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原理及应用导论.ppt
《GPS原理及应用导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PS原理及应用导论.ppt(8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第1章 GPS的原理与应用,1.1 GPS定位技术的发展 1.2 GPS组成及原理1.3 GPS的应用,2,1.1 GPS定位技术的发展,1957年10月,世界上(前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空间科学技术的发展跨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随着人造地球卫星的不断发射,利用卫星进行定位测量已成为现实。第一阶段:卫星仅作为观测目标 第二阶段:多普勒卫星定位 第三阶段:GPS定位系统,3,一、早期的定位技术(第一代卫星大地测量),第一代(1960年):卫星仅作为观测目标,建立卫星三角网或卫星测距网。,观测方法:通过地面点对卫星的观测,可将卫星实际运行的轨道确定,然后根据卫星的位置再确定地面
2、点的位置。,4,人造卫星激光测距,5,人卫激光测距,6,优点:实现了陆岛联测。缺点:受卫星可见条件及天气的影响,费时费 力,定位精度低,不能测得点位的地心 坐标。,大陆,岛屿,7,二、子午卫星导航系统(第二代),20世纪50年代末期,美国的科学家对空中的卫星进行监测,发现了卫星信号频率出现了变化,称为频移现象(多普勒效应)。,随着卫星运动的速度、方 向、距离的变化,可建立频移f与v、s(t)之间的函数关系。,随后,美国开始研制用多普勒定位技术进行测速定位的卫星导航系统(子午卫星导航系统)。开始主要用于军用。,8,子午卫星导航系统的组成:卫星轨道均在子午面上。子午卫星导航系统采用6颗卫星,并都通
3、过地球的南北极运行。,1、空间部分:卫星:太阳能、稳定杆朝向地球。,9,2、控制部分 1)、卫星跟踪站:2)、计算中心:3)、注入站:4)、控制中心:5)、海军天文台:计算卫星钟、频率改正数。,10,3、用户部分:接收机、气象仪、读带机、微机。接收机:天线及放大器 接收单元微机及微处理器输出设备:存储。,11,4、定位方法,(1)单点定位:15次合格卫星通过(两次通过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8h 1.6h),精度约为10m。(2)联测定位:各站共同观测17次合格卫星通过,精度可达0.5m,12,优点:经济快速、精度均匀、不受天气和时间的限制、可在地球表面的任何地方进行单点定位和联测定位。缺点:卫星
4、少,不能实时定位;只能提供二维坐标(经度和纬度);轨道高度10100 公里,太低,因为地球引力、摄动影响,卫星难以精密定轨;频率低,难以补偿电离层折射的影响;定位精度低。上世纪70年代中期,我国引进多普勒接收机,实现了南沙群岛与陆地的联测。,13,三、GPS全球定位系统的建立(第三代),1973年12月,美国国防部出于军事战略的考 虑,决定建立Navigation Satellite Timing And Ranging Global Position System(导航卫星测时与测距全球定位系统,简称全球定位系统),简称GPS,有时也称NAVSTAR GPS。GPS计划经历了以下三个 阶段:
5、第一阶段:方案论证和初步设计阶段。从1973年 到1979年,共发射了4颗试验卫星。研 制了地面接收机及建立地面跟踪网。,14,第二阶段:全面研制和试验阶段。从1979年到1984 年,又陆续发射了7颗试验卫星,研制了 各种用途接收机。实验表明,GPS定位精 度远远超过设计标准。第三阶段:实用组网阶段。1989年2月4日第一颗 GPS工作卫星发射成功,表明GPS系统 进入工程建设阶段。1993年底实用的GPS 网即(21+3)GPS星座已经建成,今后将 根据计划更换失效的卫星。,整个系统分为卫星星座、地面控制和监测站、用户设备三大部分。与前两代相比: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的导 航、定位、
6、定时的功能。,15,GPS卫星星座,24-27颗卫星2万多公里高度6个轨道,空间部分,16,四、其他卫星导航系统1、GLONA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由前苏联建立,起步比GPS晚9年(1982年),1996年1月18日整个系统正常运行。该系统的组成和原理与GPS类似,也是有空间卫星星座、地面控制和用户设备三大部分组成。系统可供国防和民用,不带任何限制,也不计划对用户收费。,GLONASS卫星星座,17,GLONASS卫星,18,地面控制系统:地面控制站组(GCS)包括一个系统控制中心,设在莫斯科;一个指令跟踪站(CTS),
