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初中物理总复习第四板块电磁学.ppt
《2013年初中物理总复习第四板块电磁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初中物理总复习第四板块电磁学.ppt(20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13年物理中考专题复习,物理,第九讲电荷 电路第十讲 电流、电压、电阻第十一讲 欧姆定律第十二讲 电阻的测定第十三讲 电能 电功率第十四讲 电功率的测定第十五讲 电功和电热第十六讲 家庭电路和用电安全第十七讲 电学综合第十八讲 磁现象与安培定则的灵活运用第十九讲 磁学实验与应用第二十讲 电磁波、信息的传递,第四板块电磁学,新课标,第九讲电荷电路,第九讲 考点梳理,新课标,考点27 摩擦起电与两种电荷,1摩擦起电(1)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_。(2)原子的结构: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_和_组成,原子核由_和_组成;(3)实质是电荷的_。(4)失去电子的物体带_,得到电子的物体带_。,摩擦起电
2、,原子核,核外电子,质子,中子,转移,正电,负电,第九讲 考点梳理,新课标,2两种电荷(1)自然界只存在_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叫做_;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叫做_。(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_、异种电荷相互_。(3)根据_原理制成了验电器。,两种,正电荷,负电荷,排斥,吸引,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第九讲 考点梳理,新课标,3导体与绝缘体(1)导体易导电的原因:导体内部有大量的_。金属导电靠的是_,酸碱盐的水溶液导电靠的是_。(2)绝缘体不易导电的原因:绝缘体内部_。,自由电荷,自由电子,正、负离子,几乎没有自由电荷,第九讲 针对训练,新课标,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
3、棒带上正电荷,这是因为()A有电子发生了转移B有原子核发生了转移C摩擦创造了正电荷D摩擦创造了负电荷,A,解析 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发生了转移,并不是创造了电荷,故A正确。,第九讲 考点梳理,新课标,考点28 串、并联电路的比较与识别,首尾顺次,并列,一条,不工作,整个,干路,1串、并联电路的比较,第九讲 考点梳理,新课标,2.串、并联电路的识别方法定义法:用电器_为串联,否则为并联。电流法:电流只有_路径为串联,否则为并联。拆除法:拆除某用电器,其他用电器_为串联,否则为并联。,首尾相连,一条,不工作,第九讲 针对训练,新课标,示教板上面安装两个完全相同的灯泡,都能发光。在不看示教板背面电路
4、连接、不用其他任何仪器的情况下,判断它们是串联还是并联。,拧下一只灯泡,另一只灯泡灭,另一只灯泡仍亮,第九讲 考点梳理,新课标,考点29 电路连接与设计,1电路的连接串联电路:从电源正极出发,沿电流方向依次连接。并联电路:采用“先串后并法”,即先将一支路与电源构成回路,再将另外支路与该支路并联。,第九讲 考点梳理,新课标,2电路的设计(1)用电器工作互不影响为并联,否则为串联。(2)开关的串、并联:若干个开关控制一个用电器:所有开关均闭合,用电器才工作,则开关为_;若无论哪个开关闭合,用电器都工作,则开关为_。开关的短路用法:要求当开关闭合时,用电器不工作,开关断开时用电器工作,则开关与用电器
5、并联,当开关闭合造成用电器_,满足要求。(3)简单的混联:每个支路的用电器工作时,总有一个特殊的用电器与它们一起工作,这个特殊的用电器就要安装在它们的_上。,串联,并联,短路,干路,第九讲 针对训练,新课标,利用“光控开关”和“声控开关”可以节约居民楼里楼道灯的用电。其中“光控开关”能在天黑时自动闭合,天亮时自动断开;“声控开关”能在有声音时自动闭合,无声音时自动断开。下列电路图中合理的是(),B,第九讲 实验小变式,新课标,实验小变式,1用干燥的手将撕成条状的塑料膜摩擦几下,条状膜就会条条分散开来,这是因为手摩擦塑料膜使其带上了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缘故。验电器也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
6、,新课标,第十讲电流、电压、电阻,第十讲 考点梳理,新课标,考点30 电流、电压、电阻及三种电学仪器,1电流、电压、电阻,I,U,R,强弱,原因,阻碍作用,安培(A),伏特(V),欧姆(),103,103,103,103,103,106,第十讲 考点梳理,新课标,2.三种电学仪器,改变连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从而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大小,00.6 A(0.02 A),03 A(0.1 A),03 V(0.1 V),015 V(0.5 V),最大阻值为20,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 A,串联,并联,一上一下,一根导线,定值电阻,第十讲 针对训练,新课标,1如图K101所示,在练习使用电流表的实验中
