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知用户操作系统OperatingSystem.ppt
《未知用户操作系统OperatingSystem.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未知用户操作系统OperatingSystem.ppt(1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操作系统 Operating System,课 程 简 介,课程名称: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教 材:计算机操作系统刘福岩等 计算机操作系统汤子赢等教学方式:授课(48)+上机实习(16)考试类别:考试参考教材:1、现代操作系统,陈向群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操作系统设计与实现,王鹏等译,电子工业出版社3、计算机操作系统教程,张尧学、史美林,清华大学出版社,教学目的,通过对本章的讲解使学生了解本课程的整体介绍 理解操作系统的概念,功能、作用、分类,特征,以及结构设计,本章重点:,1、熟悉操作系统作用和定义,了解操作系统的历史。2、了解二类计算机硬件系统结构,熟悉现代操作系统
2、的硬件基础通道和中断。3、熟练掌握多道程序设计技术的概念,掌握批处理系统、分时系统及实时系统三种操作系统基本类型,了解微机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和分布式操作系统。4、掌握操作系统并发性、共享性、虚拟性和异步性等特征,了解现代操作系统特征,熟悉操作系统功能。,本章难点:,“多道程序系统”的功能实现“分时操作系统”的功能实现真正理解操作系统的主要特征,第1章 操作系统引论,1.1 操作系统的目标和作用 1.2 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 1.3 操作系统的功能和主要特征1.4 操作系统的机制和策略1.5 操作系统的体系结构 1.6 典型操作系统简介,本章学习目标,掌握操作系统的概念及作用了解操作系统的发展
3、过程掌握操作系统的特征与功能牢记多道程序设计的概念理解操作系统的模型,11 操作系统的目标和作用,1.存储程序计算机的组成,1.1.1 冯.诺依曼结构的计算机,(1)概念和模型过于复杂,用户编程十分困难 在裸机基础上通过软件构造一个概念和模型相对简单,更容易理解和进行程序设计的虚拟机,可以认为这个虚拟机就是操作系统,如磁盘管理。和裸机提供的概念和模型相比,操作系统构造和提供的概念和模型要简单得多,用户也更容易编程和使用。(2)性能不高 裸机提供的概念和模型过于复杂,用户直接对裸机编制的程序,程序运行时效率往往非常低,其原因在于直接对裸机编程,用户往往不能充分利用裸机提供的资源,特别是不能最大限
4、度的开发系统的并行性。如多道程序技术。,2.直接使用裸机的困难,示例,1.现代计算机系统的组成,1.1.2 操作系统的作用,2.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系统中的地位,紧贴系统硬件之上,所有其他软件之下(是其他软件的共同环境),(1)从资源管理的观点OS作为资源管理器:OS的首要任务是管理计算机系统中硬件与软件资源,使其得到充分而有效的利用:1)跟踪资源状态:时刻掌握计算机系统中资源的使用情况。2)分配资源:处理对资源的使用请求,协调冲突,确定资源分配算法。3)回收资源:回收用户释放的资源,以便下次重新分配。4)保护资源:负责对系统资源的保护,避免受破坏。,3.操作系统的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操作系统
5、作为资源管理器的观点是目前人们对操作系统认识的一个主要观点,根据此观点,人们将计算机资源划分为四大类:1)处理机 2)存储器 3)I/O设备 4)信息(程序与数据)相应可将操作系统分为四类管理器:1)处理机管理 2)存储管理 3)设备管理 4)信息管理(文件系统),(2)从软件分层、扩允机器的观点虚拟机:提供硬件的高层界面(虚拟机),取消硬件限制1)操作系统提供无限的内存、无限的CPU2)扩充机器,功能更强大,使用更方便【虚拟机】:使用户和程序员在不必涉及和了解硬件工作细节的情况下能方便的使用计算机,而为用户所提供的一个等价的扩展计算机,称为虚拟计算机。,(3)从服务用户的观点OS用户与裸机间
6、接口:操作系统为方便用户使用计算机提供了二级访问接口:1)命令接口:命令行。2)调用接口:形式上类似于过程调用,在应用编程中使用。3)图形接口:图形用户界面GUI,方便用户使用。编程更为容易,软件可移植性增强;使用更为方便。,1.操作系统的目标有效性(系统管理人员的观点):管理和分配硬件、软件资源,合理地组织计算机的工作流程方便性(用户的观点)提供良好的、一致的用户接口,弥补硬件系统的类型和数量差别可扩充性与开放性(开放的观点):硬件类型和规模、操作系统本身的功能和管理策略、多个系统间的资源共享和互操作。,1.1.3 操作系统的目标与定义,2.操作系统的定义,操作系统是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系统的硬