7、网络分布于俄罗斯境内。指令跟踪站(CTS)跟踪GLONASS可视卫星,它遥测所有卫星,进行测距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并向各卫星发送控制指令和导航信息。用户设备:GLONASS接收机接收GLONASS 卫星信号并测量其伪距和速度,同时从卫星信号中选出并处理导航电文。接收机内的计算机对所有数据处理并算出位置坐标的三个分量、速度矢量的三个分量和时间。,19,卫星运行状况,从1982年10月12日发射第一颗GLONASS卫星起,至1995年12月14日共发射了73颗卫星,其中有效卫星24颗。20世纪90年代后期,由于卫星寿命过短,加之政治和经济原因,无法及时补充新卫星,故该系统有一段时间曾不能维持正常工作
8、,到2006年3月20日,GLONASS系统共有17颗卫星在轨。其中有11颗卫星处于工作状态,2颗备用,4颗已过期而停止使用。2009年俄罗斯的格洛纳斯系统计划终于重上正轨,12月14号发射了三颗型号为GLONASS-M的导航卫星,2010年2月又进行第二次发射。现有23颗卫星在工作。,20,2、伽利略(Galileo)系统:1994年开始系统方案论证。2002年3月,欧盟15国交通部长一致同意该系统的建设。计划2012年前完成系统部署并投入使用。Galileo系统的主要设计思想:与GPS/GLONASS不同,完全从民用出发;可与GPS/GLONASS系统兼容;有偿的对民用开放(商用),高精度
9、。,21,2005年11月28日凌晨3时,哈萨克斯坦境内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发射了欧洲“伽利略”卫星定位系统首颗实验卫星。,GPS克星“伽利略”卫星定位系统,22,伽利略卫星,23,3、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双星导航定位系统):,24,北斗一号卫星,前两颗“北斗一号”卫星分别于2000年10月31日和12月21日发射升空,第三颗于2003年5月25日发射。,25,北斗一号海上救生型用户机,北斗一号实用型车载式用户机,北斗一号指挥型用户机,北斗一号数据传输型用户机,26,珠峰测高中的使用的 北斗一号接收机,2005年3月10日至5月22日观测,10月9日上午10点公布结果。原高程:8848.13米新高
10、程:8844.43米,27,北京时间2003年5月25日零时34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地将第三颗“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送入太空。,28,“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运往发射架途中,29,卫星发射前,科研人员进行卫星与火箭的总装,30,等待升空的“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31,卫星发射升空后,科研人员在地面进行数据观测。,32,双星导航定位系统空间部分:由三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一颗备用)组成。地面中心站:包括地面应用系统和测控系统,具有位 置报告、双向报告通讯及双向授时功能。用户部分:车辆、船舶、飞机以及各军兵种的动态及 静态导航定位的用户。服务区域:东经7014
11、5度,北纬555度范围(我国 处于东经72136度)定位精度:平面20米,高程10米。,33,“北斗一号”卫星定位系统是利用地球同步卫星为用户提供快速定位、简短数字报文通信和授时服务的一种全天候、区域性的卫星定位系统。系统的主要功能是:1、定位:快速确定用户所在地的地理位置,向用户 及主管部门提供导航信息。2、通讯:用户与用户、用户与中心控制系统间均可 实现双向简短数字报文通信。3、授时:中心控制系统定时播发授时信息,为定时 用户提供时延修正值。,34,35,36,基于“北斗一号”的指挥控制系统,37,“北斗一号”海上安全与管理系统,38,“北斗一号”卫星定位系统的工作过程:1、首先由中心控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PS 原理 应用 导论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432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