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辽金文学教案.ppt
《宋辽金文学教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宋辽金文学教案.ppt(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宋辽金文学教案,主讲教师 梁旭艳,绪论宋代诗歌,宋诗特点(见史24页)宋诗发展线索 唐宋诗之争,北宋诗坛:前期:宋初三体:白体,晚唐体,西昆体。中期:欧、梅、苏,趋于散文化,开始显示出宋诗的独立面貌。后期:江西诗派。南宋诗坛:前期:江西诗派的影响,两宋之交的江西骨干吕本中、陈与义、曾几。中期:“中兴四大家”。代表南宋诗歌最高成就。后期:衰飒气氛。四灵体、江湖诗人。亡后:爱国诗人,文天祥。,严羽推崇唐诗,批评宋诗“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沧浪诗辩)明人推崇唐诗,“诗必盛唐”,认为“宋无诗”。清人重视宋诗。,严羽推崇唐诗,批评宋诗“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明人推崇唐诗
2、,“诗必盛唐”,认为“宋无诗”。清人重视宋诗。关于唐宋诗之争:“唐诗以韵胜,故浑雅,而贵蕴藉空灵;宋诗以意胜,故精能,而贵深析透辟。唐诗之美在情辞,故丰腴,宋诗之美在气骨,故瘦劲。”(缪钺诗词散论)“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钱钟书谈艺录诗分唐宋)唐诗,重比兴,自然浑成,唐人以强烈激情感受生活,不事雕琢;宋诗,重议论,辞工语新,宋人以冷静的态度体味人生,务求精妙,“皮毛落尽,精神独存”。,宋词,宋代最具代表性的文体。宋词发展线索:北宋词坛北宋词坛:前期:晏欧,继承花间、南唐遗风,以反映 达官贵人生活情趣为主要内容的侧艳词。作品多小令。风格典雅、清丽、含蓄。柳永,远绍敦煌遗
3、风,以反映市民阶层生活情趣为主要内容,多长调。通俗、平易、直露。中期:苏轼。出现了突破传统的作家作品。豪放词。后期:秦观、贺铸、周邦彦(北宋婉约词之集大成者)南宋词坛:前期:二张、朱敦儒、李清照(南渡词人)中期:辛派词人,辛弃疾、陆游、陈亮、刘过。豪放 词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后期:格律古典派。姜夔、吴文英、史、张、周。与北宋相比,更加刻意追求典雅,讲究词法,雕琢字面,强调音律,一、宋词成就高的原因(1)都市生活的需要。(2)文人享乐的需要。(3)诗词分工词娱情。文 唐宋古文运动至宋完成,宋文成就高于唐。数量上,川大全宋文;质量上,高于唐文。唐宋文区别:唐人是专门作文章,讲求布局谋篇,曲折波澜
4、;宋人虽曲折,但舒缓,洋洋洒洒,不露锋芒。唐人善锤炼,自铸伟词,求词必己出,贵新奇;宋人贵平易,大量使用虚字,使得文势舒缓,有一唱三叹之妙。,第一章 北宋前期文学 一、宋初散文 特点:具有鲜明的复古倾向,倡导韩柳古文。(一)柳开、穆修、姚铉(唐文粹专录古文),大力倡导古文(二)宋初散文成就最高的作家王禹偁 王禹偁是正直的官吏,三次遭贬。文集小畜集(周易,小畜,寡也,不足以兼济)。通过阅读其代表作待漏院记、唐河店妪传,了解宋初古文的情况。二、宋初诗风一宋初三体(一)白体(香山体):学白居易,浅切随意。代表:王禹偁学白居易讽喻诗,也学杜甫,成为“白体”中成就最高的。有近600首诗。(二)晚唐体:学
5、贾岛、姚合,林逋(“梅妻鹤子”)咏梅诗最有名,如山园小梅。(三)西昆体:学李商隐,力图改变浅切诗风。代表有杨亿、刘筠、钱惟演。,柳永与北宋前期的词坛一、晏欧对五代词风的因革 因:继承五代词短章小令之体、相思离别的主题。革:(1)语言洗去了浓艳与脂粉;(2)抒情功能加强,表现为对李煜词境的发展,多抒发人生感受;(3)审美趣味改变,通俗性加强。晏殊(同叔),有珠玉词。欧阳修,以婉约艳词著称,有六一词、近体乐府、醉翁琴趣外编,存词242首。二、范仲淹等对词境的开拓范仲淹,字希文,谥文正公。词存五首,独树一帜。一是境界大,从秦楼楚馆到塞上征人;二是格调新,悲壮质朴,为豪放词的先驱。三、柳永(一)生平。
