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震东法政讲座脱法行为与租税国家宪法任务.ppt
《连震东法政讲座脱法行为与租税国家宪法任务.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连震东法政讲座脱法行为与租税国家宪法任务.ppt(5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连震东法政讲座脱法行为与租税国家宪法任务,台湾大学法律学院教授葛克昌,2,2,大纲,壹、问题概说贰、脱法行为及其宪法意义 一、脱法行为 二、脱法行为与社会国原则 三、脱法行为与租税国原则参、租税国家之立法任务 一、税捐债务法之不容规避性,3,3,大纲,二、法治国明确性要求 三、一般防杜立法之法律性质肆、租税国家之司法任务 一、资本公积转增资复减资 二、将营利所得规划为证券交易所得 三、利用公设地案件 四、趸缴保险案例,4,大纲,伍、租税国家之行政任务 一、稽征机关之法治国任务 二、税法漏洞补充而非立法授权 三、避税行为与实质课税 四、避税、节税与逃税陆、结论,5,5,壹、问题概说,脱法行为在法
2、制史系亘古长青问题,罗马法谚即谓:从事法律所禁止者,系违反法律;虽不违反法律之文字,但迂回规避法律意旨者,乃脱法行为。现代租税国家兴起后,因强调私法自治契约自由,民法上脱法行为较为少见,从染上神秘色彩;但迂回规避税法行为,破坏市场竞争秩序与量能平等负担,却推陈出新层出不穷,甚至有呼吁国际共同合作反避税呼声。是以吾人有必要由脱法行为此一法律特别现象,由宪法角度观察租税国家特色及其宪法任务。,6,6,贰、脱法行为及其宪法意义,一、脱法行为(一)前提:强制禁止规范在强制禁止规范时,受规范对象,以迂回方法规避其法律效果,意图使立法者之规划落空,所使用之手段即基于契约内容形成自由,利用经济效果相同之非典
3、型契约,企图摆脱强制禁止规范之限制。私法上契约规划,其动机往往基于租税利益考虑,此种考虑有出于合法节税,亦有出于脱法避税,二者主要不同在于是否符合税法立法意旨,特别是量能平等负担原则。,7,贰、脱法行为及其宪法意义,主要手段利用契约内容形成自由(私法自治原则),私法上强制禁止规定(以劳工法为常见),税捐债务法(税捐规避),脱法行为,规避目的,8,贰、脱法行为及其宪法意义,(二)违反立法意旨脱法行为之违反立法意旨,系指强行法之立法意旨。违反强行法之立法意旨,如可藉由目的解释方法予以适用,尚非脱法行为;而须穷尽法律解释能事仍无法适用强行法,但又违反强行法之立法意旨,始足当之。违反之强行法不能孤立观
4、察,而须就整体法体系予以全面考察。又是否存有法律漏洞所探求之立法意旨,亦与一般法律解释相同,须从历史解释、体系解释、目的解释探讨,惟基于主观之历史解释,当初遗产税法之立法者当然无法预见此种趸缴型保险出现;但探求立法意旨,主要仍应取决于表现法条文字之客观化立法意旨,而非立法者参与立法程序当时之主观见解。,8,9,9,贰、脱法行为及其宪法意义,(三)法律效果:与未规避者相同之效果法律行为是否因脱法(对法律施以诈欺)而无效,应依法律行为之构成要件及符合此项构成要件之规范解释而定。吾人如干涉法官之解释空间,而在法律予以明示,将使若干容许之法律行为有宣告为无效之虞。至于脱法避税之法律效果系在税捐债务法,
5、与未规避之常规事实之法律形式,成立税捐债务。所利用之非常规交易,其民法上当事人契约关系则不受影响。其税捐处罚法上,不发生处罚效果。,10,10,贰、脱法行为及其宪法意义,二、脱法行为与社会国原则(一)民法脱法行为 社会国原则要求社会调节、社会正义、社会安全,对契约自由原则增加许多强制禁止之例外规定,以追求契约正义与照顾社会弱者,这些强行法自不容人民之脱法行为,致削弱社会国原则具体化立法之效力。(二)税法脱法行为 社会国原则尽可能使人民负担平等,并以社会正义形成者自居,自须更多财源,取诸于租税收入,更有赖对脱法避税之防杜。,11,11,贰、脱法行为及其宪法意义,三、脱法行为与租税国原则(一)租税
6、国家所谓现代法治国家成为社会国家,主要系以租税国家之型态表现其功能。法治国,特别是实质意义之法治国,本质上须同时成为租税国家。透过租税为中介,人民经济自由除依法纳税外得免于国家干预;另一方面个人经济自由禁止国家干预之堡垒,亦因纳税义务斟酌社会国目标而打开一缺口,国家藉由累进税率、社会政策目的租税优惠、遗产赠与税制以及量能负担原则贯彻等调整,得以闯入并重组社会之财货秩序。,12,贰、脱法行为及其宪法意义,(二)脱法行为应予防杜 主要理由在于:1.税捐系无对价之强制给付,人民规避之意图高,如无法 防杜此种规避,租税国家即面临瓦解。2.脱法避税行为泛滥,不仅淘空租税量能平等负担原则,且破坏市场经济之
