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活动的核心问题与易错.ppt
《QC活动的核心问题与易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QC活动的核心问题与易错.ppt(8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QC活动的核心问题与易错点,刘洪杰,QC小组也称为质量控制小组.企业内部一组员工;.围绕企业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提高人员素质为目的;.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8020)和方法(PDCA)开展活动。,从QC小组的定义来理解核心内容,QC活动的四项核心主题,PDCA,小组活动要有计划、有实施、有检查、有改善,充分发挥每一个步骤的作用。,基于事实的统计分析,用统计数据说明事实,用科学的方法来分析与解决问题,而不是凭“想当然”或个人经验。,持续改进,对于数据的分析要坚持8020原则,抓住核心问题,有针对性的改进与完善。,8020原则,注重巩固措施,确保效果持续有效;
2、注重巩固期的检查和二次分析,找出新的改进方向。,方法,方法,数据,数据,核心一:PDCA循环,围绕目标,小组活动要有计划、有实施、有检查、有处理,形成完整的管理闭环。重视每一个步骤的作用。,每一步都是下一步的基石;缺少了任何一步,目标就如同根基不牢的大厦。,核心一:PDCA循环,活动过程中的PDCA循环嵌套:受多方因素的影响,实际执行结果往往与活动计划存在一定偏差,因此就造成了某些活动内容的反复。一方面这种反复大多与策划不完善、标准掌握不准确有关,但另一方面这种反复也间接印证了活动的真实性。因此我们要理性的看待PDCA循环嵌套的问题。,QC中常见的PDCA循环嵌套:1、计划阶段的嵌套 目标可行
3、性分析,如果可行性分析没有通过,则重新进入现状调查阶段,再次分析质量问题构成,并适度增加需解决的质量问题比重。2、效果检查后的嵌套 对策实施后,对比目标检查质量改进完成情况,未实现目标,则进行第二轮PDCA循环;,核心一:PDCA循环,易出现的问题:1、坐等问题发生,被动解决问题;(如上级指令性课题,就属于被动解决问题,无法体现活 动的自主性,以及质量管理从改进到预防的转变)2、活动过程无计划;(缺少活动整体计划;要因确认、对策实 施无时间节点、无负责人,活动进度和结果得不到保证),3、只注重问题的解决,忽视原因分析和其他过程;(现实工作中最常见的问题。就事论事,只注重问题 解决过程,忽视现状
4、调查及原因分析,问题的根源 得不到纠正)4、项目完成后未形成标准化。(缺少巩固措施,不能形成标准化的文件及要求,措施不能长期被有效贯彻,易出现质量反复),核心二:基于事实的统计分析,.用统计数据说明事实;.用科学的方法来分析与解决问题;.杜绝“想当然”或凭个人经验。.QC活动中每一步骤要见到统计数据及统计图表;.要见到统计工具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运用的地方:贯穿于QC活动的全过程.选题的依据;.现状调查中的主要质量问题分析;.各末端原因对比标准确定要因的过程;.对策实施效果检查;.攻关的完成情况;.巩固措施及巩固期检查。要做到只看数据,不需要文字解释说明!,核心二:基于事实的统计分析,我只
5、看数据!美国风险投资家巴菲特一生投资项目众多,他曾经说过一句话:“很多项目投资前,我只看资产负债表,其他的什么也不需要,包括公司的名字。”为什么?因为数据已经说明了一切,数据的说服力要远远超过那些优美的修辞。,核心二:基于事实的统计分析,QC总结写作建议:.图表能说明的问题,尽量不要文字;.简短的文字能解释清楚的,不要长篇大论;.文字用于思路讲解,其余的只需要统计数据、图形、活动照片;.除了课题介绍、体会打算,剩下的每一个步骤均是如此!,80/20的思想起源于是20世纪初意大利统计学家、经济学家维尔弗雷多帕累托。上世纪20年代,帕累托对社会财富的分布进行了统计,结果发现意大利20%的人口拥有整