6、初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有乐章集,存词219首。,(二)柳词主要内容,三方面:1、都市风光,市井人情。如望海潮。把词从樽前转向了市井。2、羁旅行役,别离相思。如八声甘州、雨霖铃。写景抒情都有突出成就。3、下层妇女生活。这一内容的词很多。柳尤其了解下层妇女、妓女的生活和心理,填了大量的词。如满江红(万恨千愁,史41)。(三)柳词史贡献 1、大大拓展了词的内容和表现范围。把词从樽前花间转向了市井行役,转向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由花间的宛曲、温雅而致通俗。柳词的世俗化,可以看作是宋代的通俗歌曲。2、丰富了词的写作手法和技巧。3、形式结构大大推进。大量写作长调
7、慢词。词至柳永而体制始备。4、风格多样。5、雅俗互陈。,第二章 北宋中期文学 欧阳修一、生平 其人(10071072),“欧九”,字永叔,谥文忠公。号醉翁,(朝中措平山堂词写道:“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醉翁亭记中说:“太守与客来饮于此,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又号“六一居士”。二、古文理论及创作。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人物 1、革新理论:(1)革新对象:抨击五代文风、西昆体,打击“太学体”。(2)革新理论:A、重道。道,既是儒道,又是现实中的百事;B、文道并重,内容和艺术技巧并重。C、对西昆体、太学体的看法也较客观,如很欣赏西昆中的好句子“峭帆横渡官桥柳,迭鼓惊飞海岸鸥。D
8、、不必拟古。他提倡继承孟子、韩愈,但并不拟古不化,如韩文奇崛,欧文平易。,2、创作:讲解朋党论、秋声赋、泷冈阡表、醉翁亭记、五代史伶官序 三、诗歌创作八百五十余首。现实诗 论诗诗 抒怀言志诗 山水风物诗(后两类最能体现欧诗清新自然平易疏放的特点)欧诗的特点:1、学韩,“以文为诗”,好议论。尤古体。宋诗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的特点开始显现。2、学李白,平易自然的语言,不好用典。力避昆体浮艳,典故,注重内容,语言平易发乎自然。“欧九不读书”。3、率真、直抒胸臆。,第二 梅苏一、梅尧臣,圣俞,宣城(古宛陵)人,专力作诗,有2800首,宛陵先生集。其诗特点:(1)对政事很关心,对民生疾苦很关心。如汝坟贫
9、女、田家语。(2)善从日常生活中取材,甚至琐碎丑恶不大入诗的事物。如聚餐后害霍乱、上茅房见粪蛆、喝了茶肚子里打咕噜之类。如他想家,就希望娇妻在闺中大打喷嚏:“我今斋寐泰坛外,侘傺(CHACHI,失意貌)愿嚏朱颜妻。”(3)风格冲淡。但有时淡得没味。“诗坛推子(梅)将”,可见梅在宋诗史上的地位。宋诗风的开创是从梅开始的。苏舜钦,子美,开封人,有苏学士集。贬谪后居苏州,筑“沧浪亭”。苏的观察力虽没有梅尧臣那样细密,情感上却比较激昂,语言较流畅。但修词上粗糙生硬。,王安石一、其人(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老人,临川人。封荆国公。死后追封舒王,谥号文。仕途经历重实践,个性强烈自信。(不拘细
10、节,执着)政治改革家。二词作。存词29首。其怀古、咏史及抒写个人感受的词开词一境界,由伶工之词向言志抒情转变。怀古、咏史有交叉,又有分别,界限不明显,一般可以不分开。怀古,以史时、地、事为媒介,兴发感慨,咏怀古迹。方回:“怀古者,见古迹而思古人其事,无他,兴亡贤愚而已。”在历史中反映现实,在现实中返观历史,既有深重的历史感,又有敏锐的现实感将历史与现实映衬起来;咏史,不需“史迹”作媒介,直接以史事为对象,抒发感慨。王金陵怀古与浪淘沙令伊吕两衰翁(史38),苏轼 一、其人(10371105),眉山人。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又称长公(其兄早死),“苏二”(黄庭坚:唤取谪仙苏二来。),坡仙、坡公。父死
11、葬于眉山之老人泉,苏以“老泉”自号(宋人误以其父)。1、生平:生平与创作的关系:黄州时期与惠州、儋州时期是创作丰收期。“诗穷而后工”(欧)。2、为人:(1)奖掖后进。“苏门四学士”:黄庭坚(10451105)、秦观(10491100)、张耒、晁补之(10531110)。“四学士”加李廌、陈师道(10531102)称“苏门六君子”。(2)个性。总的说来旷达、乐观、超迈。以他的话说,“菊花开时乃重阳,凉天佳月即中秋”,日日都是好日子。3、思想(1)政治思想:既革新又保守(2)宗教思想 儒、释、道三家思想在苏身上体现都很明显.他融通三家之长,形成“静而达”的思想。,二、文艺理论观 1、文道关系:苏重
