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7588与95版的区别.ppt
《GB7588与95版的区别.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7588与95版的区别.ppt(1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03版GB7588与95版的区别,陕西省特检中心 常振元2009年9月23日联系电话:,前言,GB7588-2003标准是根据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的标准EN81-1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1998年版,对GB7588-1995(等效采用EN81-1:1985)进行修订的。GB7588-2003在技术内容上与EN81-1:1998等效,条文编号与之一致。,2003版GB7588的主要技术内容变更,适用范围保留GB7588-1995的适用范围,并增加病床电梯,删除EN81-1:1998的使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乘客电梯、病床电梯及载货电梯制造与安装应遵守的安全准则,以防电梯运行时发生伤害乘客和损坏
2、货物的事故。(GB7588-2003:1.范围),对EN81-1:1998引用标准的转化,列入EN81-1:1998“引用标准”的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已被我国等效采用后成为我国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直接引用相应的我国标准号。,对EN81-1:1998引用标准的转化,EN81-1:1998“引用标准”中没有列入、也未提及标准代号,但其内容涉及我国应实施的有关标准的,则也列入“引用标准”。如16.2a)6)原文中“使用CENELEC符号”,例如对应的我国标准GB/T 4728电气图用图形符号如对于9.1.2.c)的要求,列入对应的我国标准GB8903电梯用钢丝绳,对EN81-1:1998引用标准
3、的转化,EN81-1:1998“引用标准”中已经列入,但我国尚未转化的国外先进标准,直接引用国外标准号如EN12015电磁兼容性 用于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系列标准 辐射如EN12016电磁兼容性 用于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系列标准 抗干扰性,GB7588-2003与其他标准的协调,EN81-1:1998中与GB/T 7024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术语相同的术语不再列入GB7588-2003,仅保留专用术语,并增加了“检修活板门”及“井道安全门”等。检修活板门:设置在井道上的作检修用的向外开启的门。井道安全门:当相邻两层地坎之间距离超过11m时,在其间井道壁上开设的通往井道供援
4、救乘客用的门。,对EN81-1:1998的调整和修改,增加内容条款:电梯对重(或平衡重)应与轿厢在同一井道内(观光电梯可除外)。,对EN81-1:1998的调整和修改,增加内容条款:对重(或平衡重)的运行区域应采用刚性隔障防护,该隔障从电梯底坑地面上不大于0.30m处向上延伸到至少2.50m的高度。其宽度应至少等于对重(或平衡重)宽度两边各加0.10m。如果这种隔障是网孔型的,则应该遵循GB l2265.11997中的规定。特殊情况,为了满足底坑安装的电梯部件的位置要求,允许在该隔障上开尽量小的缺口。,对EN81-1:1998的调整和修改,增加内容条款:7.1进入轿厢的井道开口处应装设无孔的层
