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读后感范文精选.doc
《道德经读后感范文精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德经读后感范文精选.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道德经读后感范文精选 老子所著的道德经是一部蕴藏着丰富人生哲理的经典著作。千百年来,人们无不从这部人类礼貌史上的智慧宝典中汲取治国安民、修身养性、立人处世的精髓。接下来为大家整理了5篇道德经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道德经读后感1老子的哲学体系的中心是“无为而无不为”,道应该是老子的信仰。关于做人“水”和“婴儿”是老子很喜欢用来做比喻的两个喻体。水、婴儿是柔。环境是未知的,是坚硬的,不管是福是货,它们来到的时候,只是硬生生的到了,不会提起啊打招呼,不会说你不想要它们就走掉,你只能面对。如果你选择硬碰硬,即使把对方打败了,你也会流血受伤。但如果你换种方式,用一种平和的心境去迎接,去拥抱,让它融入到你
2、的生命中,他会丰富你,你也会变得强大,有力量。这是两者的共同点。另外,“水”是淡泊。老子说“宠辱若惊”,有伤身心,为什么会“宠辱若惊”?是因为贪图了“为”之外的东西,如金钱,名誉,地位。其实不是说这些不好,只是说,这不应该成为“为”的目标。即老子说的“无为而无不为”,只是为了做事而做事,去享受那个过程,那么其他的自然都会有,或者说,奈那些不是你在乎的,有没有,对生活可能有影响,但对他的心灵,应该是没有影响的,这些波折,只会让他的心灵变得更包容,更广阔。“婴儿”,婴儿的欲求很简单,吃饱了睡,睡饱了吃。当然老子所说的婴儿不是单纯指“婴儿”,就像圣经中所说的,“如果你们不能变成小孩子,决不能到父那里
3、去。”其实,随着我们长大,欲求会越来越多,由于这个社会物质越丰富,当你看到更多别人有而你没有的东西时,就会想要,就会觉得不满足,就会不快乐,那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就像现在,因为没有主心骨,学、看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结果忘记自己的内心,忘掉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还有婴儿对父母的依赖,信赖。如果父母呵护他,他就会百分百依赖。那老子所信赖的,是“道”,是他的信仰,因为有信仰,所以无惧。他说,福祸相依,祸可能会带来福,所以祸也无所谓,而福也可能带来祸,所以戒骄戒躁。关于政治老子的政治理想是“使民无知无欲”,“老死不相往来”,好像回到了原始时代,人们只像动物一样的活着。由于那时米有什么物质条件,
4、所以才不会有什么来往,也不会争,不会抢,就像上帝也疯狂那个电影中的一样,因为一个稀罕的可乐瓶引发那么多闹剧。但是社会会创造出越来越多的东西,因此,不可能“无欲”,这样使民“无知”,就像清朝晚期,被西方的物质文明所打败。老子提出这样的政治观念,或许是为了方便统治者统治,但是,他的思想是如此的自由,却还要为统治者服务,把人民放在低一级的位置上,或许他觉得这样老百姓会比较幸福吗,因为没有欲求,所以会知足,会快乐,但是他没有想到统治者如果是昏君,那百姓只能有任人宰割的份,而不能为自己争取权利了。就像很多农民起义,虽然已经被逼上梁山了,但是很多农民起义都失败了,有时候是打不过正规军,也有很多时候,是像太
5、平天国一样,败在了自己的手上。老子哲学可能有易经中阴阳转化的思想的成分,和孔门思想不同的是,老子取了逍遥、随心所欲甚至有点随遇而安的一面,而孔门思想取了积极入世的一面,在后世中,老子的思想也在乱世,如两晋南北朝等时候受文人喜爱,而孔子思想则在大一统的时候更多的被统治者应用。不管怎样,道德经是纷乱的时代思想的结晶,值得在物欲横流的今天让更多的人了解,学习,多多少少,会对人的思想有些影响吧。道德经读后感2今天终于达到诵读道德经100遍,总算摆脱了被债主催债的感觉,一鼓作气来写个博吧。但初读昭昭,多读昏昏;读经日益,感悟日损。被顾老师逼着写博,倒让我回忆起读研时候的趣事。那时,我们戏剧专业总共3个导
6、师,各带12个研究生,总共也就4人。所以,上课都是直接到老师家上的,有时上课是讨论名家名剧的文本,有时候老师放碟片。看碟片当然是很开心的,不料看到兴起处,老师遥控器一拿,“咔”就暂停了,“这一段咱们来分析一下!”顿时就懵了。毕竟看碟片的时候是投入情感在看戏,需要的是共鸣效果;忽然大脑要切换到理论剖析,转为逻辑思维,大脑处于空白状态,不得不快速搜寻大脑每个角落回忆可用的情节并找到可用的理论框架。再接着看碟片都有点抖抖索索的感觉,不时用眼角余光看看老师是不是要拿遥控器,也试图调动一些脑细胞在看剧同时做些分析,但后者基本上很难做到,老师暂停的时候,我们4人总是处于茫然状态,而且看得很不尽兴。读道德经
