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等无机-元素周期系和相对论效应.ppt
《2015高等无机-元素周期系和相对论效应.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高等无机-元素周期系和相对论效应.ppt(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4 次级周期性,同族元素的物理化学性质,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电离能、电子亲和能及电负性依次减小,这是周期性基本趋势。但早在1915年Biron等就注意到,这些性质从上到下并不是直线式递变的,而是呈现出“锯齿”形的交错变化。这种现象被称为第二周期性或次周期性。简单地说,所谓“第二周期性”是指同族元素,从上到下某些性质出现第二、第四、第六周期元素相似和第三、第五周期元素相似的现象。,定义:各族元素的物理化学性质,由上而下并非单调的变化,而常是有起伏的,这种现象,称为次级周期性或第二周期性。,1.4.1 第二周期p区元素的特殊性:半径小、电子密度大、无d轨道 1.多重键能力强;p-p键、p-
2、d键;2.单键键能弱;3.最大配位数不超过4;4.水解机理;CX4/SiX4;本质为结构的特殊性,1.4.2 第四周期p区元素的不规则性,第四周期元素,首次出现了3d轨道,过渡后p区元素次外层为3d10电子,屏蔽作用小,有效电荷高,第三到第四周期原子半径增幅不大,如:rGa rAl(钪系收缩)。引起一系列参数如:电离能偏高、电负性偏大、最高态化合物氧化性;,主族元素的其他性质也呈现交替变化。氮族的含氧 酸的氧化性:HNO3(强)H3PO4(弱)H3AsO4(较强)H3SbO4(很弱)卤素族含氧酸的氧化性:HClO4 HBrO4 H5IO6 0(XO4-/XO3-)/V 1.23 1.76 1.
3、70 HBrO4的氧化性比HClO4和H5IO6 强。高溴酸及其盐的制备百年屡告失败,只是在20世纪60年代后才用XeF2将溴酸盐氧化得到。,1.4.3 第六周期p区元素特殊性-惰电子对效应,6s2电子不易参与成键;-6s2惰性电子对效应;表现:Tl、Pb、Bi(Po、At放射性元素)低价态(+1、+2、+3)化合物稳定;原因:4f14、5d10结构,有效电荷大,6s轨道能量低(轨道收缩,钻穿效应);6s2电子激发能大(热力学角度:激发能、键能、升华焓、蒸发焓等);价层轨道空间伸展大,成键能力差;,在处理多电子原子体系时,Slater把屏蔽效应看作是内层电子对外层电子及同层电子对同层电子的屏蔽
4、,并假定电子的运动规律与原子的核电荷无关,但这只是一种理想状态。实际上随着周期数或核电荷的增加,1s电子逐渐紧缩,因而它对第二层电子的屏蔽常数比理想状态来得大一些。由于第一层电子对第二层的屏蔽稍增,必然导致第二电子层比原来的理想状态较为疏松,能级要比原来能级稍微升高一些;由于第二层电子变松了,它对于第三层电子的屏蔽相应地变弱,即导致第三电子层比原来状态较为收缩,能级比原来能级稍微降低;第三电子层紧缩了,它对第四电子层的屏蔽又将相应地变强,导致第四电子层比原来稍微变松。如此类推,电子层交替出现紧、松、紧、松的效应,称之为原子模型的松紧效应。,1.4.4 原子模型的松紧规律,(1)处于原子深部电子
5、,相同主量子数的s、p、d、f均属同一层次。(2)当电子处于最外层及次外层时,具有相同主量子数的 s、p和d电子云相距较远,能级相差较大,它们各为独立的层次。正因为如此,周期表中各族元素的外电子层或次外电子层可划为含d次外层和不含d次外层两类,相应的松紧效应表现为图式A和图式B两大类(表1.24)。,次外层和外层d轨道无电子,同族元素的原子参数都有一定的周期规律,原子模型的松紧规律,则是在总趋势的基础上的附加效应。松紧规律可表现在同族元素的电离能、电负性、半径、氧化态等各种基本性质上揭示微小差别的原因。,第四周期元素不规则性:(1)高价氧化物比三、五周期元素化合物强;ClO3-/Cl-(1.4
