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S集成电路工艺基础.ppt
《MOS集成电路工艺基础.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MOS集成电路工艺基础.ppt(1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2.3 MOS集成电路工艺基础,在前面的讨论中,我们已看到多个晶体管的平面图形和剖面结构(图2-1),那么,它们是怎么在硅片上形成的呢?在这一节中,将介绍集成电路的基本加工工艺技术,稍后将介绍简化的CMOS集成电路加工工艺流程,并讨论有关的技术问题。,2,2.3.1 基本的集成电路加工工艺 2.3.2 集成电路生产线 2.3.3 深亚微米工艺特点 2.3.4 制造影响设计 2.3.5 CMOS集成电路加工过程简介 2.3.6 CMOS工艺的主要流程 2.3.7 Bi-CMOS工艺技术 2.3.8 体硅CMOS工艺设计中阱工艺的选择,3,2.3.1 基本的集成电路加工工艺 在计算机及其VLS
2、I设计系统上设计完成的集成电路版图还只是一些图像或(和)数据,在将设计结果送到工艺线上实验时,还必须经过一个重要的中间环节:制版。所以,在介绍基本的集成电路加工工艺之前,先简要地介绍集成电路加工的掩模(Masks)及其制造。通常我们看到的器件版图是一组复合图,这个复合图实际上是由若干个分层图形叠合而成,这个过程和印刷技术中的套印技术非常相像。,4,制版的目的就是产生一套分层的版图掩模,为将来进行图形转移,即将设计的版图转移到硅片上去做准备。制版是通过图形发生器完成图形的缩小和重复。在设计完成集成电路的版图以后,设计者得到的是一组标准的制版数据,将这组数据传送给图形发生器(一种制版设备),图形发
3、生器(PG-pattern generator)根据数据,将设计的版图结果分层的转移到掩模版上(掩模版为涂有感光材料的优质玻璃板),这个过程叫初缩。,5,人工设计和绘制版图,有利于充分利用芯片面积,并能满足多种电路性能要求。但是效率低、周期长、容易出错,特别是不能设计规模很大的电路版图。因此,该方法多用于随机格式的、产量较大的MSI和LSI或单元库的建立。(DRC-设计规则捡查),6,在获得分层的初缩版后,再通过分步重复技术,在最终的掩模版上产生具有一定行数和列数的重复图形阵列,这样,在将来制作的每一个硅圆片(Wafer)上将有若干个集成电路芯片。通过这样的制版过程,就产生了若干块的集成电路分
4、层掩模版。通常,一套掩模版有十儿块分层掩模版。集成电路的加工过程的复杂程度和制作周期在很大程度上与掩模版的多少有关。集成电路的加工工艺过程是由若干单项加工工艺组合而成。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单项加工工艺。,7,1光刻与刻蚀工艺 光刻是加工集成电路微图形结构的关键工艺技术,通常,光刻次数越多,就意味着工艺越复杂。另方面,光刻所能加工的线条越细,意味着工艺线水平越高。光刻工艺是完成在整个硅片上进行开窗的工作。光刻技术类似于照片的印相技术,所不同的是,相纸上有感光材料,而硅片上的感光材料-光刻胶是通过旋涂技术在工艺中后加工的。光刻掩模相当于照相底片,一定的波长的光线通过这个“底片”,在光刻胶上形成与掩模
5、版(光罩)图形相反的感光区,然后进行显影、定影、坚膜等步骤,在光刻胶膜上有的区域被溶解掉,有的区域保留下来,形成了版图图形。,8,9,光刻(Photolithography&Etching)过程如下:1涂光刻胶2掩膜对准3曝光4显影5刻蚀:采用干法刻蚀(Dry Etching)6去胶:化学方法及干法去胶(1)丙酮中,然后用无水乙醇(2)发烟硝酸(3)等离子体的干法刻蚀技术,10,光刻工艺的发展:70年代的光刻只能加工35m线宽,45 wafer。那时的光刻机采用接触式的。如:Canon,采用紫外线光源,分辨率较低。80年代发明了1:1投影式光刻机,可加工12m线宽,56wafer。代表产品有美
