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理念与人才培养方案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BE理念与人才培养方案制.ppt(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OBE教育理念实施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二一六年五月十三日,许老师 主讲,Contents,目 录,一、OBE教育理念,(一)OBE理念简介(二)OBE与传统教学(三)OBE理念的核心(四)OBE实施的基本原则,(一)OBE理念简介,OBE是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的简称,亦称能力导向教育、目标导向教育或需求导向教育,于1981年由Spady等人提出,现已成为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教育改革的主流理念。华盛顿协议全面接受了OBE的理念,并将其贯穿于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始终。,(一)OBE理念简介,在理念上,OBE 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哲学;在实践上,是一
2、种聚焦于学生受教育后获得什么能力和能够做什么的培养模式。一切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课程设计都是围绕实现预期的学习结果(Intended Learning Outcomes)。在OBE教育中,至少要回答以下五个核心问题:1.我们要学生学习什么,掌握什么?(目标)2.我们为什么要学生学习这些内容?(需求)3.我们如何帮助学生取得这些学习结果?(过程)4.我们如何有效地知道学生取得这些学习结果?(评价)5.我们如何保障学生有效地取得这些学习成果?(改进),(二)OBE与传统教学,(二)OBE与传统教学,(三)OBE理念的核心,学生中心 产出导向(结果导向)持续改进,教学设计以学生知识、能力、素质达到既
3、定标准而设计师资、课程等教学资源配置以保证学生学习目标达成为导向质量保障与评价以学生学习结果为唯一标准,(三)OBE理念的核心,(三)OBE理念的核心,(三)OBE理念的核心,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教学环节都要进行评价每一个教学参与者都要进行评价建立评价的机制和周期评价结果必须用于改进,(三)OBE理念的核心,二、基于OBE理念的培养方案修订思路,(一)贯彻“反向设计”(二)明确“三对关系”(三)抓住“五个关键步骤”,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是实施认证和OBE教学的前提和基础。,(一)贯彻反向设计方法,以最终目标(最终学习成果)为起点,反向进行课程设计,开展教学活动。课程与教学设计从最终学习成果反向设计
4、,以确定所有迈向最终学习成果的教学的适切性。教学的出发点不是教师想要教什么,而是要达成最终学习成果需要什么。反向设计要掌握两个原则:一是要从学生期望达成的最终学习成果来反推,不断增加课程难度来引导学生达成最终学习成果;二是应聚焦于重要、基础、核心和高峰的成果,排除不太必要的课程或以更重要的课程取代,才能有效协助学生成功学习。,(一)贯彻反向设计方法,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毕业要求与教学环节(课程)毕业要求与课程教学内容,三个对应关系,(二)明确“三对关系”,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对毕业生在毕业五年左右能够达到的职业和专业成就的总体描述。培养目标是专业人才培养的总纲,它是构建专业知识结构形成课程体系和
5、开展教学活动基本依据。培养目标必须明确对人才发展成就的五年后瞻望,即你希望培养的人才五年后怎样。,(二)明确“三对关系”,毕业要求,毕业要求(或毕业生能力)是对学生毕业时所应该掌握的知识和能力的具体描述,包括学生通过本专业学习所掌握的技能、知识和能力,是学生完成学业时应该取得的学习成果。毕业要求必须在人才培养方案上清晰、具体的表述,要全面反映人才培养目标和标准。,(二)明确“三对关系”,培养目标更加关注的是学生“能做什么”;毕业要求更加关注的是学生“能有什么”;能做什么主要取决于能有什么;毕业要求是培养目标的前提,培养目标是毕业要求的结果。,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之间关系,(二)明确“三对关系”,
6、明确每门课程教学在实现培养目标和达到培养要求中的作用,使每门课程与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直接联系起来;使老师清楚“为什么教”、学生明白“为什么学”。研究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关系,分析各门课程知识点之间是互补、深化关系,还是简单重复关系,以重组和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毕业要求与教学环节(课程)之间的对应关系,(二)明确“三对关系”,反映了某门具体课程的教学内容对达成毕业要求的贡献情况。这对于课程设置和课程教学要求制定来说,是十分必要的。,毕业要求与课程教学内容之间的对应关系,(二)明确“三对关系”,(三)抓住“五个关键步骤”,广泛开展需求调查(广泛性)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前瞻性)清晰学生毕业要求(具体性)理
7、清人才培养标准(覆盖性)理顺课程结构支撑(适切性),国家社会及教育发展需求行业产业及职场发展需求学校定位及发展目标考量学生发展及家长校友期望国内外同专业发展的现状最后形成详细的调研论证报告(痕迹),(三)抓住“五个关键步骤”,培养目标是对毕业生在毕业五年左右能够达到的职业和专业成就的总体描述。培养目标是专业人才培养的总纲,它是构建专业知识结构形成课程体系和开展教学活动基本依据。培养目标必须明确对人才发展成就的五年后瞻望,即你希望培养的人才五年后怎样;制定依据:外部需求,包括国家、社会和学生的要求与期望;内部需求,包括学校办学定位、人才培养定位及培养质量追求;参与人员主要是毕业生、用人单位、学校
8、管理者、教师和学生。,(三)抓住“五个关键步骤”,专业培养目标的制定:具备什么知识 具备什么能力 未来在社会上能从事什么行业 成为什么人才,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参考):培养学生能掌握工程科学基础、土木工程专业技术及工程管理等基本知识,具有整合思维、工程推理和解决问题能力,具备合格的个人素质、职业素养及职业道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及合作能力,能从事土木工程项目的开发、设计、建造或运行管理工作,能够成为设计、施工、管理、投资开发、研究等领域的中高级“管理型”土木工程师。,毕业要求(或成毕业生能力)是对学生毕业时所应该掌握的知识和能力的具体描述,包括学生通过本专业学习所掌握的技能、知识和能力,是学生
