上有指示的信息;分发过程D涉及传输的媒介、如何传输的(包括传输的方向)、传输到用户的什么关键环节、传输什么信息等;用户U包括用户理解产品、如何使用产品
3、、产品是否能使效益最大化等关键问题。,式中的任何一个要素都可以决定效益的大小,当情况不同时,各因素对效益的影响权重是不同的。但所有因素的效应都是受用户的需求牵引的。,产品、传输、用户与效益的关系,时间,效益,预报能力,需求,传输过程,0,a,科技能力,b,c,最大效益,?%,d,100%,不确定性,用户需求,用户理解及使用能力,气象服务效益的分类分类方法(1)气象服务效益的空间分类(2)气象服务效益的内在功能分类(3)气象服务效益产生的密切程度分类(4)气象服务效益的时间分类(5)气象服务效益的属性分类(6)气象服务效益的受益对象分类(1)气象服务效益的空间分类 按所涉及的空间范围来划分 宏观
4、效益 全局性、整体性,从整体和长远的角度来考虑其效益。微观效益 主要是从某一个具体的用户利益来考察其效益,一般指企业或基层单位或某一个局部应用气象服务产品所产生的效益。,(2)气象服务效益的内在功能分类减损效益 气象服务在减轻气象灾害所造成损失方面取得的效益。增益效益气象服务在合理开发自然资源、保护生态平衡和利用有利气象条件为行业服务而产生的增产增收方面的效益。(3)气象服务效益产生的密切程度分类(直接与间接效益)气象服务效益多属于间接效益。间接效益还具有波及扩散作用。即某种效益一旦发生,会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使效益的比重逐渐扩大,如气象服务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就具有类似特点。(4)气象服务效
5、益的时间分类近期效益:人工影响局部天气、防雷减灾等立即见效的气象服务效益长远效益:气候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效益就属于气象服务的长远效益(5)气象服务效益的属性分类,(5)气象服务效益的属性分类(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智力效益)公众气象服务效益、决策气象服务效益在很大程度上是属于社会效益;气象有偿服务效益和商业性气象服务效益主要体现的是经济效益。(6)气象服务效益的受益对象分类公众气象服务效益;决策气象服务效益;专用气象服务效益 2.气象服务效益评估的目的、任务和难点 气象服务效益评估的目的是寻找使用户效益最大化的途径,具体而言:(1)为政府向气象部门投入提供参考依据(2)为用户使用气象产
6、品提供参考依据(3)为气象部门提高管理效能、合理配置内部资源提供重要依据 效益评估的作用 确定发展重点以便更好地调配有限资源,了解用户需求并发现能更好地满足这些需求的有效途径,从用户角度提出衡量各类项目和业务系统的检验标准,找出用户与气象部门之间的敏感部,使社会影响最大化,预测不断变化的社会经济条件和用户需求,并提出适应途径,向“投资方”(政府、公众、企业)展示自身的价值。,气象服务效益评估的主要任务 确定气象服务效益评估值,以比较气象部门与其它部门或国外同行业在资源利用上的效率,供政府部门在配置资源时参考,也可为用户在考虑是否接受气象服务时提供参考依据;确定气象服务效益影响因素对效益值的影响
7、度,以便气象部门提高气象服务的质量,用户提高消费气象服务产品的水平,从而达到共同提高气象服务效益的目的。气象服务效益评估的主要难点(1)难以度量性(2)不确定性(3)多因素性(4)难以归属性3.气象服务效益评估的理论基础由于气象服务难以由市场上的供给与需求的均衡来获得价格,气象服务的价值无法通过价格来体现,因此,需要通过效益评估的方式来衡量气象服务的价值,(1)效用价值理论 效用指的是商品满足人的欲望和需要的能力,既有主观性,也有相对性。效用理论也叫消费者行为理论,是从物品满足人的欲望能力或人对物品效用的心理评价角度来解释价值及其形成过程的经济理论,包括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基数效用(card
8、inal utility):是指用1,2,3等基数词来表示效用的大小。基数效用可以加总求和。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序数效用(ordinal utility):是指用第一,第二,第三等序数词来表示效用的大小。序数效用只表示顺序或等级,不能加总求和。序数效用论采用的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法。基数效用论的两个基本假设:效用可以用基数来衡量边际效用递减效用:消费者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效用函数:U=f(x,y)(消费一定数量的X商品和一定数量的Y商品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U=f(x)(消费一定数量的X商品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总效用(TU,total utility):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消
