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散文阅读复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届散文阅读复习.ppt(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17届散文阅读复习,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3.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4.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5.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6.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7.鉴赏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8.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散文考点,一、明确概念 何为散文?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二、理解特点形散:1、取材自由:时空变化大、写人,记事,绘景,状物。2、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比等。3、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为主,把叙述、描写、议论、抒
2、情融为一炉。神聚:主题集中鲜明。,三、散文的分类(1)抒情散文(2)记叙散文(3)议论散文或(1)写景散文(2)状物散文(3)叙事散文(4)说理散文四、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 象征、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融情于事、先抑后扬、以小见大。,五、散文的线索散文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红线。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找线索的方法:一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三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
3、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六、散文的主题 散文的主题归根结底就是作者对自然、社会或人生的感悟,把握住了作者融会在文章内容中的主观感受,就能挖掘出文章的深刻意义。命题趋势上,多数作品涉及到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的冲突,体现了现代人对传统文化的眷恋,对现代化的反思与批判,尤其是探讨农耕文化、乡村文化对现代人类的拯救问题。,整体感知,弄清三个问题 1.写什么(文章的主要内容)2.为什么写(写作意图,即文章要表达的情、理、观点)3.怎么写(作者的行文思路,先写什-再写什么-后写什么),阅读技巧,一:关注“标题”,二:理清“思路”,三:找“关键句”,四:归纳“主旨”,写什么,怎样写,为何写,典例分析,碧云寺的秋
4、色 钟敬文,请理清本文的行文思路。,答:全文共9个自然段。大体分为两个部分:第至自然段,写外在之“色”多彩的秋日之美。第至自然段,写内在之“色”作者对秋怀有的感情、认识。,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4分)A、本文对秋叶的描写采取了有详有略的技巧,着重描绘了得秋意之先的爬山虎,而对其它树种的叶子则点到即止。B、作者对急速换上新装的爬山虎倾注了热烈的赞美之情,意在对老柏和松树的“保守”表达自己的不满与批评。C、作者在行文过程中用对比的手法具体描述了夏日花园之美,借此突出多彩的秋林有它自己特别的情调与风格。D、古代诗人写下了许多“悲秋”之作,从“满山红叶”中见出“离人眼中血”,这与
5、诗人的生活背景有一定关联。E、在结尾一段,作者援引了一系列描写秋色的诗句,是为了证明中国古代诗人见秋叶而伤情是完全不足取的。,A、D,【试题解析】这题为客观选择题,考察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答案为A、D两项。该题最容易排除的是B、E两项,而C项为强干扰项,在阅卷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考生误选C项,是没有充分注意到文中的表述。该选项的错误之处在于“具体描述了夏日花园之美”。文章中的确写到了有关夏日花园的景色,但只是一笔带过,作者并没有展开描写,所以“具体描述”是错误的。总体而言,这道题考生大多数能拿到满分,还是令人满意的。,2、请仔细体会第三段结尾画线的一句话:“它来得是那么神速,将我那模糊的
