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MR碳谱图谱解析及新技术本科.ppt
《NMR碳谱图谱解析及新技术本科.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NMR碳谱图谱解析及新技术本科.ppt(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1 碳核磁共振谱简介2.2 13C的化学位移2.3 偶合谱 2.4 碳核磁共振谱中的实验技术2.5 碳核磁共振谱的解析及其应用 在有机物中,有些官能团不含氢,例如C=O,C=C=C和N=C=O,官能团的信息不能从1H NMR谱中得到,只能从13C NMR谱中得到,13C-NMR主要内容,2.1 核磁共振碳谱的特点,灵敏度低:为1H的1/6700,13C的天然丰度只占1.108%,所以含碳化合物的13CNMR信号很弱,需借助FT-NMR。但PFT-NMR扭曲了信号强度,不能用积分高度来计算碳的数目 分辨能力高:谱线之间分得很开,容易识别 化学位移范围大:0 300 ppm,1H NMR谱的2
2、0 30 倍 自然丰度低:不可能同时有两个13C出现在一个分子中,不必考虑13C与13C的偶合,只需考虑1H-13C偶合 掌握碳原子(特别是无H连接时)的信息,确定碳原子级数 容易实现双共振实验 准确测定驰豫时间T1,可作为化合物特构鉴定的波谱参数,帮助指认碳原子,氢谱与碳谱对比,2.3 影响13C化学位移 绝大多数有机化合物的13C化学位移都落在去屏蔽的羰基和屏蔽的甲基之间,这个区间的化学位移范围达200。(影响类似于H谱,定标TMS相同)1.杂环状态 2.诱导效应 3.立体效应 4.中介效应 5.介质效应,为了提高13C信号强度,常采用下述方法:,(a)提高仪器灵敏度。,(b)提高仪器外加
3、磁场强度和射频场功率。但是射频场过大容易发生饱和。这两条都受到限制。,(c)增大样品浓度,以增大样品中核的数目。,(d)采用双共振技术,利用NOE效应增强信号强度。,(e)多次扫描累加,这是最常用的有效方法。在多次累加时,信号S正比于扫描次数,而噪音N反比于扫描次数,所以S/N(信噪比,即信号强度)正比于。若扫描累加100次,S/N增大10倍。,2.3 偶合谱,核之间的自旋偶合作用是通过成键电子自旋相互作用造成的,只考虑13C-1H偶合,不考虑13C-13C偶合,1J(1H-13C)是最重要的作用,一般在120 320 Hz,与杂化轨道s成份有关 经验证明,1JCH 5(s%)(Hz),s成分
4、增大,1JCH增大CH4(sp3杂化 s%=25%)1J=125 HzCH2=CH2(sp2杂化 s%=33%)1J=157 HzC6H6(sp2杂化 s%=33%)1J=159 HzHCCH(sp杂化 s%=50%)1J=249 Hz,CHn体系的峰数及强度比,在只考虑 1JCH 偶合时,各个碳在偶合谱中的峰数和相对强度如下表:,2.碳核磁共振谱中的实验技术,脉冲傅立叶变换法核磁双共振DEPT:无畸变极化转移增强法质子宽带去偶法(Proton Broad Band Decoupling)偏共振去偶法(Off-Resonance Decoupling)现已基本上被DEPT所替代选择性去偶法(S
5、elected Decoupling)门控去偶法(Gated Decoupling),双共振,双共振(去偶法)又分为同核双共振(如1H-1H)和异核双共振(如13C-13C)通常采用符号AX表示,A表示被观察的核,X表示被另一射频照射干扰的核因为在天然丰度的化合物中,可以不考虑13C-13C 偶合,故双共振都是异核双共振,质子去偶的双共振表示为13C1H,常用去偶法,宽带去偶,偏共振去偶,选择性去偶,未去偶,13C的测定方法,1、13C谱不去偶,直接测试符合n+1规则,CH3 q CH2 t CH d C s2、质子宽带去偶13C1H:13C为观察核,1H为去偶核3、偏共振去偶,质子宽带去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NMR 图谱 解析 新技术 本科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441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