12、文,文章如“金玉珠贝”、“精金美玉”。2、重艺术形式。语言上,“辞达尽意”,易之易明。结构上,文理自然,姿态横生。3、精到的艺术评论。东坡是艺术感觉很好的人,他许多见解都很经典。除上所例,另“左史韩文,杜诗颜字,集大成者也”;他评李杜诗出,“古今诗人尽废。”三、散文创作((一)各类都精工:议论(政论、史论、文论);记叙抒情文 前、后赤壁赋;书札笔记类 与谢民师书(二)散文特点 总总体风格:“韩潮苏海”。其气势奔放、汪洋恣肆,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如行云流水,辞达通脱。(三)苏文地位 唐宋古文运动的最后完成者,也是集大成者。,四、苏轼词的创作 37岁知杭州时始填词,存词362首。就文体发展而言,其
13、在词上的贡献超过其文、其诗。改革与贡献:苏对词进行全面的改革并取得了极高的成就。由于他的个性与胸襟,由于他文坛领袖的地位、政治上的影响,使得他对词的改革更成功,这是柳永所不能达到的。(一)提高了词品。使词获得了与诗一样的地位。(二)拓宽了词境。突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三)突破词律束缚 从苏轼始,词由重音乐、供歌妓演唱,而始转向供案头阅读之用,文学性增强。(四)开创了词风。“自是一家”,“关西大汉”。创豪放词风。北宋后期文学 黄庭坚及江西诗派,一、黄庭坚(10451105)(一)其人:江西修水人,鲁直。曾游江西诗派的形成、诗歌理论宁(潜山)三祖山山谷寺,喜那里的林泉风景,故号山谷道人。曾在哲宗朝
14、任“神宗实录”检讨官这一棘手的官事,使之贬官,后死在宜州贬所。在政治上,他虽说是苏轼的追随者,与苏同起同落,实质上他对政治没有苏那样的热情,没有参加新旧党争。贬涪陵时,号涪翁。山谷词学苏轼,在诗歌创作上不追随苏轼,而是自成面貌。(二)论诗主张 1 1、力主独创。“文章最忌随人后,”、“自成一家始逼真”是其名言。2、切忌尘俗。书嵇叔夜诗与侄夏木:“士生于世,可以百为,唯不可俗,俗便不可医也。”又“出尘拔俗有远韵。”3、注重学养。4、艺术技巧: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三)创作风格 山谷集 1900首 生新廉悍、瘦硬峭拔超然平和中透出兀傲奇崛之气。“黄鲁直体”,表现在:1、语言上。好用生僻典,少用常
15、典,即使常典也出新意,“句句有来处”。句法多变,求新变。音律上多拗律,改变诗的节奏特点。2、结构上。章法回旋曲折,绝不平铺直叙。3、形象上。雄奇兀傲,比喻新警,想象奇特。二、陈师道(10531102)(一)其人: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彭城人。48岁时才任秘书省正字,次年穷冻而死。(二)诗歌创作 在江西诗派中除黄外,陈年辈最长,声望最高,故往往“黄陈”并称。他追慕黄,但学问、才气都不如黄,姑作诗常有力不能胜之状。钱:“读其集,就仿佛口吃或病得一丝二气的人说话,瞧着他满肚子的话说不痛快,替他干着急。”,创作师法杜甫,重苦吟。其诗风格:朴拙 三、江西诗派的形成与特点(一)得名:吕本中作江西
16、诗社宗派图,以黄庭坚为诗派之祖,下列25人。因黄及大部分人为江西人,取禅宗之“宗派”,而称“江西诗派”。(二)形成原因 1、黄庭坚的作用和影响:(1)鲜明的诗歌理论。(2)诗歌创作成就,体现了宋诗特点。2、共同的诗学观(1)宗杜,诗法可依可学。从典籍中认识事物,不是从现实生活、自然中找创作素材。(2)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着眼于“无一字无来历”。3、共同的创作倾向(1)内容上咏书斋生活,文人意象密集;多以寄赠、唱和、次韵为主。(2)用典,推敲文字技巧;,(三)“一祖三宗”说。宋末元初方回提倡,以“杜甫”为祖,以“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宗。(四)影响 两宋之际影响最大。宗派色彩浓厚是以前文学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金文 教案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437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