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第五章PCR法获取目的基因.ppt
《5第五章PCR法获取目的基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第五章PCR法获取目的基因.ppt(7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3/7/5,PCR法获取目的基因,1,第五章 PCR法获取目的基因,目 录,PCR技术的创建PCR技术的原理 PCR的反应体系和条件PCR的类型和应用PCR法获取目的基因,2023/7/5,2,PCR法获取目的基因,2023/7/5,PCR法获取目的基因,3,DNA,生命的蓝图,2023/7/5,PCR法获取目的基因,4,PCR技术,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多聚酶链式反应,一、PCR技术的创建,Kary B.Mullis,1.Khorana等1971年提出在体外经DNA变性、与适当引物杂交、再用DNA聚合酶延伸,克隆DNA的设想。2.1983年,Mullis发明
2、了PCR技术,使Khorana的设想得到实现。3.1988年Saiki等将耐热DNA聚合酶(Taq)引入了PCR技术。4.1988年,第一台PCR仪问世。5.1989年美国Science杂志比喻1989年为PCR爆炸年,Mullis荣获1993年度诺贝尔化学奖。6.1991年,Hoffman LaRoche以3亿美元的代价从Cetus公司获得全权开发权。,2023/7/5,5,PCR法获取目的基因,2023/7/5,PCR法获取目的基因,6,Kary B.Mullis(1944),http:/,三篇重要论文The Unusual Origin of the Polymerase Chain R
3、eaction(Scientific American,1990,262(4):56-61,64-5)Primer-directed Enzymatic Amplification of DNA with a Thermostable DNA Polymerase(Science,1988,239(4839):487-91)Specific Synthesis of DNA In Vitro via a Polymerase Catalyzed Chain Reaction(Methods in Enzymology,1987,155:335-50),DNA聚合酶,引物,引物,1977年San
4、ger的测序技术,2023/7/5,7,PCR法获取目的基因,1983年Mullis的构思,2023/7/5,8,PCR法获取目的基因,1983年春夏之交的一个晚上,Mullis开车去乡下别墅的路上萌发了用两个引物去扩增模板DNA 的想法。他开车时,感觉两排路灯就是DNA的两条链,自己的车和对面开来的车象是DNA聚合酶,面对面地合成DNA。缺点:DNA聚合酶不能耐受高温,每个循环需额外添加DNA聚合酶。,Taq DNA聚合酶(来自于Thermus aquaticus,水生栖热菌),1988年Saiki等将耐热DNA聚合酶(Taq)引入了PCR技术,2023/7/5,9,PCR法获取目的基因,2
5、023/7/5,PCR法获取目的基因,10,二、PCR技术的原理,1.PCR技术的原理,在微量离心管中,加入适量的缓冲液,微量的模板DNA,四种脱氧核苷酸,耐热性DNA聚合酶,一对合成DNA的引物,通过高温变性、低温退火和中温延伸三个阶段的循环合成DNA,每一次循环使特异区段的基因拷贝数放大一倍。一般样品经过30次循环,可使基因的拷贝数达到数百万。,(1)类似于DNA的天然复制过程,其特异性依赖于寡核苷酸引物(2)PCR过程:由变性-退火-延伸三个基本反应步骤构成 变性:94左右,使双链DNA模板解离成为单链;复性:55左右,引物与模板DNA单链互补配对结合;延伸:72左右,“模板-引物结合物
6、”在DNA聚合酶作用下,以dNTP为原料,以靶序列为模板,按碱基配对与半保留复制原理,合成新的DNA链(3)重复“变性-退火-延伸”的循环,可获得大量的新DNA链,而且这种新链又可成为下次循环的模板,从而指数级地获得大量DNA产物,数小时内可使目的基因的数量扩增数百万倍。,2023/7/5,11,PCR法获取目的基因,2.PCR技术依赖于DNA的变性和复性,DNA的变性:加热或强酸、碱性作用可以使DNA双螺旋的氢键断裂,双链解离,形成单链DNADNA的复性(退火):解除变性的条件后,变性的单链DNA可以重新结合起来,形成双链,其原有的特性和活性可以恢复,2023/7/5,12,PCR法获取目的