9、完成学业时应该取得的学习成果。毕业要求必须在人才培养方案上清晰、具体的表述,要全面反映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依据主要是培养目标。参与人员主要是教师、学生、学校管理者和毕业生。,(三)抓住“五个关键步骤”,关键三:清晰学生毕业要求,通俗讲就是学生毕业时,他们具备的全部知识、能力和素质应该有哪些?能够做什么?反映专业的特点,与本专业学科的培养目标一致 反映知识能力素质(态度)各方面要求 具体、详细、可操作、可测量 几种组合或综合能隐含本专业学生的未来职业生涯,毕业要求的制定,毕业要求内容可参考如下:(1)基础知识、专业掌握及应用:基础知识:自然科学基本原理的应用,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素养专业知识:广、深
10、、厚学科专业知识的掌握及应用专业范围多领域知识:(2)个人素质、职业能力主动性、变通能力、创新能力、抗挫折能力拓展知识、终身学习能力、有效时间管理能力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收集、调查、实验和分析信息思维能力的掌握及应用展示良好的职业道德,毕业要求的制定,(3)人际能力领导能力有效的团队工作能力有效的交流能力(4)未来在企业、社会中的作为或表现能力多学科、多角度、全球化角度、文化历史背景、可持续发展、当代价值观考虑问题理解、融入企业文化综合知识-能力-素质,为社会、企业创造价值(包括开发过程、设计过程、建造制造过程、管理运营过程等全系统方面创造价值的能力),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要求(参考):,(1)
11、熟练掌握工程科学基础理论,具备人文社会科学素养(2)熟练掌握土木工程专业知识,解决建筑工程、道路桥梁工程至少一个领域的土木工程问题(3)具备项目建设动态的工程管理领域专业知识(4)具备整合思维能力,能够对土木工程问题进行推理、实验和分析(5)有效管理时间,具备拓展知识、终身学习能力(6)展示良好职业道德及社会责任感(7)能够有效交流及团队工作(8)熟悉当代重要的课题和价值观,理解社会和外部环境对土木工程的影响,全球化考虑问题(9)了解历史和文化背景,认识土木工程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性(10)能够系统性地进行土木工程项目的开发、设计、建造或运行,人才培养标准是对毕业要求的细化,是结合相关利益者的相
12、关要求和相关行业职业标准,从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进一步分解。人才培养标准分解可以分为一、二、三等多级,以便于标准能够很好地体现毕业要求,并找到相关课程支撑。,(三)抓住“五个关键步骤”,关键四:理清人才培养标准,专业培养标准的制定,专业培养标准:反映毕业要求的主题内容、特征表述、实施准则及掌握的水平程度专业培养标准的作用:对毕业要求的特征进行具体、详细、可操作、可测量的表述 通过某种教学分类法,将学习结果量化成学生要达到的水平及应具备的程度。形成实施准则,在课程计划设计、教学环节实践及评估系统中应用,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标准局部(参考):1 掌握深厚的工程科学基础、工程经济管理知
13、识及土木工程专业技术知识1.1应用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基本原理(L3)应用微积分、微分方程、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知识解决土木工程问题应用物理及化学知识体系工程材料、工程物理、工程力学等学科内容1.2具备基本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L3)了解人类科学文明的发展历史及工程科学的发展历史以历史的观点、人文的观点、社会科学的观点规划、建造、管理和解决工程问题1.3具备核心工程基本知识力学原理(L4)应用工程力学原理与方法分析和解决土木工程结构的受力、内力、应力、应变、变形与稳定问题理解动力学原理及其在结构抗震、抗风中及抗冲击荷载中的应用应用土力学原理分析岩土工程问题理解和应用流体力学基本原理解
14、决环境工程、海洋工程等土木工程问题,2 具备整合思维能力,具备工程推理和解决问题能力,具备合格的个人素质、职业素养和态度,展示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2.1 分析、推理和解决工程问题(L3)发现问题和表述问题(L3)评估数据和表述问题表像分析假设和确定偏差来源把握总体目标、分清事情的主次制定解决方案建模(L2)应用假设简化复杂的系统和环境选择并应用概念性和定性模型选择并应用定量模型进行模拟估计与定性分析(L2)估计量级、范围、趋势应用实验验证一致性和误差(范围、单位等)展示解析解的一般性,43,专业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及培养标准之间的对应关系,(三)抓住“五个关键步骤”,课程体系要支持培养目标、毕业
15、要求、培养标准的达成。知识-能力-素质一体化课程教学实现知识的学习及部分能力、素质的培养项目设计及实验/实习环节实现知识的应用及大部分能力、素质的培养,课程体系设计要求,(1)课程(包括所有培养环节)设置以有效实现培养目标为核心。(3)以学生为中心,适应学生发展,兼顾学科的系统性,均匀安排学生学习负担。(4)清晰体现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脉络。(5)前瞻性(考虑e-learning)发展要求。,(1)以达到专业培养标准所规定的学生学习效果(intended learning outcomes)为目标,保证专业培养标准所规定的学习效果得到明确的落实(学习目标的可追溯性)(2)以学生为中心,以适应学生成长路径为主线,保证培养效果的切实实现(培养方案的适应性)(3)以明确的教学理念(education philosophy)为指导,保证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一体化发展(培养过程的科学性),2.课程体系设计基本原则,必须要制作对毕业要求和专业培养标准清晰、具体的课程支撑对应图,实现全部有力支撑。,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培养标准与课程体系矩阵图(局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流程图,谢谢!谨供切蹉研讨!,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416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