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反应蛋白临床应.ppt
《c反应蛋白临床应.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反应蛋白临床应.ppt(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C 反应蛋白临床应用简介,1930年,Tillett和Francis首次在急性大叶性肺炎患者的血清中发现一种能 在Ca2+存在时与肺炎球菌细胞壁中的C多糖发生特异性沉淀反应的物质。1941年,Avery等测知它是一种蛋白质,故称为C反应蛋白(CRP)。1944年,Jones将其作为临床风湿热诊断标准的次要指标之一。,1950年通过电子显微技术和x光射线衍射技术发现C反应蛋白是环状五球体蛋白,由5个相同单体以非共价键构成,每个单体含206个氨基酸(未糖基化的多肽亚单位),相对分子质量约120 kd,主要由肝细胞合成和分泌,这些亚单位间通过非共价键连结成环状的五聚体,并有一个链间二硫键。受多种细胞
2、因子如IL-I、IL-6、TNF-等的调节和诱导。其血浆半衰期是19小时,当机体存在炎症或组织损伤时,C反应蛋白被肝细胞大量分泌进入血浆,浓度变化幅度大,可从几小时至数小时升至数倍,甚至高达千倍(1000mg/L)以上,多在3日内达高峰。后来,人们在非感染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患者的急性期血清中都测到了CRP,于是人们认为,CRP是组织损伤的一种非特异性反应。,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与CRP并不是两种蛋白,只是从灵敏度上加以区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最低检测限达0.1 mg/l;,目前国内用于全自动生化仪的免疫透射比浊法试
3、剂CRP出现了两种(普通CRP与超敏CRP),普通CRP有较高的线性但灵敏度不好,超敏CRP有较高的灵敏度但线性较低,这样就出现了一种试剂两种名称,用途也有所区别;近几年来,随着检验技术的发展,开始出现了一种全量程CRP,这种CRP即能满足较高的灵敏度,又能满足较高的线性。,进一步研究发现:病毒或细菌感染、梗塞、免疫复合物沉积等因素都可导致组织损伤。在组织损伤的急性期,肝脏合成的一些血浆蛋白显著增加,这些蛋白质通称为急性时相蛋白,其中CRP是急性时相蛋白中变化最显著的一种。CRP在正常人血清中其含量极微;在组织受到损伤、炎症、感染或肿瘤破坏时CRP可以在数小时内急剧上升,可增高数倍或数百倍,2
4、-3天达峰值,待病情改善时逐渐下降,恢复正常。,CRP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疾病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其升高可见于:1、组织损伤、感染、肿瘤、心肌梗塞及一系列急慢性炎症性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全身性血管炎、多发肌炎、痛风。2、术后感染及并发症的指标:手术后病人CRP升高,术后710天CRP水平应下降,如CRP不降低或再次升高,提示可能并发感染或血栓栓塞;3、可作为细菌性感染和病毒性感染的鉴别诊断:大多数细菌性感染会引起患者血清CRP升高,而病毒性感染则多数不升高、或升高幅度不如细菌感染。,超敏C反应蛋白与颅脑损伤,颅脑损伤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且伤情越重,升高越明显。这说明超敏C反应
5、蛋白不仅是一种疾病标记物,同时也可能参与了创伤性疾病的致病过程。创伤越严重,肝细胞在IL-6等细胞因子诱导下合成超敏C反应蛋白的速度越快,并释放入血液中。伤情越重,超敏C反应蛋白的下降速度也越慢。随伤情的好转而逐渐下降。可见,颅脑损伤后超敏C反应蛋白升高幅度和持续时间是反映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和观察疗效的理想指标,对判断伤情轻重、预测预后有重要意义。,超敏C反应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近年来研究表明,超敏C反应蛋白位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具有调节单核细胞聚集作用,超敏C反应蛋白是补体激活剂,与膜攻击复合物共同存在于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内,造成组织损伤,还可刺激组织因子生成。组织因子主要启动血凝过程。由
6、于慢性微量炎性因子激活补体而引发脂质沉积于血管壁,通过浸润、聚集,造成血管损伤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研究发现,超敏C反应蛋白可在血管硬化损伤处趋化单核细胞,诱导单核细胞产生组织因子,激活补体,诱导内皮细胞产生黏附因子,使内皮功能受损,加速动脉硬化进展。超敏C反应蛋白也能与脂蛋白结合,由非经典途径激活补体系统,继而产生大量终末复合物,造成血管内皮损伤。,超敏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美国内科健康研究(PHS)显示:超敏C反应蛋白在最高组别的患者将来疾病发作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的2倍,将来发生心肌梗死(MI)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的3倍,将来发生外周动脉疾病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的4倍。欧洲MONICA的Augsbur
7、g研究显示:最高组别的人群高的超敏C反应蛋白人群将来发生冠状动脉疾病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的2.6倍。,国内对163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研究显示:冠心病患者的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有着密切的联系,反映了心肌受损的程度。因此,这项指标有助于对冠心病发生、发展和预后做出准确的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对冠心病患者的研究结果还显示,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且随着病情加重,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呈上升趋势。因此,可以认为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对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均有重要临床价值。,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
