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et基础技术.ppt
《Internet基础技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Internet基础技术.ppt(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 Internet技术基础,从概念上讲,Internet是由多个网络互联而成的一个单一而庞大的网络集合,即它是建立在计算机网络之上的网络。在组织结构上,Internet是由称为路由器(Router)的计算机连结起来的众多计算机网络所组成。各种各样的计算机,如PC、Macintosh、UNIX系统工作站、大中型计算机以及各种计算机局域网、广域网都可与Internet相连。网上的计算机都遵循统一的TCP/IP协议。TCP/IP以层次化的对等通信特点管理着网上的信息交换。并且由于TCP/IP协议的开放性,使得众多的能够遵循TCP/IP的网络都加入到Internet中,成为Internet的一部
2、分。,2.1 Internet 通信基础,Internet的产生和发展涉及到两个领域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计算机和通信技术日益紧密的结合,使得Internet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规模和发展潜力。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结合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通信技术为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输和交换提供了必要的手段;另一方面,数字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渗透到通信技术中,又提高了通信网络的各种性能。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最简单例子就是计算机之间通过电话线进行数据传输(图2-2),其中调制解调器的主要作用是:将计算机的数字信号与电话线上传输的模拟信号进行模数和数模转换。,图 2-2 计算机之 间通过电话线传输数据,2.1.1 模拟
3、通信和数字通信 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基本区别在于:模拟数据在传输时是根据时间产生连续变化的值,例如声音和视频信号;数字数据产生离散的值,例如由计算机产生的各种二进制数值。在通信系统中,传输模拟数据的系统是模拟传输系统,传输数字数据的系统是数字传输系统。二者的区别是:模拟传输系统追求的目标是波形无失真地传输;数字传输系统则要求无差错的恢复代码。数字传输系统的优点是比模拟传输系统便宜,而且很少受干扰信号的影响主要缺点是数字信号比模拟信号容易衰减,传输距离没有模拟传输系统距离长。,由于数字技术发展很快,无论是从传输质量和价格方面,数字传输都要明显优于模拟传输,因此,现在越来越多的通信系统正在把模拟传
4、输逐渐地转变为数字传输。在Internet的发展过程中,目前主干网上大多采用的是数字信号传输,传输质量高,速率快。但在某些线路,特别是用户端线路上仍采用的是模拟传输。因此,Internet是将数字传输和模拟传输相结合,全球性的通信网络。,2.1.2 数据调制和编码 无论是模拟信号,还是数字信号,传输方式有两大类:基带传输和频带传输。除了模拟数据的模拟信号传输外,其他传输都要以某种形式的数据来表示或进行编码。将基带信号直接送到通信线路上的传输方式称为基带传输。由模拟信号源变换来的信号称为模拟基带信号;由计算机产生的二进制信号称为数字基带信号。将基带信号经过调制后送到通信线路上的传输方式称为频带传
5、输。,基带信号具有较低的频谱分量,一般来说,这种信号不适合直接传输。为此,在发送端将这种基带信号的低频分量搬移到适应于传输的高频谱上,这个过程为调制。在接收端需要将接收到的高频信号再搬回到原来较低的频谱上,这一过程称为解调。频带传输的主要内容就是调制与解调。1数字数据、数字信号 数字基带传输是指数字数据以数字信号传输的方式,通常用于局域网中。数字基带传输的最简单的办法是用两个高低电平来表示二进制数字,如低电平代表“0”,高电平代表“1”。常用的编码方式有不归零制NRZ(Nonreturn to Zero)和曼彻斯特编码。,2模拟数据、数字传输 模拟基带传输是指模拟数据以数字信号进行传输,常用于
6、对声音信号进行编码。3数字数据、模拟信号 频带传输主要是将数字数据经过调制后以模拟信号的方式进行传输。常见的例子就是利用调制解调器在电话线上以模拟信号来传输计算机的数字信号。调制解调器的主要功能是通过一个载波频率将二进制的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在线路的接收端,调制解调器把信号解调为原来的数字数据,以便于计算机接收。,2.2 分组交换技术,数据交换是网络中结点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基础。本节我们将讨论三种数据交换方式和它们的特点,这三种交换方式包括:线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其中分组交换是Internet采用的一种数据交换方式。,1线路交换(Circuit Switching)线路交换由电话交