6、国的Ultrotec。存在问题是:(1)Mask难做,要求平坦,不能有缺陷。(2)Wafer与Mask之间有间隙,使一些尘埃颗 粒加入,造成影响。另外,有光折射产生。,11,12,80年代后期出现了Wafer Stepper,10:1或5:1,使芯片加工进入了0.8m的时代。代表产品有:美国的GCA,日本的Canon,Nikon及荷兰的ASM。另外,美国的KLA更加先进,它带有Mask检查及修正系统。它将Mask上的图形缩小5倍后投影到硅片上,因此,使缺陷缩小很多。它使用的光源仍是紫外线,但是用的是g-line,波长在436nm,可加工:0.81.0m(大生产),0.50.8m(科研)芯片。,
7、13,90年代对Stepper的改进大致两个方面,一是在光源上:(1)用i-line的紫外线,波长在365nm,可加工0.50.6m的芯片。(2)若用准分子激光光源KrF下,波长大约248nm,可加工:0.250.5m(大生产),0.07 0.1m(科研)的芯片。(3)还有用电子束(E-Beam)光源的,主要用于做Mask。二是在制作Mask上下功夫,并带有Mask的修正功能,可通过检测Mask上的缺陷,调整曝光过程。,14,15,如果光刻胶是正性胶(光致分解),则光刻胶膜的图形与掩模版图形属性相同。如果光刻胶是负性胶(光致聚合),则光刻胶膜的图形与掩模版图形属性相反。刻蚀是将光刻胶膜上的图形
8、再转移到硅片上的技术。刻蚀的任务是将没有被光刻胶膜保护的硅片上层材料刻蚀掉。这些上层材料可能是二氧化硅、氮化硅、多晶硅或者是金属层等。刻蚀分为干法刻蚀和湿法刻蚀,干法刻蚀是以等离子体进行薄膜刻蚀的技术,湿法刻蚀是将被刻蚀材料浸泡在腐蚀液内进行腐蚀的技术。,16,干法刻蚀借助等离子体中,产生的粒子轰击刻蚀区,是各向异性的刻蚀技术,即在被刻蚀的区域内,各个方向上的刻蚀速度不相同。湿法刻蚀是各向同性的刻蚀方法,利用化学反应过程去除待刻蚀区域的薄膜材料。通常,氮化硅、多晶硅、金属以及合金材料采用干法刻蚀技术,二氧化硅采用湿法刻蚀技术,有时金属铝也采用湿法刻蚀技术。通过刻蚀,或者是形成了图形线条,如多晶
9、硅条、铝条等,或者是裸露了硅本体,为将来的选择掺杂确定了掺杂的窗口。,17,虽然,光刻和刻蚀是两个不同的加工工艺,但因为这两个工艺只有连续进行,才能完成真正意义上的图形转移。在工艺线上,这两个工艺是放在同一工序,因此,有时也将这两个工艺步骤统称为光刻。2掺杂工艺 通过掺杂可以在硅衬底上形成不同类型的半导体区域,构成各种器件结构。掺杂工艺的基本思想就是通过某种技术措施,将一定浓度的价元素,如硼,或价元素,如磷、砷等掺入半导体衬底。,18,19,例如,在N型衬底上掺硼,可以使原先的N型衬底电子浓度变小,或使N型衬底改变成P型;如在N型衬底表面掺磷,可以提高衬底的表面杂质浓度。掺杂分为热扩散法掺杂和
10、离子注入法掺杂。由光刻工艺(刻蚀)为掺杂确定掺杂的区域,在需要掺杂处(即掺杂窗口)裸露出硅衬底,非掺杂区则用一定厚度的二氧化硅或者氮化硅等薄膜材料进行屏蔽。离子注入则常采用一定厚度的二氧化硅、光刻胶或这两层材料同时作为掺杂屏蔽。,20,对P型衬底,如果将一定浓度的价元素掺入,将使原先的P型衬底空穴浓度变低,或使P型衬底改变为N型。同样的,如果在P型衬底表面掺硼,将提高P型衬底的表面浓度。所谓热扩散掺杂就是利用原子在高温下的扩散运动,使杂质原子从浓度很高的杂质源向硅中扩散并形成一定的分布。热扩散通常分两个步骤进行:预淀积和再分布。预淀积是在高温下,利用杂质源,如硼源、磷源等,对硅片上的掺杂窗口进
