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ppt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ppt(1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教学目的和要求】,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了解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与价值的关系,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不断提高在实践中自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教学要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人类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与价值的关系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教学内容】,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一节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第二节真理与价值第三节认识与实践的统一,第一节认识的本质及规律,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一)实践的构成要素 从实践活动
2、的机制看,实践是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实践的构成要素:,实践,1.主体 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基本形式:个人主体、集团主体和社会主体。属性:自然性、社会性、意识性、实践性。,2.客体 客体是指主体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基本形式:自然客体、社会客体和精神客体。属性:客观性、对象性、社会历史性。,客体与客观事物的区别:客观事物是指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一切事物,当客观事物尚未进入到人的实践和认识领域时,它还只是自在的客观实在。只有与主体发生一定的实践和认识关系的客观事物,才属于客体。,3.中介中介是指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应用操作
3、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在认识过程中,中介系统由物质性认识工具、观念性认识工具和作为感性符号系统的语言工具组成。,(二)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1.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实践关系: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认识关系: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价值关系: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利益关系审美关系:主体在改造和认识客体中得到的美感,2.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 一方面是主体客体化;另一方面是客体主体化。“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马克思,(三)实践的环节 1.确立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实践目的是指实践主体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对实践客体的认识而对实践结果的构想,是实践主体对未来的实践结果的预测和预见。实践方案是指人们为了实现实践目的而制定
4、的实践活动的规则、程序和步骤。,2.实践方案的实施实践主体按照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实际的作用与实践客体,通过一定的实践手段,把实践方案变成实际的实践活动。,3.反馈调节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正是通过这些环节,实践活动过程在主体的自觉意识支配下,带能动的变革着客观世界的同时也能动的改造着自身的实践能力。,(四)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毛泽东:“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第一,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例如:农牧业生产天文学丈量土地数
5、学建筑业、手工业力学无产阶级革命斗争马克思列宁主义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恩格斯:“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18201895,第二,认识是在实践活动中产生的。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才能更真切地接触认识对象,从而产生感性认识,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形成理性认识,即对事物本质的认识。,第三,一切真知都来自于实践。人的知识来源包括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一个人的知识,绝大部分来自间接经验。因此,要重视读书、重视向他人请教。间接经验是“流”,直接经验才是“源”。马克思主义强调直接经验的重要性,是因为一切真知最终来源于实践。很多问题必须亲身实践、亲自体会,才会理
6、解得深刻。“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对于个人来说,“好奇心”、“求知欲”、“理论兴趣”对于认识发展都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就整个人类知识来说,推动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实践。,首先,实践不断地提出新的认识课题,要求人们去解决,推动着认识向前发展。譬如,我国现在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如何在公有制基础上发展市场经济是我国发展实践中一个崭新的课题,经济学家解决此课题就能推动经济知识的发展。,其次,实践为认识的发展提供日益完备的物质条件和手段。人靠自身感官去认识外界事物是有限的,而实践提供的科学仪器大大增强了人的认识能力。,如果没有天文望远镜,伽利略也就不可能
7、在1608年认识到银河是由许多星星聚合而成的。如果没有显微镜,胡克就不可能在1665年看到细胞,从而为细胞学说的产生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如果没有粒子加速器,人类就不可能深入认识原子和内部的结构,并发现新的粒子。,最后,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主体的认识能力。人的认识能力、聪明才智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如果脱离实践,再聪明的头脑也会变得迟钝。,鲁迅:“其实即使天才,在生下来的时候的第一声啼哭,也和平常的儿童的一样,决不会就是一首好诗。”,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马克思:“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
8、,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4.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认识的目的并不在于认识活动本身,而在于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注意:认识的目的和认识的任务的区别。认识的任务是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即达到理性认识,达到真理性认识。,总之,实践是认识的起点和基础,对认识起决定性作用。列宁:“生活、实践的观点,应该是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就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尊重实践,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克服主观主义。,二、认识的本质认识是什么?如何理解认识的本质?这是认识论中的核心问题,各种哲学派别对此有不同的看法。,(一)反映论和先验论 1.
