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物质的跨膜运输58.ppt
《5物质的跨膜运输58.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物质的跨膜运输58.ppt(6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章 物质的跨膜运输,细胞膜是细胞与细胞外环境之间的一种选择性通透屏障,它既能保障细胞对基本营养物质的摄取、代谢产物或废物的排除,又能调节细胞内的离子浓度,使细胞维持相对稳定的内环境。物质通过细胞膜的转运主要有三种途径:被动运输、主动运输和胞吞与胞吐作用。,第一节 膜转运蛋白与物质的跨膜运输一、脂双层的不透性和膜转运蛋白 活细胞内外的离子浓度是明显不同的,Na+是细胞外最丰富的阳离子,而K+是细胞内最丰富的阳离子。这种离子差异对于细胞的存活和功能至关重要。细胞内外的离子差别分布主要由两种机制所调控:一是取决于一套特殊的膜转运蛋白的活性;二是取决于质膜本身的脂双层所具有的疏水性特征。除了脂溶性
2、分子和不带电荷的分子能以简单扩散方式通过外,脂双层对绝大多数溶质分子和离子是高度不透的。几乎所有小的有机分子和带电荷的无机离子的跨膜转运,都需要依靠一套特殊的膜转运蛋白。膜转运蛋白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载体蛋白,另一类是通道蛋白。二者之间的主要不同在于它们以不同的方式辨别溶质。通道蛋白主要根据溶质大小和电荷进行辨别。载体蛋白只容许与其结合部位相符合的溶质分子通过,且其每次转运都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典型动物细胞内外离子浓度的比较,*表中给出的Ca2+和Mg2+的浓度是游离存在于胞质溶胶中的浓度;Mg2+在细胞中的总浓度 为2mM,Ca2+则是1-2mM.但它们大多是与蛋白质结合在一起的,Ca2+则
3、存在于细胞器中。*指细胞内存在的带负电的有机分子,它们不能通过细胞质膜。,(一)载体蛋白及其功能 载体蛋白是几乎所有类型的生物膜上普遍存在的多次跨膜蛋白分子。每种载体蛋白能与特定的溶质分子结合,通过一系列构象改变介导溶质分子的跨膜转运。细胞的不同的膜各含有一套与该膜功能相关的不同的载体蛋白,如质膜有输入营养物质的载体蛋白,线粒体内膜具有输入丙酮酸和ADP以及输出ATP的载体蛋白。载体蛋白和酶一样有特异性结合位点,可同特异性底物(溶质)结合,具有高度选择性,通常只转运一种类型的分子或离子;转运过程具有类似于酶与底物作用的饱和动力学特征。与酶不同的是载体蛋白对转运的溶质分子不作任何共价修饰。,(二
4、)通道蛋白及其功能 通道蛋白形成跨膜的离子选择性通道。对离子的选择性依赖于离子通道的直径和形状以及通道内衬带电荷氨基酸的分布,所以它不需要与溶质分子结合,只有大小和电荷适宜的离子才能通过。目前发现的通道蛋白已有100余种,普遍存在于各种类型真核细胞的质膜以及细胞内膜上。有些通道蛋白在革兰氏阴性细菌的外膜、线粒体或叶绿体的外膜上形成非选择性的通道(如孔蛋白),但绝大多数的通道蛋白是形成有离子选择性的、门控的跨膜通道,也称为离子通道。,与载体蛋白相比,离子通道具有3个显著特征:一是具有极高的转运速率。转运动力来自溶质的浓度梯度和跨膜电位差两种力的合力,即跨膜的电化学梯度,运输的方向顺电化学梯度进行
5、;二是离子通道没有饱和值;三是离子通道并非连续性开放而是门控的,即离子通道的活性由通道开或关两种构象所调节,受控于适当的细胞信号。多数情况下离子通道呈关闭状态,只有在应答膜电位变化、化学信号或压力刺激后,跨膜的离子通道才能开启。根据激活信号的不同,离子通道又区分为电压门通道、配体门通道和应力激活通道。,二、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 被动运输是指通过简单扩散或协助扩散实现物质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方向的跨膜转运。转运的动力来自物质的浓度梯度,不需要细胞提供代谢能量。(一)简单扩散 小分子的热运动可使分子以简单扩散的方式从膜的一侧通过细胞质膜进入另一侧,其结果是分子沿着浓度梯度降低的方向转运。疏水的小分子或小
6、的不带电荷的极性分子进行跨膜转运时,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以及膜转运蛋白的协助,因此称为简单扩散。不同的小分子物质跨膜转运的速率(取决于分子大小和分子的极性)差异极大。,不同物质透过人工脂双层的能力,(二)水孔蛋白:水分子的跨膜通道 水孔蛋白(AQP)是内在膜蛋白的一个家族,在各种特异性组织细胞中,提供了水分子(只容许水分子)快速跨膜通道。,(三)协助扩散 协助扩散是各种极性分子和无机离子,如糖、氨基酸、核苷酸以及细胞代谢物等顺其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的跨膜转运,该过程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这与简单扩散相同,因此两者都称为被动运输。但在协助扩散中,物质跨膜转运需要特异的膜转运蛋白“协助”,从而使其转运