7、,某同学发现电流表(03 A)的量程刻度值标示不清,根据你对电流表的了解,电流表的正确读数是()A0.42 AB0.44 AC2.2 A D2.4 A,C,2 如图K102所示是小宝同学做探究实验时的电路图,电路中的两只相同的电压表选用了不同的量程,测量时,两只电压表的指针恰好指在同一位置处,电压表V1和V2的示数之比是_,选择015 V量程的电压表是_。,第十讲 针对训练,新课标,15,V2,解:在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之和,V2的量程为015V;又两个量程使用同一个表盘,大量程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都是小量程的5倍;V1:V2=1:5故答案为:1:5,V2,第十讲 针对训
8、练,新课标,3 有A、B、C 三根导线,其中A、B是铜导线,C 是镍铬合金线。A、B 两根导线的长度相同,A 比B 粗;B、C 两根导线的长度、粗细都相同,则三根导线中电阻最大的是_,电阻最小的是_。,C,A,第十讲 考点梳理,新课标,考点31 电路故障的排查,1确定故障原因电路出现故障的原因有两种,即_和_。由电流表有无示数可以确定故障的具体原因:电流表有示数,而用电器不工作,说明该用电器发生了_。电流表无示数,说明电路出现了_。,短路,断路,短路,断路,第十讲 考点梳理,新课标,2排查断路位置(1)用导线(或电流表)排查电路故障:把导线(或电流表)依次与电路中各元件_联,当电路中的所有用电
9、器都工作时,说明与导线(或电流表)并联的元件发生了_路。(2)用电压表排查电路故障:把电压表依次与电路中各元件_联,电压表无示数说明它的测量对象_;电压表有示数且比较大(常表述为等于电源电压),说明它测的是_电压,而它的测量对象出现了_。,并,断,并,完好,电源,断路,第十讲 考点梳理,新课标,3.由电表示数定故障(参考图K103),第十讲 针对训练,新课标,在如图K104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S,灯L不亮,电压表有示数。已知电路中各处均接触良好。(1)请写出发生上述现象的三个可能原因:_;_;_。,电阻R 断路,灯L短路,灯泡两端电压远小于其额定电压,第十讲 针对训练,新课标,(2)为进一步
10、确定原因,小华同学将一个电流表正确串联在该电路中,闭合开关S,观察电流表的示数情况。若电流表有示数,说明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是_(写出一个可能原因);若电流表无示数,说明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是_。(3)小明同学准备用一根导线并联接在电阻R两端,根据灯泡能否发光进一步确定原因。此操作方案是否可行,请说明理由_。,灯L短路,电阻R 断路,不可行,可能会造成电源短路,第十讲 实验小变式,新课标,实验小变式,在自制水果电池的实验中,所用的水果块数越多,二极管越亮,这说明水果电池的电压与电池的节数有关,电池的节数越多电压越大。用铜丝和铁丝作电极时,铜丝是电池的正极,铁丝是电池的负极。,新课标,第十一讲欧姆定
11、律,第十一讲 考点梳理,新课标,考点32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控制变量法,探究方法:_。设计电路:(如图K111所示),第十一讲 考点梳理,新课标,注意事项:连接电路、更换电路元件时,开关应当_。在闭合开关之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值调到_。电流表应当_联在电路中,电压表应当与测量对象_联。进行实验:在“研究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关系”的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改变电路中的_,从而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_。在“研究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保持定值电阻两端_。得出结论:在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_比。在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_比。,断开,最大,串,并,电流,
12、电压,电压不变,正,反,第十一讲 针对训练,新课标,某同学将完好仪器连接成如图K112所示的电路(其中滑动变阻器的连线没有画出),用来探究通过电阻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第十一讲 针对训练,新课标,(1)合上开关进行实验时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滑片P,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都不为零,但始终没有变化。则该同学把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方式可能是_(填写代号)。aG 与C 相连,F 与H 相连bG 与C 相连,D 与H 相连cG 与E 相连,F 与H 相连dG 与E 相连,D 与H 相连,b或 c,第十一讲 针对训练,新课标,(2)该同学发现了(1)中的问题并做了改正。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把滑动变阻器正确
13、接入电路中,要求:滑片P向右移动时电流表示数逐渐增大。,答案如图所示,第十一讲 考点梳理,新课标,考点33 对欧姆定律的理解与应用,正比,反比,UIR,第十一讲 考点梳理,新课标,2串、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长度,大,横截面积,小,和,R总R1R2,倒数,和,R总nR0,第十一讲 针对训练,新课标,解析 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电压和电流无关,故选D。,D,第十一讲 针对训练,新课标,2图K113是关于电阻A、B的IU图像。由图可知,电阻值较大的电阻为_。若将A、B两电阻并联后接在电压为2 V的电源两端,则并联电路干路中的电流是_A,此时电路总电阻值是_。,10,0.6,3.3,第十一讲 考