7、竞争秩序。3.脱法避税破坏社会团结。4.脱法避税行为破坏市场竞争秩序,影响国民之纳税意愿。,13,贰、脱法行为及其宪法意义,5.只要民法承认契约自由原则,不实行契约法定主义,税 法漏洞永远存在,不可能消除。6.脱法避税法律上予以容认,实务上却巧立名目,或为不 当之法律解释,或增加法律所无要件,始有碍产业之发 展与创新,损及法安定性之可能。7.脱法避税之否认有助于税法权威之建立。8.脱法避税在税法上予以否认,只要明确区分合法节税、脱法避税、违法逃税,并无碍税务代理人制度之建立。,14,贰、脱法行为及其宪法意义,一、税捐债务法之不容规避性税捐债务法,同时具有三种特性:一为(对纳税人自由财产之)干预
8、法;二为(人民公负担之)负担分配法;三为诱导管制法。德国租税通则第42条第1项规定是否具创设或形成效力,因该规定之立法,税法始具不容规避性,或税法内在原本即具不容规避性,该条规定乃属多余?脱法避税行为在税法上既是脱法行为,在司法上得利用税法实质解释方法或利用法律补充方式予以填补,在立法上得利用避税一般防杜条款予以防杜,此本为税法独立于民法之表现。,15,参、租税国家之立法任务,税法独立说取得通说地位,而为维护契约自由之统一法律秩序,除非税法另有明文,避税行为不宜轻予否认之见解逐渐消沉,基于量能平等负担,税法具有不容规避性,也逐渐取得通说地位。然类似德国租税通则第42条规范,有无违反法治国明确性
9、要求?是否为立法者概括授权条款?法学方法上究竟系事实拟制或类推适用?均有很大争议。,16,参、租税国家之立法任务,二、法治国明确性要求 税法规范课税要件之内容、对象、范围、目的均须具体明确而有界限,始符法治国要求;且应为纳税人事前所能理解,对纳税负担得予预见、预为计算,并可经由司法审查加以确认。防杜避税一般条款,虽使用不确定法律概念或概括条款,惟此种条款,通说认为仅为对抗税法上权利滥用之宣示性规定,纳税人及其代理人本有预见可能,脱法避税之否定,本为合宪解释及对税法漏洞之类推适用,且均有严格之法学方法要求,而与违法逃漏税严加区分,并不违反明确性要求。但如将避税之一般防杜条款,误解为立法机关概括授
10、权稽征机关对抗取得税捐利益,或授权稽征机关裁量者,则此种概括之授权,因其不具体明确,有违反权力分立原则之虞。,17,参、租税国家之立法任务,三、一般防杜立法之法律性质某一脱法避税行为,其予以否认之法律是否仅及于该税目,与此有密切关连,有两基本争论须予克服:一、避税一般防杜条款,系对事实之拟制规定或为类推适用?二、避税行为之评价,是否及于其它税法而增加其税负?,18,参、租税国家之立法任务,(一)事实拟制或类推适用主张事实拟制说之法律依据为德国租税通则第42条第1项第2句:税课非依民事法上法律事实,而依(量能负担)经济上相当之事件,亦即拟制之(未发生)事实(法律形成)课征。类推适用说则认为税法漏
11、洞产生于法律之内涵与文义间差异,法律适用者应利用法律补充,类推适用于符合法律内涵与目的之课税要件。,19,参、租税国家之立法任务,认一般防杜条款非事实之拟制者,又因对税法可否类推见解不同,可分为:1.通说(系法律补充)此说以可能文义严格区分法律解释与类推适用。又可 区分为二说:甲说:认为税法不得类推或至少禁止不利纳税义务人之类 推,第42条规定为创设性规范,藉此规定对类 推禁止原则允许在特定条件下予以例外不禁止。乙说:认为税法亦得类推适用;盖一般行政法中所有干预 行政均不禁止类推,税法亦无例外之理。第42条规 定仅具宣示性,宣示税法在可能文义外,得因 立法意旨予以类推适用,租税规避仅其例示而已
12、。,20,参、租税国家之立法任务,2.少数说(系法律解释)认为第42条系不必要之赘文规定,因法律解释并不止于可 能文义;立法意旨应藉法律解释予以贯彻。欲规避租税者,试图藉玩弄法律文字以挣脱法律意旨束缚,吾人则藉由 法律解释使其徒劳无功。故第42条徒为具文,而实务上法 院判决亦绝少运用该规定。,21,参、租税国家之立法任务,Tipke虽作此分类,但也承认少数说与通说在结果上并无多大差异。要之,认租税规避一般防杜规定为宣示也好,创设也好,具文也好,其共识即在于租税规避行为应予否认。从德国联邦财务法庭之判决中,亦可看出其就德国租税通则第42条之观点,在于斟酌法秩序之意旨、目的所为之法律解释,对不合常
