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文言文断句课件及练习答案.ppt
《2017文言文断句课件及练习答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文言文断句课件及练习答案.ppt(1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高考语文复习专题之,文言文断句,曾有一个故事,有一个富翁生性吝啬,聘请教书先生时,讲明膳食很微薄。当时,这位教书先生一口应允了。但借口恐怕口说无凭,写了一张没有加标点符号的合约:“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富翁根据自己主观愿望。理解为“”欣然签字。那知吃第一顿饭时,教书先生就大喊大叫:“怎么尽是素菜,没有荤菜?我们不是约定了 的么?”弄得这个富翁哭笑不得。,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第一步:通读全文,弄懂大意。第二步: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将能 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 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 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第三步:借助“
2、特征”,巧妙断句。例如:借助主谓宾,断句步骤,例1、匡 衡 勤 学 而 无 烛 邻 舍 有烛 而 不 逮 衡 乃 穿 壁 引 其光 以光 映书而 读 之。,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衡)以光映书而读之。(凿壁偷光),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一般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主干法。谁干了什么?谁怎么了?”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规律一: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阅读中,要随时标出文段中的重要的名词,特别是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事名、物名、官名、族名、国名
3、、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朝代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例1、找名词,季氏将伐颛臾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 曰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 求无乃尔是过与,例2:项 王 至 阴 陵 迷 失 道 问 一 田 父 田 父 绐 曰 左 左 乃 陷 大 泽 中。,昔 吕 公 欣 悦 于 空 版 汉 祖 克 之 于 赢 二 文 君 解 布 裳 而 被 锦 绣 相 如 乘 高 盖 而 解 犊 鼻 官 尊 名 显 皆 钱 所 致,例3:夫 五 人 之 死 去 今 之 墓 而葬 焉 其 为 时 止 十 有 一 月尔 夫 十 有 一 月 之 中 凡 富贵 之 子 慷 慨
4、得 志 之 徒 其疾 病 而 死 死 而 湮 没 不 足道 者 亦 已 众 矣 况 草 野 之无 闻 者 欤 独 五 人 之 皦 皦何 也,规律二:找虚词,定句读。,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凡、窃、诸、敬、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句末语气词:“也、矣、欤、哉、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以、于、为、而、则等连词常用在句中。,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
5、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断句口诀:,“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于”“而”一般在句间,“矣”“耳”后面画圆圈。“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
