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中国现当代文学文献检索课研究生.ppt
《新课中国现当代文学文献检索课研究生.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中国现当代文学文献检索课研究生.ppt(7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现当代文学文献检索引论 苏春生,第一部分 文献检索与查阅,一、学界重新重视史料文献,提出建立“史料学”“文献学”,1、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的科学性受到质疑。a、没有文献学专业,尽管有人做了大量的文献史料的工作。b、供研究用的文献史料存在很多错处。,中国古代文学专门有古典文献学研究版本、校勘、目录、注释、考证、辨伪、辑佚、编纂、检索等方面的理论与方法,科学地分析、整理、研究中国古代文献。进而探讨古代文献的产生、分布、交流和利用的规律,并总结对古代文献进行分析、整理、研究工作的规律与方法的学科。中国古典文献学大致形成以下分支:古典文献形态学、古籍版本学、古籍校勘学、古籍目录学、古籍注释学、古籍考
2、证学、古籍辨伪学、古籍辑佚学、古籍编纂学、古籍检索学。,2、中国现当代文学界呼吁建立文献学史料学近年,现代文学界连续召开了几个较有规模、而且集中了现代文学界大部分顶尖学者的学术会议,主题都与现代文学的史料研究密切相关。,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九届理事会,于2004年9月21日至23日在徐州师范大学召开,会议紧密切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现状与宏阔的历史背景,确立以“史料、方法和学风”为会议主题。学者们认识到,如何坚守应有的学术道德、学术规范和学术秩序,寻求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在新世纪的突破与超越,已成为现代文学研究界近年来思考的核心问题。,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九届理事会,中国现代文学的文献问题座谈会,2
3、003年12月20日至21日,由清华大学中文系、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现代文学馆、鲁迅博物馆和河南大学五家单位联合发起的“中国现代文学的文献问题座谈会”在清华大学举办。与会者就文学文献整理工作的意义和方法等话题达成共识。2004年第3期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集中发表了这次座谈会的讨论成果。这一期恰逢该刊创刊百期纪念。,刊海寻书记 于赓虞诗文辑存编校纪历兼谈现代文学文献的辑佚与整理 解志熙 2004 3现代文本的文献学问题 有关废名集 整理的文与言 王风 2004 3 老舍资料研究与史料学 张桂兴 2004 3 重视史料的“独立准备”钱理群 2004 3 我的意见 王得后 2004 3,回到当初
4、 高恒文2004 3 删改,也可以作为一种史料 李书磊2004 3 民间收藏与史料整理 孙郁 2004 3 建立健全中国现代文学资料的 目录索引体系及机制 李今 2004 3 辑佚 版本“全集不全”读“中国现代文学的文献问题座谈会”论文随想 朱金顺2004 3“中国现代文学的文献问题座谈会”共识述要 解志熙 2004 3,建立现代文学的史料学 刘增杰 2004 3 初版本的特别价值 朱正 2004 3“未刊稿”及其他 陈平原 2004 3 积极倡导 努力落实 孙玉石 2004 3 编校经典作家文集应采用汇校的方法 王世家 2004 3,“清华会议”后,学者们达成的共识就是:中国现代文学文献是亟
5、待抢救的文学和文化遗产,搜集、整理并将它们刊布出来,不仅是为现代文学学科保存资料,而更着眼于这些文献本身巨大的文学和文化价值的传承。鉴于贵古贱今的观念在文献学界的巨大影响及其对国家文献工作政策的无形主导,使得现代文学文献的价值长期被忽视,搜集与整理工作被迟滞,以致这些文献面临湮没与散佚的严重危险,因此,与会者在呼吁文献学界改变传统观念、要求国家调整文献工作政策的同时,更感到特别有必要提醒学界同行:搜集和整理现代文学文献已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而做好这项工作首先是每个现代文学研究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史料的新发现与文学史的再审视中国现代文学文献问题学术研会,2004年10年13日16日,由河南大
6、学文学院、文学评论编辑部、洛阳师范学院中文系联合举办的“史料的新发现与文学史的再审视中国现代文学文献问题学术研讨会”在开封和洛阳召开,来自全国现代文学及相关学科的7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与会者围绕现代文学的史料文献问题及其对文学史叙述的影响等话题,展开了充分而深入的讨论,触及到现代文学研究的许多实质性内容,获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与会者普遍意识到,史料的发掘整理,孕育着现代文学研究新可能与新突破,也是加强本学科史学素质、理性品格的有效途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九届年会,由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主办、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承办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九届年会于2006年10月13日至15日在大连隆重召
