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精编高三复习《文化生活》第三单元.ppt
《2016精编高三复习《文化生活》第三单元.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精编高三复习《文化生活》第三单元.ppt(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文化生活复习,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考点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考点二、中华文化的包容性,考点三、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考点四、中华文化的力量,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从发展历程看,从内涵看,汉字(文字汉字),独特性P66-67,文学艺术(作用/特点/地位),科学技术(地位/特点/意义),区域性 P68,原因不同区域文化的关系,民族性P69-70,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古代辉煌的历程P63,史学典籍(地位/原因/特点),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P65,1、基本特征,见证 P64,民族文化的作用和体现:,原因,2、包容性(含义、意义
2、)P70,3、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地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强大精神力量/不竭的力量之源P70,(纵向),(横向),(1)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的区别:源远流长侧重于从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上(纵向时间)说明历史悠久,根底深厚,延续至今从未中断;博大精深侧重于从中华文化的成就和魅力上(横向内涵)说明中华文化广博丰富,包罗万象(2)对博大精深的理解要注意以下几点 独特性侧重中华文化中不同的文化形式各自的发展成就;区域性指不同地区文化的区域特色和差异;民族性则是强调中华各民族文化特色及其对中华文化的贡献。,考点一 中华文化,(3)【易混易错】文字的作用与汉字的作用相区别;(汉字文字)史书典
3、籍不同于文学著作;(4)包容性的内涵:“求同存异”侧重于强调不同文化能够和睦共处;“兼收并蓄”侧重于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和融合的过程。,考点一 中华文化,怎么办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A.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P65-66)B.弘扬中华文化,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C.创新角度(见教材P55)(1)立足实践(2)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进行文化交流、借鉴、融合,吸收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发展本民族文化,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4、。,(2007广东高考)钱伟长先生曾经这样说过:“天下没有别国的文字3000年以后还能看懂,汉字可以。”这说明A.汉字是世界文化的基本载体B.汉字的使用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C.汉字文化的内涵丰富D.汉字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见证,D,(2009山东卷20)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我国高度重视文化典籍的整理工作。这是基于 文化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优秀的文化典籍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整理文化典籍有利于挖掘和保护传统文化 阅读文化典籍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中华文化A B C D,B,中华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是: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
5、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能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它们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各兄弟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2007广东高考)下列能体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特征的是文化的独特性 文化的地域性文化的民族性 文化的传承性A.B.C.D.,B,(2008江苏卷24)“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韵味传神的青花瓷穿越千年的历史,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文化的 A包容广纳 B,推陈出新 C博大精深 D源远流长,D,D,(2007广东卷20)两千
6、多年前,孔子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这一思想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和而不同”反映了中华文化具有的特点是A.阶级性 B.包容性 C.民族性 D.地域性,B,(2009江苏卷)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将中华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完美结合,向世界奉献了一部奥运史上最华美的乐章。这充分说明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外来文化是中华文化创新的基础 中华文化正在成为世界文化A B C D,A,(2009福建卷32)2008年6月18日,中国邮政发行了海峡西岸建设特种邮票和邮资封。在海峡西安建设特种邮票中,有俩枚以“闽台缘博物馆”和“湄洲妈祖”为题材,展现了“闽台关系”地缘近、血缘奈、文缘深、商
7、缘广和法缘久的特点。“五缘”显示了闽、台文化之间同根同源,一脉相承 相互交融,相互借鉴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A.B.C.D.,A,(2009天津卷11)格萨尔王传是藏族人民群众创作的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近千年来,它主要由民间艺人口耳相传。随着许多民间说唱艺人步入高龄,这部英雄史诗濒临失传。为使这一优秀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党和政府专门组织人力,拨出专款,抢救整理并出版了格萨尔王传。上述材料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中华文化得到各族人民的认同中华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A.B.C.D.,D,(2007广东卷31不定项)2006年5月,国务院公布了第一
8、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春节、中秋、端午等传统节日,白蛇传、梁祝、孟姜女等传说榜上有名。国家如此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说明A.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B.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只是为了经济利益C.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D.非物质文化遗产能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AC,材料一:目前美国有48个州承认中医药和针灸的合法地位。中医产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经基本形成,出现了解剖和医学分科,已经采用“四诊”。唐代的孙思邈总结前人的理论并结合自身的经验,收集了5 000多个药方。两宋时期,设立了翰林医学院,医学分科接近完善。近年来,中西医相互补充、取长补短,中医获得了新的发展
9、。材料二:“取消中医”网络签名活动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许多专家和中医药界人士撰文或以其他不同方式对这种活动予以驳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闻发言人表示,据调查,到目前,参与网络签名的仅有138人,而非所传“万名”。(1)结合材料一,根据中医的发展过程,谈谈你对中华文化的认识。(2)结合材料二,你认为应如何弘扬中医文化,解析材料以中医国际影响的扩大为引子,回顾了中医的发展历程,并以小见大,折射出中华文化的进步与辉煌。关于中医的发展历程,材料主要提到三点,一是产生于原始社会并经过历代发展,二是治疗手段趋于多样、分科日益完善,三是借鉴西医长处而获得新的发展,这些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特征及其包容性。答案中医
10、产生于原始社会,经过历代发展而逐渐完善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中医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出现多种治疗手段、分科逐渐完善,说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西医相互补充、取长补短,使中医获得新的发展,说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特点有利于中华文化创造新的辉煌。,材料一:目前美国有48个州承认中医药和针灸的合法地位。中医产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经基本形成,出现了解剖和医学分科,已经采用“四诊”。唐代的孙思邈总结前人的理论并结合自身的经验,收集了5 000多个药方。两宋时期,设立了翰林医学院,医学分科接近完善。近年来,中西医相互补充、取长补短,中医获得了新的发展。材料二:“取消中医”网络签名活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化生活 2016 精编 复习 第三 单元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409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