7、基因,3.PCR技术的特点,1)速度快,灵敏度高:经过30轮循环,理论上目的产物的 扩增量达230个拷贝(109拷贝)2)特异性:引物的序列及其与模板结合的特异性是决定PCR反应结果的关键;引物设计的原则是最大限度地提高扩增效率和特异性,尽可能减少非特异性扩增。3)操作简便易行:只需要数小时就可以用电泳法检出1g基因组DNA中仅含数个拷贝的模板序列。4)用途广泛:生命学科、医学工程、遗传工程、疾病诊断、法医学、考古学,2023/7/5,13,PCR法获取目的基因,三、PCR技术的反应体系和条件,H2O 35 L10PCR反应缓冲液 5 L25mmol/L MgCl2 4 L4种dNTP 4 L
8、上游引物(引物)0.5 L下游引物(引物)0.5 L模板DNA(约1ng)0.5 LTaq酶 0.5 L,1.反应体系(总体积:50 L),2023/7/5,14,PCR法获取目的基因,PCR技术的基本过程(1),模板DNA dNTP 引物BufferMg2+,预变性,模板DNA dNTP 引物BufferMg2+,TaqDNA聚合酶,94 5min,2.基本程序,2023/7/5,15,PCR法获取目的基因,PCR技术的基本过程(2),Taq 酶模板DNA dNTP 引物BufferMg2+,循环仪,9455 72,72 57 min,循环2535次,2023/7/5,16,PCR法获取目的
9、基因,Taq 酶模板DNA dNTP 引物BufferMg2+,PCR技术的基本过程(3),2023/7/5,17,PCR法获取目的基因,2023/7/5,PCR法获取目的基因,18,注意事项,EB是强诱变剂并有中等毒性,配制和使用时都应戴手套,并且不要把EB洒到桌面或地面上。凡是沾污了EB的容器或物品必须经专门处理后才能清洗。沾染了EB的实验垃圾需专门回收处理。观察DNA离不开紫外透射仪,可是紫外光对DNA分子有切割作用。从胶上回收DNA时,应尽量缩短光照时间并采用长波长紫外灯(300-360nm),以减少紫外光切割DNA。每加完一个样品要更换tip头,以防止互相污染,注意上样时要小心操作,
10、避免损坏凝胶或将样品槽底部凝胶刺穿。,(1)PCR反应成分,模板(Template)DNA模板浓度:一般为1g/mL左右;单、双链DNA;线状DNA分子、环状DNA分子均可;DNA模板不能混有蛋白酶、核酸酶、DNA聚合酶抑制剂等;模板的浓度和纯度是影响PCR的重要因素:模板过多可能增加非特异性产物;纯度不高会影响PCR的效率,甚至得不到产物。,3.PCR反应条件,2023/7/5,19,PCR法获取目的基因,2023/7/5,PCR法获取目的基因,20,引物(Primer)浓度:0.1-0.5 mol/L,浓度过高易导致模板与引物错配,反应特异性下降。PCR反应产物的特异性由一对上下游引物所决
11、定。引物的好坏往往是PCR成败的关键。引物设计可遵循下列原则:引物长度:约16-30bp,太短影响引物与模板的配对;四种碱基随机分布,在3端不存在连续3个G或C,这样易导致错误引发(false priming);引物中G+C含量:通常为40-60%,可按下式粗略估计引物的解链温度Tm4(G+C)+2(A+T);引物3端:关键碱基,必须与模板完全配对,最好对应密码子的第一或第二位核苷酸,以减少由于密码子摆动产生的不配对。,2023/7/5,PCR法获取目的基因,21,引物内部:尤其在3端,不存在发夹结构(Hairpin)、二聚体(Dimer);两引物之间:尤其在3端,不能互补以防出现引物二聚体(
12、cross dimer),减少产量;两引物间最好不存在4个连续碱基的同源性或互补性;引物5端:对扩增特异性影响不大,可在引物设计时加上限制酶位点、核糖体结合位点、起始密码子、缺失或插入突变位点以及标记生物素、荧光素、地高辛等。通常应在5端限制酶位点外再加3-4个保护碱基;引物不产生false priming:不与模板结合位点以外的序列互补,避免错误引发PCR扩增。,3,5,3,5,限制性内切酶的识别序列、启动子序列、定点突变、探针标记,Taq DNA聚合酶(thermus aquaticus)浓度:0.5-2.5 U/50 L体系,所用的酶量可根据DNA、引物及其它因素的变化进行适当的增减,酶