6、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例4:天 下 事 有 难 易 乎 为 之 则 难 者 亦 易 矣 不 为 则 易 者 亦 难 矣 人 之 为 学 有 难 易 乎 为 之 则 难 者 亦 易 矣 不 为 则 易 者 亦 难 矣,例4:天 下 事 有 难 易 乎 为 之 则 难 者 亦 易 矣 不 为 则 易 者 亦 难 矣 人 之 为 学 有 难 易 乎 为 之 则 难 者 亦 易 矣 不 为 则 易 者 亦 难 矣,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规律三:对话、引文定句读,文言文中对话、引文 常
7、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找引文,曰 独 乐 乐 与 人 乐 乐 孰 乐 曰 不 若 与 人 曰 与 少 乐 乐 与 众 乐 乐 孰 乐 曰 不 若 与 众,例1、上 常 从 容 与 信 言 诸 将 能 不 各 有 差 上 问 曰 如 我 能 将 几 何 信 曰 陛 下 不 过 能 将 十 万 上 曰 于 君 何 如 曰 臣 多 多 而 益 善 耳 笑 曰 多 多 益 善 何 为 为 我 禽 信 曰 陛 下 不 能 将 兵 而 善 将 将 此 乃 信 之 所 以 为 陛 下 禽 也。,例1、上 常 从 容 与 信 言 诸 将
8、能 不 各 有 差 上 问 曰 如 我 能 将 几 何 信 曰 陛 下 不 过 能 将 十 万 上 曰 于 君 何 如 曰 臣 多 多 而 益 善 耳 笑 曰 多 多 益 善 何 为 为 我 禽 信 曰 陛 下 不 能 将 兵 而 善 将 将 此 乃 信 之 所 以 为 陛 下 禽 也。,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皇上经常从容地和韩信议论将军们的高下,认为各有长短。皇上问韩信:像我的才能能统率多少兵马?韩信说:陛下不过能
9、统率十万。皇上说:你怎么样?回答说:我是越多越好。皇上笑着说:您越多越好,为什么还被我俘虏了?韩信说:陛下不能带兵,却善于驾驭将领,这就是我被陛下俘虏的原因。,规律四:依修辞,定句断,顶真、排比、对偶、反复是文言文中最常见的修辞方法。这一特点,又为断句提供了方便。,找顶真,定句读,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作宾语的词,在后一句中又作了主语。,例如:1、具告沛公沛公大惊。2、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例:汝 心 之 固 固 不 可 彻 曾 不 若 孀 妻 弱 子 虽 我 之 死 有 子 存 焉 子 又 生 孙 孙 又 生 子 子 又
10、 有 子 子 又 有 孙 子 子 孙 孙 无 穷 匮 也。,秦间来入赵奢善食而遣之间以报秦将秦将大喜曰夫去国三十里而军不行乃增垒阏与非赵地也,据排偶,定句读,排比、对偶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又为我们断句提供了方便。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例、积 善 多 者 虽 有 一 恶 是 为 过 失 未 足 以 亡 积 恶 多 者 虽 有 一 善 是 为 误 中 未 足 以 存 人 君 闻 此 可 以 悚 惧 布 衣 闻 此 可 以 改 容。,积善多
11、者/虽有一恶/是为过失/未足以亡/积恶多者/虽有一善/是为误中/未足以存/人君闻此/可以悚惧/布衣闻此/可以改容。,参考译文:善事如果做得多,偶尔做了一件坏事,也只能算是失误,不足以导致灭亡。而坏事做多了,偶尔做了一件善事,也只能算是不小心做的,不足以求得生存。君主听到这些,就会害怕。百姓听到这些,就会改变脸色。,例、君 子 之 言 寡 而 实 小 人 之 言 多 而 虚 君 子 之 学 也 入 于 耳 藏 于 心 行 之 以 身 君 子 之 治 也 始 于 不 足 见 终 于 不 可 及 也。,君子之学也/入于耳/藏于心/行之以身/君子之治也/始于不足见/终于不可及也。,参考译文:君子的话少
12、而真实,小人的话多而虚假。君子的学习,传入耳中,记在心里,从自身做起。君子的治事,从一些不易看到的地方开始,最终使人不能赶上。,客醉而歌曰吾欲为曲为曲必屈曲可为乎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 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餐得士二人”中山君听罢,仰天长叹:“给人东西不在于多少,应该在他灾难困苦的时候(给予帮助);怨恨不在于深浅,重要的是不要使人伤心。我因为一杯羊羹亡了国,却因为一碗饭得到了两个勇士。”,察反复,定句读,反复,特别是间隔反复,在文言文中是相当常见的修辞方法。,例10:向 为 身 死 而 不 受 今 为 宫 室 之 美 为 之 向 为