5、门,门关闭后,门扇之间及门扇与立柱、门楣和地坎之间的间隙应尽可能小。对于乘客电梯,此运动间隙不得大于6mm。对于载货电梯,此间隙不得大于8mm。由于磨损,间隙值允许达到10mm。如果有凹进部分,上述间隙从凹底处测量。,对EN81-1:1998的调整和修改,增加内容条款:门关闭后,门扇之间及门扇与立柱、门楣和地坎之间的间隙应尽可能小。对于乘客电梯,此运动间隙不得大于6mm。对于载货电梯,此间隙不得大于8mm。由于磨损,间隙值允许达到10mm。如果有凹进部分,上述间隙从凹底处测量。根据制作的垂直滑动门除外。,对EN81-1:1998的调整和修改,删去的内容:删去中“具有缓冲作用的瞬时式安全钳”及其
6、他条文中相关内容;删去中“具有缓冲复位的蓄能型缓冲器”及其他条文中相关内容。,对EN81-1:1998的调整和修改,调整的内容:如对、轿厢有效面积的规定进行了调整;对中轿厢采用的瞬时式和渐进式安全钳的速度范围作了调整;在附录D的D2j)中,将:“额定速度”调整为“检修速度;将F5.3.1“具有缓冲作用的蓄能型缓冲器”的试验方法内容调整为“线性蓄能型缓冲器”试验方法。,GB 7588-2003的其他说明,本标准规定的各项安全准则以及附录内所有的要求,为乘客电梯、载货电梯的制造、安装与检验提供了全国统一的技术依据和安全要求,对于电梯交付使用前的检验、定期检验以及重大改装或事故后的检验的内容不应超出
7、本标准的范围。,GB 7588-2003的其他说明,本标准的附录A、B、D、F、H、J、K、L、N均为标准的附录,附录C、E、G、M、ZA为提示的附录。本标准从2004年1月1日起实施,与此同时代替GB 75881995。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过渡期为1年,过渡期满后,GB 75881995同时废止。,电梯制造按装安全规范GB7588-2003相对于GB7588-1995的主要差别?,(1)增加项目轿厢上行超速保护、维修或检验人员紧急解困、主开关断开锁住保护、轿顶护栏装设、电磁兼容性。(2)修改项目曳引条件计算、悬挂绳的安全系数计算、导轨要求、机电式制动器要求。(3)补充项目部分封闭的井道、玻璃
8、轿壁与门、限速器的远控动作、非线性缓冲器等。,GB7588-2003增加项目,主开关断开锁住保护轿厢上行超速保护维修或检验人员紧急解困轿顶护栏装设电磁兼容性。,主开关断开锁住保护(第条),原文:13.4.2 主开关应具有稳定的断开和闭合位置,并且在断开位置时应能用挂锁或其他等效装置锁住,以确保不会出现误操作。,主开关断开锁住保护(第条),说明:主开关是电梯一个部件应由生产企业提供。除了应满足标准第13.4条要求外,新标准规定在主开关位置时应能用多把挂锁或其它等效装置锁住,以确保不会出现误操作,确保任一工作人员需要断开后未经本人许可防止旁人闭合的误操作,这是一项容易做到又极为重要的细节措施。此外
9、,要注意到主开关为每台电梯单独装设,能切断该电梯所有供电电路的要求,其中包括应急电源的供电。,实 例 图 片,实 例 图 片,轿厢上行超速保护装置(第9.10条),轿厢超速保护装置设置的必要性对于曳引驱动的电梯系统,上行超速和下行超速的风险几乎是一样的,正如依靠限速器-安全钳系统防止电梯的下行超速一样,也必须有专门的上行超速保护装置来防止电梯的上行超速。在某些情况下曳引驱动电梯可能会出现上行超速的危险,这些情况至少包括:曳引系统,如驱动主机、制动器、轴、减速齿轮、联接器等部件的失效;驱动控制系统失控;由于电梯悬挂钢丝绳的断裂必然导致电梯坠落下行,目前的限速器-安全钳系统已经提供了必要的保护,因