8、冠状动脉狭窄积分无直接相关性。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动脉粥样斑块的稳定性有关,而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无关,这一结果证实,超敏C反应蛋白虽然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但尚不能作为判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指标。,5超敏C反应蛋白与脑血管病,炎症反应促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是反映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临床病情的一个敏感指标。其作为反映血管炎症状况的非特异性指标在评估脑血管疾病患者危险性及预后方面有一定价值。,研究显示:急性脑卒中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升高,脑梗死组与脑出血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超敏C反应蛋白值与收缩压、空腹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呈显著正相关。而且血压
9、、空腹血糖与血脂是影响超敏C反应蛋白的主要独立因素。,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研究显示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对40例脑梗死患者的研究结果表明,急性脑梗死组在治疗前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经治疗一周后则与正常人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可以认为,CRP通过多种途径参与了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和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早期CRP的显著增高是提示预后不良的敏感指标。,还有研究结果表明,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的高低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呈正相关,提示超敏C反应蛋白可以作为判定患者病情轻重的指标之一。另外,研究显示超敏C反应蛋白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明显相关,早期监测超敏C反应蛋白对颈
10、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缺血性脑卒中有警示意义。,综上所述,超敏C反应蛋白作为一个灵敏指标,它的应用已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拓展到心脑血管疾病的预报和监测等多方面,随着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技术的发展,其临床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同时,超敏C反应蛋白这个指标应当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以发挥其在更广泛的医学领域的应用价值。,C反应蛋白测定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诊疗价值,1C反应蛋白测定与细菌性肺炎 据国内外诸多文献报道,细菌感染与病毒感染的C反应蛋白存在明显差异,故C反应蛋白可鉴别细菌性或病毒性感染。感染时,C反应蛋白阳性率达96%-99%,敏感性79.3%-95%,特异性72.22%-90%,明显高于其他监测指标,
11、且C反应蛋白不受贫血、抗炎药物和激素因素影响。临床疑诊感染,若同时测得C反应蛋白值升高,则诊断感染的准确性大,提示C反应蛋白可用于指导及时开始使用抗生素。,经抗感染24-72 h C反应蛋白值有下降趋势,提示治疗有效。而C反应蛋白不降,提示抗生素无效或感染重,通常需及时更换抗生素或加大抗生素剂量,或加用其他抗生素。临床应尽可能将C反应蛋白降至 5 mg/L 后停药,以降低感染复发率。C反应蛋白降至正常后24 h 内应及时停用抗生素,以减少二重感染机会。,2C反应蛋白与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阻塞性肺病是慢性支气管炎或肺气肿导致气流阻塞为特征的一类小气道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由于患病人数多,死亡率高,
12、居当前死亡原因的第四位,故如何通过实验室检查指导临床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病、病情恶化及疗效观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慢性阻塞性肺病病情恶化时,最常见的原因是气管、支气管感染,主要是病毒、细菌感染,许多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上呼吸道长期寄居着潜在致病菌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感染这些细菌在使用抗生素后其检出率为零,除非对所用抗生素耐药,临床上很难以痰培养结果评估药物疗效及病情变化。,急性加重期常见的表现为短期内咳嗽、咯痰、气短和(或)喘息症状加重和肺部听诊的异常。而发热和白细胞升高不及半数,胸片显示严重阴影者更少,临床观察患者入院时C反应蛋白的阳性率显著高于白细胞、体温、胸片的阳性率,与临床症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反应 蛋白 临床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426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