11、行扩散,在窗口处形成一层较薄但具有较高浓度的杂质层。这是一种恒定表面源的扩散过程。,21,再分布是利用预淀积所形成的表面杂质层做杂质源,在高温下将这层杂质向硅体内扩散的过程。通常再分布的时间较长,通过再分布,可以在硅衬底上形成一定的杂质分布和结深。再分布是限定表面源扩散过程。离子注入是另一种掺杂技术,离子注入掺杂也分为两个步骤:离子注入和退火再分布。离子注入是通过高能离子束轰击硅片表面,在掺杂窗口处,杂质离子被注入硅本体,在其他部位,杂质离子被硅表面的保护层屏蔽,完成选择掺杂的过程。进入硅中的杂质离子在一定的位置形成一定的分布。通常,离子注入的深度(平均射程)较浅且浓度较大,必须重新使它们再分
12、布。,22,同时,由于高能粒子的撞击,导致硅结构的晶格发生损伤。为恢复晶格损伤,在离子注入后要进行退火处理,根据注入的杂质数量不同,退火温度在450950之间,掺杂浓度大则退火温度高,反之则低。在退火的同时,掺入的杂质同时向硅体内进行再分布,如果需要,还要进行后续的高温处理以获得所需的结深和分布。离子注入技术以其掺杂浓度控制精确、位置准确等优点,正在取代热扩散掺杂技术,成为VLSI工艺流程中掺杂的主要技术。,23,3氧化及热处理 硅氧化成二氧化硅工艺是集成电路工艺的又一个重要的工艺步骤。氧化工艺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在集成电路的选择掺杂工艺中,二氧化硅层是掺杂的主要屏蔽层,同时由于二氧化硅是绝缘体,
13、所以,它又是引线与衬底,引线与引线之间的绝缘层。氧化工艺是将硅片置于通有氧气气氛的高温环境内,通过到达硅表面的氧原子与硅的作用形成二氧化硅。,24,改进的氧化炉,25,在表面已有了二氧化硅后,由于这层已生成的二氧化硅对氧的阻碍,氧化的速度是逐渐降低的。由于硅和二氧化硅的晶格尺寸的差异,每生长1m的二氧化硅,约需消耗0.44m的硅。氧化工艺是一种热处理工艺。在集成电路制造技术中,热处理工艺除了氧化工艺外,还包括前面介绍的退火工艺、再分布工艺,以及回流工艺等。回流工艺是利用掺磷的二氧化硅在高温下易流动的特性,来减缓芯片表面的台阶陡度,减小金属引线的断条情况。,26,4气相沉积工艺 在集成电路制造中
14、,除了可以利用硅氧化产生二氧化硅外,其他的各类薄膜则都是通过某种方法沉积到硅的表面。所谓气相沉积是某些气体分子在反应室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固态粒子并沉积在硅片表面生成薄膜的过程。在集成电路工艺中,有两类基本的气相沉积技术:物理气相沉积(PVD-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和化学气相沉积(CVD-Chimical Vapor Depositiom)。,27,PVD技术有两种基本工艺:蒸镀法和溅镀法。前者是通过把被蒸镀物质(如铝)加热,利用被蒸镀物质在高温下(接近物质的熔点)的饱和蒸气压,来进行薄膜沉积;后者是利用等离子体中的离子,对被溅镀物质电极进行轰击,使气相等离子体内具
15、有被溅镀物质的粒子,这些粒子沉积到硅表面形成薄膜。在集成电路中应用的许多金属或合金材料都可通过蒸镀或溅镀的方法制造。淀积铝也称为金属化工艺,它是在真空设备中进行的。在硅片的表面形成一层铝膜。,28,CVD是利用化学反应的方式在反应室内将反应物生成固态的生成物,并沉积在硅片表面的一种薄膜沉积技术。在集成电路工艺中能够用CVD技术沉积的薄膜材料包括:二氧化硅、氮化硅、多晶硅、硅单晶等。其中,用于沉积硅单晶的CVD技术习惯上成为“外延”。,29,淀积多晶硅淀积多晶硅一般采用化学汽相淀积(LPCVD)的方法。利用化学反应在硅片上生长多晶硅薄膜。适当控制压力、温度并引入反应的蒸汽,经过足够长的时间,便可