9、费一定量的商品所获得的总的满足程度。,TU=f(Q),边际效用(MU,marginal utility):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引起的总满足程度的变化。,MU=,TU(Q)Q,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总效用(2),边际效用(3),价格(4),商品数量(1),某商品的效用表,TU,0 1 2 3 4 5 6 7,.,.,.,.,.,TU,1 2 3 4 5 6 7,.,.,10 8 6 4 2 0 2,MU,(b),总效用曲线和 边际效用曲线,某商品的效用曲线,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边际效用递减规律(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Utility):在
10、一定时间内,在其他消费品的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当某种物品的消费量增加时,消费者从该种物品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趋于递减。消费者均衡定义:指在消费者收入既定的情况下,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购买行为。假设条件:货币收入一定 消费偏好不变 市场价格既定消费者均衡假定:消费者用既定的收入I购买n种商品,P1、P2Pn分别为n种商品的既定的价格,货币的边际效用不变。以X1、X2Xn分别表示n种商品的数量,U1、U2Un分别表示购买n种商品的效用,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可以表示为:,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消费者用全部收入所购买的各种物品带来的边际效用,与为购买这些物品所支付的价格比例相等,或者说每一单
11、位货币所得到的边际效用相等。又叫等边际法则。,以公式描述的消费者均衡的条件,(1)P1X1+P2X2=I,MU1 P1,若,MU1 P1,,则增加对商品1的购买量,直至,公式中的为单位货币的边际效用,是一个定量。,个人需求曲线的推导,(1)推导基础: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2)需求价格取决于边际效用。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的边际效用越大,则消费者为购买这些数量的该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越高,反之则越低。(3)由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所以随着购买数量的增多,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即需求价格也越来越低。(4)在需求曲线中,消费者只购买一种商品,因此实现效用最大化的消费者均衡条件可描述
12、为:MU/P=。由于是一个定量,因此在MU随着购买量的增加而递减时,P也应当同比例递减。(5)注意:需求曲线上的每一点都是消费者均衡点。,MU,0,数量,MU,(a)边际效用曲线,价格,0,数量,D,(b)需求曲线,个人需求曲线的推导,(2)支付意愿,支付意愿(willingness to pay,简称WTP)是指消费者消费者为获得一种物品或者服务而愿意支付的最大货币量。从消费者角度:支付意愿是人们行为价值表达的自动指示器从出售者角度:人们接受补偿的意愿(willing to accept compensation,简称WAC)因此:任何物品和服务的价值=人们对该物品和服务的支付意愿=人们对该
13、物品和服务的补偿意愿气象服务效用值的测定:WTP:人们获得气象服务的效用值(使用WTP进行测定)WAC:人们放弃气象服务的效用值,(3)消费者剩余,概念:消费者愿意付出的价格与实际付出的价格之间的差额。(愿意付出的价格由消费者根据对物品效用的评价来决定,而实际价格则由市场来决定,是固定的。),P,0 1 2 3 4 5,Q,(a),消费者剩余,25 20 15 10 5,P0,B,C,P,(b),Q,0 1 2 3 4 5,25 20 15 10 5,B,C,消费者剩余的求解(私人产品),Q,消费者剩余,Q0,A,B,P0,O,P,令反需求函数Pd=f(Q),价格为P0时的消费者的需求量为Q0
