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体外重组技术-LXG.ppt
《DNA体外重组技术-LXG.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NA体外重组技术-LXG.ppt(8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章,DNA体外重组技术,概述,一、DNA重组技术相关概念,克隆(clone)来自于同一始祖的一群相同分子、细菌、细胞或动物(常被成为副本或拷贝)。,克隆化(cloning)获取大量单一拷贝的过程,也称无性繁殖。,DNA克隆(DNA cloning),应用酶学的方法,在体外将各种来源的遗传物质(同源的或异源的、原核的或真核的、天然的或人工的DNA)与载体DNA接合成一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DNA分子。继而通过转化或转染宿主细胞,筛选出含有目的基因的转化子细胞。再进行扩增提取获得大量同一DNA分子,又称基因克隆(gene cloning)或分子克隆(molecular cloing)。,“克隆”某
2、一基因或DNA片段过程中,将外源DNA插入载体分子所形成的复制子是杂合分子嵌合DNA,所以DNA克隆又称重组DNA(recombinant DNA)。,实现DNA克隆所用的方法及相关的工作称DNA重组技术(recombinant DNA technology),又称基因工程(genetic engineering)。,二、DNA重组技术基本程序,外源DNA的获取,DNA导入受体菌,目的基因与载体的连接,克隆载体的选择与构建,重组体的筛选,克隆基因的表达,三、DNA重组的基本步骤,+,+,连接,转化、筛选和鉴定阳性克隆,含重组子的阳性克隆,载体,目的基因,分、切、接、转、筛,第一节,DNA体外重
3、组载体的种类与选择,载体(vector):能携带外源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并在其中进行扩增或诱导外源基因表达的工具。,作为基因工程载体所需具备的基本条件:,1.有自身的复制子,能借助自身的复制和调控对携带的目的基因进行复制和增殖。,3.有多个利于选择和筛选的遗传表型或标志,包括抗药性、营养缺陷型、噬菌斑形成及显色反应。,2.有多克隆位点(多种酶单一位点),易于外源DNA分子与载体及重组。,4.表达型载体还应有强启动子、前导序列、增强子等调控元件。,(一)按功能分类,(二)按受体细胞分类,(三)按载体来源分类,一、载体的分类,细菌培养,质粒扩增并表达蛋白质,大肠杆菌,染色质,质粒,定义:细菌染色质以
4、外的双链环状DNA,能自我复制和表达其携带的遗传信息。,二、不同载体的特点与分类(一)质粒载体1.质粒(plasmid),基因克隆的质粒载体具备的特点:,分子相对较小,具有较高的拷贝数含高效的复制子,可用氯霉素阻止细菌蛋白 质的合成,非使质粒的拷贝数增加。具有多种遗传选择标记,包括各种抗药基因 或营养代谢基因等。,抗药基因或营养代谢基因,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ampr):编码-内酰胺酶,水解amp-内酰胺环使amp失效四环素抗性基因(tetr):编码转膜泵将tet从细胞移出大肠杆菌LacZ基因:编码半乳糖苷酶,分解X-gal,使菌落为蓝色。,Ampr,ORI,Tetr,pBR322质粒:一种克隆
5、质粒,ORI:复制起始点,保证高拷贝自我复制。,结构:,Ampr,Tetr:,两个抗性基因用于筛选阳性克隆。,Pst I,BamH I:,两个单酶切位点用于插入目的基因,Ampr,LacZ,MCS,pfxBlue:克隆质粒,MCS:Multiple Clonning Site,提供多个单酶切位点用于克隆操作,LacZ:蓝白斑筛选阳性克隆,pUC18/pUC19,pcDNA3:真核细胞表达质粒,Pcmv:,CMV增强子/启动子,驱动目的基因在真核细胞内表达,BGH pA:加尾信号,目的基因转录后加上polyA尾,使其更稳定。,(二)噬菌体,A WB DEF Z J att xis N cl cr
6、o O P Q SR,重组区,cos位点,cos 位点,A,R,A,R,EcoRI,目的基因,EcoRI,EcoRI,插入型,置换型,噬菌体作为载体具有两个特点,噬菌体生长繁殖所必需的序列位于其左右二臂上,噬菌体基因组中央含有30%的DNA是噬菌体生长所非必需的。,噬菌体的成熟需要包装,当与外源DNA重组后的大小介于原来的75%105%之间时,重组的DNA分子才可包装为成熟的噬菌体颗粒。,噬菌体的种类:,Charon系列、gt系列、EMBL系列,(三)粘粒载体(cosmid),质粒序列:复制原点,抗性标志噬菌体:cos粘端序列插入片段长度可以是载体本身长度的7-10倍,(四)酵母人工染色体载体