16、在硅表面淀积一层高纯度的多晶硅。淀积PGS与淀积多晶硅相似,只是用不同的化学反应过程,这里不一一介绍了。,30,在集成电路工艺中,通过CVD技术沉积的薄膜有重要的用途。例如,氮化硅薄膜可以用做场氧化(一种很厚的氧化层,位于芯片上不做晶体管、电极接触的区域,称为场区)的屏蔽层。因为氧原子极难通过氮化硅到达硅,所以,在氮化硅的保护下,氮化硅下面的硅不会被氧化。又如外延生长的单晶硅,是集成电路中常用的衬底材料。众所周知的多晶硅则是硅栅MOS器件的栅材料和短引线材料。,31,5.钝化工艺在集成电路制作好以后,为了防制外部杂质,如潮气、腐蚀性气体、灰尘侵入硅片,通常在硅片表面加上一层保护膜,称为钝化。目
17、前,广泛采用的是氮化硅做保护膜,其加工过程是在450C以下的低温中,利用高频放电,使 和 气体分解,从而形成氮化硅而落在硅片上。下面以N型硅上扩散硼制做二极管为例,说明平面工艺的工艺流程。,32,涂光刻胶(正),选择曝光,热氧化,SiO2,33,去胶,掺杂,显影(第1次图形转移),刻蚀(第2次图形转移),34,蒸发镀Al 膜,光刻Al 电极,CVD 淀积SiO2 膜,光刻引线孔,35,2.3.2 集成电路生产线,集成电路生产线(IC production Line)是实现IC制造的整体环境,由净化厂房、工艺流水线和保证系统(供电、纯水、气体纯化和试剂组成。IC发展到VLSI后,加工特征尺寸达到
18、亚微米级,集成度上升到106以上,从而对各道工艺环节和制造环境的颗粒和微污染控制都很严格,IC生产线把相关的工艺设备视为一个整体,在群体内实现高度的自动控制,井保证相应的净化条件。硅片在群体间由机器人或机械手传递,整个生产过程实现了无纸化、在线质量检测、统计分析以及信息的实时管理。,36,1.IC生产线模式,IC生产线主要有两种模式:大批量生产线与标准工艺生产线。1).集成电路大批量生产线(IC Mass Production Line)这是一种传统的IC生产线。其功能是大批量生产单品种(或品种系列)通用IC如各种DRAM生产线等。其产品由厂方自己设计,并对产品的最终性能负责。这种生产线的产品
19、质量稳定、成本低廉,但缺乏柔性。其年投片量通常达到10万片以上(相应的年电路产量为几千万块,乃至几亿块),才能达到经济生产规模而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37,建立这样一条生产线的资金已由数千万美元上升到数亿(10亿以上)美元,生产运行费也相应增加,而产品的单位功能价格却继续大幅度下降。2).标准工艺加工线(Foundry)Foundry引入IC后,通常称之为晶园代工线,它是用来制造用户特定设计的ASIC的一种方式,它运用成熟的标准工艺为多方用户服务,既保证有符合技术规范要求的性能,又保证有相当高的成品率,还要按照用户选择,提供辅助性的服务,包括设计程序、试验和封装等。,38,通常使用方要首先通过
20、Foundry的说明书,了解不同工艺的设计规则和指标,然后以一定的数据形式提供文件。Foundry工程师们采用一定的软件,将电路文件换成制版用数据。另一方面,具有设计专长的系统公司,也可以按照Foundry的FET模型和版图设计规则来设计IC。2.标准加工线用户 Foundry的用户可分成三种主要类型:整机厂家、IC设计公司和IC芯片制造专业公司。各类用户的表现特征如下表所示。,39,Foundry用户的表现特征,40,Foundry的出现,是IC设计公司赖于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有相一些IC专业制造厂家利用别家的Foundry生产自己主导产品的配套产品。下面介绍Foundry的实例(TSM公司