9、反映论 是指认为认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的观点。反映论是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共同原则,是一切唯物主义的共同主张。,2.先验论 是指把人的认识、认识能力看作是先于感觉经验,是人先天固有、与生俱来的观点。孔子:“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知之者,又次之;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孟子:“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柏拉图:认为人的一切知识都是由天赋而来,它以潜在的方式存在于人的灵魂之中。认识不是对世界物质的感受,而是对理念世界的回忆。,3.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唯物主义认识路线: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唯心主义认识路线: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二)可知论
10、和不可知论 1.可知论:主张世界及其本质是可以认识的,肯定人有认识世界的能力。2.不可知论:认为世界是不可认识或不可完全认识。,不可知论的代表人物之一:英国的休谟:认为超出人的感觉范围的东西是不可认识,如上帝是否存在不可知,因为上帝看不见、摸不着。,不可知论的代表人物之二:德国的康德:认为人只能认识现象,不能认识本质;只能认识有限,不能认识无限;只能认识此岸世界,无法达到彼岸世界。,3.实践是驳斥不可知论的有力工具 辩证法可以从理论上驳斥不可知论,它主张现象和本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统一的,它把整个世界和认识看作是过程,认为人能在漫长的过程中认识整个世界及其本质。,恩格斯认为驳斥不可知论的最
11、有力的工具是实践。因为主观和客观的统一不仅是个理论问题,更重要的是个实践问题;实践能锻炼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实践可以创造出各种认识工具和认识手段,扩大人的认识领域,加深人的认识程度。,(三)能动的反映论与消极的反映论 1.旧唯物主义反映论这种认识论坚信人们的认识来自于客观世界,但它只从客体方面来说明认识的形成及其本质,把认识的产生简单地看作是主体接受对象的刺激,和对象把自身“烙印”在主体大脑中的结果,忽视了认识主体的能动作用。,2.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与旧唯物主义离开社会实践和人的历史发展来理解人的反映不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立足于社会实践的观点,全面地、正确地分析和说明了人对世界反映的社会性、主
12、体性和能动性。,与旧唯物主义脱离辩证法不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把辩证法贯彻于反映论,指出人对世界的能动反映是充满矛盾运动的辩证过程。,(四)认识的本质 1.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反映与创造的统一。,认识本质的两个特征:一是摹写性。人的认识作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必然要以客观事物为原型,并力图在思维中再现客观事物的状态、属性、关系、本质和规律。二是创造性。人在反映过程中,会对认识对象信息进行分析、选择、运用、重组、整合、建构等。,2.反映、选择与建构选择、建构是认识过程中主体能动性和创造性的突出表现。就认识活动中各个要素相互作用的
13、机制来说,认识是摹写、选择、建构和创造的统一。,主体,客体,摹写,选择,建构,创造,认识,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认识的运动过程,是在实践基础上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又由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过程。,(一)从实践到认识 1.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的现象、各个片面和外部联系的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特点:直接性、具体性。,基本形式:感觉、知觉、表象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个别方面的反映,是感性认识的起点。知觉是感觉的组合,在感觉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表象是人脑对过去的感觉和知觉的回忆,是感性认识的最高形式。,思考:凡是亲眼所见的都是对客观事
14、实的真实反映。亲眼所见的,有些是对客观事实的真实反映,有些则是不符合客观事实的虚假反映或骗局。必须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加以分析,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才能判断真假,得到对事物的正确认识。该命题夸大感觉在认识中的作用,将感觉与事实相混淆,在理论上容易导致主观唯心论,在实际生活中容易产生荒谬的判断。,2.理性认识 理性认识是对事物的本质、内部联系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特点:间接性、抽象性,基本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概念是客观事物的一般属性和内在本质在人的思维中的反映。如,“人”是具有思维能力的动物。判断是对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关系的反映,是对事物是什么、是否有某种属性的断定。毛泽东:“一切反
15、动派都是纸老虎。”,推理是从事物的联系或关系中由已知合乎逻辑地推出未知的反映形式。,铁做的船都是会沉的(大前提)泰坦尼克是铁做的船(小前提)所以,泰坦尼克是会沉的(结 论),例:1912年4月15日,英国白星航运公司的被认为是永不沉没的“泰坦尼克号”误撞冰山而导致沉没,有1595人丧生。泰坦尼克号长约269公尺,排水量为46000多吨,头等舱的票价相当于如今的50000美元,是有史以来最大、最豪华的巨轮。,3.两者的关系(1)两者相互对立、相互区别,(2)两者又是统一的:第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第二,感性认识有待于深化、发展到理性认识。第三,两者相互包含、相互渗透。,(3)割裂两者的关系
