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科教师科学本质观及其教学行为发展研究.ppt
《理科教师科学本质观及其教学行为发展研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科教师科学本质观及其教学行为发展研究.ppt(7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理科教师科学本质观及其教学行为发展研究,梁 永 平 教授/博士 山西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2008.4,基本认识,教师教学行为发展研究是当前课程教学论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教师的教学行为受着其教学观念的支配,教学观念对教学实践有决定性的影响。,理科教师科学本质观及其教学行为发展研究,引论文献综述科学本质观、科学本质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的关系研究的设计和过程研究的发现(一):理科教师科学本质观的发展研究的发现(二):理科教师科学本质教学行为的发展影响教师科学本质观及其教学行为的课程因素研究的结论和建议,学生具有科学素养,适当理解科学本质,教师具有科学本质观,必要条件,科学教育的永恒目标,科学素养
2、的核心构成,教师具有科学本质教学行为,充分条件,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行动目标之一,中国科学教育的文化使命深化我国科学教育的需要,创新型国家的基础,引论,中国文化儒家文化传统教育中体西用功利主义考试文化,科学作为一种文化的功能,描述功能,本体规范功能,外向规范功能,形而下功能,形而上功能,科学作为一种文化的功能,描述功能,形而下功能,本体规范功能,外向规范功能,形而上功能,整体理解科学,科学文化传承质量,理科教师深层理解科学并有相应教学行为,关注科学本质是我国科学教育的文化使命,我国科学教育强调“科学探究”、“做中学”、“过程和技能”,发展教师科学本质观是深化我国科学教育的需要,似乎是,科学
3、本质教育,理科教师的科学本质观调查显示:总体处于朴素水平,科学是客观的、总结出的正确的知识,是一种寻求客观真理的研究。不能区别观察和推论,认为原子结构是通过直接观察发展而来的。不能区别科学理论和科学规律,更不清楚理论和规律的产生方式。认为科学知识的产生有着严格的科学方法,忽视人的想象性和创造性。认为在认识过程中尽量避免人的主观性。认为正确的科学理论是不会改变的。认为科学是超越民族和文化边界的,不受社会和文化的影响。,低水平教学行为,低水平科学文化传承,“作为一名教师,科学二字是经常挂在嘴上的,说实话,以前根本就没有认真地理解过它。从科字来看,是禾和斗组成,种下禾苗以斗来收。这田种得好,科学。T
4、10,低水平理解,教师科学本质观及其教学行为,教师职前 职后,在职教师:校本教研,教育硕士:脱产学习,假设一:通过“科学本质教学研究专题研讨”、典型内容教学设计讨论与实施、反思,假设二:通过“科学本质教学研究课程”、教学设计研讨与反思活动,课程因素,研究的意义,以校本教研为途径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策略,进一步丰富理科教师教育课程,相关课程建设,理科课程设计,研究的问题,文献综述,科学的本质,发展教师科学本质观的研究,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隐性方法 探究教学的伴随产物显性反思性方法*认知性教学结果,发展教师科学本质教学行为的研究,少有的研究中主要集中在:教师科学本质观转化为教学行为的影响因素和条件,科
5、学本质教学行为,理解科学本质,提供教学案例,扩展教学方法,构成要素,1.科学知识以经验为基础的本质 2.科学中的观察、推论和理论的本质 3.科学理论和规律的功用及其之间的关系 4.科学知识的创造性和想象性本质 5.科学知识的负载理论本质 6.科学知识的暂定性本质 7.科学知识植根于社会和文化背景之中,主要集中在:科学史课程、科学方法课程科学哲学课程,显性教学目标 教学主题具有认识论水平显性区别观察和推论 注重知识的产生方式 反思性活动 作业设计关注科学本质,对科学教育目标的理解,对科学知识选择的影响,对课堂教学活动方式的影响,对教学主题设计的影响,对教学话语的影响,对科学学习评价的影响,科学本
6、质观,传统:逻辑实证主义,当代:建构主义,科学本质教学行为,学生科学学习,科学本质观,对科学理解,思维方式,科学本质观、科学本质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的基本关系,理论基础,研究的设计和过程,研究的范式:行动研究,研究的对象,A组:6位在职理科教师,B组:14位理科教育硕士,C组:21位理科教育硕士,实践研究活动及其进展,A类实践活动:9周,B类课程学习活动:36课时,C类课程学习活动:36课时,研究工具,科学本质观调查问卷:9个开放式项目 科学本质观水平评价标准,科学本质教学行为水平评价标准,科学本质观: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 科学本质教学行为:每次研讨前独立进行的教学设计为基本资料,将关键性表述用红