7、开。来自全国100余所高等院校、科研、出版机构等近260名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和教学的专家、学者带着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参加了会议。,中国现代文学新史料的发掘与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2009年11月13日,由中国现代文学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联合举办的“中国现代文学新史料的发掘与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召开,海内外一百多位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界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由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吴义勤教授主持,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陈建功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教授温儒敏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词。,此次会议集中展现了一批史料发掘与研究的成果,并对新史料发掘与研
8、究中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交流,学者之间既充满认同、呼应和补充,又不无质疑与商榷。会议涉及现代文学史料研究的范围之广,可谓前所未有。会议收到论文200多篇,60多位学者作了主题发言,所论问题既有宏观的理论与方法探讨,又有围绕具体的文学史、文学现象和作家作品等方面展开的史料研究。近年来,在学界同仁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在史料的发掘、整理和研究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二、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文献检索汇编成果(纸质媒介),中国现代文学史资料汇编,大型中国现代文学史资料丛书。中国现代文学史资料汇编分甲乙丙三套丛书。甲种为中国现代文学运动论争社团资料丛书包括各个时期和地区的重要的文学运动论争
9、社团和思潮流派资料共计31种。乙种为中国现代作家作品研究资料丛书为 170余种作家作品研究资料专集内容包括作家传略年谱生平和文学创作自述对作家生平与文学创作的记述和评论以及作家著译系年著译书目评论研究文章目录索引等。丙种为中国现代文学书刊资料丛书包括文学期刊目录主要报纸文艺副刊目录文学总书目文学作者笔名录等。中国现代文学史资料汇编陈荒煤任主编甲乙丙三套丛书各由该丛书编辑委员会主持编辑工作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中国戏剧出版社北京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福建人民出版社等十余家出版。,编辑例言强调尊重历史发展的客观事实遵循历史唯物主义的编选原则力求比较全面地搜集和整理现代文学史上有影响的有代表性的史料努力
10、加强革命的具有进步倾向的资料的搜集同时要注意过去被忽视的各种文学资料兼顾不同思想倾向不同风格流派的情况。汇编列为国家第六个五年计划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的重点项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发起并主持有全国60余所高等院校及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近400名专业人员参加编写。三套丛书总计 200余种。自1982年起陆续出版。这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以来中国第一套大规模的较为完整系统的现代文学史资料。对于抢救严重散失的史料进行广泛搜集和科学整理对于填补资料上的空白纠正研究中的失实和偏颇推动研究和教学水平的提高起了积极的作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丛书,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和教学工作者提供的一套比较系统的大型参考资
11、料。由茅盾周扬巴金陈荒煤冯牧担任顾问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与苏州大学复旦大学杭州大学等30多个单位协作编纂福建人民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解放军文艺社等20多家出版社出版。资料收录范围上起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下迄各专集成书之日跨代作家辑录其全部活动资料以保持全貌。,丛书有以下六类专集作家研究专集包括作家的生平和创作评论文章选辑作家著译系年目录评论文章目录索引按文体编辑的综合研究资料专集包括综合评论文章选辑重要作品作者简介评论文章选辑各种文体作品目录索引和有关评论文章目录索引文艺运动和文艺论争研究资料专集建国30年文学大事年表文学期刊目录索引中国当代作家作品总目索引和中国当代
