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至清中叶文学课件.ppt
《清初至清中叶文学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初至清中叶文学课件.ppt(1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清初至清中叶文学,概说第一章 明末清初的戏剧第二章 长生殿第三章 桃花扇第四章 聊斋志异第五章 儒林外史第六章 红楼梦第七章 清初至清中叶其他长篇小说第八章 清中叶的戏剧第九章 清初至清中的诗词文小结,概 说,第一节 清初至清中叶社会概况第二节 清初至清中叶文学概况,第一节 清初至清中叶社会概况,一、清朝是以满洲贵族为核心建立的一个封建王朝。明崇祯十七年(1644)吴三桂勾结清兵入关,打败了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清由沈阳迁都至北京。从顺治元年(1644)到康熙二十二年(1684)是清王朝对全国进行军事征服的阶段,从康熙二十三年(1684)到乾隆六十年(1795)是清政权巩固、社会经济恢复和发
2、展的阶段,从嘉庆元年(1796)到道光二十年(1840)是清朝国力下降、社会危机日益严重的阶段。,二、在农业经济恢复的基础上,清代手工业产品的品种和数量都超过明代,商品流通范围也进一步扩大,明代后期产生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到清代中叶又有所滋长。但清朝还是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三、清王朝在维护满洲贵族特权的同时,竭力笼络和控制汉族地主阶级。乾隆中叶以后,朝政日渐腐败,社会矛盾斗争日渐尖锐。,四、清初出现一批具有民族意识和民主倾向的进步思想家。他们部分地代表了工商业者的利益,但主要是地主阶级内部的改革派和进步派。康熙中叶以后,许多学者钻入故纸堆中。乾嘉学派主要从事于考据,虽有戴震这样的学者批判
3、了宋明理学“存天理,来人欲”的反动观点,但从整体上看,乾嘉学派也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今文经学派的兴起,宣传变革,对十九世纪后期文化界发生了重大影响。,第二节 清初至清中叶文学概况,一、诗、词、文创作的成就超过明代。清初顾炎武等写出了不少优秀的爱国诗篇。王士祯创神韵派,查慎行创宋诗派;陈维崧、朱彝尊是词坛宗匠,分别开创了阳羡派与浙西词派,而以纳兰性德为成就最高的词人。魏禧等人的散文继承唐宋派而又有所变化。康熙中叶以后,诗、词、文创作中复古主义、形式主义倾向越来越严重。沈德潜创格调派,论诗主温柔敦厚。,其后袁枚继承公安派诗论,主张抒发性情,但主要表现士大夫闲情逸致,流于轻浮;翁方纲又提倡作诗以学问
4、为根底,创肌理派。郑燮、黄景仁不属何派,而能在诗中表现对民生疾苦的同情或穷困知识分子的悲哀。浙西词 派在清中叶势力最大,嘉庆时张惠言提倡比兴寄托,创常州词派,影响及于清末。桐城派的散文到清中叶形成完整的体系,恽敬的阳湖派是其旁枝。骈文也很流行,汪中最为杰出。,二、清初至清中叶的长篇小说与短篇小说集约出版一百五十种左右,文言小说集的数量也很多。清初水浒后传表现了强烈的民族意识,斩鬼传对封建社会人情世态进行了辛辣的讽刺。聊斋志异继承六朝志怪,唐宋传奇,兼取史传、话本及野史笔记之长,以优美文梓描绘了多种题材。乾隆中叶的儒林外史、红楼梦对封建社会作了细致的解剖批判,在语言运用、艺术结构和表现手法等方,