14、点梳理,新课标,考点34 串联“分压”与并联“分流,I总I1I2,I总I1I2,U总U1U2,U总U1U2,R总R1R2,第十一讲 考点梳理,新课标,正比,反比,第十一讲 针对训练,新课标,1如图K114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1的阻值是R2的4倍,闭合开关S后,通过R1的电流为I1,通过R2的电流为I2,电路总电流为I。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B,第十一讲 针对训练,新课标,2如图K115所示是晶晶探究串联电路电压关系的电路图,她连接好电路后,发现电压表示数为9 V,闭合S后,发现电压表示数为3 V,对这一电路分析正确的是(),B,第十一讲 针对训练,新课标,3小明在做电学实验时需要一个量
15、程为09 V的电压表,可是他只能找到一个量程为03 mA的电流表,通过查资料,小明知道电流表可以改装成电压表,这是因为电流表本身也有电阻,当电流通过电流表时,它的两接线柱之间具有一定的电压,这个电压的大小可从电流表的示数反映出来,已知该电流表的电阻为Rg10。(1)若将这个电流表当作电压表使用,它所能测量的最大电压值为_V。(2)若要将该电流表改装成量程是09 V的电压表,应_联一个_的定值电阻。,0.03,串,2990,1、小明测定额定电压为3.8V的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阻,使用了4.5V的电源。(1)如图所示是他连接的实验电路,期中有一根导线连接错误,请你在错误导线上画“”,并画出正确的导
16、线,(2)电路连线改正后,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有示数,灯不亮,故障可能是:。(3)故障排除后移动变阻器的滑片到某一点,电压表示数为3V,要测量正常发光(两端电压达到3.8V)的小灯泡电阻,还应该将滑动变阻器滑片向 移动(填左或右),当小灯泡正常发光时,此时电流表的指针位置如图所示,可得出小灯泡电阻为(保留一位小数)。,(4)小明完成实验后,他改变滑动变阻器阻值,记录电流表、电压表的几组示数,然后确认小灯泡的电流、电压,算出几组电阻值,求出的平均值就是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值。他的方法是:(填正确或错误)的,原因是。(5)某次实验中电流表无法正常使用,小明找来了一个10的定值电阻,
17、利用余下的器材也测出了小灯泡正常发光的电阻,请你在上面的虚线框内画出他的实验电路图。,答案:(1)电路如图所示(2)灯泡断路(3)左 11.2(4)不正确 电阻随温度不断发生变化,不是定值的。(5)电路如图所示(合理均可),第十一讲 考点梳理,新课标,考点35 动态电路物理量变化的分析,解释动态:由于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动或电路中开关状态不同而使电路中的电流发生改变,这样的电路称之为动态电路。分析依据:无论串、并联电路,部分电阻增大,总电阻随之增大,而电源电压不变,总电流与总电阻成_;分配关系:串联分压_(大电阻分大电压)、并联分流_(大电阻分小电流);在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上的用电器_,变阻器只
18、影响所在支路电流的变化,从而引起干路电流变化。,反比,正比,反比,互不影响,第十一讲 考点梳理,新课标,分析思路:,1如图K116所示的电路图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后,将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P向左滑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第十一讲 针对训练,新课标,B,A电流表A的示数变小,电压表V1的示数不变B电流表A的示数变小,电压表V1的示数变大C电压表V1与电压表V2 的示数之和不变D电压表V2与电流表A的示数之比不变,2如图K117所示,开关S1闭合,当S2由1掷到2,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变化情况是(),第十一讲 针对训练,新课标,B,A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示数变大B电流表示数变小,电
19、压表示数不变C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示数不变D电流表示数不变,电压表示数变小,第十一讲 实验小变式,新课标,实验小变式,1在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时,首先连接成两灯串联的电路,在串联电路中开关在不同位置所起的作用都是一样的;实验中应采用两个不同规格小灯泡,这样可使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意义;实验中两个小灯泡的电流是一样的,但电压却不相同,这是因为小灯泡的电阻不一样,要获得相同电流,电阻大的灯泡两端则应加更大的电压才行。,第十一讲 实验小变式,新课标,2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要保持电阻不变,通过改变电压的方法研究,电压的改变可通过更换电源或调节滑动变阻器来实现;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