10、此上行超速保护装置不需要考虑悬挂钢丝绳断裂的情况。,轿厢上行超速保护装置的应用情况,美国是较早规定必须装设上行超速保护装置的国家,美国电梯标准ASME A17.1对上行超速保护装置有详细的规定。1998年欧盟在修订EN81-1电梯标准时,专门规定了上行超速保护装置的构成、型式、设计要求、试验方法等内容。2005年1月1日起,中国开始执行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eqv.EN81:1-1998),所有在中国销售安装的新电梯必须装有上行超速保护装置。上行超速保护装置的设置将大大减少电梯上行超速的危险。,GB7588-2003对轿厢上行超速保护的要求,曳引驱动电梯上应装设符合下列
11、要求的轿厢上行超速保护装置。a)当速度监控元件发出触发信号时,执行机构应立即无延迟的制停电梯或者至少使其减速至对重缓冲器设计的范围内。在整个减速过程中,测得的最大减速度不应大于1g;(对重缓冲器的设计范围)b)如果上行超速保护装置需要外部的能量来驱动,当能量没有时,该装置应能使电梯制动并使其保持停止状态。带导向的压缩弹簧除外;,a)条款释义,a)条要求表明即使上行超速保护装置不能够完全制停电梯,但是使得电梯速度下降到对重缓冲器设计的范围内也是可以的。并且减速期间的减速度不能太大,最大减速度不允许超过1g。这就和电梯安全钳的要求大不相同,安全钳最重要的设计前提就是其平均减速度为0.2g1g,而不
12、需要考虑最大减速度的大小。,b)条款释义,外部能量就是上行超速保护装置(包括速度监控元件和执行机构)正常工作所依赖的外部能量,这种能量可以是机械能、电能、液压能等多种形式,这种能量也是速度监控元件和执行元件正常工作所依赖的能量。在有些设计中,外部能量消失时,上行超速保护装置就不再起作用了,这时若真的发生上行超速的危险,上行超速保护装置不能提供有效的保护。因此有必要规定:当这种外部能量消失时,上行超速保护装置本身应立即动作并使电梯制停和保持在停止状态上。作为世界上较早应用上行超速保护装置的先进国家,美国电梯标准A17.1对此也有明确的类似规定。,GB7588-2003对上行超速保护的要求,c)该
13、装置动作时,应使一个符合规定的电气安全装置动作。该装置动作后应由称职人员使其释放,释放时不需接近轿箱或对重。释放后处于正常工作状态。d)轿厢上行超速保护装置是安全部件,应根据F7的要求进行试验。,安装位置,新版标准第9.10条规定曳引驱动电梯上应装设符合条件的轿厢上行超速保护装置,该装置应作用于轿厢或对重或钢丝绳系统或曳引轮及其刚性连接的部件上。上述说明可用下述4种方法装置轿厢上行超速保护。,轿厢上行超速保护装置的型式,上行超速保护装置由速度监控元件和执行机构两个部分构成,在电梯上行超速时,速度监控元件应能检测出轿厢超速信号,并以机械或者电气方式触发执行机构工作,使电梯制停或至少减速至对重缓冲
14、器设计的范围内。,安装位置-作用于轿厢上,通常采用双向限速器与双向安全钳,而双向安全钳国产制造单位的单体式体积较小,装于下梁上,原设计采用AQ1型等安全钳更换时不需作多大修改。包括目前已知进口件,其速度为2.50m/s及其以下范围,也就是通常的中低速乘客电梯与小吨位载货电梯适用,这里的允许质量是可按对重质量或与空轿厢质量差值设计与试验,即用在对重上上行安全钳容量可按Q/2或PQ/2,用在轿厢与其它上按0.5Q。而下行安全钳容量应按PQ要求。对大于2.50m/s乘客电梯有待国内企业开发。,安装位置-作用于对重上,装于对重下行的安全钳,其配件是最易配置到,也就是说各种规格齐全,但对重架结构需要改动
15、,一般来说,原对重与轿厢或墙体的水平距离需加大些,目前来说,对2000kg以上的货梯可采用该方法解决。对1.00m/s对重安全钳可借助安全绳或悬挂机构故障来动作(即断绳或松绳触发装置)。,安装位置-作用于钢丝绳系统,上行超速夹持曳引绳的装置,目前也仅见于小吨位中速电梯采用,规格较小,成本相对较高。,安装位置-作用于曳引轮及其刚性连接的部件上,对曳引机制动轮与曳引轮是刚性直接连接,或通过主轴刚性连接一体,其制动装置即可作为上行超速保护,当空轿厢上行超速至标准第条规定的速度时,应使空轿厢制停。且制动装置必须由两套独立装置组成,当其中仅有一套作用时至少使其减速至额定速度115以下,而且减速度不得大于
