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古代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ppt
《2018古代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古代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ppt(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鉴赏古代诗歌的景物形象,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之三),一切景语皆情语,诗歌形象,人物形象,景物形象,A、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偏重抒情的诗歌),B、作品中特定人物形象(偏重叙事的诗歌),意象(山川草木等客观物象)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借以表达主观感情的载体,事物形象(咏物诗),(偏重写景的诗歌),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咏物诗中描绘的形象或带有诗人主观色彩的物象,或以物曲折表现诗人的品格情操和思想感情。),学习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中常见意象蕴含的意义。2.掌握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的方法。3.掌握鉴赏诗歌景物形象一般的答题格式。,鉴赏景物形象的方法,鉴赏古代诗歌的景物形象,就是要捕捉意象
2、,品味意境,分析蕴涵在形象中的思想情感和社会意义。抓意象品意境悟情感知识储备 意象:是诗人在诗歌中描写的融注了自己思想情感的景物,意象是具体的。意境:由许多寄托作者思想情志的意象,艺术的组合到一起,形成的诗歌的基本的整体情境、氛围。意境是空灵抽象的。如孤独凄凉、闲适淡泊、清新飘逸、沉郁顿挫,意象与意境的关系:如果意象是花朵,意境就是春天;如果意象是美人,意境就是良宵;如果意象是鬼火,意境就是令人毛骨悚然的黑夜;如果意象是狼狗、铁丝网、警棍、坦克,意境即白色恐怖。,常见意象归纳举例,在此用一首小诗把高考中经常出现的意象进行总结,以助考生记忆,从而更好地解答诗词鉴赏题: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
3、思。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叶落透悲意。别时长亭柳依依,落花流水传愁绪。乌鸦燕子系兴衰,草木仍在人事移。,诗歌中一些常见,一、“松梅竹菊”寓高洁:,松梅竹菊是品行高洁、不畏邪恶的形象化身,古人常用这四种形象表现高洁的情操。王吉咏竹:“岁寒别有非常操,不比寻常草木同。”元稹菊花:“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王旭踏莎行(2009浙江高考):“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二、借“月”托“雁”寄乡思,皓月当空常常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唤起诗人的怀远之念。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雁是一种候鸟,古诗词常用大雁南飞的景象书写在外游子的思乡之情。王
4、湾的次北固山下(2004年湖北高考):“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三、“杜鹃”“鹧鸪”啼凄凄,杜鹃,又名子规、杜宇等,在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在让位于他的臣子后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又说杜鹃叫声如“不如归去”,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了凄凉、哀伤的象征。晏几道鹧鸪天(2004年全国卷):“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李白的越中览古:“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四、“梧桐”叶落透悲意,古语有“一叶落而知秋”,说的便是梧桐叶落。以梧桐写悲秋,是古人常用的手法。朱淑真的秋夜: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五、别时“长亭”“柳”依依
5、,在古典诗词里,杨柳常常与离情相关联 柳永的雨霖铃同时写到了这两种意象,分别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以及“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六、落“花”流“水”传愁绪,“花”落让人爱怜、伤感,“水”流或喧嚣或舒缓,绵延不绝,最惹人愁绪,因此,在古诗词中常用落花流水来表达忧愁。如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如李清照一剪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七、“乌鸦”“燕子”系兴衰,诗人常用“乌鸦”这一意象渲染出衰败的氛围。燕子则因其有眷恋旧巢的特点,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历史兴衰感慨的寄托。出现“乌鸦”这一意象的高考题目
6、不少,如:2006年湖北卷丹阳送韦参军:“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2006年江苏卷鹧鸪天:“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八、“草木”仍在人事移,草木常青,人事却已悄然发生变迁。古诗词常用“草木”来表达物是人非的感慨以及对历史兴亡的感叹。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2007年湖北卷过华清宫也用到了树木的意象:“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1)题型:借助意象,品味意境。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个这样的氛围?,(2)题型:把握画面,描摹图景。提问方式:这首诗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题型:分析景物,概括情感。提问方式:这首诗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什么样的情
7、感?,一、常见题型及提问方式,(4)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二、答题步骤与要点1 抓住诗中主要景物,运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力求优美2 用一句话概括这些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3 根据氛围特点来分析作者的情感,并说出情与景的关系,(绘景析境悟情),答题范式(一般模式)描图景 点氛围 析情感,本诗通过描写等景物,营造了氛围(描绘出一幅的图画),表达了的感情。,二、概括氛围特点,三、点出思想情感,一、找意象绘图景,参考答案: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声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1分)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2分)表达了羁旅之苦和对家乡的思念。(不必要,但要答。),2012山东卷 吴松道中
8、二首(其二)晁补之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注:吴松:即吴淞,江名。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典型例子,描绘画面,找全意象词找到修饰语展开联想、想象,使之成为浑然一体的画面,语言力求流畅优美,要忠于原诗。尽量点明时间、地点,概括画面的总体特点。(可总括可总结),四、景物形象类题型考查类型,第一种类型:分析意象型设问方式这首诗选取的意象有什么特点?试作分析。作者为什么要描写这一意象诗中描写某个意象有何作用?答题步骤1、析含义:分析意象的基本含义2、剖原因:结合文章主旨分析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一意象3、指作用:指
9、出描绘意象的作用或效果。,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鹧鸪天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析含义)(2)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剖原因)(3)很好地传达出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指作用)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例.(2
10、012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吴松道中二首(其二)晁补之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注】吴松:即吴淞,江名。请结合全诗分析一下“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5分)孤舟联结着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剖原因)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析效果),第二种类型: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提问变体:这首诗歌描绘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作
11、者怎样的情感?,【答题方法点拨】意境,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个方面缺一不可。诗中意象是熔铸诗人思想感情的事物,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1、找出描写诗歌形象的词语;2、概括形象特点;3、理解形象中寄予作者的情感。,什么是意境,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象境情,意: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答题步骤1、描图景: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一要忠于原诗,二要发挥想象,在直译原诗的基础上加以润饰。2、点氛围:概括景物所营
12、造的意境氛围特点。、要用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的词语;、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明净绚丽、幽静深寂等。3、析感情: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考虑两个方面:作者对外物的情感;作者本身的心情(结合背景)。、切忌空洞,要答具体:,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 迟日,春日。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春天阳光普照,江山明丽,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鸳鸯在温暖的沙洲上静睡,(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古代 诗歌 鉴赏 景物 形象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4116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