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课件:必修1第2章第2课地球的自转.ppt
《2015届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课件:必修1第2章第2课地球的自转.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届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课件:必修1第2章第2课地球的自转.ppt(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宇宙中的地球,地球的自转,必修,1地球自转的一般规律,地球围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称为地球的自转。从侧视图看:自西向东,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从俯视图看: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旋转。一般可以从地轴的空间位置、地球的自转方向、周期和速度等方面来说明地球自转的规律。如下表所示:,(续表),以恒星为参照物,地球自转一周称为恒星日,周期为23小时56分4秒;以太阳为参照物,地球自转一周称为太阳日,周期为24小时。如图甲所示。,2如何理解恒星日与太阳日,分别从示意图中将恒星日的图示和太阳日的图示分离出来(如图乙丁),分两步理解恒星日和太阳日的形成过程。,第一步:
2、将恒星日的图示从总图中分离(1)假设地球只自转不公转(图乙):从恒星位于P点正上方,到恒星再次位于P点的正上方,P点相对于地球自转了360。,(2)考虑实际情况,地球既自转又公转(图丙):理论上,地球表面上的P点相对恒星转动360的同时,地球已经在公转轨道上移动了一段距离。但对于极其遥远的恒星来说,这段距离可以忽略不计,所以相对于恒星来说,地球可以看作只自转了360。,第二步:将太阳日的图示从总图中分离(1)假设地球只自转不公转(图乙):该种情况与恒星日相同,P点相对于太阳自转了360。,(2)考虑实际情况,地球既自转又公转(图丁):地球在E1位置时,太阳位于P点的正上方,公转到E2位置时,恒
3、星再次位于P点的正上方,这时已经是一个恒星日了,而地球必须继续自转PE2P59,到达P位置时,太阳才能再次位于P点正上方。这样以太阳参照物,P点自转一周比以恒星为参照物多转了约59,如果按1太阳日为24小时来计算,时间就比恒星日长了3分56秒。,太阳日是地球昼夜交替的周期,主要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中。恒星日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主要应用于科学研究计时中。,【真题1】(2013天津)下图所示照片是摄影师在夜晚采用连续曝光技术拍摄的,照片中的弧线为恒星视运动轨迹。读图,回答(1)(2)题。,(1)据图判断,摄影师拍摄的地点位于()A低纬度地区 B中纬度地区C北极附近 D南极附近(2)图中a恒星
4、视运动转过的角度约为50,据此判断摄影师连续拍摄的时间为()A1个多小时 B3个多小时 C5个多小时 D7个多小时,A,B,【思维过程】本题组实际考查的是地球的基本特征和地球自转的规律。根据图中恒星视运动轨迹是以北极星为中心的同心圆,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所以地面仰视北极星的高度就等于当地的纬度。图中北极星略高于地平线上,所以仰视角度较小,可以确定摄影师拍摄的地点位于北半球低纬地区。夜晚的恒星视运动和白天的太阳视运动一样,都是地球自转的结果。所以其视运动的角速度和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大致相同。图中a恒星视运动转过的角度约为50,根据地球自转的速度15/时,判断摄影师连续拍摄的时间为3个多小时。
5、,变式训练1:下图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与海拔高度关联图,据图完成(1)(2)题。,变式训练1:下图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与海拔高度关联图,据图完成(1)(2)题。(1)根据图中a、b、c、d各点判断,正确的是()Aa点纬度比c点低 Bb点纬度比c点高Cc点纬度比d点低 Db点纬度比d点低(2)若某地自转线速度约为赤道上自转线速度的一半,地方时比格林尼治时间晚2小时,则该地地理坐标可能为()A(30E,30N)B(30E,60S)C(30W,30S)D(30W,60N),B,D,【解析】此题组是对地球自转的基本规律和地理意义的综合考查。第(1)题,同纬度地区,海拔越高,自转线速度越大;相同的海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 届高三 地理 一轮 复习 课件 必修 地球 自转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405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