16、1 gn。,安装位置,以上4种类型装置动作应有一个符合标准第条规定的电气安全装置动作,而且应由称职人员才能使其释放,例如采用人为紧急操作复位。该电气安全装置应串入安全电路。上述安全装置列为安全部件,需要型式试验检验合格方能使用。,轿厢上行超速保护装置主要解决轿厢上行冲顶事故。在我国以往多次发生,主要是制动装置失效,原因是制动结构不合理,制动力调整不当,包括制动块磨损、脱落未及时修复等。其次是平衡系数超过50%以上,以及曳引轮绳槽形状设计或选择错误,以上均是发生冲顶的原因。发生冲顶会造成乘客受伤,轿厢与井道顶壁损坏,这是与设计、制造、安装及维保均相关的事故。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如果曳引条件符合要求
17、,包括平衡系数调整在允许范围,上行超速电气安全监控装置及制动装置具有符合标准的双保护功能,有齿轮传动装置强度足够不会发生机械传动连接失效,则轿厢上行超速保护装置应列为可以选择的安全装置。当然目前已列为2005年1月1日后必须配备的安全装置,所以这是执行新标准急需要解决的新装置。此外采用轿厢上行安全钳时,应注意到导轨应与底坑地面稳固连接,以防安全钳作用时导轨向上窜动。,轿厢上行超速保护装置的型式,上行超速保护装置的速度监控元件有多种类型,如安全绳、限速器等。因限速器结构简单、运行可靠,在电梯中早已得到了广泛应用,所以一般采用限速器作为速度监控元件。,轿厢上行超速保护装置的型式,轿厢上行超速保护装
18、置执行机构可以分成如下几种类型:安装在轿厢上,通过夹持导轨工作,常见的有上行安全钳、制动夹轨器等;安装在对重上,通过夹持导轨工作,常见的有对重安全钳;安装在悬挂钢丝绳或者补偿钢丝绳上,通过夹持悬挂钢丝绳或者补偿钢丝绳工作,这种型式的执行机构称为夹绳器;安装在曳引轮或者最靠近曳引轮的轴上,通过夹持曳引轮或者直接与曳引轮连接的轴工作,这种型式的上行超速保护装置执行机构称为制动器。无齿轮或者皮带传动曳引机的制动器一般就装设在曳引轮或者直接与曳引轮连接的轴工作。如果其性能能够满足上行超速保护的要求(制动器的设置具有冗余度),则可以认为其制动器就是执行机构。,轿厢上行超速保护装置的控制型式,轿厢上行超速
19、保护装置的结构型式多种多样,可以是机械式、电气式、气动式、液压式等多种型式,轿厢上行超速保护装置的电气控制方式,“失电动作”型控制,即在电梯正常运行时,这种电路线圈本身通有电流产生电磁力并和上行超速保护装置某一机械装置的力相平衡,当外部电能消失时,电路线圈失去电磁力,机械装置的力促使上行超速保护装置动作。,轿厢上行超速保护装置的电气控制 方式,“得电动作”型控制,也就是说,在电梯正常运行中,这种电路本身是没有工作电流的,只有当电梯上行超速至需要上行超速保护装置动作时,电路才会通电。对照b)条的规定,当外部电能消失时,由于没有动作的能量,这种“得电动作”型电路就不可能使上行超速保护装置工作,所以
20、也就不能满足b)条规定的要求。这种型式存在一定的风险。,实例图片:,实例图片:,实例图片:,实例图片:,实例图片:,实例图片:,实例图片:,实例图片:,安装监督检验与定期检验,上行超速保护装置应在没有其它电梯正常运行时控制速度、减速或停车的部件参与下,使电梯制停或至少使其减速至对重缓冲器设计范围内。除了同步电机和皮带传动曳引机制动器本身作为上行超速保护装置的一部分外,其它型式的上行超速保护装置试验时,制动器应始终处于张开状态,防止制动器参与上行制动。,安装监督检验与定期检验,现场往往不能满足在超速条件下制停能力试验的条件,因此安装检验和定期检验内容主要应是检查上行超速保护装置配置的合理性,联动