7、件和软件资源,合理的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以及方便用户使用的程序和数据的集合。设置操作系统的目的就是提高计算机系统的效率,增强系统的处理能力,充分发挥系统的利用率,方便用户使用。,12 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操作系统发展的主要动力是用户的需求,并随着计算机硬件技术、软件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完善。1)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系统性能:计算机发展的初期,计算机系统昂贵,用作集中计算 2)方便用户:用户上机、调试程序,分散计算时的事务处理和非专业用户。3)硬件的发展:CPU的位宽度(指令和数据)、快速外存、新硬件、新技术的出现等。4)计算机体系结构的不断发展。,12 OS的发展史手工,1、手工操作(1946 5
8、0年代,电子管时代)【特点】:计算机资源昂贵,没有操作系统【工作方式】:用户:用户既是程序员、操作员,还是计算机专业人员;编程语言:为机器语言;输入输出:纸带或卡片;【计算机的工作特点】:用户独占全机:用户独占计算机所有资源,资源利用率低;CPU等待用户:计算前,手工装入纸带或卡片;计算完成后,手工卸取纸带或卡片;CPU利用率低;【主要矛盾】:计算机处理能力的提高,手工操作的低效率用户独占全机的所有资源;,图例,手工时期的操作,联机批处理,12 OS的发展史单道,2、单道批处理系统(50年代末 60年代中,晶体管)【特点】:利用磁带把若干个作业分类编成作业执行序列,每个批作业由一个专门的监督程
9、序(Monitor)自动依次处理。可使用汇编语言开发。【批处理中的作业的组成】:用户程序数据作业说明书(作业控制语言)【批处理】:供一次加载的磁带或磁盘,通常由若干个作业组装成,在处理中使用一组相同的系统软件(系统带),12 OS的发展史单道,批处理方式可分为联机批处理和脱机批处理。1)联机批处理用户提交作业:以纸带或卡片为介质;操作员合成批作业:结果为磁带介质;批作业处理:对批作业中的每个作业进行相同的处理:从磁带读入用户作业和编译链接程序,编译链接用户作业,生成可执行程序;启动执行;执行结果输出。【存在的问题】:慢速的输入输出处理仍直接由主机来完成。输入输出时,CPU处于等待状态。,12
10、OS的发展史单道,2)脱机批处理,系统库,12 OS的发展史单道,2)脱机批处理 利用卫星机完成输入输出功能。主机与卫星机可并行工作。卫星机:完成面向用户的输入输出(纸带或卡片),中间结果暂存在磁带或磁盘上。作业控制命令由监督程序(monitor)来执行,完成如装入程序、编译、运行等操作。【优点】:同一批内各作业的自动依次更替,改善了主机CPU和I/O设备的使用效率,提高了吞吐量。【缺点】:磁带或磁盘需要人工装卸,作业需要人工分类,监督程序易遭到用户程序的破坏(由人工干预才可恢复)。,12 OS的发展史单道,【单道批处理的特征】:自动性:磁带上一批作业能自动逐个依次运行对I/O为主的作业,CP
11、U空闲;顺序性:作业顺序进入内存,执行与完成的顺序和调入的顺序完全相同。单道性:内存中仅有一道程序,只有该程序完成或发生异常时,才调入后继程序进入内存运行【单道批处理的主要问题】:一个用户独占全部资源CPU负责计算,也负责传输,CPU与外设速度不匹配。CPU与I/O串行资源利用率仍然很低。,中断技术和通道技术,60年代硬件两个重大进展:中断技术和通道技术 1)中断:指CPU在收到外部中断信号后,停止原来工作,转去处理该中断事件,完毕后回到原来断点继续工作。【中断处理过程】:中断请求,中断响应,中断点(暂停当前任务并保存现场),中断处理例程,中断返回(恢复中断点的现场并继续原有任务。【中断分类】
12、:硬件中断(分为硬件故障中断、I/O中断和外部中断)与软件中断(可分为程序中断 和访管中断)。,中断的处理过程,中断技术和通道技术,2)通道(又称为I/O处理机):实际上是一台功能单一、结构简单的I/O处理机,它单独与CPU,并直接控制外部设备,与内存进行数据传输。通道有专用的I/O处理器,可与CPU并行工作。通道具有自己的指令(通道指令),可编程实现各种复杂的I/O处理。可实现 I/O联机处理【CPU与通道的通讯】:CPU与通道之间为主(CPU)从关系(通道),采用通道进行数据传输的过程如下:CPU向通道发出I/O指令;通道执行通道程序进行I/O操作;I/O完成或出错时,以中断方式请求CPU