7、色笔标出 对照标准标出水平 建立数据库,定量和定性相结合 科学本质观、科学本质教学行为两大部分,收集,处理,分析,数据资料,A类专题研讨,B类专题研讨,C类专题研讨,体验设计,以“分子”教学设计为代表的范例认同研讨,教学实践,反思性研讨,体验设计第1内容,反思性研讨,以“分子”教学设计为代表的范例指导下的教学设计,反思性研讨,“化合价”教学设计范例指导下的教学设计,反思性研讨,体验设计第1内容,反思性研讨,自我监控系统研讨,以“化学键”自我监控案例为指导教学设计,反思性研讨,教学内容1至5,教学内容2至4,教学内容5-6,教学内容2至5,A类实践活动,B类课程学习活动,C类课程学习活动,教学目
8、标教学行为水平,水平1:教学目标中没有科学本质理解条目;水平2:教学目标中有科学本质理解的条目;水平3:教学目标中有关科学本质理解的条目表述适切、具体;水平4:教学目标中有关科学本质理解的条目表述适切、具体,不仅有结论态的内容,而且有指向目标的过程和途径;水平5:教学目标中有关科学本质理解的条目表述适切、具体,不仅有结论态的内容,而且有合理可行的指向目标的过程和途径;,教学主题设计教学行为水平,水平1:以知识的结论态内容为基本主题,即只以知识是什么和知识有什么用为基本主题;水平2:有认识论意义的主题,对于知识的产生方式或合理性有所涉及;水平3:具有较为合理的认识论主题,并能指向科学本质理解。,
9、区别观察与推论,水平1:对于观察和推论没有显性区别;水平2:能够显性区别观察和推论;水平3:能够显性区别观察和推论,并有较为适切的从观察到推论的跨越性话语。,注重知识产生方式,水平1:采用讲授式教学,只是在名称上提到科学定律或科学理论;水平2:能够在定律和理论学习中采用探究性教学;水平3:在学习定律或理论的时候采用探究性教学,并使用相应的显性知识形成话语。,反思性评价活动,水平1:只是进行简单的知识回顾;水平2:只是从知识的解释功能和指导研究功能说明评价其合理性;水平3:能够从知识产生、知识的解释功能和指导研究功能综合评价知识的合理性。,作业设计,水平1:只以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为基本类型;水平2
10、:有对于观察和推论进行区别,或有对知识产生方式进行说明的作业;水平3:有对于观察和推论进行区别,有对知识产生方式进行说明的作业以及有对知识合理性进行评价的作业。,教学目标构建,教学主题设计,教学宏观过程设计,认识论思考的WWHW模型知识是什么?知识价值是什么?知识如何产生?知识为什么是合理的?,教学目标表述 横向条目:关照WWHW纵向表述:过程目标模式,教学目标,教学主题,教学微观活动设计,显性活动:区别观察和推论 注重产生式 教学话语反思性活动:清晰回顾知识学习过程 反思知识的合理性,当代科学本质观内涵,学生已有的经验,作业设计,评价性作业,教学行为系统,教学行为监控系统,三类实践活动内容比
11、较,研究的发现(一):理科教师科学本质观的发展,6位在职教师科学本质观发展分析B组理科教师科学本质观发展分析C组理科教师科学本质观发展分析,1实践前科学本质观的各个方面水平有差异性。,四个方面基本都处于水平1“科学知识以经验为基础的本质”“科学中的观察、推论和理论的本质”“科学理论和规律的功用及其之间的关系”“科学知识植根于社会和文化背景之中”三个方面都处于水平2“科学知识的创造性和想象性”“科学知识的负载理论本质”“科学知识的暂定性本质”,6位在职教师科学本质观发展分析,2体验设计-范例认同性教学实践对于“科学知识以经验为基础的本质”“科学中的观察、推理和理论的本质”“科学理论和规律的功用及
12、其之间的关系”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3.对于科学本质观的其他几个方面没有引起显著性变化。,6位在职教师科学本质观发展分析,4进一步丰富了教师对科学本质的理解。5.几乎没有使教师的科学本质观达到水平3。,6位在职教师科学本质观发展分析,B组理科教师科学本质观发展分析,1实践前科学本质观的各个方面水平有差异四个方面处于水平1的比例较高“科学知识以经验为基础的本质”“科学中的观察、推论和理论的本质”“科学理论和规律的功用及其之间的关系”“科学知识植根于社会和文化背景之中”,B组理科教师科学本质观发展分析,2B类课程学习活动对于B组理科教师 达到水平2.5或水平3的比例“科学知识以经验为基础的本质”42
13、.9%“科学中的观察、推论和理论的本质”57.1%“科学理论和规律的功用及其之间的关系”92.9%“科学知识的负载理论本质”57.1%“科学知识的暂定性本质”50%“科学知识植根于社会和文化背景之中”50%这一发展水平远远高于6位在职教师的发展水平。,B组理科教师科学本质观发展分析,3进一步丰富了教师对科学本质的理解。4B类课程学习活动对于B组理科教师在“科学知识的创造性和想象性”方面没有引起显著性变化.实践后达到水平3的教师只有2位(14.3%),表明教师虽然在科学本质观的其他6个方面达到水平3的比例较高,但对于“科学中的创造性和想象性本质”还是不能自觉地从认识的作用过程,即认识中具有人的主