21、的可靠性、安装的准确性和摩擦板的磨损等情况,可能更现实一些。,安装监督检验与定期检验,a.安装检验时检查配置的合理性:检查上行超速保护装置的技术参数和整梯配置要求是否一致,型式试验合格证和实物是否一致。型式试验合格证列出了上行超速保护装置适用的电梯范围,其涉及的技术参数有三个:额定速度、额定载重量、系统质量。合格证列出的技术参数和现场安装电梯的技术参数内容应一致。若合格证列出的技术参数和现场安装的电梯技术参数不一致,则说明该上行超速保护装置超范围使用。,安装监督检验与定期检验,b.检查速度监控元件和执行机构的联动可靠性,其中同步电机和皮带传动曳引机制动器本身作为上行超速保护装置执行机构的,其联
22、动的可靠性已经在安全回路试验中得到了检验,不需要再进行作为上行超速保护装置的联动可靠性试验。其它类型的上行超速保护装置按照下列顺序进行试验:轿厢空载停在最低楼层-关闭层门和轿门(严禁人员进入轿厢)-切断主机电源并人为打开制动器-限速器上行机械装置或者电气开关人为动作-检查执行机构能否触发动作。若执行机构不能被触发动作,则说明速度监控元件和执行机构的连接存在问题。,安装监督检验与定期检验,c.检查执行机构安装的准确性,除曳引机制动器本身作为上行超速保护装置执行机构外,其它类型的上行超速保护装置按照下列顺序进行试验:轿厢空载停在最高楼层-关闭层门和轿门(严禁人员进入轿厢)-限速器上行机械装置或者电
23、气开关人为动作促使执行机构触发动作-切断主机电源-人为打开制动器-检查钢丝绳是否滑移。若观察到钢丝绳有滑移,则说明执行机构的制停力尚不能克服对重侧和轿厢侧的不平衡力,也就是说该执行机构的制停力不足以使得电梯制停或至少减速到对重缓冲器设计的范围内。,安装监督检验与定期检验,d.在完成b和c的试验后,应检查摩擦板的磨损情况,及时更换摩擦板。,紧急解困(第5.10条),紧急报警装置应采用一个双向对讲系统,以便与救援服务持续联系。在启动此对讲系统之后,轿内被困乘客应不必再做其它操作。如果在井道中工作的人员存在被困危险,而又无法通过轿厢或井道逃脱,应在存在该危险处设置报警装置。该报警装置应符合和的要求。
24、,紧急解困(第5.10条),14.2.3.2 该装置的供电应来自中要求的紧急照明电源或等效电源。注:不适用于轿内电话与公用电话网连接的情况.14.2.3.3 该装置应采用一个对讲系统以便与救援服务持续联系。在启动此对讲系统之后,被困乘客应不必再做其他操作。,紧急解困(第5.10条),为解决维修或检验人员在井道被困,而又无法通过轿厢或井道逃脱,新标准规定应在该危险处设置报警装置。如在井道顶部,轿厢无安全窗,这时在轿顶的工作人员被困则无法自救,这可在轿厢顶部设置报警按钮与对讲装置,也可在井道顶部方便接触到地方设置,该装置应用紧急照明电源或等效电源,对讲装置不应与公用电话网连接。而当轿厢墩底时在底坑
25、的工作人员可沿导轨架或轿厢爬往轿顶而逃脱,故认为可以不设报警与对讲装置,如果维修或检验人员有制度规定配备对讲机则均可不设报警装置。,轿顶护栏(第条),8.13.3 离轿顶外侧边缘有水平方向超过0.30m的自由距离时,轿顶应装设护栏。自由距离应测量至井道壁,井道壁上有宽度或高度小于0.30m的凹坑时,允许在凹坑处有稍大一点的距离。护栏应满足下列要求。,轿顶护栏(第条),8.13.3.1 护栏应由扶手、0.10m高的护脚板和位于护栏高度一半处的中间栏杆组成。8.13.3.2 考虑到护栏扶手外缘水平的自由距离,扶手高度为:a)当自由距离不大于0.85m时,不应小于0.70m;b)当自由距离大于0.8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B7588 95 区别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431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