14、,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总数量消费者实际支付的总数量,消费者剩余需求曲线以下,市场价格线之上的面积,公共产品消费者剩余的求解,1)利用“影子价格(shadow price)”:所谓影子价格是在国民经济评价中,区别于现行的市场价格而采用的能够反映其实际价值的一种价格。人们使用气象服务前后造成的产量产值的变化作为气象服务的“影子价格”,再根据相关的生成资料数据可求出气象服务的消费者剩余。2)利用支付意愿:直接询问人们对某商品的支付意愿和实际支出的费用,其二者的差就是消费者剩余。,(4)支付意愿与消费者剩余之间的比较,消费者剩余=支付意愿(本质是假设价格)-实际支出(本质是市场价格)价格(1)(1)是消费
15、者剩余(2)是实际支出(1)+(2)是支付意愿(2)0 商品数量,(5)信息商品的效用计量,阿罗从效用最大化的角度定义并研究了对信息商品的需求价值,从而为信息商品的供给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设随机事件 中状态 的发生概率为 为状态 出现时,决策者单位投入所获得的收入,为收入为 时决策者的效用函数,效用函数由决策者在不同收入情况下对商品的“支付意愿”构成;又设决策者拥有总资金为1,为决策者拟定在 发生时投入的资金份额,。在决策者已知 发生的概率为 的条件下,拟定选择合理的投资分配向量,使得效用的期望值 达到最大,亦即求解数学规划:假设效用函数 具有对数形式,即,那么规划变为:,利用Kuhn-Tu
16、cker定理,可以得到规划的解为:目标函数的值,亦即决策者的最大期望效用为。阿罗从信息论的角度,对这一结果做出了进一步的阐释。假设决策者设立了一个容量为 的信道,用以获得关于随机事件 的信息。现在如果决策者借此通道获知 发生的信息,那么决策者就会把所有的资金投入到 上,从而获取收入,他所获得的效用为。这样,在有信道的情况下(即能够获得信息的情况下),决策者的期望效用为,所以,正是有信道(一定能够获得到信息)和无信道(不可能获得信息)两种不同情况下的期望效用之差。因此,阿罗认为 是信道(亦即由此信道提供的信息)为决策者提供的期望效用增量,反之,是决策者对信息的期望效用。这样,可以认为 为决策者对
17、信息的需求价值。,(6)气象服务的效用价值,气象服务的效用价值就是能够满足人们生产生活需要的能力。气象服务的过程就是为气象服务的消费者提供气象方面的信道。由于气象服务具有时效性,所以在分析中引入时间变量。设天气情况 在 时刻某种天气情况 发生的概率为 气象服务使用者拥有的总资源(并不一定是资金,也可能是实践,或是多种要素的组合)为1,为气象服务使用者的决策向量,其中 为气象服务使用者拟定在 发生时投入的份额。为 时刻气象服务使用者的单位投入产出向量,其中 为 时刻 发生时,气象服务使用者单位投入于 上的产出。由阿罗的信息需求价值理论可得,当效用函数 具有对数形式,即 时,为最优解,此时目标函数
18、的值为。,由于天气状况瞬息万变,从 时刻到 时刻中,气象服务使用者将花费 的成本获取新的气象信息,这样,在 时刻:设,则,再次规划求解可以得到:则:因为 是信息量变化、单位投入产出率的时效变化以及花费成本减少资源总投入而导致产出减少等三种因素给气象服务使用者带来的变化。所以,可以认为 是因为花费成本 而获得的信息量 给气象信息使用者所带来的效用,可以简称 为气象服务的效用价值。,由设 则:,气象服务效用价值的各部分的含义和性质:1)由于天气的不同状况将对气象服务者的收益产生影响,但使用者又无法准确获知在某一时刻天气状况到底处于何种状态,这样,气象服务的使用者就将因为对天气状况的不确定性,而产生
19、一种心理负担。如果气象服务的使用者获得了需要的 时刻的气象信息,这一心理负担也就随之消除,同时他将获得 的期望效用。换句话说 是气象服务使用者用于消除心理负担的,对 时刻确切气象信息的需求效用。因此,是气象服务使用者对气象情况的掌握程度的心理需求效用的差值,它描述了从 时刻到 时刻,气象服务使用者所获得的气息信息为其提供的心理效用增量。当 时,表明气象服务使用者的心理负担减轻,气象信息为其决策提供了正的心理效用价值。由此,定义 为气象信息量 给气象服务使用者提供的心理效用价值,可以简称为气象服务的心理效用价值。,2)是获得气象信息后,对于气象服务使用者而言各种天气情况 出现的概率分布的变化,以
