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思想品德课标解读.ppt
《小学思想品德课标解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思想品德课标解读.ppt(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教学建议”学习体会,吉庆镇中心小学 孙静宜,品德与生活(2011版)课标:,以培养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性综合课程。,品德与社会(实验稿)课标: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品德与社会(2011版)课标: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课程目标品德与社会(2011版)课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中增加了“爱亲敬长”“具有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自豪感”;能力与方法目标中提出“养成安全、健康、环保的良好生活和行为习惯”“力所能及地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能力目标;知识目标中降低了一部分知
2、识要求。,修订稿 整体把握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的关系;创设多元情境,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因地制宜地拓展教学时空;有效组织适宜的教学活动。,实验稿 全面把握课程目标;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充实教学内容;拓展教学空间。,品德与社会“教学建议”修订对照,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课程目标通过一个个中观、微观教学目标来实现。,课程目标具有指导性,决定教学目标的方向,辐射本门课程实施的全过程。,教学目标的制定,制定教学目标要以课程目标为基础。在整体把握课程目标的前提下,定位每一课的教学目标。体现教学的层次性和阶段性。教学目标的确定要与本地学生的
3、现有基础相吻合。把了解学生作为基础。同一教学内容,不同地区的学生基础、现实环境不同,教学目标有所区别。教学目标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要集中、明确。避免面面俱到,大而空。不同类型的课,目标有所侧重。,学生的生活经验是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基础。教师首先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设计教学,同时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加深他们对社会的认识。,通过创设多样化情境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对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意义的理解从学生个体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不是被加工的对象。作为独立的人,有着独特的生活感受。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
4、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从学生发展看,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与社会的互动中自主建构,自我发展的。从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看,培养有主见和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是形成创新人格和创新型人才的前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两种形式,学生个体的独立探究和思考 1 是学生个体能独立完成的任务。2 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会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与伙伴的合作学习与探究 1 强调发挥群体智慧,共同参与。2 合作学习对于不同年龄的学生有不同的层次 3 关注合作学习的实际效果,避免走过场。,本课程的教学时空不局限于课堂和学校。教师应将本课程的教学与相关学科以及班队活动、学校德育活动
5、、社区活动、社会重大事件等紧密结合,从中捕捉、挖掘鲜活的素材,调动学生在课外学习和活动中获得的经验和知识,充实本课程的教学过程。同时将课内学习延伸至其他学科的学习或校内外其他活动中,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版)“教学建议”(四),因地制宜地拓展教学时空,拓展教学时空的概念,从学习内容的扩展看:学生可利用的学习资源不仅局限于教科书,而是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1 每一个地区都有可利用的教学资源优势。2 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提高对生活中各种事物的敏感性。3 善于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自己去感受、挖掘、发现生活中的学习资源。,有效组织适宜的教学活动,开展多样的活动是学生学习
6、的主要形式 通过引导儿童主动参与各类活动来进行教学,是本课程教学的一大特点。在本课程中,儿童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是通过活动主动地进行建构,而不是依赖教师的直接传授。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版)“教学建议”(二),多样的活动类型互动性活动:交流、讨论、辩论、实践性活动:参观、调查、访问、践行、体验模拟类活动:游戏、角色扮演、情景模拟操作类活动:小制作、画画、图表及撰写报告查阅类活动:阅读、查找、搜集资料、多媒体,教学活动的适宜和有效性,适宜: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条件选择活动方式。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和现实基础相适宜,符合学生认知基础和现有能力。与本地的实际条件相适应,就
7、地取材、因地制宜。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相吻合,教师的作用,教师是儿童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指导者。在教学中,教师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不是“教”教科书的人,而是努力为儿童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的支持者;与儿童共同进行活动的合作者;在参与儿童活动的过程中,引导活动向正确方向发展,带领儿童向着课程目标前进的指导者。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版)“教学建议”(三),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学习的发起者,邀请者。注意开启学生的学习兴趣点,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他所喜欢的学习中来。学习活动的设计者。要设计富有创造性和思考性的情境活动和探究问
8、题。学习过程的领导者和推进者。(1)营造一个民主的、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畅所欲言,尊重学生的独到见解。(2)给学生以方法和正确的价值引导。(3)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表现,并通过恰当的评价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快乐和成就感。,谢 谢 大 家!,案例 遵守交通规则靠自觉1.态度:初步形成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注意安全的现代交通意识。感受到生命的可贵,懂得珍爱生命。2.能力:通过运用观察、访问等各种办法搜集、整理关于交通法规、交通事故的信息;初步具有归纳能力和调查、访问获取信息的能力。3.知识:观察本地交通秩序现状,知道与小学生关系密切的交通规则和常识,明确不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带来的危害。,在教学过程中,教
9、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组织和开展教学活动,注意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关注学习过程中生成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目标。教学活动完成之后,还应通过学生的反应和作业检验目标的达成状况,深入反思并不断改进教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版)“教学建议”(一),教学过程中的目标意识与目标达成,根据教学目标组织和设计教学活动,并将其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教学目标要服从于学生的学习需求,要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活动表现,特别是根据学习过程中生成的问题,调整目标。依据教学目标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效,反思并改进教学。,教师要在把握整个课程目标的基础上,设计单元或课的教学目标,处理好长期形成的目标和短期教学目标之间的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思想品德 解读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395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