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经济专题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经济专题课件.ppt(7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本专题主要讲述了中国古代经济结构发展演变的表现、经济领域的各种制度、政策及特点。古代中国有着发达的农业、先进的手工业和繁荣的商业,从而为辉煌灿烂文明的萌生和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经济基础。但到明清时期,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的落后性、保守性以及封建王朝的“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也阻碍了中国古代农业文明向近代工业文明的演进,最终导致中国在近代的落伍。,【专题综述】,(1)本专题在高考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农业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经济思想和政策、商业的发展表现、特点及农耕文明对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科技文化的影响仍将是高考命题的重点;选择题与非选择题仍是
2、高考考查的主要方式,应特别重视古代经济发展对政治、思想、科技文化特征的影响等。(2)复习时应注意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之间的内在联系,加强对重要经济政策的评价,理解和掌握古代经济结构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对今天的经济建设,有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和教训。,【考向预测】,(3)联系热点问题,从历史的角度进行思考。如“三农”问题、粮食生产状况问题等;从古代商业发展与城市商品经济发展的角度,理解当前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完善的必要性。(4)从人类文明演进和社会转型的角度,将古代农业文明、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联系起来,中外对比,加深理解近代中国落伍的原因和现代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历史根源。,(1)
3、复习中国古代的农业时,抓住一条线索即精耕细作农业生产体系的形成过程,从耕作方式、生产工具变化、小农经济的产生、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等方面进行梳理主干知识;综合分析评价小农经济的特点、地位和影响,认识明清时期中国逐渐落伍的历史渊源。(2)复习古代手工业,要抓住一个核心:官营手工业。两个演变趋势:手工业由官府垄断到逐渐被打破;由官营手工业为主导到明朝中期以民营手工业为主导。三种经营形态(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的特点及地位。,【复习策略】,三种行业(冶金、制瓷、纺织)方面的成就;综合认识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对世界的贡献以及民间手工业发展艰难缓慢的因素和影响。(3)用列表
4、法梳理我国古代商业在不同阶段的发展概况,综合分析影响商业发展的因素;运用文字图表材料,分析商业发展对古代城市布局、职能及发展阶段特征的影响;综合分析政府政策对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及对外贸易等方面的影响,理解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政治目的。,(4)抓住三种土地制度、两个政策(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政策)进行梳理基础知识;综合分析封建土地制度造成的土地兼并现象及影响;分析比较重农抑商政策与海禁、闭关政策的异同,认识两种经济政策对中国由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影响。,【答案】私有农业家庭手工业重农官营私营家庭,专题 2 重点要点探究,探究点一中国古代的农业耕种方式和土地制度,1耕作方式(1)中国古代经
5、历原始社会的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转变,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铁犁牛耕成为中国古代主要的耕作方式。这种耕作方式决定了中国古代基本生产模式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劳动的男耕女织为主要组织方式,推动了古代农业精耕细作技术的进步。,专题 2 重点要点探究,(2)“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在没有天灾、战乱和暴政的前提下可以使农民勉强自给自足。具有规模小、水平低、分散性和抵御天灾人祸的脆弱性。(3)农民生产方式、耕作方式以及农业工具的不断改进,不断推动我国古代经济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但是这种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近代它已经
6、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专题 2 重点要点探究,2土地制度(1)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包括原始社会的土地公有制、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和封建社会的土地私有制。封建土地所有制又有三种类型:国家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其中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是封建生产关系存在的基石。农民土地所有制虽不占支配地位,但却广泛而分散,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和长期存在的基础。(2)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的影响: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成为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随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专题 2 重点要点探究,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促使一家一户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使小农