7、写博的难也在此,读经时,随着遍数增长,愈发如小和尚念经般有口无心,按照顾老师的理论是无需用脑,但总结出东西写博却少不得要用脑,两者切换,不免恍兮惚兮。姑且勉强挤一点“牙膏”:道德经有言“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感觉这是顾老师最为津津乐道的句子之一。而我个人的感悟恰好可以倒过来说,即“日益为学,日损为道”。在人生的最初阶段,因为我们的身体、生活状态是“日益”的,所以我们的精力会更多地甚至全部地投入在外在的东西中,比如“为学”,比如追名逐利。那个阶段,我们志得意满、意气风发、挥斥方遒,相信人定胜天,相信事在人为,相信“我能”。但是当我们的身体、事业、生活的其他方面在慢慢走下坡路即“日损”的时候,大家
8、又会不约而同地转向内在,即“求道”。虽然具体的道各式各样,也许是儒,也许是道,也许是佛,也许是基督,也许是心理学,也许是瑜伽,也许是别的什么心灵鸡汤,也许就是什么大法。因为看到了我“不能”,人的尽头是“神”的开始,是“道”的开始。道德经读后感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儒、释、道文化更是传承千年,堪称中华民族思想之结晶,而道德经一书便是道家文化的集中总结。道德经又名老子,是老子西出函谷关时所作。全篇5000余言,分为道篇和德篇,其中的好多话语早已广为人知。在此,我想强调一点:知识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深越好,而是要与驾御知识的能力相匹配。说实话,我真的不敢对道德经妄加评论,只是喜欢读、喜欢
9、抄、喜欢背。下面我想分享一下自己在读完道德经后的一些感受,望与君共勉!“道可道,非常道”。相信大家都听过这句话,这是道德经开篇的一句话,似乎老子什么也不想说了,因为可以说出来的道不是恒常大道。是呀!语言在描述很多高深事物的时候总显得捉襟见肘,而老子开篇就告诉我们:不要局限于文字和语言。正如佛语所言:教外别物,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老子在文中几次提到了“婴儿”,比如:“为天下奚,常德不离,复归於婴儿”。老子告诉我们要学习婴儿,而好多人却不愿意向比自己资历低的人学习,其实这是对资源的一大浪费。婴儿不会有任何的定势,所以什么东西都学得最快。学外语的最快方式就是模仿,而婴儿恰恰就是这样做的;我
10、们平时总是说“空杯心态”,而这恰恰又被婴儿做到了。“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好多的时候,我感觉老子的智慧与常人的思维是相悖逆的,但细细品味,却蕴藏着深厚的哲理。我们常说:做人要能屈能伸,韩信做到了。只有每天把自己放得很低,才能够学到东西。这就如佛语所言:空才能有,放下才能承担。好多的时候,我们无法做出选择,因为可以选择的太多,就像电视的频道太多了,以至于我们很少能完整地看完一个节目。选择太多往往会使人迷惑,以至最后一事无成。太多的时候后,我们需要有项羽那种破釜沉舟的勇气,其实人生就如白驹过隙,少一些选择往往是件好事。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道德经中几次说到水,比如“上善若
11、水”、“天下莫柔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水乃生命之源,造福万物却不求回报。“水滴石穿”的智慧让我们明白何为“柔弱胜刚强”。水本无形,但把水放到什么容器,它就会变成什么形状,所以水的无形是至形,李小龙截拳道中的“以无法胜有法,以无限胜有限”正好与此殊途同归。所以老子告诉我们要学习水的智慧。一句“自知者智,自胜者强”蕴含了无尽的深意。孙子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人贵有自知之明,而事实却是:太多的人螳臂当车或是妄自菲薄,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恰恰就是自己最讨厌的那个人!所以每天都要不断的战胜自己,超越自己,正如易经所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最大的敌人就是我们自己,所以真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道德经 读后感 范文 精选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4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