5、面都有独特的创造,代表了中国古代文人创作的白话小说的最高成就。嘉庆时的镜花缘内容亦有可取。清代也出现了不少落后甚至反动的小说。三、清初昆剧兴盛。以李玉为代表的苏州派作家创作了不少揭露封建政治黑暗和赞扬人民群众斗争精神的剧本。吴伟业的传奇表现亡国之痛,尤侗、嵇永仁的杂剧和传奇抒发了失意知识分子的牢骚不平。长生殿、桃花扇吸收、融汇元明以来爱情剧和,历史剧的丰富经验,代表了清代文人剧作的最高成就。乾隆年间的吟风阁杂剧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社会问题,雷峰塔传奇则是民间集体创作与文人创作相结合的产物。花部戏的兴起,标志我国戏剧跨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讲唱文学也繁衍出许多新品种,受到城乡人民的普遍喜爱。概说把清初
6、至清中叶的社会概况和文学概况分开来叙述,学习时应把两者结合起来思考。大体可以划分清,初和清中叶两个阶段。清初约当顺治、康熙时期,明王朝覆灭之后,各地抗清武装力量坚持斗争,一批进步思想家强调“严夷夏之辨”,并批判封建制度的腐朽性,于是这一时期的文学就突出表现了爱国思想和民主进步倾向。清中叶约当乾隆前后,清王朝依靠军事征服,巩固了对全国的统治,文学上自然就出现了适应其巩固统治需要的流派。同时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因素的重新滋长,清王朝政治的逐渐腐败,,文学上又自然地出现了反映“盛世”背后封建社会日益崩溃的历史趋势的作品。联系清初和清中叶的经济状况、政治斗争、文化思想斗争对文学的不同影响,就可以了解清初和
7、清中叶文学的各自特点。,第一章 明末清初的戏剧,第一节 明末清初戏曲剧种的演变第二节 李玉和苏州派作家第三节 吴伟业、尤侗和其他剧作家第四节 李渔的戏剧理论,第一节 明末清初戏曲剧种的演变,一、公元世纪后期在苏州兴起的昆剧,至明末清初达到了成熟的阶段。苏州、扬州是昆剧的两 大中心,南京和北京也有不少昆剧班社。二、明中叶江西地区兴起的弋阳腔,明末清初流传到华南、华中许多地区,与各地民间音乐结合,变成了许多新的声腔剧种,如江西北部的乐平腔,安徽南部的青阳腔、太平腔、石台腔、四平腔,浙江的义乌腔,北京的京腔等。他们深受广大农村群众的欢迎,进入城市较晚。,第二节 李玉和苏州派作家,一、明末清初苏州地区
8、集中了一批优秀剧作家,都属于知识分子中下层,思想倾向、艺术作风有许多共同点,而且经常互相合作,被称为苏州派。二苏州派的杰出代表是李玉。李玉可能出身于下层,明亡后绝意仕进,专力从事戏剧创作。其剧本见于著录的三十多种,完整保留下来的十八种,残本三种,可考知故事梗概的六种,三、清忠谱是李玉的代表作,取材于明天启六年(1626)苏州市人民为反对朝廷逮捕东林党人周顺昌所掀起的一场群众性斗争,基本上依照历史事实,又作了改动、加工,突出了周顺昌不顾个人安危和嫉恶如仇的性格,但又按照封建正流派标准加以理想化。剧本还描写了以颜佩韦为代表的广大市民的反抗行动,这样直接表现波澜壮阔的群众斗争场面,在我国古代剧本中是
9、很少见到的。,四、李玉的一棒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简称“一人永占”,曾以一笠庵四种的名称刊行。万民安也是写苏州地区一次市民群众的斗争。千忠戮虽取材于明初“靖难之役”,实是反映清兵入关的社会现实。麒麟阁写隋末农民起义,牛头山写岳飞抗金斗争,都有较大影响。李玉也写了不好的剧本,如万里圆宣扬封建道德,武当山诬蔑明末农民起义。,五、李玉优秀剧本的艺术特色:(一)紧密联系舞台演出实际,较多考虑到戏剧结构、戏剧场面、戏剧冲突的设计与安排(二)唱念做打等多种表现手段都得了充分的利用,而且安排得比较均衡。六、苏州派的其他作家:(一)朱佐朝的渔家乐借历史题材表现了反权奸的思想,并且把一个渔家女儿塑造成为父
10、报仇,为国锄奸的英雄人物。,(二)朱 的十五贯,又名双熊梦,分别描写熊友蕙和熊友兰的故事。熊友兰的故事采用了短篇话本十五贯戏言成巧祸的情节,加上了况钟断案的结局。解放后浙江省苏昆剧团整理改编这个剧本,删去了第一个故事,对第二个故事进行加工,赞扬况钟注重调查研究的精神,批评过于执主观臆断的官僚主义作风,成为推陈出新的一个典范。,(三)叶时章的琥珀匙表现了对当时社会黑暗的不满。(四)张大复的天下乐已失传,只保存下来嫁妹一出。,第三节 吴伟业、尤侗和其他剧作家,一、吴伟业的传奇秣陵春描写南唐亡国后徐适和黄展娘的恋爱故事,寄托对明王朝的怀念,曲梓典雅,情调哀婉,但不适合于演出。他的杂剧通天台描写梁朝灭