13、规之法律事实形成,否认当事人所欲达成之租税效果。吾人不能拘泥于课税要件文义,而须从法律意旨中寻得更宽广的法律思维。,22,参、租税国家之立法任务,(二)避税否认效力是否及于他税 避税行为否认效力不论因一般防杜条款,或因权利滥用禁止予以否认,其效力是否及于他税,有不同见解。德国财务法院判决,曾将滥用之法律效果,限于其所规避之税种。学者主张此说,以P.Fischer与Cosch为代表,但Rose/Glorius-Rose反对此种见解,其主要系以事实拟制说立场,纳税人之避税行为既拟制为与其经济相当之事实,则其法律效果,不应限于所规避之税种。,23,参、租税国家之立法任务,对一般避税防杜条款,吾人试以
14、示意图表明之:,课税要件(经济解释),常规事实(经济认定),非常规事实,税捐债务发生,具备,经济上相当,合法节税,(事实拟制说),脱法避税之调整(类推适用说),滥用法律形成自由,不符立法意旨(立法意旨与法条文义一致),不符立法意旨,符合立法意旨,24,参、租税国家之立法任务,25,参、租税国家之立法任务,(三)所谓内含理论与内含理论相对立者为外加理论,内含理论主张,脱法避税行为得藉实体税法之目的解释,予以贯彻立法意旨;外加理论则以为避税行为之调整,系适用税法一般避税防杜条款之结果。本文观点,内含理论就民法之脱法行为可以合理说明,但脱法避税行为已超越了实体税法法律解释范围,对该行为之调整已属类推
15、适用法律补充范围。是以适用内含理论与否,乃在于税法是否具有类推能力。,26,参、租税国家之立法任务,一般行政法并无类推禁止之适用,亦不因法律保留甚至国会保留或不利人民而有所不同,司法院释字第474号解释阐示甚明。税法在不违反信赖保护下,并不禁止类推适用填补法律漏洞,逐渐取得有力说地位。德国租税通则第42条规定,解释为宣示条款为税法内含所固有者,亦逐渐取得通说地位。,27,参、租税国家之立法任务,(四)整体规划裁判 对纳税人之法律形成,基于整体规划以减低税负,法院须先评价为(权利)滥用,而后始适用租税通则第42条,是以是否滥用,是否取得租税利益,应依整体规划之结构来判断。此种整体规划依Frste
16、r/Schmidtmann见解观察法院判决,得出下列结论:首先须有纳税人之规划,此规划有多层阶段在其掌握中,其最终目的在于规避租税,而此计划应整体观察之。是以该计划不得割裂。,28,参、租税国家之立法任务,(五)个别防杜条款与一般防杜条款个别防杜条款系针对常见之脱法避税类型,在实体税法予以明定其要件,以及与未规避前相同之税捐债务。台湾在税捐稽征法中,既无一般防杜立法,在个别税法中又有零星之防杜规定,通常与日本、英国等同归个别防杜条款立法例。惟个别防杜与一般防杜之区分,非在立法形式,而在实质运作。个别防杜条款以外之避税案件,不加以否认税法效果,始为个别防杜之立法模式。台湾稽征实务对于脱法避税行为
17、,如具备个别防杜条款,固依其规定;但与其无关之脱法避税案件,仍以一般法律原则或税法原则在税法效果予以否认其安排。毋宁说,立法形式上虽未有一般防杜立法,但行政司法均承认脱法避税应予否认,并赋予一般防杜立法相同之法律效果,惟既未立法宣示,其构成要件即不明确。,29,参、租税国家之立法任务,大陆企业所得税法,有专章规范特别纳税调整(第六章),惟又有一般反避税条款。如个别类型案件不具备法定要件,可否改依一般避税条款予以否认,即成问题。且使用稽征机关有权调整易使人误以为立法机关得概括授权或稽征机关有裁量权,其与法治国家法律明确性之要求是否相符,更值得讨论。,30,肆、租税国家之司法任务,台湾各级行政法院
18、,从2005年至2007年三年间有关脱法避税案件,计达579件,平均每年193件,不可不谓众多。其中仅八件未调整课税,显示各级行政法院,虽在立法上缺乏脱法避税一般防杜规定,但大多数仍支持稽征机关以实质课税原则或脱法行为应予否认之见解。其中调整未予处罚案件又略多于调整并处罚。未处罚者有原案稽征机关仅调整未处罚,亦有不少原调整并处罚案件法院判决认为不应处罚。亦有高等行政法院以脱法避税并加以处罚,最高行政法院以逃税与避税两者有别,而纠正原审并非避税而为逃税者。其中主要脱法避税类型如下:,31,肆、租税国家之司法任务,一、资本公积转增资复减资公司名下固定资产之不动产出售取得溢价收入,本应列入资本公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连震东 法政 讲座 行为 租税 国家 宪法 任务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442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