14、观因素的角度给予说明。,C组理科教师科学本质观的发展,1实践前科学本质观的各个方面水平有差异性。与6位在职教师和B组14位教师的情况基本一致。,2C类课程学习活动对于C组理科教师科学本质 七个方面达到水平2.5或水平3的比例(%)分别是 61.9 85.7 95.2 57.1%、100 85.7 66.7 远远高于6位在职教师的发展水平 也高于B组理科教师的发展水平 其中在四个方面C组与B组具有显著性差异“科学中的观察、推理和理论的本质”“科学知识的创造性和想象性本质”“科学知识的负载理论本质”“科学知识的暂定性本质”,C组理科教师科学本质观的发展,-.429,.149,-.737,-.120
15、,1.650,.208,-.971,33,.339,-.167,.172,-.516,.183,-.957,26.592,.347,-.167,.174,-.524,.191,等方差假设,方差不等假设,等方差假设,方差不等假设,等方差假设,方差不等假设,等方差假设,方差不等假设,等方差假设,方差不等假设,等方差假设,方差不等假设,等方差假设,方差不等假设,科学知识以经验为基础,的本质,科学中的观察、推理和,理论 的本质,科学理论和规律的功用,及其之间的关系,科学知识的创造性和,想象性,科学知识的负载理论,本质,科学知识的暂定性,本质,科学知识植根于社会,和文化背景之中,F,Sig.,方差齐性检
16、验,t,df,Sig.(2-tailed),均值差,均值差标准误,下限,上限,95%置信区间,均值相等t检验,3“科学本质教学行为自我监控设计”进一步丰富了教师对科学本质的理解。,C组理科教师科学本质观的发展,1理科教师实践前的科学本质观的各个方面水平有差异性。2A类实践对于在职教师在“科学知识以经验为基础的本质”“科学中的观察、推理和理论的本质”、“科学理论和规律的功用及其之间的关系”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3A类实践对于在职教师在其他几个方面没有引起显著性变化。4A类实践几乎没有使教师的科学本质观达到水平3。,理科教师科学本质观发展小结,5B类课程学习活动对于B组理科教师在六个方面达到水平3的
17、比例高于A类实践活动使在职教师科学本质观发展的水平。6B类课程学习活动对于理科教师在“科学知识的创造性和想象性”方面没有引起显著性变化。,理科教师科学本质观发展小结,7C类课程学习活动对于理科教师科学本质七个方面达到水平3的比例较高。其中在四个方面“科学中的观察、推论和理论的本质”“科学知识的创造性和想象性本质”“科学知识的负载理论本质”“科学知识的暂定性本质”C组理科教师的发展水平与B组理科教师的发展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异。8三类学习活动对于进一步丰富教师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具有积极的作用。,理科教师科学本质观发展小结,研究的发现(二):理科教师科学本质教学行为的发展,6位在职教师科学本质教学行为发
18、展分析B组理科教师科学本质教学行为发展分析C组理科教师科学本质教学行为发展分析,6位在职教师科学本质教学行为发展分析,1实践以前的设计中“注重产生式”教学行为方面处于水平2,表明教师在科学教学中已将探究性教学作为基本的教学活动方式。其他五个科学本质教学行为方面都处于水平1,说明教师实践活动前基本没有科学本质教学行为。,表6-1 6位在职教师实践前后科学本质教学行为比较统计量,2.00,a,6,.00,.00,1.00,a,6,.00,.00,1.00,a,6,.00,.00,1.00,a,6,.00,.00,2.17,6,.41,.17,1.00,6,.00,.00,2.00,a,6,.00,
19、.00,2.00,a,6,.00,.00,1.00,a,6,.00,.00,1.00,a,6,.00,.00,1.00,a,6,.00,.00,1.00,a,6,.00,.00,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后,前,教学主题,教学主题,后,前,区别观察和推论,区别观察和推论,后,前,注重产生式,注重产生式,后,前,反思性活动,反思性活动,后,前,作业设计,作业设计,后,前,平均值,人数,标准差,平均标准误,标准差为0不能计算t值.,a.,2在第1次范例认同性教学实践后的体验设计中,在构建教学目标时就开始考虑科学本质目标。在整个体验设计的过程中,6位在职教师所构建的教学目标一直处于水平2,没有发展到较高水
20、平。,6位在职教师科学本质教学行为发展分析,3教师经历2至3次体验设计-范例认同研讨性实践后,能够显性的区别观察和推论。,6位在职教师科学本质教学行为发展分析,4在整个体验设计过程中6位在职教师的“教学主题设计”“反思性活动设计”“作业设计”教学行为一直处于水平1“注重产生式”教学行为一直处于水平2,没有任何发展。,6位在职教师科学本质教学行为发展分析,B组理科教师科学本质教学行为发展分析,1实践前在“注重产生式”教学行为方面处于水平2,表明教师在科学教学中已将探究性教学作为基本的教学活动方式。但在其他五个方面都处于水平1,说明教师在实践前基本没有科当代科学本质教学行为。,表6-3 B组理科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理科 教师 科学 本质 及其 教学 行为 发展 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407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