7、换网发展而来,目前我们使用的公共电话网(PSTN)就是线路交换的典型例子。线路交换是指网络中的两个结点之间在进行信息交互时,要建立一条专用的通信线路,并且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始终占用这段线路。采用线路交换方式,两个结点之间事先建立一条实际的物理连接,这种连接是通过一定的路径选择方法建立起来的连接序列,就类似于电话系统中通话前的呼叫,呼叫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建立物理连接的过程。线路交换方式包括三个步骤:,(1)建立线路 线路交换的第一个步骤是要建立端到端的物理连接。根据目的方的地址信息,源方通过一定的路径选择算法申请空闲的线路。通常,这段线路要经过多个中间结点的转接。(2)数据传输 源方和目的方一旦建立
8、了通信线路,就可以进行数据传输了。在数据传输过程中,通信线路将被独占,直到通信结束后才能被其他人使用。一般地,这种连接是全双工的,可以在两个方向上传输数据。(3)拆除线路 数据传输结束后就可以拆除线路,拆除线路时只要由其中的一方断开连接即可。这样,线路交换的一个完整过程就结束了。,线路交换有如下特点:通信双方独占线路,线路的利用率低。由于连接期间线路是被独占的,即使没有数据传送,别人也无法使用该线路。对于PC机与PC机之间的连接,可能在大部分时间内线路处于空闲状态。所以线路交换适合于目前以语音交换为主的电话系统。网络对于用户是透明的。线路交换的过程对用户来讲是透明的。传输几乎无延时。一旦建立了
9、连接,用户就可以以固定速率来传输数据,除了物理链路的传输延时外,在结点之间几乎没有延时。,2报文交换(Message Switching)报文交换与线路交换恰恰相反,报文交换不需要通信双方在通信之前建立物理连接,它采用一种“存储转发”机制,即当发送方发送数据时,将目的方地址附加在报文上连同数据一起发送,报文通过网络,在逐个结点之间进行传送,每到一个结点,接收整个报文暂存起来,然后发送到下一个结点,直至到达目的方结点。报文交换系统中结点通常是一台计算机,这样具有足够的存储容量来缓存收到的报文,报文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每个结点的延时时间,此外结点还要将报文排队以便等待时机向下一个结点发送。这种报文交换
10、方式也称为“存储转发技术”。同线路交换相比,报文交换有下列优点:,通信线路使用效率较高,大量报文可以分时地共享两个结点之间的一条通信线路。由于是存储转发,通信双方不需要同时地发送、接收数据。报文交换可以将报文发送到多个目的地,而线路交换通常是点对点之间的。报文交换也有一定的缺点,由于报文的大小不是固定的,因此延时长短很难掌握,不能满足实时和交互式的通信要求。,3分组交换(Packet Switching)分组交换也是一种存储转发技术,它是对报文交换的一种改进,同时也吸取了线路交换低延时的优点。在计算机网络中,数据的传输要经过网络线路,这些线路属于网络的硬件资源。为了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计算机网
11、络应能够以最少的线路来传输尽可能多的数据,这就要求网上的用户以轮流共享的方式来使用计算机网络资源,避免某个用户在传输大块数据时,长时间地独占传输线路,而使其他用户处于等待状态,造成网络资源的使用不均。为此,网络中引入了分组交换技术。,2.2.2 分组交换的原理 Internet是由ARPAnet发展演变而来,而ARPAnet也是世界最早采用分组交换技术的广域网络。1964年,美国Rand公司的P.Baran在关于分布式通信的研究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分组交换概念。即把数据分割成一定大小的信息包进行传送,使用户不仅可以轮流共用一条通信线路,而且一旦失败,只要还有迂回的线路,网络通信仍能照常进行。这就是
12、分组交换的一基本原理,分组交换技术直到今天仍然是通信网络的基础技术之一。,在分组交换网,数据不再是以大块数据块方式通过一条专用线路直接发送给目的方。分组交换技术限制网络中每次传送的数据量大小,它规定每次传输的数据单位为一个分组(Packet),也称为信息包。典型分组的长度从1000到几千比特(bit)。每个分组都有相同的格式,由两部分组成,开始部分为报头,其中包括了发送方地址和接收方地址,以表明该分组来自于哪台计算机,最终要到达哪一台计算机,此外还有一些控制信息。另一部分是真正要传输的数据(图2-3)。,图2-3 将待发文件划分成多个分组,待发文件,分组1,分组2,分组3,报头,数据,在分组交
13、换网中数据是以分组为单位进行传输的,这样当一台计算机准备好数据并经过分组后,就可以发送了,而且不必考虑此时是否有其他计算机在使用网络线路。因此在网络线路方面,有可能出现同一时刻有不同用户的数据分组在上面传输的情况,即实现多用户平等地共享网络资源。至于一条网络线路在同一时刻能够容纳多少分组,则涉及到网络流量的问题,即网络的带宽,若带宽过窄,将导致大量分组都拥挤在一起,造成“瓶颈”而降低了网络的实际传输速率。,由于在每个分组中都包含有接收方地址,这就决定了网络上的每台计算机都要有一个唯一的地址来标识。当分组在网络上由一台计算机传输经过另一台计算机时,该计算机就会检测该分组是否是传送给自己的,一旦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Internet 基础 技术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435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