6、个社会80%的财富。这一现象被后人称为称为帕累托法则(80/20法则)。,核心三:8020原则,20世纪30-40年代,美国质量工程师约瑟夫朱兰爵士认识到了更为普遍的规则,简称为“重要的少数和普遍的多数”,即20%因素往往决定事物80%的结果。基本上任何事物都遵循这一规律,如大多数的废品是由少数人造成的;大部分设备故障是由少数几个原因引起的;企业80%的利润来自20%的客户,QC活动中怎样体现出8020原则?1、选题理由:对小组涉及的质量方面问题进行分析,找出亟待解决的问题。(80%)2、现状调查:对各类质量问题的数量进行统计,找出质量问题的关键症结。(80%)3、要因确认:20%的末端原因为
7、要因。(20%的原因决定了80%的结果)4、效果检查:对要因加以解决,从而改善质量现状。(要因降为非要因),核心三:8020原则,8020原则是QC活动的理论基础:小投入大产出,质量改进也可以创造价值!,核心三:8020原则,易出现的问题(常见的违背8020原则的现象):1、选题理由没有数据;(未必是小组急需解决的问题)2、现状调查中未进行数据分析:(主要问题不足:活动目标不能实现)(主要问题过多:增加质量改进成本)3、末端原因中要因占比过高;(要因过多:工作量大,增加质量改进成本),小提示:1、“万物都符合8020原则”,本身就违背了8020原则的理论基础;2、QC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消除质量
8、管理中的8020现象。A:完成质控目标;B:质量数据中不再出现8020现象。,质量改进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一个成熟的QC小组标志:活动连续、质量管理不断提升。QC活动中持续改进的体现:1、选题:上期课题的延续,二次PDCA循环;2、体会和打算:在对小组本轮活动总结的基础上,引出下一次活动的课题。,核心四:持续改进,QC小组的活动类型,自定目标课题:1、活动内容自主选择;2、活动目标结合自身实际经分析而确定。指令性目标课题:1、课题为上级部门或领导安排的任务;2、课题指标为公司要求的质量指标。,问题解决型:对已经发生不合格项进行质量改进现场型:稳定工序,改进产品和工作质量,改善 生产、工作环境;服
9、务型:改善、提高服务工作质量,推进服务工 作标准化;管理型:提高业务工作质量,解决管理问题,提 高管理水平;攻关型: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QC小组的活动类型,自定目标课题与指令性区别仅仅在于活动前期的数据分析侧重点不同。,自定目标课题:1、课题的来源进行数据分析,重点在于说明选题的必要性;2、分析质量现状,重点在于提炼质量主要症结。3、说明目标值的来源依据,间接证实目标可行。(等同于目标可行性分析)指令性目标课题:1、课题来源于指令计划,跳过选题的必要性分析,直接进入进行课题介绍环节,提炼主要质量症结。2、由于指令性课题的目标一般都是已经既定目标,只说指标,不分析。3、用详实的论据,
10、以证明目标可行。,QC小组的活动类型,创新型:从无到有的过程!现有的产品、工艺、管理方式不能满足实际需求,需运用新的思维方式开发出新产品、新工艺、新的管理模式。前提条件:至少是国内本行业中首次应用,没有可完全借鉴的先例。,QC活动各步骤的关注点1,1.选择课题,2.现状调查,9.巩固措施及巩固期,P,3.设定目标,4.原因分析,5.确定主要原因,6.制定对策,7.对策实施,8.检查效果,10.总结和打算,达到目标,D,C,A,是,否,目的:找出小组本年度(本次)需要在哪些方面开展质量改进活动。易错点:1、课题来源不充分。.上期课题延续,二次PDCA;.对小组工作范围内的质量现状、管理现状等进行
11、统计与分析,根据问题大小、轻重缓急和小组的综合能力,找出本次活动的课题。,选题示例,例1:选题见不到任何数据,无法体现质量改进的迫切性。,选题示例,例2:理由充分、层次递进、有数据支撑,降低针刺机振幅,QC活动各步骤的关注点2,1.选择课题,2.现状调查,9.巩固措施及巩固期,P,3.设定目标,4.原因分析,5.确定主要原因,6.制定对策,7.对策实施,8.检查效果,10.总结和打算,达到目标,D,C,A,是,否,目的:1、介绍零部件(管理)的作用,提炼质量管控指标、要点;2、找出质量问题的主要症结。易错点:1、选题与现状调查界定不清。.选题:调查零件的整体质量状况,确定哪一个零件需要进行质量