13、处理。,单通道I/O系统,通道的四级连接,三级控制(CPU-通道-控制器-设备),12 OS的发展史多道,3、多道批处理系统(60年代末 70年代中,集成电路),单道:用户程序监督程序I/O操作,多道:程序A程序B程序C调度程序,1)多道程序设计原理,【多道程序设计原理】:在计算机内存中同时存放几道相互独立的程序,它们在管理程序的控制下相互穿插地运行,共享CPU和外设等资源。采用多道程序设计技术的批处理系统称为多道批处理系统。2)多道程序设计的实现 存储保护与重定位。在多道程序设计环境中,几道程序共享同一内存,硬件必须提供必要的手段保证各道程序之间不互相侵犯。处理机管理和调度。多道程序共享同一
14、个处理机,因此存在处理机的调度问题。资源的管理和调度。多道程序共享资源,同样存在着资源的分配问题。,12 OS的发展史多道,12 OS的发展史多道,3)多道程序设计的特征多道。同时存在两道或两道以上的程序处于执行的开始点和结束点中间。宏观并行。都处于运行状态,但都未运行完;微观串行。各作业交替使用CPU。4)多道批处理系统的优缺点:资源利用率高:CPU和内存利用率较高;作业吞吐量大:单位时间内完成工作总量大;用户交互性差:整个作业完成后或中间出错时,才与用户交互,不利于调试和修改;作业平均周转时间长:短作业的周转时间(从作业提交到完成的这段时间)显著增长;,单道和多道批处理的比较,多道程序系统
15、和多处理系统(Multi-Processing System)的区别:前者指多个程序同时在内存中交替运行,后者指多个处理器。,多道批处理系统的资源利用,多道批处理系统的资源利用效率特征是基于各作业对系统资源的需求差异得到的。例如:有3个作业A、B、C,分别为计算、检索和打印作业,单道运行时间分别为5分、15分和10分钟。它们可并行在15分钟内完成3个作业。各资源在单道、多道环境下的利用效率是多少?,5)多道批处理系统的核心技术:作业调度:作业的现场保存和恢复资源共享:资源的竞争和同步互斥机制内存使用:提高内存使用效率(为当前由CPU执行的程序提供足够的内存)覆盖(overlay),交换(swa
16、p)和虚拟存储(virtual memory)内存保护:系统存储区和各应用程序存储区不可冲突,即存储保护文件非顺序存放、随机存取。,出现了:作业管理、处理机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系统管理(file system),12 OS的发展史多道,课堂练习1.1,操作系统是一种 A,在操作系统中采用多道程序设计方式能提高CPU和外部设备的 B。一般来说,为了实现多道程序设计,计算机需要有 C。A:(1)通用软件;(2)系统软件;(3)应用软件;(4)软件包。B:(1)利用效率;(2)可靠性;(3)稳定性;(4)兼容性。C:(1)更大的内存;(2)更快的外部设备;(3)更快的CPU;(4)更先进的
17、终端;,答案:A(2),B(1),C(1),12 OS的发展史分时,4、分时操作系统(70年代中期至今,大规模集成电路)【分时】: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件按时间划分轮流的使用计算机系统的某一资源。【分时系统】:多个用户分时(分时的时间单位称为时间片,通常为几十毫秒)地使用同一计算机系统称为分时系统。主要采用时钟和中断技术。1)分时系统实现方法:系统配置多路卡及时接受各终端输入命令和数据。及时处理,不允许某作业长期占用处理机,将响应周期分为很短的时间片,在该周期内每个作业轮流执行一次(占一个时间片)。每个作业可以及时接收用户的命令和数据,并能及时得到处理。,分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12 OS的发展史分
18、时,2)分时系统的特点:同时性或多路性:多用户同时操作、使用计算机独占性:各终端用户感觉到自己独占了计算机;及时性:用户的请求能在较短时间内响应;交互性:用户能与计算机进行人机对话。3)调进和调出(Roll-in/Roll-out)调进/调出是实现分时系统的一种主要方式,包括:主存后援存储器方式:简单分时系统所采用,特点:内存只存放一个当前执行作业,其他放在外存上。多流调入调出方式:基于多道程序技术,特点主存中同时存放一个当前执行作业和多个后备作业。,12 OS的发展史分时,4)分时系统的响应时间 响应时间为用户发出一条指令到系统处理完这条指令并做出回答所需要的时间。是衡量分时系统性能好坏的一
19、条重要标志,但具体的响应时间与系统的用户个数及时间片大小有关。响应时间T与时间片q和用户个数n之间的关系为T=n q。【注意】:分时系统在轮转处理多个终端用户的请求时,在调入/调出上增加了许多时间消耗,其中主要是主存与后援存储器之间的信息交换时间。因此为改善响应时间需要:加快主存与后援存储器之间的对换速度;减少对换的信息量。现在的许多操作系统都具有分时处理的功能,在分时系统的基础上,操作系统的发展开始分化,如实时系统、通用系统、个人系统等。,课堂练习1.2,分时系统中,为使多个用户能够同时与系统交互,最关键的问题是 A,当用户数目为100时,为保证响应不超过2秒;此时的时间片最大应为 B。A:
20、(1)计算机具有足够的运行速度;(2)内存容量应足够大;(3)系统能及时地接收多个用户输入;(4)能在一短的时间内,使所有用户程序都能运行;(5)能快速进行内外存对换。B:(1)10ms;(2)20ms;(3)50ms;(4)100ms;(5)200ms。,答案:A(4),B(2),12 OS的发展史实时,5、实时操作系统 实时操作系统主要用于过程控制、事务处理等有实时要求的领域,其主要特征是实时性和可靠性。1)实时系统的分类:实时控制:要求与被控制的变化速度相比,其反应速度足够快;工作安全可靠;需要人工干预时,操作简便。如生产过程控制,宇航自动控制等。实时信息处理系统:要求计算机能够在容许的
21、延迟时间内,响应外部的事件请求,完成对该事件的处理,并控制所有的实时设备和实时任务协调运行。如飞机订票系统,期货、股票交易系统等。,12 OS的发展史实时,2)实时系统的特征:实时系统具有专用性、种类多、用途各异等特点,其一个基本特征是事件驱动,即接收到某些外部信息后,由系统选择某一程序去执行,完成相应的实时任务。实时时钟管理。向系统提供日期、时刻以及定时任务(每间隔一固定时间循环执行)和延迟任务(推迟一段时间后执行)进行控制的信号。中断管理。实时系统必须有效和高速的完成各种中断处理。系统容错管理。高可靠性一直是实时系统的设计目标。,12 OS的发展史实时,多重任务管理。实时系统的物理过程具有
22、并发性的特点,因此实时系统应具备多重任务处理的能力,且强调任务调度与转换的高效性。系统生成能力。实时系统大多是专用性的系统,其种类与规模相差较大,因此,要求实时操作系统应具有较强的生成能力,以便根据需要裁剪或补贴系统功能,使之与应用系统相适应。目前的操作系统,通常具有分时、实时和批处理功能,又称作通用操作系统。可适用于计算、事务处理等多种领域,能运行在多种硬件平台上,如 UNIX系统、Windows NT等。通用化、小型化,分时系统与实时系统的比较,1)系统的设计目标不同。分时系统是提供一种随时可供多个用户使用的通用型很强的操作系统,而实时操作系统大多数是具有特殊用途的专用系统。2)交互性的强
23、弱。分时具有较强的对话与交互能力,而实时系统交互性很弱。3)响应时间的长短。分时只要能满足一般用户能接受的等待时间即可,而实时系统的响应时间要求严格。4)另外其均具备多路性、独立性、及时性、交互性、可靠性,只是实时系统对系统的及时性和可靠性要求更高。,12 OS的发展史网络,6、网络操作系统(NOS,Network Operating System)网络操作系统是在通常操作系统功能的基础上提供网络通信和网络服务功能的操作系统。,12 OS的发展史网络,【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1)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互连起来的计算机的集合.2)计算机网络产生的背景:微电子技
24、术的发展与进步;计算机的应用社会化;通信技术的进步和普及。3)特征:资源共享性;独立自主性4)微机网络:微型机技术的巨大进展,微机网络也随之崛起,并获得高速的发展,巳成为计算机网络中最活跃的一个分枝。,12 OS的发展史网络,【网络的构成】:1)主机(HOST):主机是组成网络的独立自主的计算机系统,用于运行用户程序(即应用程序)。2)子网(通信子网):是将入网主机连接起来的实体。子网的任务是在入网主机之间传递信息,以提供通信服务.,3)协议(protocol):网络计算机在互相通信时为能正确进行并相互理解通信内容需遵循的约定。如TCP/IP等。,12 OS的发展史网络,【网络操作系统】:在通
25、常的操作系统中增加了实现网络低层协议(一般到传送层)功能和网络设备管理功能的操作系统。如UNIX、LINUX,WINDOWS NT都是网络操作系统。【网络OS功能】:高效、可靠的网络通信 对网络中共享资源(在LAN中有硬盘、打印机等)有效的管理 提供电子邮件、文件传输、共享硬盘、打印机等服务 网络安全管理 提供互操作能力,12 OS的发展史分布,7、分布式操作系统(Distributed Operating System)1)分布式计算机系统是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计算机系统,包含多台处理机,每台处理机完成系统中指定的一部分功能。从硬件上讲,它与计算机局域网没有任何区别,关键是软件。【特征】: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未知 用户 操作系统 OperatingSystem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405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