13、身 死 而 不 受 今 为 妻 妾 之 奉 为 之 向 为 身 死 而 不 受 今 为 所 识 穷 乏 者 得 我 而 为 之 是 亦 不 可 以 已 乎 此 之 谓 失 其 本 心,找反复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 赵威后问齐使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参考答案: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参考译文:过去宁可送命也不肯接受,今天(有人)为了妻妾的侍奉却去做这种事;过去宁可送命也不肯接受,今天(有人)为了所认识的贫困的人感激自己却去做这
14、种事:这种不符合礼义的做法不是可以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他的本性。,(4).找整句,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规律五:依总分,定句读,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总的形式,我们自然可以据此进行断句。,老 而 无 妻 曰 鳏 老 而 无 夫 曰 寡 老
15、而 无 子 曰 独 幼 而 无 父 曰 孤 此 四 者 天 下 之 穷 而 无 告 者 也。,例11:,晏子对曰国有三不祥是不预焉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晏子对曰:“国有三不祥,是不预焉。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国家有三不祥,这些都不在其中。有贤德之人国君却不了解他,是一不祥;了解了却不任用他,是二不祥;使任用了却不委以信任,是三不祥。,固定结构,如“者也”、“不亦乎”、“何之有”,“孰与乎”“为所”、“受于”,“无乃乎”,“得无乎”等,根据这些结构也可断句。,规律六:借助句式特点及固定结构断句,“何之有”(宋何罪之有?);“如何”(
16、如太行王屋何?);“唯是”(唯余马首是瞻);“非唯抑亦”(非唯天时,抑亦人谋。);“不亦乎”(不亦说乎?);“何之为”(秦则无礼,何施之为?);“无乃乎(无乃不可乎?);“可得欤”(可得闻欤?);“得无乎”(得无异乎?),1、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2、找虚词,定句读。,3、对话、引文定句读。,4、据修辞,定句断。,5、依总分,定句读。,小结:文言断句的方法,实际操作中要综合运用,6、借助句子成分及固定结构断句,文言断句练习,1子 贡 曰 管 仲 非 仁 者 与 桓 公 杀 公 子 纠 不 能 死 又 相之 子 曰 管 仲 相 桓 公 霸 诸侯 一 匡 天 下 民 到 今 受其 赐 微 管
17、 仲 吾 其 被 髡 左衽 矣 岂 若 匹 夫 匹 妇 之 为 谅也 自 经 于 沟 渎 而 莫 之 知也,1子 贡 曰 管 仲 非 仁 者 与 桓 公 杀 公 子 纠 不 能 死 又 相之 子 曰 管 仲 相 桓 公 霸 诸侯 一 匡 天 下 民 到 今 受其 赐 微 管 仲 吾 其 被 髡 左衽 矣 岂 若 匹 夫 匹 妇 之 为 谅也 自 经 于 沟 渎 而 莫 之 知也,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从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衽(认)。微:没有。谅:遵守信用,渎
18、(独)。岂能拘泥于匹夫匹妇的小节小信?自缢于沟渎而不为人知呢。”,子贡问:“管仲的人格有问题罢?齐桓公杀了公子纠,管仲是公子纠的人,他不能为公子纠殉难,反倒替齐桓公当家,管仲的人格有问题罢?”孔夫子答他说:“管仲帮齐桓公,尊王攘夷,一统天下,老百姓直到今天还得到他的好处,没管仲,连我今天都要因亡国而做胡人打扮了!管仲是大处着眼的人,他哪里会像一般匹夫匹妇一样,默默无闻去殉难,默默无闻的去守那些匹夫匹妇的人格标准呢!”,2、然 病 情 万 状 各 有 所 宜 当 攻 不 攻 与 当 补 不 补 厥 弊 惟 均 偏 执 其 法 固 非 竟 斥 其 法 亦 非 也,2、然 病 情 万 状 各 有 所
19、 宜 当 攻 不 攻 与 当 补 不 补 厥 弊 惟 均 偏 执 其 法 固 非 竟 斥 其 法 亦 非 也,但病情有千差万别的情况,各自都有适宜的治法。应当使用攻法却不用攻法和应当使用补法却不用补法,二者的弊病完全相同。片面地坚持他的方法固然是错误的,彻底地批驳他的方法也是错误的。,3、有 妇 人 昼 日 置 二 小 儿 沙 上 而 浣 衣 于 水 者 虎 自 山 上 驰 来 妇 人 仓 皇 沉 水 避 之 二 小 儿 戏 沙 上 自 若 虎 熟 视 之 至 以 首 抵 触 庶 几 其 一 惧 而 儿 痴 竟 不 知 怪 虎 亦 卒 去 意 虎 之 食 人 必 先 被 之 以 威 而 不 惧