13、量增加使反应特异性下降,酶量过少影响反应产量;Taq DNA聚合酶活性的半衰期:92.5 130 min;95 40 min;97 5 min;Taq DNA聚合酶的酶活性单位定义:74下,30 min,掺入 10nmol/L dNTP到核酸中所需的酶量;Taq DNA聚合酶的出错率:一般PCR中出错率为110-5/bp,在利用PCR克隆和进行序列分析时应注意。类型:Taq DNA聚合酶普通型,PCR产物末端为A;Pfu DNA聚合酶(Pyrococcus furiosus)高保真,出 错率为110-6/bp,PCR产物为平末端。,2023/7/5,22,PCR法获取目的基因,2023/7/5
14、,PCR法获取目的基因,23,反应缓冲液(PCR buffer)组分:一般含10-50 mmol/L TrisCl(20下pH8.3-8.8)、50 mmol/L KCl和适当浓度的Mg2+;TrisCl:在20时pH为8.3-8.8,但在实际PCR反应中,pH为6.8-7.8;50 mmol/L的KCl:有利于引物的退火;Buffer中加入5 mmol/L的二硫苏糖醇(DDT)或100 g/mL的牛血清白蛋白(BSA),可稳定酶活性;加入T4噬菌体的基因32蛋白对扩增较长的DNA片段有利;各种Taq DNA聚合酶商品都有自己特定的一些缓冲液。,Mg2+,浓度:0.5 mmol/L-2 mmo
15、l/L,Mg2+浓度过低会降低Taq酶活性;Mg2+浓度过高影响反应特异性。对于一种新的PCR反应,可以用0.1-5 mmol/L的梯度进行Mg2+预备实验,选出最适的浓度;Mg2+的作用:DNA聚合酶的激活剂,可影响酶的活性和真实性,还影响引物退火和解链温度,影响产物的特异性以及引物二聚体的形成等。在PCR反应混合物中,应尽量减少有高浓度的带负电荷的基团(如磷酸基团、EDTA等可能影响Mg2+离子浓度的物质),以保证最适Mg2+浓度;dNTP可与Mg2+结合:使游离的Mg2+浓度下降,影响DNA聚合酶的活性。,2023/7/5,24,PCR法获取目的基因,dNTP(4种三磷酸脱氧核苷酸)浓度
16、:20-200mol/L,dNTP浓度取决于扩增片段的长度,浓度过高易产生错误碱基的掺入,浓度过低则降低反应产量;理论上4种dNTP各20mol/L,就足以在100L反应中合成2.6g的DNA。当dNTP终浓度大于50 mmol/L时可抑制Taq DNA聚合酶的活性;四种dNTP浓度应相等,以减少合成中由于某种dNTP不足而导致的掺入错误;dNTP可与Mg2+结合,使游离的Mg2+浓度下降,影响DNA聚合酶的活性。dNTP制备:应用NaOH将dNTP溶液的pH调至7.0,并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准确浓度。dNTP原液可配成5-10mmol/L并分装,-20贮存。,2023/7/5,25,PCR法获
17、取目的基因,2023/7/5,PCR法获取目的基因,26,(2)循环参数预变性:94 5 min变性:94 20 s-45 s(使双链DNA解链为单链)退火:温度由引物的解链温度Tm决定,时间为45 s左右。提高温度能减少引物与模板的非特异性结合;降低温度 可增加反应的灵敏性。延伸:一般为72,时间由扩增片段长度决定。循环次数:主要取决于模板DNA的浓度,一般为25-35次。次数过多,导致扩增效率降低,错误掺入 率增加。到达平台期(Plateau)所需循环次数取 决于样品中模板的拷贝数。延伸补齐:72,5 min10 min,2023/7/5,27,PCR法获取目的基因,2023/7/5,PC
18、R法获取目的基因,28,2023/7/5,PCR法获取目的基因,29,4.注意事项,PCR应该在一个没有脱氧核糖核酸污染的干净环境中进行,最好设立一个专用的PCR实验空间。纯化模板所选用的方法对污染的风险有极大影响。一般而言,只要能够得到可靠的结果,纯化的方法越简单越好。所有试剂都应该没有核酸和核酸酶的污染。操作过程中均应戴手套。PCR试剂配制应使用最高质量的新鲜双蒸水,采用0.22m滤膜过滤除菌或高压灭菌。试剂都应该以大体积配制,试验一下是否满意,然后分装成仅够一次使用的量储存,从而确保实验与实验之间的连续性。试剂或样品准备过程中都要使用一次性灭菌的塑料瓶和管子,玻璃器皿应洗涤干净并高压灭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五 PCR 获取 目的 基因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421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