7、经济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经济模式,推动了我国农业精耕细作生产技术的发展。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地主凭借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土地,导致土地兼并严重,造成封建社会的流民问题和社会贫富分化,到明清时期封建土地私有制成为农业发展的桎梏。土地兼并现象容易造成社会的不稳定,促使封建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调整土地政策,如北魏至隋唐前期的均田制等,以维护小农经济,稳固封建统治,但不能从根本上抑制土地兼并。,例题1(2010年浙江卷)下列是从古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中读出的信息,其中错误的是A农民生活艰辛 B土地兼并严重 C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 D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
8、解析】题干材料中的“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反映了农民生活的艰辛,A项正确。“卖新丝”“粜新谷”,反映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C项正确。“新丝”是手工业品,“新谷”是农作物,反映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及土地问题,故B项错误。,B,例题2(2010年浙江卷)农耕技术的发明与改进,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比较右侧两图,其中图8(1)所示的耕作技术始见于 A战国 B秦 C西汉 D东汉【解析】图(1)是东汉时期出现的一牛挽犁,图(2)是西汉时期出现的耦犁(二牛抬杠)。春秋战国时期,在一些发达地区已经采用了牛耕技术。商鞅变法后,秦国后来居上,也普遍使用牛耕。西汉时,赵过推广耦犁(
9、二牛抬杠),但这种两牛牵引的耦犁回转不便,到东汉时,在一些地方开始被比较轻便的一牛挽犁取代。由此,战国、秦、西汉都早于东汉,排除A、B、C三项。,D,例题3(2010年天津卷)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图1 图2A铁犁牛耕的出现 B耕犁技术的成熟 C精耕细作的开始 D单位亩产量提高【解析】图一为汉代出现的两头牛牵引的耦犁(二牛抬杠),回转不便;图二是唐代出现的曲辕犁,可控制耕土的深浅。从图1到图2的变化中,犁的变化是最主要的部分,因此这直接反映出耕犁技术的进步和成熟。,B,专题 2 重点要点探究,名师点津古代精耕细作的耕作技术是推动农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土地制度是农业发展的基础,
10、这一切都是影响古代农业发展进步的重要因素,故在高考中命题频率很高。如2010年浙江文综卷第14题、2009年福建文综卷第14题对古代耕作方式的考查。再如2010年广东文综卷第13题、海南卷第3题、浙江文综卷第15题;2009年天津卷第1题、宁夏、辽宁卷第26题;2008年上海卷第5题等,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特征及影响。估计今后命题还将从耕作方式的演变历程及影响、土地制度变化的表现、特征及影响等角度进行命题考查,复习时应格外注意。,探究点二小农经济的特点及影响,1特点(1)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2)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的基本生产模式。(3)生产主要满足自家
11、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4)具有规模小、水平低、分散性和抵御天灾人祸的脆弱性。2地位:小农经济是封建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在中国古代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专题 2 重点要点探究,3影响(1)积极影响:自给自足,生产积极性高,推动中国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中国古代经济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时期,基本上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要求,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2)消极影响:小农经济的分散性、封闭性、保守性等弱点,导致人们具有“安土重迁”思想,阻碍了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明清时期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自然经济是封建制度存在的基础,它的牢固存在,
12、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例2南宋诗人范成大的诗写道:“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此诗歌不能反映的是 A小农经济的封闭性 B小农经济的完善性C.小农经济的保守性 D小农经济的稳定性,B【解析】从诗句“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可以反映出小农经济的男耕女织的特点,同时也反映出小农经济的稳定性、封闭性和保守性。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小农经济在封建社会占主导地位有其合理性,在封建社会的前期,有利于稳固刚刚建立起来的封建统治,但随着历史的演进,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和保守性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逐渐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阻力,故小农经
13、济不可能是“完善”的,因此B项符合题意。,名师点津小农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小农经济下,不仅影响了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而且对中国古代思想、科技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也深刻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至今人们思想中还有很多小农经济的观念残留。高考特别重视对这一考点的命题考查。如2009年山东卷的第10题、宁夏、辽宁卷第24题、广东卷第4题;2008年广东卷第2、4、26题等对小农经济的特点、影响及封建经济结构的变化进行了命题考查。预计今后这个考点仍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将会结合小农经济与封建专制制度、科技思想、人们生活观念的内在联系进行命题考查,复习时多与必修