7、速率增加,转运特异性增强。协助扩散具有以下的特征:1、协助扩散比简单扩散转运速率高。2、与酶催化反应相似,存在最大转 运速率(Vmax)。3、不同载体蛋白对溶质的亲和性不 同,具转运特异性溶质的偏好性。,(四)主动运输 主动运输是由载体蛋白所介导的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进行跨膜转运的方式。转运的溶质分子其自由能变化为正值,因此需要与某种释放能量的过程相耦联。根据主动运输过程所需能量来源的不同,可分为由ATP直接提供能量(ATP驱动泵)、间接提供能量(耦联转运蛋白)和光能驱动三种基本类型。主动运输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和微生物细胞中。,1、ATP驱动泵:ATP驱动泵是A
8、TP酶,直接利用水解ATP提供的能量,实现离子或小分子逆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的跨膜运动。这种主动运输是一种耦联的化学反应,即需要能量过程与释放能量过程相耦联。由于直接利用水解ATP提供能量,所以又称初级主动运输。2、耦联转运蛋白:介导各种离子和分子的跨膜运动。这类转运蛋白分为同向转运蛋白和反向转运蛋白2种基本类型。这两类转运蛋白使一种离子或分子逆浓度梯度的运动与一种或多种不同离子顺浓度梯度的运动耦联起来。由于能同时转运两种不同溶质,所以又称为协同转运蛋白。协同转运蛋白所介导的主动运输又称次级主动运输。3、光驱动泵:主要在细菌细胞中发现,对溶质的主动运输与光能的输入相耦联,如菌紫红质利用光能驱动
9、H+的转运。,第二节 离子泵和协同转运 所有ATP驱动泵都是跨膜蛋白,根据其结构和功能特性可分为4类:P-型离子泵,V-型质子泵,F-型质子泵和ABC超家族。前3种只转运离子,后一种主要是转运小分子。一、P-型离子泵 所有P-型离子泵都有2个独立的催化亚基,具有ATP结合位点;绝大多数还具有2个小的亚基,通常起调节作用。在转运离子过程中,至少有一个催化亚基发生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反应,从而改变泵蛋白的构象,实现离子的跨膜转运。由于在泵周期中利用ATP水解能,形成磷酸化中间体,故名P-型离子泵。,(一)钠钾泵:Na+K+泵具有ATP酶活性,故又称为Na+K+ATP酶,是由2个亚基和2个亚基组成的四聚
10、体。亚基是糖基化的多肽,不直接参与离子跨膜运动,但帮助在内质网新合成的亚基进行折叠。Na+K+泵的工作模式是:在细胞内侧亚基与Na+结合促进ATP水解,亚基上的一个天门冬氨酸残基磷酸化引起亚基构象发生变化,将Na+泵出细胞,同时细胞外的K+与亚基的另一位点结合,使其去磷酸化,亚基构象再度发生变化,将K+泵进细胞,完成整个循环。每个循环消耗一个ATP分子,泵出3个Na+和泵进2个K+。,Na+/K+ATPase的结构,Na+-K+泵存在于动物细胞的细胞质膜上,一般要消耗1/3的总ATP(神经元则需2/3)来维持细胞内低Na+高K+的离子环境,这种环境对于细胞的正常生命活动、神经冲动的传播、细胞的
11、渗透平衡及恒定细胞的体积都是非常必要的。由于质膜对水的可透性,水会从低溶质浓度一侧(高水浓度)向高溶质浓度一侧(低水浓度)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渗透。水分子运动的驱动力等于跨膜水压的差异,称为渗透压。动物细胞借助Na+K+泵维持渗透平衡。,(二)钙泵与其他P-型离子泵:钙泵分布在所有真核细胞的质膜和某些细胞器膜上,Ca2+泵又称Ca2+ATP酶,是由100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构成的跨膜蛋白,与Na+K+泵的亚基同源。Ca2+泵工作与ATP的水解相偶联,每消耗一分子ATP从细胞基质转运出两个Ca2+。钙泵主要将Ca2+输出细胞或泵入内质网腔中储存起来,以维持细胞内低浓度的游离Ca2+。钙泵在肌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物质 运输 58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418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