20、及投入产出活动的时效变化而导致的,气象服务使用者所能获得的产出效用的增量。因此,定义 为考虑气象服务使用者投入产出活动时效性的情况下,气象信息量 为其提供的产出效用价值,简称气象服务的产出效用价值。3)一般情况下,,这表明气象服务使用者花费一定的成本获取气象信息,虽然可以获得心理效用价值和产出效用价值,但是成本花费使得投入的总资源量下降,因而也导致了投入产出活动所获得的效用价值减少。因此,定义 为气象服务使用者为购买气象信息所花费成本的损失效用价值,简称气象服务的成本损失效用价值。,(二)气象服务效益评估的基本方法 1.气象服务效益评估的基本思路 2.气象服务效益评估的基本过程 3.气象服务效
21、益评估的基本方法 1.气象服务效益评估的基本思路 通过一定的方法,量化气象服务活动中的资源耗费C和与之对应的有效效果E,或者是与C、E有关的参量;在既定比较法则f的情况下,求出气象服务的效益B,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敏感性分析对影响气象服务效益的各因子进行影响度分析,最后评估出气象服务的效益值。2.气象服务效益评估的基本过程 确定具体效益评估的目的和任务 进行基本分析 进行方案的比较和选择 执行技术方案 撰写评估报告,通过验收(1)确定具体效益评估的目的和任务 气象服务效益评估的目的取决于效益评估委托者的要求。主要工作:提出目标、明确多元目标之间的关系、限定目标;匹配任务、量化任务、形成评估工作进
22、度表;对应考核指标、量化考核指标。,(2)进行基本分析 具体时空范围内气象特点的分析、资源耗费范围和特点的分析、有效效果范围和特点分析、资源耗费与有效效果的匹配分析、评估中所需资料的采集方法分析等。拟订评估技术路线和技术方法,并拟订多个可替代方案。重点是选择有效的评估数学模型类型和所需评估资料的获取方法。(3)进行方案的比较和选择 技术方案的评价和比较的原则 目的性:技术方案重点是否突出,是否能够完成评估的任务并达到评估的目的;科学性:技术方案是否科学、合理、概念清晰;可行性:技术方案在实践中是否可行;满意性:技术方案是否能为有关人员所接受、信服。评价和比较的主要内容 技术方案在理论上的优缺点
23、以及是否能与评估的具体问题相兼容,在多大程度上影响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合理性;,技术方案实施所需的条件是否具备,筹集和利用这些条件需要付出何种成本 方案实施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以及失败的可能性。(4)执行技术方案 制定相应措施,保证技术方案正确执行;确保有关技术方案的各项内容为所有人充分接受和理解;运用目标管理方法把各项评估工作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一个执行单位和个人;建立重要工作报告制度,随时了解评估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处理有关问题或调整行动。(5)撰写评估报告,通过验收 评估报告力求做到表述准确、简洁、通俗易懂;认真组织验收工作,虚心接受各方面意见和建议,总结评估工作的得失,为今后评估工作提供借鉴。3
24、.气象服务效益评估的基本方法 气象服务效益评估资料获取的基本方法 确定比较法则f的基本方法,(1)气象服务效益评估资料获取的基本方法 统计分析法;问卷调查法;专家小组法(德尔斐法)统计分析法 统计分析法是在有实际记录或相关资料的情况下,运用有关统计分析的方法提取所需数据的方法。资料来源主要包括:气象有关统计资料、政府有关统计资料、气象服务单位有关财务报表及各种实测资料。主要优点:方法体系成熟、科学性强、合理性强。主要缺点:获取资料的能力十分有限,工作量大、费时、费力。问卷调查法是指调查者运用统一设计的问卷,向被调查者了解有关情况来收集资料的方法,是一种间接的、标准的、书面化的调查方法。工作步骤
25、包括:设计调查问卷;选择和确定调查对象;发放调查问卷;回收和审查调查问卷;整理、分析调查问卷;撰写调查报告。主要优点:能够突破空间限制,在相当广泛的区域内进行,并在众多的被调查者中同时展开调查;省时、省力、省费用;具有匿名性,能较好地避免调查者的干扰,以减少人为误差。主要缺点:问卷回收率低、有效率低;对被调查者的文化程度要求高;提供的资料分析难度大。,专家小组法(德尔斐法)基本原理和要点 在有关领域内物色、确定专家名单,向专家提出明确的问题,请专家书面答复,专家之间采用保密方式;将各专家第一次判断意见集中起来列表,不写姓名,再分发给各位专家,请他们再参考别人的意见,修正或者肯定自己的判断,并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气象 经济学 专题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447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