20、 之 人 威 亦 无 所 施 欤,3、有 妇 人 昼 日 置 二 小 儿 沙 上/而 浣 衣 于 水 者/虎 自 山 上 驰 来/妇 人 仓 皇 沉 水 避 之/二 小 儿 戏 沙 上 自 若/虎 熟 视 之/至 以 首 抵 触/庶 几 其 一 惧/而 儿 痴 竟 不 知 怪/虎 亦 卒 去/意 虎 之 食 人 必 先 被 之 以 威/而 不 惧 之 人/威 亦 无 所 施 欤,有个妇人白天将两个小孩留在沙滩上自己到水里去洗衣服。老 虎从山上跑来,那妇人慌忙潜入水里躲避老虎,两个小孩(仍然)在沙滩上自在嬉戏。老虎盯着他们看了很久,甚至用头触碰他们呢,期许他们会有些害怕,但是小孩无知,竟然不觉得
21、有什么奇怪的,老虎最后也就离开了。估计老虎吃人必是先向人显示其威风,但是对于不怕它的人,它的威风就无法显示啦!,4、国 初 有 乔 山 人 者 善 弹 琴 精 于 指 法 尝 得 异 人 传 授 每 于 断 林 荒 楚 间 一 再 鼓 之 凄 禽 寒 鹘 相 和 悲 鸣 后 游 郢 楚于 旅 中 独 奏 洞 庭 之 曲 邻 媪 闻 之 咨 嗟 惋 叹既 阕曰 吾 抱 此 半 生 不 谓 遇 知 音 于 此 地 款 扉 扣 之 媪 曰 吾 夫 存 日 以 弹 絮 为 业 今 客 鼓 此酷 类 其 声 耳,4、国 初/有 乔 山 人 者/善 弹 琴/精 于 指 法/尝 得 异 人 传 授/每 于
22、断 林 荒 楚 间/一 再 鼓 之/凄 禽 寒 鹘/相 和 悲 鸣/后 游 郢 楚/于 旅 中 独 奏 洞 庭 之 曲/邻 媪 闻 之/咨 嗟 惋 叹/既 阕/曰/吾 抱 此 半 生/不 谓 遇 知 音 于 此 地/款 扉 扣 之/媪 曰/吾 夫 存 日/以 弹 絮 为 业/今 客 鼓 此/酷 类 其 声 耳,乔山人善琴 国初,有乔山人者,善弹琴,精於指法,尝得异人传授,每於断林荒楚间,一再鼓之,凄禽寒鶻,相和悲鸣。后游郢楚,於旅中独奏洞庭之曲,隣媼闻之,咨嗟惋叹。既闋,曰:吾抱此半生,不谓遇知音於此地!款扉扣之,媼曰:吾夫存日,以弹絮為业,今客鼓此,酷类其声耳。,在开国初年,有个乔山人善于弹
23、琴。他弹琴的指法很精湛,曾经得到过奇异的人传授。他常常在荒山野岭,多次地弹奏,使飞鸟凄凉,使鹘鸟寒冷,一起应和着悲哀地鸣叫。一次他游历到楚国,在旅店独自弹奏洞庭曲。隔壁的一位老妇人听了琴音,非常感动,不禁感叹惋惜。(曲子)已经弹奏完了乔山人说道:“我弹琴大半辈子,终于在这里遇见了知音!”敲门问她,老妇人说道:“我的丈夫活着的时候,是把弹棉花当作职业的。现在听见你在这里弹的琴声,极像我老伴弹棉花的声音罢了!,5、太 祖 少 机 警 有 权 数 而 任侠 放 荡 不 治 行 业 故 世 人未 之 奇 也 惟 梁 国 乔 玄 南阳 何 雍 异 焉 玄 谓 太 祖 曰天 下 将 乱 非 命 世 之 才
24、 不能 济 也 能 安 之 者 其 在 君乎,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颙异焉。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曹操)小的时候聪敏机警,有谋略(懂权术),好打抱不平(见义勇为,扶助弱小),为人放荡不羁,他不从事正当的职业,因此世上没有人认为他不同寻常。只有梁国乔玄、南阳何雍认为他与众不同。乔玄对太祖说:“天下将乱,不是闻名于世的人不能挽救局势啊!能使天下安定的人,大概只有您了!”,6、晋 平 公 与 群 臣 饮/饮 酣/乃 喟 然 叹 曰/莫 乐 为 人 君/惟 其 言 而 莫 之 违/师 旷 侍 坐 于
25、前/援 琴 撞 之/公 披 衽 而 避/琴 坏 于 壁/公 曰/太 师 谁 撞/师 旷 曰/今 者 有 小 人 言 侧 者/故 撞 之/公 曰/寡 人 也/师 旷 曰/哑/是 非 君 人 者 之 言 也/左 右 请 除 之/公 曰/释 之/以 为 寡 人 戒,晋平公和臣子们在一起喝酒。酒兴正浓时、他得意地说:“哈哈!没有谁比做国君的更快乐了!他的话没有谁敢违背!”著名音乐师师旷正在旁边陪坐,听了这话,便拿起琴朝他撞去。晋平公连忙收起衣襟躲让。琴在墙壁上撞坏了。晋平公说:“太师,您撞谁呀?”师旷故意答道:“刚才有个小人在胡说八道,因此我气得要撞他。”晋平公说:“说话的是我嘛。”师旷说:“哟!这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7 文言文 断句 课件 练习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410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