7、(YAC),质粒pBR322衍生物,酵母基因,着丝粒,端粒,自主复制顺序,复制起点(ori),Ampr基因,组成,用途,构建真核生物基因组DNA文库,第二节,基因工程中常用工具酶,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II型),切分子克隆的手术刀,定义:,由细菌自己产生的一种能识别和切割DNA内部特定序列的一类核酸酶,有严格的识别、切割顺序,以内切方式水解双链DNA中的磷酸二酯键,产生的DNA片段5 端为P,3端为OH。,识别顺序一般为46个碱基,通常为回文结构,即具有180反向重复。如CATATG,(1).产生平头末端(blunt end),Hae,型酶切割双链DNA产生:,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EcoR
8、I,(2).产生粘性末端(sticky end),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单位定义:,在适当反应条件下,1h内在50l体系中完全酶解1g特定DNA底物所需酶量,定为1个活性单位。,出售的内切酶几乎均以DNA作底物测其酶活性单位。,星活性:酶切反应条件不能满足最适条件,导致某些酶产生第二活性.,EcoR I*GAATTC,AATT,标准的酶切体系,1gDNA,20l总反应体积,1U酶,推荐的Buffer和温度,反应1h,酶切体系组成,内切酶 根据实验目的选择,保存,使用,稀释(避免失活与污染)DNA底物 纯度,含量反应buffer 严格按产品说明书 高、中、低盐,酶切反应体系的建立:,酶切温度与
9、时间,一般为37,1h,酶切反应过程,容积:20l,50l,酶容积10%,即甘油 5%注意混匀反应终止:三种方法:10mM EDTA 或0.1%SDS;65,20min;酚/氯仿抽提,乙醇沉淀酶切鉴定:琼脂糖凝胶电泳,酶切反应体系的建立:,二、DNA聚合酶,含3种酶活性:,1.大肠杆菌DNA聚合酶I,5 3聚合酶活性 5 3外切酶活性 3 5外切酶活性,催化DNA缺口平移反应,制备DNA探针(5 3外切酶活性)-主要用途DNA序列分析,应用:,二、DNA聚合酶I,2.Klenow片段,随机引物标记法标记探针-主要用途双脱氧末端终止法进行DNA测序cDNA第二链的合成DNA 3突出末端进行末端标
10、记,用途:,(大肠杆菌DNA聚合酶I大片段,缺5 3外切酶活性),二、DNA聚合酶I,PCR反应-主要用途DNA测序,用途:,3.Taq DNA聚合酶(65kD),耐热,在7075时具有最佳的生物活性,无3 5外切酶活性(无校正功能),4.反转录酶(Reverse Transcriptase,RT),功能:,以RNA为模板,以带3-OH末端的DNA片段为引物,沿5至3方向合成DNA链。,3AAAAAAUCUGUCCUA5,dNTPMg2+,反转录酶,3AAAAAAUCUGUCCUA5,5TTTTTTTOH 3,AGACAGGAT3,1.RNA指导的DNA聚合酶活性,5TTTTTTT,2.DNA
11、指导的DNA聚合酶活性;RNA酶H(35RNA外切酶)活性.,4.反转录酶,功能:,后者可降解DNA-RNA杂交分子中的RNA,反转录酶缺乏35核酸外切酶活性,故未校正功能,会出现错配.,应用,最主要是将mRNA逆转录为cDNA,三、DNA连接酶(DNA ligase)基因工程的缝纫针,催化双链DNA相邻碱基5P和3-OH间磷酸二酯键形成的酶。,T4噬菌体DNA连接酶-最常用,催化两个独立DNA片段(粘性末端和平末端)5P和3-OH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主要功能与用途:,催化平末端连接要比粘性末端 效率低得多。,修复双链DNA分子中单链缺口。,三、DNA连接酶(DNA ligase),修复双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NA 体外 重组 技术 LXG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427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