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诊正式.ppt
《切诊正式.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切诊正式.ppt(8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医诊断学,邢台高等专科学校中基教研室 唐利,掌握脉诊的部位、方法和注意事项,掌握正常脉象的特点及其生理变异,掌握28种脉象的特征及其临床意义,熟悉相兼脉的概念及其临床意义,熟悉脉象形成的原理,了解诊妇人脉和小儿脉的特点,熟悉脉诊的临床意义及脉症的顺逆和从舍,了解按诊的方法及意义,熟悉按诊的内容,第一节 脉诊,脉诊:医生通过手指对患者某些浅表动脉的切按,体验脉搏波动的形象,以了解健康状况和病情的诊察方法。脉诊,又称“切脉”、“候脉”、“按脉”、“持脉”。,(一)脉象形成的原理,脉象是脉动应指的形象,脉象形成的有关因素,心脏搏动是形成脉象的动力,肺脾胃肝肾与脉象形成密切相关,气血是形成脉象的物质
2、基础,(二)诊脉的部位,三部九候诊法,仲景三部诊脉法,寸口诊法,1、三部九候诊法,出自素问,也叫“遍诊法”。,2、仲景三部诊脉法,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常用的诊脉部位。寸口桡动脉,候脏腑 趺阳足背动脉,候胃气 太溪胫后动脉分支,候肾气,寸口诊法:指单独切按腕后高骨内侧一段桡动脉搏动,以诊察疾病的方法。该法始于内经,详于难经,推广于晋代王叔和的脉经。,寸口分候脏腑,心、膻中,肝胆、膈,肾,肺、胸中,脾 胃,肾,(三)诊脉方法,诊脉最理想的时间是清晨,未进食时为最佳。实则不必为拘,随时可诊,正坐/仰卧位。前臂自然平展,手腕伸直,手掌向上,手指微弯。,即先用中指在高骨内侧下方定关位,再以食指在关前定寸位,
3、以无名指在关后定尺位。,指目触脉:三指微曲弓形,使指端齐平,触脉,疏密适当,中指定关:即先用中指在高骨内侧下方定关位,再以食指在关前定寸位,以无名指在关后定尺位,1,3,2,交叉取脉:即医生以左手诊病人右手的脉,右手诊左手的脉,4,5,平息:指医生诊脉时应保持呼吸调匀,清心宁神。(附:平息的意义),候五十动:目前在临床应用中每手不少于1分钟,两手以3分钟左右为宜。,诊脉方法,不轻不重,委曲求之曰“寻”(即用不轻不重的触按至肌肉),称为“寻法”,又称“中取”。,三指同时加压称为“总按”。,1,3,2,重手取之曰“按”(即用较重的力触按至筋骨),称为“按法”,又称“沉取”、“重取”。,4,5,轻手
4、循之曰“举”(即用较轻的力触按至皮肤),称为“举法”,又称“浮取”、“轻取”。,指力指法,一指单独加压称为“单按”。,切脉时用医生的气息作为时间单位,故呼吸应该调匀。若呼吸不匀则测脉不准。正常人一息四至五次。,有利于医生思想集中,专注指下。所谓“持脉有道,虚静为保”。诊脉时不要参入问诊。,平息:指医生诊脉时应保持呼吸调匀,清心宁神。,现代脉象要素,脉位,脉次,脉长,脉力,脉宽,流利度,紧张度,脉均匀度,正常脉象特点:脉应三部(三部皆有脉,不长不短)不浮不沉一息四五至不大不小(宽度)节律均匀从容和缓应指中和尺脉沉取仍有力。,不浮不沉、不快不慢(一息四五至)、节律一致、从容和缓。,来去从容,节律整
5、齐。,尺脉不绝。,脉象的生理变异,内在因素,解剖,情志,外部因素影响,气候 时间(昼夜)地理环境,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举之泛泛而有余。其脉位表浅。,浮脉反映病邪在经络肌表的部位,主表证,亦主虚证。,邪袭肌腠,卫阳抵抗外邪,则脉气鼓动于外,应指而浮。,浮 脉,脉象特征,临床意义,脉 理,浮脉相类脉,浮 脉,散脉:脉象特点:浮大无根,应指散漫,按之似无。临床意义:元气耗散,脏腑精气衰竭。是病情危重的征象。,芤脉:脉象特征:浮大中空,如按葱管,应指浮大而软,按之上下/两边实而中间空(浮大空软)临床意义:突然大失血/突然津液大伤之际。,轻取不应,重按始得。其脉位深沉,位于皮下筋骨。,沉脉里证,有
