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曼与4代清华教育理念的比较97978686697546464.ppt
《纽曼与4代清华教育理念的比较97978686697546464.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纽曼与4代清华教育理念的比较97978686697546464.ppt(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纽曼与20-40年代清华教育理念的比较.,清华大学历史系 程钢,一引言:两种大学的理想两种模式。第一种以普遍的学理为中心,可细分为两个系统:(1)英美系。其理论代表之一是纽曼关于“普遍知识(universal knowledge)”的理想;(2)德国系。其理论代表人物众多,有教育家洪堡(创办德国柏林大学),还有德国哲学家康德(1724-1804)、费希特、谢林、黑格尔乃至于文献学诠释学施莱尔马赫。黑格尔就任柏林大学。,另一种模式以重视大学的应用使命为中心,可细分多种系统。(1)法国系。它源于巴黎理工学院的创办过程,并体现在孔德、圣西门等人的实证主义思潮之中;(2)俄国系(受到法国、德国的影响)
2、。它体现在俄国19世纪的学术思潮之中,在十月革命胜利之后,又体现于苏联的办学模式之中。(3)美国系。在南北战争中,北方推出了“赠地法案”。举例。现代美国的知名工科院校大多属于这一系。如康奈尔大学(它起源于康奈尔农工学院)、MIT。,我国的现代大学也可粗略分为以上两大类。第一类院校发端于传统的书院与学堂。北京大学作为最著名的代表。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剔除应用。第二类大学的代表则有交通大学与清华大学。其中,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都出自于交通大学)在民国年间基本上属于工商大学。清华大学原本以文理为主,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才全面兴办工科。,二普遍知识与纽曼的大学理想,在英国,新思潮与
3、旧传统产生了剧烈的文化冲突。新思潮又分为两派:一派是德国的大学模式,德国等国发端的浪漫主义思潮,以及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另一派是英国本土以边沁为代表的功利主义思潮,其哲学背景是以洛克为代表的英国经验主义传统;此外还包括苏格兰重视技术的新思潮。,面对这种文化冲突,纽曼作出了两方面的反应,以捍卫英国的古典教育传统:一方面,纽曼认真吸收了德国大学模式的优点,接受了德国古典哲学重视理性的特点,同时也接受了德国浪漫主义思潮的某些基本前提;另一方面,纽曼重新激活了英国自由教育的传统,并赋予新的解释。,现代工业文明的冲击,苏格兰重视技术的思潮,德国大学模式的兴起,这些都有其合理性,但它们都没有解决一
4、个重要问题:人的问题。苏格兰学派过于功利,人的问题不占中心位置。在德国模式中,个人是国家或人类历史这个庞大链条体系中的微小环节,也不受重视。此外,德国的大学理念中,除了理智之外,人并未得到全面的关注。,英国传统的缺点:人的教育理念(它体现在牛津与剑桥等校的住宿学院之中),以及洛克为代表的经验主义知识观,都没有解决好知识的问题。前者没有将知识放置于大学理念的中心。后者的知识观缺乏理论的提升,过于粗糙,缺乏哲理。,纽曼的重要贡献是在古典传统的基础上,对德国理念与英国新思潮实现了创造性的融通。将德国理念与苏格兰思潮联接到一起的核心范畴则是“普遍知识”。“大学(university)是传授普遍(uni
5、versal)知识的地方”。在这里,“普遍知识”这个词是纽曼自造的。,“universal”具有双重涵义。其一,它指向普遍的知识属性,实即普遍的理性,从而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理念之间建立了关联,或许它就是接受德国古典哲学影响的结果。事实上,纽曼对理性的理解受到德国自赫尔德、黑格尔等关于历史进化理念的影响。,其二,它指向人与人相聚合组成学习共同体的社会属性。纽曼特别看重大学(university)与普遍性(universal)两词的同源性。他认为,university 与universal同源。指学生走出家庭、走出家乡、甚至走出自己的国家,聚集到一起共同生活、共同学习的活动过程。因此,普遍知识并不指
6、机械呆板的静态的知识沉淀体,而是指人与人走到一起共同学习的过程,当然,在此过程中,理性必然会不断地得到提升。,人格并不是静态的沉淀物,它是生命成长轨迹的载体。知识能力与社会能力,都是围绕着人格的成长而不断增长的。人格寄托于这个中心点而成长。人格之于这些能力就有如晶体的生长之于晶核一样。有机的增长是围绕着中心点增长的。中心点的存在状态是一条流动的轨迹。它是知识轨迹与社会轨迹的叠加。,要获得知识的中心点,并不存在机械划一的方式,它取决于人的自觉意识。所谓自觉意识,就是意识到中心点的存在。当一个人生活在浑浑噩噩之中,他不可能自觉到这个中心点的存在。随着知识的不断增多,这种中心点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7、杰出的思想家或学者,一般说来,其知识中心点的辐射管辖范围也大。而一般的学生,其中心点管辖的范围就比较小。,比方说,海员从地球的一端驶到另一端,但他们所遭遇的多种多样的外部事物,并不会在他们的头脑里构成和谐统一的图案。他们所看到的可以说是被倒置了的反映人类生活的挂毯,因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没任何东西能体现某种倾向或关联,也没有任何东西能看出来龙去脉或前景。一切的一切都是孤立的,并且来来去去,交替有致,就像是一出戏幕与幕之间的轮回,让观众停留在原来的位置上。”纽曼,大学的理想,徐辉等译,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55-56页。,在西方大学理念发展史上,纽曼拥有崇高的地位。在两个基本问题上,纽曼
8、的判断都显得不合时宜。一是对科研的怀疑,二是对功利的排斥。在纽曼的晚年,美国的研究型大学(以德国为榜样),对功利的追求(美国自身的发明)成为美国大学两道重要的景观。但是,如果没有纽曼这样的中流砥柱式的人物,科学研究与功利能力的载体,即人格本身,就不太容易在近代工业文明的工具理性与功利追求的双重火力网上突围出来,为高等教育保留根本的种子。高等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培养人格。在现代大学里,当我们要重新申述这一老生常谈时,总是要回到纽曼的著作。,二清华20-40年代的人文氛围西方现代大学的初期发展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高峰是巴黎理工学院、柏林大学的诞生。第二高峰是美国研究型大学的诞生(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清华 教育 理念 比较 97978686697546464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412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