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与系统课件二316.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号与系统课件二316.ppt(7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系统数学模型的时域表示,本课程中我们主要讨论输入、输出描述法。,2.1 引言,系统分析过程,经典法:前面电路分析课里已经讨论过,但与(t)有关的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 h(t);,卷积积分法:任意激励下的零状态响应可通过冲激响应来求。(新方法),本章主要内容,线性系统完全响应的求解;冲激响应h(t)的求解;卷积的图解说明;卷积的性质;零状态响应。,主要内容,微分方程的列写n 阶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描述求解系统微分方程的经典法,2.2 微分方程式的建立与求解,一微分方程的列写,若系统的参数不随时间而改变,则该系统可以用线性常系数微分方程来描述。对于电路系统,主要是根据元件特性约束和网络拓扑约束列写系统的
2、微分方程。,元件特性约束:表征元件特性的关系式。例如二端元件电阻、电容、电感各自的电压与电流的关系以及四端元件互感的初、次级电压与电流的关系等等。,网络拓扑约束:由网络结构决定的电压电流约束关系,KCL,KVL。,例2-1,电感,电阻,电容,根据KCL,代入上面元件伏安关系,并化简有,这是一个代表RCL并联电路系统的二阶微分方程。,求并联电路的端电压 与激励 间的关系。,R,L,C,a,b,+,-,二n 阶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描述,一个线性系统,其激励信号 与响应信号 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列形式的微分方程式来描述,若系统为时不变的,则C,E均为常数,此方程为常系数的n阶线性常微分方程。,阶次:方程
3、的阶次由独立的动态元件的个数决定。,三求解系统微分方程的经典法:齐次解+特解,系统的特征方程为,特征根,因而对应的齐次解为,的齐次解。,例2-2:求微分方程,例2-3,如果已知 求此方程的齐次解和特解。,给定微分方程式,齐次解形式为:,特征方程为:,特征根为:,几种典型激励函数相应的特解,激励函数e(t),响应函数r(t)的特解,(2)求特解,代入全解r(t),得:,我们一般将激励信号加入的时刻定义为t=0,响应为 时的方程的解,初始条件,齐次解:由特征方程求出特征根写出齐次解形式,注意重根情况处理方法。,特 解:根据微分方程右端函数式形式,设含待定系 数的特解函数式代入原方程,比较系数 定出
4、特解。,初始条件的确定是此课程要解决的问题。,全 解:齐次解+特解,由初始条件定出齐次解。,三求解系统微分方程的经典法,2.4 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系统响应划分对系统线性的进一步认识,一、系统响应划分,自由响应(齐次解)强迫响应(特解)(Natural+forced),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Zero-input+Zero-state),暂态响应+稳态响应(Transient+Steady-state),也称固有响应,由系统本身特性决定,与外加激励形式无关。对应于齐次解。,形式取决于外加激励。对应于特解。,是指激励信号接入一段时间内,完全响应中暂时出现的有关成分,随着时间t 增加,它将消失。
5、,由完全响应中减去暂态响应分量即得稳态响应分量。,(1)自由响应:,(2)暂态响应:,稳态响应:,强迫响应:,各种系统响应定义,没有外加激励信号的作用,只由起始状态(起始时刻系统储能)所产生的响应。,起始状态等于零(不考虑原始时刻系统储能的作用),由系统的外加激励信号产生的响应。,(3)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各种系统响应定义,例2-4:已知系统方程为,起始状态为:,输入为:,求系统自由响应与强迫响应,零输入响应与零状态响应暂态响应与稳态响应,解:特征根为-3,齐次解为,由输入得特解为 1,全解为:,代入起始状态,得全解为:,自由响应 强迫响应,零输入响应为:,零状态响应形式为:,代入零状
6、态,得:,由起始状态得,全解为:,例,求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及系统全响应。,解:零输入响应为:,零状态响应为:,输入为 时,起始状态不变,,全响应为:,例,求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及系统全响应。,零状态响应为:,起始条件为,输入不变,仍为,解:零输入响应为:,由起始状态得,全响应为:,二、对系统线性的进一步认识,由常系数微分方程描述的系统在下述意义上是线性的。(1)响应可分解为: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2)零状态线性:当起始状态为零时,系统的零状态响应对于各激励信号呈线性。(3)零输入线性:当激励为零时,系统的零输入响应对于各起始状态呈线性。,零状态响应为,(1)设零输入响应为,为大于零的实
