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海淀期中考试讲评.ppt
《2017年海淀期中考试讲评.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海淀期中考试讲评.ppt(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17年海淀高三语文期中考试,2017.11,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题。,1根据材料一,下列不是描述青藏高原地理特征的一项是(2分)A是诸多河流的发源地 B海拔高于印度板块C西面依山,东面傍水 第二段:随着青藏高原的崛起,华夏腹地进入山地的怀抱,形成了西面依山、东面傍水的地缘优势。D北缓南陡,西高东低,2根据材料一,下列不是用于说明青藏高原作用的一项是(3分)A天然屏障 B怀抱 C冲天石堡 D青春 第五段:从此,延绵数千年的海上、陆上两条丝绸之路将再次焕发青春。3根据材料二,下列对青藏高原环境恶化原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自身生态环境不稳定 B对环
2、境价值的认识有局限 C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 D江河源头水量减少,泥沙量剧增 第四段:森林的乱砍滥伐,使江河源头的水量减少,泥沙量剧增,加之黄河中上游水土流失严重,中华母亲河出现了季节性断流现象。,4根据材料二,下列论述不能为青藏高原环境治理提供借鉴的一项是(3分)A山林薮泽之利,所以与民共也。虞之,非正也。(谷梁传)山林薮su(湖泊)泽之类应该与民共有,与民同享。鲁成公筑囿以为虞(娱)猎之地,是夺民利,是不正确的。B数罟不入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孟子)数罟(c g),细密的鱼网。细密的鱼网不放入大塘捕捞,鱼鳖就吃不完。C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荀子)伐木和种树要同
3、时进行,这样山林就不会光秃,百姓也有生活用的木材。D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吕氏春秋)抽干池水,捉尽池鱼。比喻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打算。,5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加点字词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3分)A横亘:横卧,横跨;“亘”读作“gn”。B逶迤:连绵不绝;读作“wi y”。C堪忧:特别忧虑;“堪”字含义与“苦不堪言”的“堪”相同。堪忧:令人担忧。堪,kn 1.能,可以,足以:不堪设想,堪当重任;2.忍受,能支持:难堪。不堪一击。D滥伐:过度砍伐;“滥”字含义与“陈词滥调”的“滥”不同。,6根据材料三,下列对“第三极国家公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将是全球最大的国
4、家公园 B由多国政府联合开发 对应的信息区域:今夏,中国政府将对青藏高原开展最大规模科考,除了中国科学家,还有来自尼泊尔和巴基斯坦等国的科学家。信息比对:多国科学家一起进行科考活动,并不意味着就是由多国政府联合开发=由多国政府联合开发 错误类型:无中生有,张冠李戴。C尚未最后划定边界 D意在保护生态环境,7建立“第三极国家公园”的可行性受到质疑,根据材料三,下列不属于质疑理由的一项是(3分)A管理面临挑战 B经济活动受到限制 C影响原住民生活 D超出科学研究的能力 对应的信息区域:研究人员认为,是否设立公园或许已超出科学范畴。错误类型:偷换概念。,8请综合上面三则材料,简要说明青藏高原对我国的