6、力为里实,无力为里虚。,邪郁于里,气血内困,则脉沉而有力;若脏腑虚弱,正气不足,不能升举,脉气鼓动无力,故脉沉而无力。,沉 脉,脉象特征,临床意义,脉 理,沉脉相类脉,沉 脉,脉来迟慢,一息不足四至(相当于每分钟脉搏60次以下)。,迟脉主寒证,有力为寒积,无力为虚寒,寒凝气滞,阳失健运,故脉象见迟,迟而有力为冷积实证;迟而无力,多属虚寒。,迟 脉,脉象特征,临床意义,脉 理,脉迟不可概认为寒证,如邪热结聚,阻滞血脉流行,也可见迟脉,但迟而有力,按之必实,如伤寒阳明病脉迟可下之类。,缓脉脉象特征,有两种含义:脉来和缓,一息四至(6070次/分)应指均匀有力,是有胃气的表现,称“平脉”见于正常人。
7、脉来怠缓无力,弛纵不鼓(两边缓动,指下范围大)为病脉。共同特点:从容和缓,一息四至/稍慢于正常为缓脉(6070次/分),迟脉相类脉,缓脉,脾虚、气血两虚,湿病;正常人。,临床意义,脉率增快,一息脉来五至以上(相当于每分钟脉搏在90次以上)。,数脉主热证,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虚热。,邪热亢盛,气血运行加速,故见数脉,必数而有力;久病阴虚,虚热内生,脉也见数,但数而无力;若阳虚外浮而见数脉,则数大而无力,按之豁然而空。,数 脉,脉象特征,临床意义,脉 理,生理性数脉可见于儿童(每分钟110次左右)和婴儿(每分钟120次左右)。正常人在运动和情绪激动时,脉率也加快。,三部脉举之无力,按之空虚。,虚脉主
8、虚证。,气不足以运其血,故脉来无力;血不足以充于脉,则脉道空虚,故虚脉包括气血两虚及脏腑诸虚。,虚 脉,脉象特征,临床意义,脉 理,气虚不敛脉管而松弛,阳虚,推动、温煦不足,气虚无力推动血行,搏击力弱,血虚不能充盈脉道,虚脉的形成机理,脉形细小,脉势软弱,按之欲绝,若有若无。,微脉主气血大虚,阳气衰微。,阳衰气微,无力鼓动,故见微脉。轻取之似无是阳气衰;重按之似无是阴气竭。久病脉微,是正气将绝;新病脉微主阳气暴脱。,虚脉相类脉,脉象特征,临床意义,脉 理,微脉,三部脉举按皆充实有力,其势来去皆盛。,实证、正常人。(正常人实脉必兼和缓之象,且无症状“六阳脉”。),邪气亢盛,正气不衰,邪正相搏,气
9、血壅盛,脉管充盈度、紧张度较高,故脉充实有力。实而浮数为实热证;实而沉迟主实寒证。,实 脉,脉象特征,临床意义,脉 理,久病见实脉,是孤阳外脱之兆,预后不良。,脉体宽大,充实有力,状若波涛汹涌,来盛去衰。其脉位浮浅。,洪脉主气分热盛,亦主邪盛正衰。,内热充斥,脉道扩张,气盛血涌,故脉见洪象,若久病气虚,或虚劳,失血,久泄等病证见洪脉,则多属邪盛正衰的危候。,洪 脉,脉象特征,临床意义,脉 理,若久病气虚,或虚劳,失血、久泻等,多为邪盛正衰的危候。另外,夏季阳气亢盛,脉象稍见洪大,为正常脉。,大脉,临床意义:健康人,或为病情进展。,特点:指脉管径的宽大。三部脉大而和缓、从容,三部皆大。,脉象特征
10、:脉体宽大,但无脉来汹涌之势。,洪脉相类脉,脉细如线,但应指明显。,细脉主气血两虚,诸虚劳损。又主湿病。,营血亏虚不能充盈脉道,气虚则无力鼓动血液运行,故脉体细小而软弱无力;湿邪阻遏脉道,气血运行不利,也见细脉;若温热病昏谵见细数脉,是热邪深人营血或邪陷心包的证候。,细 脉,脉象特征,临床意义,脉 理,首尾端直超过本位。,阳证、热证、实证,也可见于正常人。,阳亢、热盛、痰火内蕴,使气逆壅盛,脉道充实,故脉象长而硬满,超过尺寸。,长 脉,脉象特征,临床意义,脉 理,正常人气血旺盛,脉气充盈有余,则脉超越本位,所谓“长则气治”。,首尾俱短,不能满部。,多为气病。气虚短而无力;气郁短而有力。,心气虚
11、鼓动无力,气血不能充盈脉道,则短而无力;气郁,气机阻滞,脉气不能伸展,则脉短而有力。,短 脉,脉象特征,临床意义,脉 理,往来流利,如珠走盘,应指圆滑。,痰饮(湿)、食积、实热、妊孕,青壮年正常脉。,实邪壅盛于内,气实血涌,故脉来往甚为流利,应指圆滑。,滑 脉,脉象特征,临床意义,脉 理,正常人正气充沛,气血冲和,亦见滑脉;孕妇气血充盛调和,常见滑脉。,动脉,临床意义:主痛,惊恐。,脉理:动脉主弱主惊,痛则阴阳不和,气为血所阻滞;惊则气血紊乱,脉行躁动不安,阴阳相搏,升降失和,使其气血冲动,故脉道随气血冲动而呈滑数有力,但脉体较短。,脉象特征:脉形如豆,厥厥动摇,滑数有力。关部尤为明显,且动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切诊 正式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401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