12、作家作品评论文章总目索引。全套丛书共200余种从1978年开始筹划1986年编辑完毕现已陆续出版。茅盾为这套丛书撰写了序文指出:“这是一桩很重要很有意义的工作属于文学研究领域中的基本建设。”它的出版“填补了解放以来文学研究工作中的一个空缺”“将引来一个竞相研究作家和作品的百花怒放的高潮”。,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资料汇编,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资料汇编(由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本套丛书分为甲乙两种:甲种是关于中国新时期文学思潮、流派、文体等的综合研究资料汇编,包括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儿童文学、女性文学、文学史、文艺思潮、戏剧九种。乙种是中国新时期代表性作家的个人研究资料汇编,包括陈忠实、路遥、贾平
13、凹、莫言、张炜、王安忆、韩少功、余华、苏童九位作家。,本套丛书资料的系统性、学术的科学性、观点的多元性、筛选的权威性并重,既对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又能以最快捷的方式读到中国新时期文学最优秀的研究文章。每卷除精选各个领域最优秀成果外,还以附录方式展现相关研究的整体索引。如路遥研究资料等,三、如何检索查阅文献资料,文献检索查阅一般分两类:A 对研究对象已有成果的文献检索查阅。B 对研究对象本体的文献检索查阅。两类检索查阅的媒介和方法基本相同,大致分为:网络媒介检索和印刷(纸质)媒介检索。,(一)网络媒介检索,1、数据库中国知网清华同方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方正数据库维普
14、资讯网清华数据库北大数据库等等,2、数字图书馆超星数字图书馆国家数字图书馆各单位、学校数字图书馆,各种工具书相关年鉴相关研究综述期刊报纸传记(自传、别人著传)年谱、著作年表日记回忆录口述历史地方志,(二)印刷(纸质)媒介检索,作者文献及版本著者选集、文集、全集、别集等区域大系、书系、丛书研究资料研究论著各种文献索引相关社团流派地域大的时代(中外)背景语境等的文献,四、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类型,作家作品研究思潮研究期刊研究社团流派研究区域文学研究文学现象研究大学与文学与文化、与外国文学、与传统文学研究等等,第二部分文献检索实例,辑佚实例读新发现的赵树理的一篇佚文版本与校勘实例“战国策派”史料的发掘
15、与补正,读新发现的赵树理的一篇佚文(辑佚实例)山西大学学报2006年2期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人大复印资料)2006年8期全文转载,一、主要内容:本文介绍了作者新发现了赵树理的一篇佚文“说”与“唱”的分野的考证和背景情况,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赵树理研究的全新观点。赵树理“说”与“唱”的分野的文章,既没有收入赵树理文集与赵树理全集,也没有登录赵树理全集中所列的附录“尚未肯定的作品”、“尚未找到作品目录”以及“拟写作品目录”,查赵树理研究专集中的“赵树理作品系年”和赵树理研究资料中的“赵树理作品系年”、“他人记录整理的赵树理作品目录”、“待考作品目录”、“存名佚稿目录”等都没有记载。又查赵树理的生平与
16、创作和三本赵树理传以及两本赵树理评传中也没有记录。还查阅其它一些相关的书籍资料也没有该篇文章的信息。,这篇佚文发表于1950年4月9日天津的进步日报副刊“大众文艺”第十八期。本期副刊发表了一组“民间文艺改革笔谈会”的专栏文章,除在头条登载赵树理的“说”与“唱”的分野外,还刊登有老舍、马烽等人的文章。,登载赵树理这篇佚文的副刊“大众文艺周刊”是由北京大众文艺研究会编的,编者为辛大明、王亚平、苗培时、马紫笙和沈彭年。北京大众文艺创作研究会成立于1949年10月23日,赵树理任主席,王亚平、连阔如、郭玉儒任副主席。“说”与“唱”的分野谈了说唱文学最关键的“说”与“唱”的问题。,文章第一自然段说明“大
17、本鼓词和旧戏往往都是说一阵唱一阵”。而“说”和“唱”不是随意的,是有规律的。第二自然段赵树理认为“不论鼓词或旧戏,由说到唱的时候都有叫板”。解说“叫板”的规律。但凡“叫板”“都正是动感情的部分不论是喜是怒是叹是乐都是表明说话到那里,使说话人保持不住常态,自然变了语气,接着唱起来,就不突然。”“叫板”要舍弃那些可有可无的老套。,第三自然段叙述了老解放区旧艺人演唱新戏曲,往往“叫板”引起群众发笑,“后来发现只要叫的是正经地方,群众并不再笑而他们所谓正经地方,正是动感情的部分”。文章最后落笔到当下现实,当时京津地区的旧艺人演唱新戏曲,也存在上述说唱的问题,提出来“以供写作者和演唱者参考”。,二、主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课 中国 当代文学 文献 检索 研究生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433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