5、重要意义。(6分),参考答案:是我国南部边界地带的天然屏障;使我国拥有了地缘优势;使西藏天然成为我国的一部分;护卫“一带一路”经济安全;有独特的高原生态环境价值(保护用水供给);能为未来提供战略储备。评分标准:每点1分;其它答案视合理程度给分。,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题。,郑大纯墓表 闽县郑君讳(古时称死去的皇帝或尊长的名字)际熙,字大纯,为人介节而敦谊,勤学而远志,年三十六,终于举人,而士知其生平者,靡弗思焉。君初为诸生(明清代称考取秀才入学的生员为诸生),家甚贫,借得人地才丈许,编茅以居,日奔走营米以奉父母,而妻子食薯蓣y,君意顾充然。邻有吴生者,亦介
6、士,死至不能殓。君重其节,独往手殡之。将去,顾见吴生母老惫衣破,即解衣与母。母知君无馀衣,弗忍受也。君置衣室中趋出。,闽县郑君,名际熙,字大纯,为人节操卓异,处事厚道重友情,勤奋好学而志向远大,享年三十六岁,功名终止于举人,知道他生平的士人,没有谁不思念他。郑君刚得中秀才的时候,家里非常贫穷,就向别人借来了仅一丈大小的土地,筑成茅草房后居住,他每天为炊米奔走来奉养父母,妻子吃山药,郑君却觉得很满足。邻居吴生,也是耿介正直的人,死后没钱入殓。郑君看重他的操守,独自前去亲手安葬他。将要离开的时候,看见吴生的母亲年老憔悴,衣服破旧,就立即脱下自己的衣服送给吴生的母亲。吴生的母亲知道郑君也没有多余的衣
7、服,不忍心接受,郑君把衣服放在屋中,快步走出去了。,君既中乡试,将试京师,行过苏州。或告之曰:“有闽某举人至此,发狂疾,忽詈l大吏。吏系之,祸不测矣。”君瞿然曰:“吾友也!”即谢同行者,步就其系所,为供医药,饭羹至便溺皆君掖y之。适君有所识贵人至苏州,求为之解,某始得释。君即护之南行,至乍浦,乃遇其家人,君与别去。于是君往来苏州月馀,失会试期,不得与。,郑君考中举人之后,将要去京城参加会试,路过苏州。有人告诉他说:“有从闽地来的举人到此,突发疯癫之病,大骂当地官吏。官吏把他抓了起来,恐有不测之祸。”郑君吃惊地说:“这个人是我的朋友啊!”立即告别同行者,徒步来到关押那个人的地方,为他准备医药,从
8、吃饭到便溺,都是郑君操持帮助。恰好有郑君所认识的显贵之人到苏州,郑君请求帮忙免除这位举人的刑罚,他才被释放。郑君立即护送他南下,到了乍浦,遇到他的家人,郑君才与他告别离开。因为这件事,郑君往来苏州一个多月,错过了会试日期,没能参加考试。,郑君的文章高蹈脱俗,他在乾隆二十一年中举。同考龙溪知县阳湖的吴某看到郑君的文章非常高兴,把他列为考中者的第一名。等郑君见到了吴君,吴君说:“我不必见您,看到您的文章,就知道您一定是德才出众的人。然而也只能到此为止了,您的文章格调太高,终究不能和庸俗愚昧之辈争福禄。”郑君从此以后遇上三次会试,一次是因为朋友的缘故没来得及赴考,两次被官吏排除在外。郑君心中不愉快,
9、就不再参加考试,去掌管漳州的云阳书院,回来的时候在龙溪拜谒吴君,最终在龙溪去世。,君文章高厉越俗,其乡举为乾隆丙子科。同考知龙溪县阳湖吴某得君文大喜,以冠所得士。及君见吴君,吴君曰:“吾不必见生,见生文,知生必奇士也。然已矣!生文品太峻,终不可与庸愚争福。”君自是三值会试,一以友故不及赴,再绌于有司。君意不自得,遂不试,往主漳州云阳书院,归谒吴君于龙溪,遂于龙溪卒。,郑君有个弟弟字大章,年少时与郑君共同学习,兄弟二人共同承担生活的艰辛,长大之后和郑君同样有名。郑君去世八年之后,大章考中进士做编修。去年,我和大章一同编纂修订四库全书。大章每日见到我,总像是有话要说但又止住了。今年秋天,我因病请假
10、,大章凄然地说:“世上喜好文章的人很多,没有谁比得上我的兄长。我的兄长看不上当代人的文章,而在追念仰慕古人文章方面,就会忘记休息和吃饭,放弃交际应酬之事,来探求那些文章的深意。可惜没看见您的文章,否则我的兄长一定会很喜欢的。现在我的兄长去世十四年了,您又将离开,怎能得到您的文章为他作传呢?”,君有弟字曰大章,少与君同学,同执家苦,长而同有名。君殁八年,大章登进士为编修。去年,余与大章同纂修四库全书。大章日见余,每如欲有言而止。今秋,余疾请假,大章乃凄然曰:“世好文者多矣,莫若吾兄。吾兄鄙夷凡近人,而追慕古人,则忘寝食、弃人事,以求其文之用意。惜乎不见君文,吾兄必爱之也。今吾兄没十四年矣,君又将