7、常数。,(2)初始条件增大1倍,当激励为,求:(1)初始条件不变,当激励为 时的全响应,当激励为 时,其全响应为,已知一线性时不变系统,在相同初始条件下,当激励为 时,其全响应为,例2-5,时的全响应,则有,解(续),解得,2.5 冲激响应和阶跃响应,冲激响应阶跃响应,系统在单位冲激信号 作用下产生的零状态响应,称为单位冲激响应,简称冲激响应,一般用h(t)表示。,一冲激响应,1定义,2一阶系统的冲激响应,3n阶系统的冲激响应,2.一阶系统的冲激响应,列系统微分方程:,例2-6求下图RC电路的冲激响应。,齐次方程,奇异函数项相平衡原理,代入原方程,整理,方程左右奇异函数项系数相平衡,已知方程,
8、冲激响应,求导,注意!,波形,h(t)判断系统稳定性:,1.h(t)波形衰减,则系统稳定;,2.h(t)波形等幅震荡,则系统临界稳定;,3.h(t)波形无限增长,则系统不稳定;,h(t)判断系统因果性:,t0时,h(t)=0,则系统因果。,例2-7 求系统的冲激响应。,解:,求特征根,冲激响应,将e(t)(t),r(t)h(t),带u(t),根据系数平衡,得,求系统冲激响应。,解:输入为冲激信号,原方程可改为:,冲激响应为:,例2-8,代入方程,得:,响应及其各阶导数(最高阶为n次),3n阶系统的冲激响应,(1)冲激响应的数学模型,对于线性时不变系统,可以用一高阶微分方程表示,激励及其各阶导数
9、(最高阶为m次),(2)h(t)解答的形式,设特征根为简单根(无重根的单根),由于 及其导数在 时都为零,因而方程式右端的自由项恒等于零,这样原系统的冲激响应形式与齐次解的形式相同。,总结,冲激响应的求解至关重要。,冲激响应的定义零状态;单位冲激信号作用下,系统的响应为冲激响应。,冲激响应说明:在时域,对于不同系统,零状态情况下加同样的激励,看响应,不同,说明其系统特性不同,冲激响应可以衡量系统的特性。,用变换域(拉氏变换)方法求冲激响应和阶跃响应简捷方便。,二阶跃响应,系统的输入 其响应为。系统方程的右端将包含阶跃函数,所以除了齐次解外,还有特解项。,我们也可以根据线性时不变系统特性,利用冲
10、激响应与阶跃响应关系求阶跃响应。,系统在单位阶跃信号作用下的零状态响应,称为单位阶跃响应,简称阶跃响应。,1定义,2阶跃响应与冲激响应的关系,线性时不变系统满足微、积分特性,阶跃响应是冲激响应的积分。,一、用冲激函数表示任意信号,t,t,2.卷积,0,t,0,t,0,其他t,0,其他t,在时域中,把任意函数分解为无限多个冲激函数的叠加积分表示式,t,t,多点抽样,一点抽样,冲激函数的抽样性,二、卷积积分求零状态响应,输入,零状态响应,1.如果 是一个有始信号,,2.因果系统:0,h()=0,,3.有始输入作用于因果系统:,三卷积的计算,卷积积分中积分限的确定是非常关键的。,用图解法直观,尤其是
11、函数式复杂时,用图形分段求出定积分限尤为方便准确。,信号持续时间无穷大时,可用公式求。,卷积的图解说明,例2-10,X,浮动坐标,浮动坐标:,下限 上限,t-3,t-0,t:移动的距离,t=0 f2(t-)未移动,t 0 f2(t-)右移,t 0 f2(t-)左移,-1,1,t-1,两波形没有公共处,二者乘积为0,即积分为0,-1 t 1,时两波形有公共部分,积分开始不为0,积分下限-1,上限t,t 为移动时间;,1 t 2,即1 t 2,2 t 4,即2 t 4,t 4,即t 4,t-31,卷积结果,卷积结果区间的确定,卷积结果区间,例2-11 求下列两函数卷积,用公式法解:,总结,求解响应
12、的方法:,时域经典法:,双零法:,完全解=齐次解+特解,解齐次方程,用起始条件求系数;,2.7 卷积的性质,代数性质微分积分性质与冲激函数或阶跃函数的卷积,一代数性质,1交换律,3分配律,2结合律,系统并联运算,系统级联运算,1.系统级联:交换律,系统级联,框图表示:,时域中,子系统级联时,可交换子系统级联顺序。,2.系统级联:结合律,系统级联,框图表示:,时域中,子系统级联时,总的冲激响应等于子系统冲激响应的卷积。,请用积分器画出如下微分方程所代表的系统的系统框图。,例2-12 系统级联:交换律,方程左端只保留输出的最高阶导数项,积分 n=2 次,使方程左端只剩下r(t)项,系统框图,系统框
13、图,直接I型,直接II型,对于线性时不变系统,子系统级联顺序可交换。,66,直接型所用的积分器最少,所以也称为正准型,将正准型的加法器相加即得简化的模拟图。,67,直接型,68,直接型,69,y(t),x(t),直接II型,3.系统并联:分配律,框图表示:,子系统并联时,总系统的冲激响应等于各子系统冲激响应之和。,例2-13,图(a)系统由三个子系统构成,已知各子系统的冲激响应 如图(b)所示。求复合系统的冲激响应,并画出它的波形。,(a),(b),解:,如图(c)所示,X,(c),二微分积分性质,微分性质积分性质联合使用,利用微积分性质可简化卷积运算。,g(t)的积分,三.与冲激函数或阶跃函数的卷积,例2-14 求下列两函数卷积,解:,例2-15,2.9利用卷积积分分析通信系统多径失真的消除方法,两系统的冲激响应为:,希望建立一个逆系统,使输出为e(t):,屡试法,设,设,以此类推,得,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396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