6、7)IO3-/I-(1.20)(2)PCl5、SbCl5稳定,AsCl5不稳定 AsBr5、AsI5不存在解释:从松紧模型B看,4s4p紧缩,然而4s比4p吸得更紧,所以4s、4p电离势差值将附加加大。因此,4s较稳定,不易失去,而呈低价。,第五周期元素性质的特殊性(1)如电子排布 第四周期 V(d3s2)Cr(d5s1)Fe(d6s2)Co(d7s2)Ni(d8s2)第五周期 Nb(d4s1)Mo(d5s1)Ru(d7s1)Rh(d8s1)Pd(d10s0)第六周期 Ta(d3s2)W(d4s2)Os(d6s2)Ir(d7s2)Pt(d9s1)(2)Cu2+,Ag1+,Au3+化合物解释:第
7、五周期:5s松4d紧,5s电子落入4d层,以求体系更稳定。Ag易失去较松5s电子难失去4d电子而只形成-1。第六周期6s2惰性电子对效应(1)PbO2 NaBiO3非常强的氧化性(2)PbS2、PbI4不存在解释:6s、6p偏紧,然6s比6p吸得更紧,所以6s、6p电离势差值将附加加大,因此,6s较稳定,不易成键,不易失去;,1.5 周期系中的相对论(性)效应,1.5.1 原子体系的重要相对论效应,(1)旋-轨耦合效应(旋-轨分裂),旋-轨耦合是指电子自旋产生的磁矩和电子在轨道上运动产生的磁矩间的相互作用。旋-轨分裂是指由于旋轨耦合,使原来的简并轨道能级分裂。,自旋-轨道耦合(s-l耦合)引起
8、的p轨道分裂能级差(eV),C 0.005Si 0.03Ge 0.17 Sn 0.42Pb 1.32,如果考虑到相对论,除电子具有自旋性质是相对论性量子力学的自然结论外,原来简并轨道将因旋轨耦合而分裂。对轻元素来说,这种分别能级差很小,可以不考虑,但对于重元素来说,这种分裂能量差足以影响元素的化学性质,而不能不考虑了。,主量子数n和角量子数l都确定的电子亚层,裂分为总角动量量子数:j=l1/2两个亚层。其中,+1/2亚层的能量升高;而-1/2亚层的能量减少;,p3/2 一 一p1/2 一,p 一 一 一,d 一 一 一 一 一,d5/2 一 一 一d3/2 一 一,(2)直接相对论效应(相对论
9、性收缩),依据:根据爱因斯坦(Einstein)相对论,物质的质量与它的运动速度有关,即:,式中:m为物质在运动中的相对质量,m0为物质的静止质量,v为物质的运动速率,c为光速。根据公式可见:v=0时 m=m0 v很小时 m=m0 v=c时 m=v c时 m m0,由于相对论效应,致使元素原子性质上产生变化,这种作用称之为原子体系的相对论效应。,相对论效应直接作用的结果:电子轨道的收缩;根据玻尔半径公式:,重元素比轻元素的相对论效应强;Z大;内层电子比外层电子之相对论效应为强;近核处,引力大,速度快;重元素的外层电子,由于钻穿,也有一定的相对论效应。节面:n-l-1,(3)间接相对论效应(相对
10、论性膨胀),内层s、p轨道的收缩,对次外层d和f电子的屏蔽增大,使之有效核电荷降低,能量升高;d、f轨道的膨胀;外层s、p轨道的收缩这种效应是由相对论性收缩派生而来,故称为“间接性”。,重元素的外层ns电子,由于钻穿效应大,在核附近出现几率较其他轨道电子为大,以相对论性收缩为主;重元素的外层np电子,直接相对论效应与旋-轨分裂作用不一定效果相同,最终效果,随n而不同。对np低能轨道-收缩;对np高能轨道:持平或膨胀。对于nd、nf轨道,由于它们更靠近外层,钻穿效应弱,所以相对论性收缩作用较小。对nd、nf轨道,主要考虑持平或膨胀。,对原子轨道半径的影响(分为相对论性收缩与膨胀),现以汞元素诸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 高等 无机 元素周期 相对论 效应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407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