11、去,安得君文传之?”,我为此感到悲伤。当年我的同乡方苞宗伯和他的兄长百川先生至友至爱,百川去世之后,方望溪宗伯成为显贵。我家乡的前辈都告诉我说,方望溪宗伯同别人说话,一谈及百川,总是痛哭流涕。现在大章与他相比有什么不同呢!大纯的学问品行都卓越,虽然生前不得志,为其墓做表应该可以勉励后人。我不畏惧写文章,(但担心不能传达郑君大纯的品格),大章彰显哥哥风度的想法(不能实现),就更可悲了。郑君无子,他的诗文集叫浩波集,大章为他刻版发行。乾隆三十九年十月,刑部郎中桐城姚鼐撰写。,余为恻焉。昔吾乡方望溪宗伯与兄百川先生至友爱,百川死而宗伯贵。吾乡前辈皆告余:宗伯与人言,一及百川,未尝不流涕也。今大章何以
12、异是!大纯学行皆卓然,虽生不遇,表其墓宜可以劝后人。余固不惮为辞,而大章之志,则亦益可悲矣。君无子,其诗文日浩波集,大章为镌行之。乾隆三十九年十月,刑部郎中桐城姚鼐撰。,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君置衣室中趋出 趋:疾走 B即谢同行者 谢:辞别C君自是三值会试 值:遇上 D百川死而宗伯贵 贵:看重【试题分析】“贵”在句子作谓语中心语,是动词。这个句子是一个紧缩复句,一个“而”字揭明了前后间的关系是转折关系。原语境:昔吾乡方望溪宗伯与兄百川先生至友爱,百川死而宗伯贵。百川死了而朋友宗伯却变得尊贵,“贵”可以解释为“变得尊贵”,形容词活用作动词。,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
13、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靡弗思焉 余为恻焉 代词语气助词 B虽奔走营米以奉父母 以求其文之用意 介词,表目的C长而同有名 每如欲有言而止 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 D余固不惮为辞 大章为镌行之 动词,写,做介词,替,给,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 确的一项是(3分)A终于举人 终于成为举人 B君意顾充然 郑君却觉得很满足 C再绌于有司 两次被官吏排除在外 D世好文者多矣,莫若吾兄 世上喜好文章的人很多,没有谁比得上我的兄长【试题分析】一定注意古汉语的双音节词,一般都是古今异义词,如:虽然、其实、于是“终于”是“终+于”,“终”是“终止、结束”的意思,作全句谓语。“于”是介词
14、,和后面的构成介宾结构,属于补语。这句话的意思是:他的功名终止于举人。,12.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5分)生文品太峻,终不可与庸愚争福。(3分)你的文章格调太高,终究不能和庸俗(平庸)愚昧之辈争福禄。评分标准:“文品”“峻”“庸愚”作答正确,各1分。今大章何以异是!(2分)现在大章与他(相比又)有什么不同呢!评分标准:“何以异”“是”作答正确,各1分。,13.根据全文内容,概括回答姚鼐为郑大纯撰写墓表的原因。(4分),参考答案:大章的诚挚恳求和对兄长的深厚情意让姚鼐感动;大纯学行卓越,为其撰写墓表可勉励后人。评分标准:每点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原文:大纯学行皆卓然,虽生不遇,表其墓宜