12、改进。.现状调查:调查零件的单项质量指标的完成情况,确定对零件的哪一个具体的项目实施改进。*指令性的课题两者是在选题中递进完成的。,现状调查示例,例1:选题引用后面现状调查环节的数据,时序错误。选题、现状调查各部职能界定不清,现状调查示例,零件介绍详实;有与之对应的质量统计数据;能使用统计工具,并利用8020原则找出主要质量症结;结构完整,层次递进。,QC活动各步骤的关注点3,1.选择课题,2.现状调查,9.巩固措施及巩固期,P,3.设定目标,4.原因分析,5.确定主要原因,6.制定对策,7.对策实施,8.检查效果,10.总结和打算,达到目标,D,C,A,是,否,目的:1、设定攻关的目标值;2
13、、对攻关目标是否可行进行分析。易错点:1、目标值未量化;.目标值应量化,且并可被测量。2、目标值的来源缺乏依据;.质量控制指标;.历史最高值或最高值的适度提升;.小组依据自身能力暂设的阶段性目标。3、目标可行性缺乏支撑。目标可行性分析要分析到以下四个方面:.人员技术能力;.设备制造能力;.上级部门的政策支持;.理论计算结果,设定目标示例,例1:目标完全量化,便于进行检查。,设定目标示例,例2:目标未量化,例3:自设定目标。有明确的目标值,但未对目标值的设定依据进行交代。,提示:.指令性课题目标来源于指令值,工作重点放到目标可行性分析方面;.自定目标课题,工作重点放到目标值的设定依据方面。,目标
14、可行性分析示例,例4:目标是否可行?没有任何保障手段。,目标可行性分析示例,例5:可行性分析结构层次清晰,形式易读。,核心部分有理论计算数据进行支撑。,QC活动各步骤的关注点4,1.选择课题,2.现状调查,9.巩固措施及巩固期,P,3.设定目标,4.原因分析,5.确定主要原因,6.制定对策,7.对策实施,8.检查效果,10.总结和打算,达到目标,D,C,A,是,否,目的:利用图形分析工具,从人、机、料、法、环、测6个方面,群策群力,层层递进,找出可能造成质量问题的末端原因。易错点:1、工具错误。两个及以上的质量问题使用鱼刺图。(单问题:鱼刺图;多问题:关联图)2、缺项:人、机、料、法、环、测6
15、大方面缺失过多。(至少要涵盖前5项,没有涵盖的内容必须给出充分的解释,否则易造成质量管控范围不全的局面,直接影响到质量改进的效果能否有效和持续)3、未分析到真正的末端原因。(多问几个为什么?每个问题至少递进3层。末端原因一定是不可再分解的,最终实施的最小步骤),原因分析示例,例1:两项主要质量问题,鱼刺图为单问题的分析工具,使用工具错误。,原因分析示例,例2:缺项,未说明原因。,原因分析示例,例3:归类错误,结构归于法,未找到真正的末端原因。末端原因一定是不可分解的最终步骤,原因分析示例,人:人的因素。是生产管理中最大的难点,也是目前所有管理理论中讨论 的重点;机:生产中所使用的设备、工具、以
16、及辅助生产用具;料:指物料,半成品、配件、原料等产品用料;法:生产过程中所需遵循的规章制度,包括:工艺、生产图纸、生产计划、产品作业标准,检验标准,各种操作规程等;环:与生产相关的环境因素。包括温度、湿度、噪音、震动、照明、6S管理等方面;测:检测相关的过程。包括测量工具、测量方 法。,QC活动各步骤的关注点5,1.选择课题,2.现状调查,9.巩固措施及巩固期,P,3.设定目标,4.原因分析,5.确定主要原因,6.制定对策,7.对策实施,8.检查效果,10.总结和打算,达到目标,D,C,A,是,否,目的:1、制定要因确认计划。2、依据计划,对各末端原因的影响程度进行确认。3、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
17、原因。易错点:1、标准无出处 作为评判是否为主要原因的标准要有出处。可借鉴的标准有国标、企标或者是管理标准。无可参照的标准时可采取自定标准,但需介绍标准设定的依据。2、标准没有量化 标准要量化为具体的数值,以便被测量和进行比对。从数据的变化来说明问题。,确定主要原因示例,标准基本上都没有量化数值,确定主要原因示例,例2:标准量化到数值或可操作的对比确认项。,时间顺序错误。确认计划表不应该出现确认结果,确定主要原因示例,例3:主要原因的确认过程,见不到统计数据,见不到实物照片。,确定主要原因示例,例4:较好的示例:必要的,可接受的文字说明;有统计表进行对比;有实例图印证活动的真实性;有最终的结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QC 活动 核心 问题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446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