20、则保持电压不变,通过改变电阻的方法研究,在更换电阻后,要注意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阻两端的电压回到原来的值。,新课标,第十二讲电阻的测量,第十二讲 考点梳理,新课标,考点36 伏安法测电阻,原理:_。电路设计:(如图K121所示),第十二讲 考点梳理,新课标,注意事项:连接电路、更换电路元件时,开关应当_。在闭合开关之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值调到_。电流表应当_联在电路中,电压表应当与测量对象_联。进行实验: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5 V、2 V、3 V,记下电流表的示数和灯泡的亮度填入下表。由此可见,在测量小灯泡的灯丝电阻的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改变电路中的_
21、,多测几组电流、电压值,从而观察灯丝电阻随温度的变化规律;保护电路。,断开,最大,串,并,电流和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第十二讲 考点梳理,新课标,第十二讲 考点梳理,新课标,故障分析:,未断开,最大,两个上柱,短路,两个下柱,定值电阻,第十二讲 考点梳理,新课标,评估交流:测定值电阻的阻值和测小灯泡灯丝电阻的区别由于定值电阻的阻值_,所以用_的方法来减小实验误差;而灯丝电阻是_的,多次测量是为了观察在不同电压下电阻随温度变化的规律,故计算平均值没有意义。,不变,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变化,第十二讲 针对训练,新课标,1在“测量额定电压为2.5 V的小灯泡工作时的电阻”实验中:(1)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
22、_。(2)晓明同学连接完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向右偏转,而电流表指针向零刻度的左边偏转,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3)晓明同学排除故障后连接成了如图K122甲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发现灯泡较暗,为了让小灯泡正常发光,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_(选填“左”或“右”)端移动。,断开,电流表接线柱接反了,左,第十二讲 针对训练,新课标,(4)当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表指针如图乙所示,则通过灯泡的电流是_A,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阻是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0.26,9.6,第十二讲 针对训练,新课标,2如图K123所示,电源电压为6 V,图甲为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图;图乙为连接不完整的实物图。,第
23、十二讲 针对训练,新课标,(1)对照电路图甲,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中未连接部分连接起来。,答案如图所示,第十二讲 针对训练,新课标,(2)实验操作中有可能出现下列A、B、C、D四种错误,如果出现:电流表示数较大,电压表示数为0的现象,其错误属于()A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B电压表的量程选小了 C电阻Rx发生了短路D把滑动变阻器下端两接线柱连入电路(3)电路连接正确后,闭合开关,将滑片P向右移动时,电压表示数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C,变小,第十二讲 针对训练,新课标,5,减小误差,第十二讲 考点梳理,新课标,考点37 特殊方法测电阻,设计思路:(1)滑动变阻器的特殊用法:
24、移动滑片在两个极端位置,滑动变阻器作为导线或定值电阻使用。(2)只有电压表:应当利用已知电阻,间接测出电流大小,因此被测电阻应与已知电阻串联,然后利用电压表测出两者两端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电流相等的特点列出等式,最后导出未知电阻表达式。(3)只有电流表:应当利用已知电阻,间接测出两端电压,因此被测电阻应与已知电阻并联,然后利用电流表测出两者的电流,根据并联电路电压相等的特点列出等式,最后导出未知电阻表达式。,第十二讲 考点梳理,新课标,具体方法:,第十二讲 考点梳理,新课标,第十二讲 考点梳理,新课标,第十二讲 针对训练,新课标,1如图K125所示,几个同学在只有电流表或电压表时,利用一个已知阻
25、值的电阻R0设计了四个测未知电阻Rx的电路,其中不可行的是(),C,第十二讲 针对训练,新课标,2利用如图K126所示的电路,测量Rx的阻值。电源电压保持不变,S是单刀双掷开关、R是电阻箱、R0是已知阻值的电阻、Rx是待测电阻。将开关S拨到a,电流表的示数为I;再将开关S拨到b,调节电阻箱R的阻值,当电流表的示数为时,读出电阻箱的阻值为R,则被测电阻Rx的阻值为(),C,新课标,第十三讲电能电功率,第十三讲 考点梳理,新课标,考点38 电能与电能表,1电能实质:电流做功是电能转化为_能量的过程。单位:主单位是_,简称_,符号是_;常用单位是_,1 kWh_J。计算公式:W_。,其他,焦耳,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年初 物理 复习 第四 板块 电磁学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398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