11、亡后,沈炯饮酒痛哭,临春阁描写陈朝灭亡后,洗夫人入山修道,都抒发了作者自己的亡国之痛,但流露出浓厚的伤感情绪。二、尤侗有西堂曲腋六种,其钧,天乐传奇揭露科场的不公平,倾吐怀才不遇的愤慨,抒情诗的意味很浓。三、王夫之的杂剧龙舟会取材于唐人传奇谢小娥传,赋予新内容,歌颂坚持民族气节的人,批判怯懦无能之辈,表现了清初的时代精神。四、明末清初还有阮大铖、吴炳、李渔等人,主要创作一些轻佻的风情剧,情节离奇,思想落后。阮大铖写有燕子笺,吴炳写有西园记,李渔写有风筝误。,第四节 李渔的戏剧理论,一、李渔曾长期从事戏剧活动,他总结自己多年艺术实践的体会,并吸收前人的成果,在闲情偶寄的“词曲部”和“演习部”中提
12、出了系统的戏剧理论。二、李渔戏剧理论的内容:(一)提出“戒讽刺”、“立主脑”、“脱窠臼”、“密针线”、“减头绪”、“戒荒唐”、“审虚实”,都有不少可取之处。,(二)提出“贵浅显”、“重机趣”、“戒浮泛”,还论述了写作曲梓、宾白和设计插科打诨等方面应注意的事项。(三)提出昆剧如何培养演员和进行训练的问题,也涉及导演艺术。三、李渔戏剧理论的特点:(一)非常重视演出效果。(二)理论密切联系创作与演出实际。(三)主张戏剧宣扬忠孝节义、点缀太平,则是落后的观点。,明末清初的戏剧这一章内容比较多,但不是重点。学习这一章,先了解这一时期有哪些比较重要的剧作家,他们各有什么代表作,然后主要抓两个问题:一是李玉
13、传奇创作的总的倾向,他的清忠谱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二是李渔戏剧理论的基本内容和特点。,第二章 长生殿,第一节 洪升的生平和创作第二节 长生殿的题材和主题第三节 长生殿的结构和语言,第一节 洪升的生平和创作,一、洪升出身官僚家庭,但科举考试长期不顺利,常常无所顾忌地评论古今。曾交往一些明代遗民,对明王朝的灭亡曾发出深沉的慨叹。二、洪升擅长诗词,现存部分诗集。所作传奇有九种之多,除长生殿外,全部失传。晚年所作杂剧四婵娟包括四个单折短剧,赞扬了历史上四个有才能的女子,也表现作者高尚的生活情趣。,第二节 长生殿的题材和主题,一、唐玄宗和杨玉环的故事,长期流传。许多诗、词、小说、戏剧作品取材于这一故事
14、。二、洪升最早与友人谈论开元、天宝遗事,对李白的遭遇很有感触,于是创作沉香亭传奇,大约以李白为主角,也写到唐玄宗、杨玉环和高力士。不久进行修改,去掉李白,加入李泌辅佐唐肃宗中兴,取名舞霓,裳。后来,以为唐玄宗和杨玉环这样的钟情人物,在古代帝王后妃中少有,就再次修改剧本,成为今天所见到的长生殿。三、长生殿直接继承了白居易长恨歌诗和白朴梧桐雨杂剧的故事情节,又增加了政治和社会生活方面的内容,构成了长生殿的政治主题,同时改造和充实了唐玄宗、杨玉环的爱情故事,构成了长生殿的爱情主题。,四、长生殿着重描写了唐代天宝年间皇帝的昏庸和政治的腐败,以及统治阶级荒淫奢侈的生活,导致安史之乱,给人民造成深重的灾难
15、。另一方面,剧本还塑造了郭子仪、雷海青等忠臣义士的形象。五、唐玄宗与杨玉环被传说为一对钟情人物,长生殿继续加以渲染,同时对唐玄宗与杨玉环既进行了严厉的谴责,又表现出深切的同情,这可能间接反映了作者对清朝统治者的态,度。作者通过唐玄宗、杨玉环歌颂真诚执着、生死不渝的爱情,只能是一种理想,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六、长生殿着重表现爱情主题,而政治主题包含在其中,起配合与陪衬的作用。作者把唐玄宗、杨玉环写成犯过严重错误的正面人物。两个主题结合得不够好,作者常常陷入顾此失彼的困境。,第三节 长生殿的结构和语言,一、结构上,长生殿以唐玄宗、杨玉环的悲欢离合为主线,以社会政治的演变为穿插,形成规模宏大的山岭起