21、)。其投资及加工能力见下表。TSMC公司标准加工线投资及加工能力,41,(1)服务过程:ASIC设计-制版-芯片制造-探针测试-成品测试-产品交用户。(2)服务方针:高质量、低成本、短周期。(3)ASIC设计服务:提供设计规划、符号库给用户进行功能验证和时序分析;提供设计工具供用户使用;进行逻辑图输入到最终成品的全过程服务。(4)封装服务:高可靠的陶瓷封装;价格便宜的塑料封装。(5)测试服务:产品探针测试及最终测试;测试程序生成与优化、测试培训、测试方案论证;探卡制作、负载板制作;适应逻辑电路及存储器测试等。,42,目前,许多半导体制造工厂面临一些严峻的挑战:一是建厂投资问题,由于建厂投资资金
22、比投资工厂的收入增长更快,许多公司难以负担,特别是新一代更昂贵和风险更大,也减缓了技术革新的进程;二是投资回报周期问题,因为半导体市场的竞争很大部分取决于产品研制时间;三是产品的多品种和小批量问题,这必然增加了产品的成本。,43,3.模拟工厂 由于传统的大批量生产的方式不能适应小批量、多品种、短周期经济生产的要求,许多半导体厂家、大学和研究部门都在为半导体制造的柔性化和计算机集成制造(CIM)控制开辟新的途径,因此,模拟工厂、可编程工厂等应运而生。1)模拟工厂 它是以各种不同层次的计算机模拟(例如:工艺、设备、器件、电路及生产线)为基础来完成工厂中设计和制造加工的快速产生试样的软件环境。它们可
23、以被用来设计工艺流程、评估工艺的可能性,使工厂生产率达到最佳化,预测产品的出厂时间,另外还有许多其他功能。,44,2)可编程工厂 它基本上是用计算机控制的设备来装备柔性化工厂,可用各种软件对工艺、设备和生产操作程序进行快速编程和重新组合。可编程工厂的基础就是广泛应用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新一代柔性多功能设备。这种设备能一次快速处理一个半导体晶片,就地完成多个工艺步骤,单片处理也便于实现现场和实时监控。这种工艺设备是模块式的,具有普通的机械和电子接口,模块化和标准化的设备可减少技术升级所必需的设备数量和资金。而CIMS可用来制定规范、进行监控和信息管理,它能在时间和可靠性两者之间进行折
24、衷,并可安排和跟踪工厂中同时运行的许多不同产品,使工厂的设备利用率最大。,45,3)柔性制造技术 指的是具有对生产条件变化或新环境及时作出响应能力的生产过程。其柔性主要表现在:生产设备的零件、部件可根据所加工产品的需求变换;对加工产品的批量可平衡地作出重大而迅速的调整;可对加工产品的性能参数作出迅速变换井及时投入生产;可迅速而有效地综合应用新技术;对用户、贸易伙伴和供应商的需求变化迅速作出反应。,46,2.3.3 深亚微米工艺特点,通常将0.35m以下的工艺称为深亚微米(DSM)。目前,国际上 O.18m工艺已很成熟,0.13m工艺也趋成熟,开始步入批量生产阶段。深亚微米工艺的主要优点如下。(
25、1)面积(Size)缩小 图形尺寸的减小使得芯片面积相应减小,集成度随之得到很大提高。例如,采用o.13m工艺生产的ASIC,其芯片尺寸比采用0.18m工艺的同类产品小50。,47,(2)速度(Speed)提高 寄生电容的减小使得器件速度进一步提高。目前采用0.13m工艺已生产出主频超过1GHz的微处理器。片上系统时钟频率则可以工作在100MHz以上。(3)功耗(Power Consumption)降低 例如采用0.13m工艺生产的微处理器,其功耗比采用0.18m工艺的产品要低 40,而性能却提高了20。,48,由于深亚微米工艺具有集成度高、速度高、功耗低、成本低等优点,因此特别适用于电子系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MOS 集成电路 工艺 基础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440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