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学年高一语文同步课件:第三单元第10课菱角的喜剧(粤教版必修2).ppt
《2014学年高一语文同步课件:第三单元第10课菱角的喜剧(粤教版必修2).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学年高一语文同步课件:第三单元第10课菱角的喜剧(粤教版必修2).ppt(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10课,晨读新课启航,识记知识必备,探究文本研读,领悟学海览胜,积累写作点滴,应用体验之旅,片段背诵,资料助读,整体把握,文本层析,写法简析,写法借鉴,素材档案,佳作欣赏,第三单元,复杂与简单 1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生活的现象就好像三维立体画一样,叫人眼花缭乱。老子说要“抱朴守一”才行。生活固然很复杂,在于我们用“抱朴守一”这种单纯的切合自身的信念,来把生活简单化。,2简单中往往隐藏着复杂。一根木棍子,横着放,便成了“一”。然而在书法家的眼里,这个“一”字奥妙无穷,只此一笔,起、承、转、接的笔法尽在其内,只此一笔,书法家的喜、怒、哀、乐皆在其
2、中。这个“一”或许就连贯整篇书法的气势,体现通篇文章的风格。因此李苦禅由衷感叹:“一字最难写。”简单与复杂,是相辅相成的。中国水墨画常常以山峦、云气、松柏来点缀图画中间的大片空白,而画家却正是以此容纳无限的空间,让人们想象那无限的风光。简单到了极致,也复杂到了极致。,3简单与复杂,是事物性质的两个方面,当充分认识两者之后,就可以使矛盾双方相互转化,从而达到由难而易的目的。一个苹果落到地上,牛顿从这简单的现象中发现了复杂的牛顿定律,成为经典力学的奠基者。瓦特受水壶盖被蒸汽顶起的启发,发明了第一台蒸汽机。这不能不说是充分把握了“简”与“繁”的结果。即使是做一道很寻常的作文题,仔细思考之后,也能提炼
3、出许多个正确的观点来加以阐述。因此,只有立足于一定的高度,从整体上对事物的“简单”与“复杂”进行把握,才能不囿于物,从而获得成功。这也正是李苦禅的书法纵横捭阖、气象万千的原因所在。,中国当代三大散文家之一秦牧 秦牧(19191992),中国作家。原名林觉夫,广东澄海(今汕头市澄海区)人。生于香港。童年和少年时代在新加坡度过。13岁回国后,先后在澄海、汕头、香港等地就学。抗日战争时期,辗转在广州、桂林、重庆等地,担任演员、战地工作队员、教师、编辑等。1938年开始在广州报刊上发表作品。1945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担任过民盟中央机关刊物再生的编委。建国后,一直在广州工作。曾任暨南大,学中文系主任、
4、羊城晚报副总编辑、中国作家协会广东省分会副主席、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等职。是中国当代三大散文家(刘白羽、杨朔、秦牧)之一。文学活动涉及很多领域,主要有散文、小说、诗歌、儿童文学和文学理论等等。散文的代表作有长河浪花集、艺海拾贝。名篇有土地、花蜜与蜂刺。,菱角的喜剧是作者在建国十周年的时候写的,当时文章的题目叫做“复杂”。这篇文章在当时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1958 年在我国经济领域里出现了不少违背事物客观规律的现象,这类错误的出现又反映出了一些人在认识上违背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于是作者认为有必要在文学创作中表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之类的题材”(长河浪花集序)。文章就是在这样的一种背景
5、下于 1959 年写成的,后来收入散文集长河浪花集时,作者将文章的名字改为“菱角的喜剧”。,lng,zhu,jn,lo,zu,hun,shn,sh,qio,qio,qio,k,zhng,zhng,lng,nng,碳,炭,吸,菱,棱,陵,漫,曼,慢,慢,汲,三、用准词语(一)词语辨析(1)询问访问,询问,访问,(2)偶然偶尔,偶然,偶尔,(3)精确精密,精确,精密,(二)词语解释1词义理解(1)千奇百怪:形容事物奇异而多样。(2)漫不经心: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3)茫然无措: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没有应对的举措。,“漫不经心”的意思是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句意是高三不知不觉到来了,显然意思不对
6、。,作者由自己的日常生活写起,从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吃到不同形状的菱角的事件中,悟出“一切事物都有复杂性、多样性”这一哲理,并展开想象,旁征博引,进一步说明这一道理。作者告诉我们:认识事物一定要掌握其一般性和特殊性,一定要注意掌握认识事物复杂性和多样性的方法。,内容提要,结构概览,一、阅读16段,回答问题。(一)梳理行文脉络,(二)解读文本精要 1文章从“自己从做小娃娃的时候起”写起,叙写自己和菱角的亲密接触,唱菱角、玩菱角、捞菱角、吃菱角,作者反复陈说,为的是什么?提示:作者反复陈说,是想表明“菱角是有两个角的。这概念就在自己的脑子里坚固地形成起来”。,对应考点:理解句子的含意,2第13段中作
7、者为什么会有两次“吃了一惊”?在行文中有什么作用?,对应考点:理清文章思路,提示:作者之所以吃惊,是发现菱角的形状和自己印象中的不同,那根深蒂固的看法发生了改变。照应了第1段的“坚固”,并为下文提出自己的观点张本。,二、阅读712段,回答问题。(一)梳理行文脉络,(二)解读文本精要 3作者在第11段中说:“这种认识事物的方法真像是讲究君臣佐使的中药方似的,抽出一味就不成其为好药了。”句中的“君臣佐使”比喻什么?这句话对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有什么作用?,对应考点:分析比喻手法的作用,提示:“君臣佐使”比喻认识事物的方法是多种多样、互相补充的。这句话从思想方法上对作者的观点进行了深入论述,而且从内容
8、上对全文作了全面的总结。,4举例说明本部分作者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对应考点:分析论证方法,提示:对比论证:聪明人认识事物的方法(合理性、科学性),自己认识菱角的方法(片面性)。正反对比:农民掌握下雨的条件“黑云、风势、昆虫动态”。举例论证:良种变劣,养猪失败。,5本部分的论证脉络是什么?,对应考点:理清论证思路,提示:首先,第7段提出本文的论点:因为事物有着复杂性、多样性,所以既要掌握事物的一般性,又要掌握具体事物的特殊性,这就可以使认识达到比较精确的地步了。然后,第811段运用事例和事理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对比论证。最后,第12段得出结论:事物是复杂多样的,我们得和绝对化简单化的认识方法打仗。,
9、1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 秦牧认为:生活的珍珠,只有用思想的红线穿在一起时才能变为璀璨夺目的“珍珠”。因此他的作品无论是讴歌光明、鞭挞黑暗,还是描龙绣凤、叙事析理,都贯穿着开启心智、净化心灵、推动社会发展和历史的进步。他的作品多为知识小品,往往在天文地理、花草虫鱼中寄托着作者的思想。同时,秦牧认为:“文学艺术应该能够因人发出更多爽朗的笑声,我们必须有更多巧妙的手,去搔人家精神上的膈肢窝。”本文中,作,者为说明认识事物要想到一般规律又要想到其特殊性及复杂性这一规律,写到了各地见到的各种菱角,然后又进一步生发开来,写对天是否下雨引发的争论,山洞养猪的经验等,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对论点加以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学年 语文 同步 课件 第三 单元 10 菱角 喜剧 粤教版 必修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403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