16、伏式的结构。不同场面的交叉,表明统治者生活的腐化导致朝政的败坏。作者经过精心设计,前后两出的环境、出场人物、色彩气氛、宫调套数都不重复。,二、曲梓与音乐紧密配合,文情与声情统一。曲梓清新优美,有浓郁的诗情画意。作者善于根据剧中人的不同身分和具体处境,写出不同风格的曲梓。至于宾白,科诨,一般也能把握住个性化、通俗易读和活泼有趣的原则。在清初戏剧中,长生殿与桃花扇都是重点。长生殿的主题思想比较复杂,可以从三方面入手去了解:一是剧本通过哪些描写表现爱国主题,二是剧本通过哪些描写,表现爱情主题,三是剧本对爱国主题与爱情主题关系的处理存在什么问题。对长生殿的艺术成就,则着重抓结构和语言两个方面:可以通过
17、故事情节的发展、场次的安排和各种矛盾的穿插组织去了解其结构方面的特点(如上下两部分的关系),又可以拿作品选所选的单出作例子去说明其语言方面的某些特点(如由人物的不同身分、处境决定曲梓的不同风格)。,第三章 桃花扇,第一节 孔尚任的生平和创作第二节 桃花扇反映的历史真实第三节 桃花扇的主要人物第四节 桃花扇的艺术结构,第一节 孔尚任的生平和创作,一、孔尚任早年从亲友处了解很多南明王朝的情况,后又到过南方,故老传闻,江山胜迹,都足以唤起他的创作热情,促使他写成桃花扇传奇。二、孔尚任的诗歌见于湖海集和其他多种清代诗歌选本。剧本还有与顾采合作的小忽雷传奇,描写唐文宗时宫女郑盈盈和书生梁厚本恋爱的故事。
18、,第二节 桃花扇反映的历史真实,一、桃花扇描写南明弘光政权由建立到覆灭的故事。二、桃花扇通过弘光政权的兴亡,集中而完整地反映了南明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一方面是藩镇内讧,自相残杀;一方面是奸佞专权,倒行逆施。这就有力地揭示了弘光政权覆灭的一个重要原因,表明阉党余孽是导致亡国的罪魁祸首。,三、桃花扇对南明历史的描写,也有不正确的地方:(一)诬蔑农民起义,还赞扬清军镇压农民起义的行为。(二)由于作者忽视人民力量,剧中消极感伤和虚无主义情绪很浓重。,第三节 桃花扇的主要人物,一、历史上的侯方域是复社重要成员,有着广泛的社会联系。桃花扇选择他作为剧本主人公,是比较恰当的,但对历史上的原型作了较大的加工改
19、造,以便更好地体现自己的创作意图。(一)写侯方域于明朝灭亡前夕才结识李香君,两人产生坚贞不渝的爱情,这种爱情始终与反对阉党的斗争联系在一起,一直持续到南明灭亡之后,这就更便于达到“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目的。,(二)用移花接木的手法,把别人做的好事加到侯方域身上,不但使情节更集中,而且使侯方域在政治上起的作用大为加强。(三)回避侯方域在清初应考的事实,使其集中体现明末复社人士关心国事、注重名节的共同特征,保持了形象的完整性,二、李香君原是秦淮河畔的一个妓女,在剧本中塑造得最为成功。(一)以李香君劝告侯方域断绝与阉党余孽来往的故事为基础,创造出更富有戏剧性的新的情节,在却奁一出中表现李香君的
20、见识高出侯方域之上,更具有光彩。(二)改动和加工李香君拒绝阉党余孽邀请的情节,在拒媒、骂筵等出中表现李香君深明大义、嫉恶如仇、不贪富贵、不畏强权的思想性格。,三、阮大铖是桃花扇中主要的反面人物。作者以夸张手法着意刻划他一身兼备多种恶劣品质,既是卑贱的小人,又是狡猾的政客和阴险的权臣。四、杨文骢的特点是八面玲珑和看风使舵。复社力量强大时,他曾讨好复社人士,马士英、阮大铖得势后,他又成了马、阮的帮闲、帮凶,但处处给自己留有余地,以便可进可退。,第四节 桃花扇的艺术结构,一、中心线索的设置:选择侯方域与李香君的悲欢离合,作为贯串南明兴亡事迹的线索,同时又以一柄宫扇,作为绾结全剧之物,既是以事为线,又