6、季节感惊醒了。”回答下面问题。(5分)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示例:“点明文章中心”、“强调(强化、深化)文章主旨”、“使文章更加连贯、流畅、生动鲜活”、“表明诗人对碧云寺的喜爱、热爱之情”。,请判断下面答案是否正确。,答非所问,没能理解“结构”一词的用义。,正确答案:直接触发了作者对秋色的集中描写,起到了承上启下的结构作用。(3分),2、请仔细体会第三段结尾画线的一句话:“它来得是那么神速,将我那模糊的季节感惊醒了。”回答下面问题。(5分)作者使用“惊醒”一词,好在哪里?,示例1:“吃惊的醒了”、“惊字用的好,就像在浑沌之中,闪过一道光,使天空明亮,使作者本不清楚的季节感变得清楚”
7、,示例2:“突出了碧云寺秋色的美丽”、“引起/引发读者往下阅读的冲动”、“使得文章更生动、形象”,答非所问。只是解释了“惊醒”一词的含义。,空泛、笼统,请判断下列答案是否正确。,正确答案:彰显了秋色的突如其来,表达了作者对秋色之美的惊叹。(2分),3、本文大量运用描写色彩的词语,这与文章主旨有什么关系?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5分),答:第一问: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秋色之美的发现与赞叹,并结合古人的创作,传达了作者对审美体验和社会生活关系的理解。描写色彩的词语的大量运用,凸显了文章主旨。(2分)第二问:在艺术效果上,则写出了秋叶的绚烂多彩,展现了秋色的丰富性;给人以一种视觉的享受,富于艺术感染力。
8、(3分),4、文章结尾说:“现在跟过去是对立的;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中,他们又有着一脉相连的源流。”结合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4分),示例1:“过去”是由“现在”转变过去的,“现在”终将会变成“过去”。但是,我们的一些观点又或许又是与过去对立的,因为时代在进步,有些不科学的观点终要被推翻。,请判断下列答案是否正确。,脱离文本,讲一般社会发展道理,示例2:夏天跟秋天是对立的,夏天叶子绿绿的,到了秋天叶子由绿变黄、赤、红了,但它们是同一棵树,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颜色上有所差别。,以文中语句比喻描写,固然形象,然等于没有解释,答案1:作者通过对古代诗人赞美秋色的诗句的引用,说明了古人与今人的感受也
9、是有相通之处的。因此,“过去”与“现在”并不是割裂的,两者之间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答案2:“现在”和“过去”既有对立又有统一,相互联系。古代诗人多把秋天作为伤怀感喟的时节,而今人则更注重于欣赏秋天美景,但是并不是所有诗人都伤秋悲秋,也有很多人欣赏喜爱秋色,这就与今人的思想不谋而合,“现在”和“过去”在这一点上相互联系,一脉相承。(紧扣文本,解说到位),山的呼唤琼瑶,1、认真阅读第两段,结合语境并联系文段内容,理解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3分)我一直是个爱做梦的孩子,我就在那儿制造着,酝酿着,堆积着我最初的、童稚的梦。我总觉得自己要攀一座山。而我也总觉得自己在攀一座山。,答:对未来充满憧憬
10、,富于幻想;进行文学创作、写出自己对“山”的那份“感觉”。,答:不懈地追求自己所确立的奋斗目标。,解析:本题虽然是考查词语理解,但实际上还是考查“物”的象征意义。,训练检测,2、文中第至段,作者重点描绘了玉山白天和夜晚两种不同的景象。试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这两种景象的特征。(2分),解析:本题考查“景”具体画面的特点概括。,答:白天的玉山:光影变幻,迷离神奇,如梦如幻晚的玉山:山簌唱和,清幽朦胧,威严肃穆,3、联系全文,作者童年登家乡的山和后来攀登玉山,其目的有什么不同?(4分),答:童年登家乡的山是游玩松林,编织梦想(2分)后来登玉山是欣赏美景,感受自然魅力,寻找和体验对“山”的感受,实现自
11、己的心愿(2分),解析:本题考查景以及景向物的转化,物的象征。,4、本文描写景物浓墨重彩,形象生动。请结合你的阅读经验,任选一个角度,简要分析其写法上的特点。(4分),答:绘形、绘声与绘色相结合,既突出了山上景物的特点,又体现出个人登“山”的切身体会与感受,形象生动,趣味无穷(举例略)综合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既概括出了所见景物的总体特征,也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各种景物的突出特点,凸现出“高山”以及大自然的巨大魅力(举例略)(4分,角度名称1分,举例1分,分析2分。若从其他角度如调用多种感觉器官,先总后分,变换人称等方面举例分析且正确、通顺亦可),解析:本题考查对景和物的描绘,涉及描写手法和描写的语言主要是修辞手法。,5、试概括本文的主旨。(3分),答:本文对两座山中自然美景进行了描绘,渲染出“山”的巨大魅力。(景的描绘及其特点有向物的转化。内容)表达了作者对“山”以及大自然的赞美,热爱与向往之情。(景承载的情感,主题1.)同时也以山做象征,含蓄地表达了作者不懈追求人生目标的决心(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物的象征及其承载的人生态度,主题2.)(3分,答出第一点2分,后面两点答出一点即可的1分),解析:本题考查景和物所承载的思想情感。,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409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