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评分标准.doc
《中考作文评分标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作文评分标准.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中考作文评分标准11.没写题目或未将题目补充完整的扣2分。2.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3.标点符号有三处以上错误扣一分。4.字数不足550字,每少50字扣1分;不足400字,降一等;不足300字,酌情给分,最高不得超过五类卷。5.以下四项有一项突出者,可酌情加1-4分,加到满分50分为止。立意新颖、深刻。 构思巧妙。 语言有特色。作文歌诀开头*开头很重要,变化多端挺奇妙; 开门见山最易学,不必东转又西绕。选材作文选材要认真,注意观察动脑筋; 要选精华动人事,下笔才能如有神。主题叙事抒情或描写,生动形象又简洁; 写来写去不可忘,主题思想要明确。立意*立意先要准,分清对错再
2、求新; 要从模仿变创作,不说假话只求真。结构题材若像血和肉,*骨架是结构; 动笔之前要想好,层次逻辑分先后。炼字炼字就像拣沙粒,写完初稿反复吟; 多余废字不可要,关键好字值千斤!造句造句就怕老一套,活的语言动人心;日常听到好句子,积累起来写进文。剪裁做衣服,讲剪裁,写完*要修改; 哪该简略哪该详,全凭增删巧安排。细节提高写作靠勤学,关键时刻讲细节; 选准典型写真切,画龙点睛才叫绝。结尾好的结尾味无穷,坏的结尾意不明; 千变万化不离宗,完成主题笔就掉。中考作文评分标准2评分标准中考作文评分分为基础和发展两个等级评分。评分程序是先整体评定基础等级,再评定发展等级。1.基础等级(40分)从内容、结构
3、、表达三方面评定作文类别。2.发展等级(15分)只要具备下列四点之一,即可赋发展分:有深度;有个性;有文采;有创新。扣分禁忌1.关于整体要求(1)错别字每三个扣1分,重现的不计,最多扣2分。(2)标点符号错误较严重者扣1分。(3)字数每少50字扣l分,最多扣2分。(4)作文总分不得超过55分。2.关于审题偏离题意的,如果能判断是完全离题的作文,给15分以下;如*前后有适当点题的文字,在25分上下酌情给分,但不能超过30分。3.关于基准分作文评分的基准分都定在42分。达到了基本要求,基本符合题意,语言也过得去,比较平一些的*,就可以打42分。4.关于打分程序打分采取综合判断,分等参照的原则,首先
4、应该从总体上综合打分,看它属于哪一档的*。一篇作文在基础等级分上分为四档:(1)5549分;(2)4842分;(3)4130分;(4)2915分;(5)14分以下。所以,评估一篇*,首先要能够把它定位在某一档中,这样,评分就不会出现大的失误。5.关于评分重点评分标准中以题意、内容、语言和文体为重点。我们主张在这四项中,以内容和语言为重点。除了审题,文体也可以适当降低要求。这里的文体,不是指议论文、记叙文和说明文,而是指更广泛的文体概念。6.关于问题作文若作文具备以下四点之一,则视为问题作文:(1)内容上有严重政治倾向性错误;(2)作文雷同;(3)前后笔迹不一致;(4)在文中有特殊记号。问题作文
5、提交组长或阅卷大组处理。注意事项:1.偏题跑题,输定了。2.没有题目,题目不合要求,不只扣3分。3.字数不够,损失绝对惨重。4.不要写错别字,一定写过*至少读上一遍。5.没有结尾,不得高分。结尾一定要扣题、照应开头,否则损失大。6.材料作文抛开试题所给的材料,直接划入四类卷。7.机械套用考前作文或范文,最高进入三类卷。8.文体不要四不像。9.要多从课本里找素材。10.不要写与考试无关的话。如写阅卷教师多么辛苦,请多给自己一些分,请多同情学生,手下留情之类。11.写作基础不牢,不要盲目创新。12.尖子生:力求不犯低级错误:卷面草,低档;立意偏,低分;思想偏激、另类,文意深奥,低分。13.作文基础
6、好的学生,力求做到:以题目贯穿始终;形象具体,感情真挚,主题鲜明。14.作文有困难的学生,力求做到:文通字顺,立意准;掌握技巧,制造亮点中考作文评分标准3从评分等级标准中,我们可以看到,作文的优劣,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立意,二是结构,三是表达。除此之外,就是字迹卷面分了。先说立意。评分标准中,高分作文的要求(一类卷),立意明确、中心突出、材料具体生动、有真情实感。这里有4个细节要求,立意方面,要求做到明确,那么到底什么才叫立意明确呢?所谓立意明确,就是作者主张什么,反对什么,态度鲜明,没有模棱两可。言下之意,写作的时候,按照题目的要求,提炼出想要表达的观点或态度,明确*的中心,围绕这个中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作文 评分标准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42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