15、可以劝后人。余固不惮为辞,而大章之志,则亦益可悲矣。君无子,其诗文日浩波集,大章为镌行之。,14.郑大纯的学行符合论语中“君子”的标准,请从下面两则中任选其一,并结合上文相关内容加以分析。(6分),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卫灵公)子曰:“君子不忧不惧。”(司马牛)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颜渊),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卫灵公)子曰:“君子不忧不惧。”(司马牛)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颜渊),解说题目:对论语引文的理解卫灵公里有对道和贫(食)的对举,说明君子应有的态度是安
16、贫乐道。这个“贫”里包括物质层面的清贫,根据本篇文章内容,也可以包括境遇的困顿。颜渊原文中强调“行为无过失或过错,因而内省不疚”,本文郑大纯的事迹并无过失更无过错,学生可以从“君子不忧不惧”的对象、内容,或君子追求道而无愧于心、心怀坦荡等角度看待、评价大纯的“不忧不惧”。关于道:人品孝道、仁道(推己及人)、友道学品(文品)都是贯穿安贫的大背景,一是物质清贫,二是境遇困窘。,评分标准:君子标准给2分,事例+分析4分(事例2分,分析2分)。,示例:君子的标准是追求知识与道德情操,而不在意自己的物质上的贫困与吃住的简陋。郑大纯整日奔走事奉父母,自己一家妻子儿女吃食简陋,他仍觉得安乐而满足,有一心治学
17、,安贫乐道的精神。后来他为同乡的病而错过会试,也可见他心中追求道德至关重要。对君子的解读正确,2分;事例符合观点,分析有说服力;4分。示例:不为中第而改变文风,改变心中的“义”,不再应考,体现了他注重情操而非物质享受;君子忧道不忧贫是告诫人们要关心是否言行符合仁、礼,并不担心生活是否贫苦,郑大纯不顾自己是否贫穷,将衣服给丧子的老人穿,替人尽孝道,行心中大义。对君子分析充分且有一定深度,第二点分析稍有欠缺。可以给6分。,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18题。,有所思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摧烧之,当风扬其灰!从今以
18、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妃呼狶!秋风肃肃晨风飔,东方须臾高知之!,【注释】问遗:赠与。绍缭:缠绕,装饰。拉杂:堆集。妃呼狶:妃,悲;呼狶,歔欷。晨风飔:晨风,雉鸡;飔,思。雉鸡常晨鸣求偶。高:同“皓”,东方发白。,译文:我所思念的人,就在大海的南边。我拿什么赠给你呢?这是一支玳瑁簪,上面装饰有珍珠和玉环。听说他有二心,心里伤悲,拆碎它。捣毁它,烧掉它!烧掉它,风把灰尘扬起!从今往后,不再思念你,我同你断绝相思!当初与你约会时,不免引起鸡鸣狗吠。兄嫂也可能了知道此事,哎听到屋外秋风声里鸟儿飞鸣,情绪更乱,一会儿天亮了,我就会知道该怎么做的。,这是汉代铙歌十八曲之一。铙歌本
19、为“建威扬德,劝士讽敌”的军乐,然今传十八曲中内容庞杂,叙战阵、记祥瑞、表武功、写爱情者皆有。清人庄述祖云:“短箫铙歌之为军乐,特其声耳;其辞不必皆序战阵之事。”(汉铙歌句解)本篇就是用第一人称,表现一位女子在遭到爱情波折前后的复杂情绪的。开头五句写其对远方的情郎心怀真挚热烈的相思爱恋:她所思念的情郎,远在大海的南边。相去万里,用什么信物赠与情郎,方能坚其心而表己意呢?问遗,犹言赠与。她经过一番精心考究,终于选择了“双珠瑇瑁簪”。“瑇瑁簪”,即用玳瑁(一种似龟的动物)那花纹美观的甲片精制而成的发簪。“双珠”,谓在发簪两端各悬一颗珍珠。这在当时可谓精美绝伦的佩饰品了。然而女主人公意犹未足,再用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7 海淀 期中考试 讲评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410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