21、是以物为线。二、情节的埋伏照应:如开头点出复社重要人物住在蔡益所书店,为侯方域、陈贞慧、吴应箕在书店被捕埋下伏笔。又如以柳敬亭、苏昆生在剧中经常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全剧情节互相生发,彼此呼应,连环相牵,一丝不漏,因而通体布局无懈可击。桃花扇描写的是南明弘光政权由建立到覆灭的故事,因此学习桃花扇必须对南明弘光政权的历史有一个起码的了解。在这个基础上,再进一步去了解剧本是如何做到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相统一的。剧中人物、事件多是实有的,可以抓着几个重要人物及其活动特别是侯方域、李香君及其爱情上的悲欢,联系历史原型作,一比较,了解剧作家作了什么样的改动,从而突出了什么、强调了什么。从艺术形象上看,李香
22、君是塑造得极为成功的,剧作家赋予她以较浓的政治色彩,我们对她的思想性格,应该结合剧作家对弘光政权的揭露去着重进行分析。其次,通过她与侯方域在爱情上的悲欢如何贯串弘光政权兴亡的事迹,去分析剧本艺术结构上有何杰出的成就,也就是分析剧作家如何“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第四章 聊斋志异,第一节 蒲松龄的生平、思想和创作第二节 聊斋志异的体裁和故事来源第三节 抨击封建社会政治黑暗的作品第四节 描写爱情婚姻故事的作品第五节 揭发科举制度弊端的作品第六节 聊斋志异的艺术特色第七节 明清其他文言短篇小说,第一节 蒲松龄的生平、思想和创作,一、蒲松龄长期科举失意,除一度作幕宾外,主要是当塾师。二、蒲松龄追求
23、功名富贵,思想上有庸俗的一面,但因生活在忧愁困苦之中,同情民间疾苦,憎恶封建社会的黑暗,希望有兴利除弊、爱护人民的清官。他看重父子兄弟之间的骨肉情义,又鼓吹封建道德。他不满现实,又宣扬安分守己的生活态度。,三、蒲松龄除诗、词、赋、散文之外,还作有戏剧三种、俚曲十四种,以及日常实用书籍多种。四、聊斋志异开始创作于一六七零年左右,到作者将近四十时完成,约四百九十篇。乾隆三十一年始有刻本问世。,第二节 聊斋志异的体裁和故事来源,一、以搜集来的故事为素材,进行第二度创造,把作者丰富的生活经验和鲜明的爱憎感情熔铸进去,描写得非常委曲细腻。这样就把六朝志怪和唐宋传奇的写作方法结合了起来。二聊斋志异的体裁:
24、(一)短篇小说体,如春风、婴宁等。(二)散文特写体,如偷桃、金和尚等。,(三)杂记寓言体,如盗户、快刀等。三、聊斋志异的故事来源:(一)作者的经历,如偷桃是作者青年时看到的魔术杂技表演。(二)作者的亲友的经历,如宅妖是作者友人王俊升见到的李宅怪异。(三)本省或邻近各省的故事,如邵士梅所写的故事发生在济宁。(四)前代小说戏曲中的故事,如胭脂来源于六朝刘义庆幽明录中的买粉儿。,第三节 抨击封建社会政治黑暗的作品,一、促织利用小题材表现一个严肃重大的主题,控诉皇帝和各级官僚对人民的野蛮残害。情节富于变化,笔笔转折,显得既凝炼又精巧。二、席方平利用鬼魂告状的情节,着重描写受害者百折不挠向恶势力斗争的精
25、神,塑造了一个勇敢反抗的人物形象。四次告状,各不相犯,步步深入地刻划出形形色色的封建官僚。,第四节 描写爱情婚姻故事的作品,一、婴宁描写书生王子服与狐女婴宁的爱情,抓着娇、痴两个特点表现婴宁的多种美好品质。作品塑造人物,先着重描写一些表面现象和假象,引起读者思考,最后才显露出人物的全貌和本质。,二、红玉叙述了冯相如的家庭由建设到破坏到重建的三部曲,把描写爱情与揭露乡绅罪恶结合起来;对女主人公红玉主要是借助他人来加以衬托。三、凤仙描写狐狸精凤仙鼓励丈夫刻苦自励,不满嫌贫爱富的父亲,是个有志气的刚强女性。,第五节 揭发科举制度弊端的作品,一、叶生通过叶生的鬼魂帮助他人考中科举的故事,抒发了功名失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清初 中叶 文学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446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