16、会导致经验论和唯理论经验论片面夸大感性经验在认识中的作用,轻视理性在认识中的作用,在实践中会导致经验主义。唯理论片面夸大理性认识的作用,轻视感性认识,在实践中会导致教条主义。,4.实现第一次飞跃的条件第一,必须获取丰富而真实的感性材料。“丰富”是从量上对感性材料的要求。“真实”是从质上对感性材料的要求。第二,必须运用理性思维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毛泽东:“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5.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的作用广义的理性因素包括感觉、知觉、表象、概念、判断、推理等。狭义的理性因素是指概念、判断、推理等,它具有自觉性、逻辑性的特点。,非理性因素包括两类:第一类包括情感、意志、
17、欲望、动机、信仰、习惯、本能等,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渗透到主体的认识活动中,并对其发生影响。第二类包括幻想、想象、猜测、顿悟、直觉、灵感等,它属于人的认识能力,具有不自觉、非逻辑性等特点。,在认识活动中,人的理性、理智和逻辑的因素起主要的作用,是主导的因素。非理性因素对人的认识活动的发动与停止、对主体认识能力的发挥与抑制,起着重要的控制和调节作用。这种作用有时是积极的,有时是消极的。,例如:意志对人的认识是一种激发和调控因素,是认识运动的支撑力量和推动力量。,马克思:“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的局限性:理性主义片面强
18、调理性因素在认识中的至尊地位,认为情感、意志等非理性因素是认识的巨大障碍。非理性主义把非理性因素看作人的本质,否定理性思维的作用,由此走向反理性、反科学的神秘主义。,(二)从认识到实践 1.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第一,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才能指导实践,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第二,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才能使认识接受实践的检验而得到修正、补充、丰富和发展。,2.实现第二次飞跃的条件用来指导实践的理论必须是正确的。要把一般理论和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要把关于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同主体自身的利益和需要结合起来。要让群众掌握理论,并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主体,客体,认识,实践,新的实践
19、,指导,制约,(三)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1.制约作用:制约实践的范围和效率正确的认识对实践起积极的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对实践起消极的误导和阻碍作用,2.正确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第一,有助于制定科学实践方案;第二,有助于降低实践的成本或代价;第三,能够形成精神支柱与思想动力;第四,有助于评价实践结果和总结经验教训。,(四)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1.认识运动的反复性是指人们对于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造成认识的反复性的原因:第一,受客观事物本身的发展过程及其表现程度的限制。第二,受历史条件和科技条件的限制。第三,受主体自身的知识水平、立场、观点
20、、方法、能力、经验等条件的限制。,2.认识的无限性整个世界是无限发展着的,它在时、空上都没有尽头,这一点决定了人的认识的无限性。人类认识世界的任务永远不会完结,人只能无穷地接近对整个世界的认识,但不能完成对整个世界的认识。,3.把握认识发展总规律的方法论意义第一,坚持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这里的“具体性”,是指主观认识要同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客观实践相结合、相统一。这里的“历史性”,是指主观认识要同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客观实践相适应。,必须防止和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当事物已经向前发展了,主观认识仍然停留在原来的阶段上,落后于实际,就容易犯右倾保守的错误。二是当一个事物还在
21、发展,向别的事物转变的条件还不具备时,人们硬要超越阶段,做将来的事,就容易犯“左”倾冒险的错误。,毛泽东:“我们的结论是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一切离开具体历史的左的或右的错误思想。”,第二,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党的群众路线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从群众中来的过程就是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到群众中去的过程,就是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可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党的群众路线是一致的。,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一、真理的客观性 1.真理的含义 认识中的根本矛盾是主观和客观的矛盾,认识的结果应该使主观和客观的矛盾得到解决,即主客观
22、达到统一。真理是标志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2.真理的客观性真理最本质的属性是客观性,表现在:一是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二是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从真理的客观性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真理是一元的真理没有阶级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都要服从真理究竟谁能掌握真理,与权力、地位无关,取决于他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正确把握坚持真理客观性和价值性的高度统一,3.反对主观真理论 俄国的马赫主义者波格丹诺夫:“真理是思想形式,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认为多数人承认的意见即真理。,18731928,美国的詹姆士和杜威等人提出“有用即真理”。,1842 1910,杜威 185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 认识 世界 改造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407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