14、1、必修3的相关章节进行链接复习。,探究点三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的特点,1多种经营模式并存。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形态长期并存。手工业的发展与农业生产紧密相连,但手工业的生产受到农业生产的限制。2官营手工业产品精美,品种繁多,占主导地位;民营手工业艰难发展,后来居上,明朝中期逐渐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3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多,劳动分工日益细化,手工业生产技术不断进步,在冶铁、制瓷、纺织业方面成绩辉煌。4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工场手工业出现,明朝中后期在私营手工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5手工业生产布局随着经济重心南移相应变化。宋代以前,经济重心在北方,手工业主要产地也在北方;宋
15、代以后,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手工业中心也逐渐转移到南方。6古代手工业生产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还远销海外、享誉世界,广受欢迎和赞誉。,例12009广东历史 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B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C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C【解析】从题干情境分析,江宁织造局的生产由政府派人主持,这符合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的管理方式,而官营手工业的特点是不投放市场,全部供皇室使用,故答案为C。,例题1【2010年深圳宝安区4月调研考试】明清时期,我国制
16、瓷工艺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的标志是 A白瓷的烧制 B青瓷的烧制 C青花瓷的烧制 D彩瓷的烧制【解析】白瓷已知最早在东汉已有出现,南北朝技术基本成熟,唐代邢窑、景德镇的白瓷制作十分精美;青瓷已知最早出现在商周,东汉晚期青瓷制作已有较高水平;青花瓷在唐代已有出现,成熟于元代,明代成为瓷器的主流;明清时期瓷器制作中彩瓷达到较高成就。,D,例题2【2010年陕西渭南教学质量检测】明朝中叶以后,在纺织业出现的新现象是A纺织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B官营手工作坊产品精美C丝织品远销国外 D民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解析】注意本题中强调的“新”现象。明朝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在制瓷、矿冶、纺织等行业中,超过官营手
17、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西汉时期,丝织品即已远销欧洲,获得“丝国”的美誉,C项错误。,D,名师点津古代手工业的特点及成就始终是高考命题的主要考查点。命题多利用图文材料,创设情境,考查学生识记和再现历史现象的能力。如2010年安徽文综卷第12题对古代手工业的成就考查、江苏卷第4题对手工业技术的考查;2009年海南卷对明代私营手工业地位变化的考查、江苏卷第4题对冶金技术的考查等。复习时要注意理解冶金业、纺织业和制瓷业等方面的成就,深层把握手工业发展与农业、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之间的内在联系。,探究点四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阶段特征,1.阶段特征(1)从西周至唐:坊、市分置,商业活动受地域和时间限制,官府直
18、接管理市场交易。城市的职能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商业贸易和市场的规模不大。唐代商业都市有所发展,农村集市贸易开始出现。,(2)宋元明清:坊市界限被拆除,打破了空间限制,镇兴起和发展,农村的“草市”发展。宋元城市商品经济繁荣,如出现了夜市、晓市、鱼市等,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明清时期:由于商业活动的繁荣,涌现出一大批工商业市镇,城市的生产性、专业性、商业性增强,对政治中心的依赖性减弱。但在封建专制制度下,实行严格的专卖制度,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2城市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1)影响着人口迁移的流向。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走向城市,城市人口增多,城市规模扩大。(2)伴随经济重心
19、的南移,城市逐渐由北方内陆向南方东南沿海、沿江一带发展。(3)影响着城市市民生活和文学艺术的发展。,例题1(2010年福建卷)明代闽部疏载:“凡福之紬(绸)丝福漳之桔,福兴之荔枝,泉漳之糖,顺昌之纸,无日不走分水岭及浦城之小关,下吴越如流水。其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计,皆衣被天下。”材料反映明代福建A海陆交通十分发达 B商品经济活跃 C成为全国经贸中心 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解析】材料主要反映的就是福建商品经济活跃。此题考查论从史出,材料中“无日不走分水岭及浦城之小关,下吴越如流水。其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计”有涉及到水路交通,但未能反映发达,其意图还是反映商品在流通而矣,故排除A;要反映成为全国经贸中
20、心必须要有全国范围内的横向比较,材料显然没有,故排除C;要体现资本主义萌芽就要有雇佣关系,材料显然没有体现,故排除D。,B,例题2(2010年新课标全国卷)下表是明代洪武至弘治年间(13681505)徽州祁门土地买卖契约情况表,上表反映了 A宝钞在民间的信用降低 B社会经济大幅度衰退 C生活资料均可作为支付手段 D白银始终是主要流通货币【解析】本题考查明代货币发展,意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的能力。通过对图表的解读,B,C,D均不符合史实.,A,例题3【2010年佛山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材料描绘的是 A汉都长安 B隋朝洛阳
21、 C唐都长安 D宋都东京【解析】宋以前,市在经营时间有严格限制,材料中提及“民家争占酒楼玩月”说明经营时间上不再受限制,出现夜市。所以这最可能是宋朝的事。,D,例52010江苏历史 中国古代饮茶之风始于唐,盛于宋。到宋代,茶叶已成为中原及周边各族人民“一日不可以无”的日常消费品,对宋代的社会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材料一西戎茶马之市,自宋已然。盖土蕃潼酪腥膻,非茶不解其毒(中原)藉之可以得马。以草木之叶,易边场之用,利之最大者也。明谢肇制五杂俎 材料二蜀中旧使交子(纸币),惟有茶山交易最为浩瀚。宋苏辙论蜀茶五害状,材料三宋榷(专卖)茶之制,择要会之地,曰江陵、曰真州(江苏仪征)初数户,后繁之。市中
22、茶坊林立,徽人、晋人荟萃,五音杂语。输之于边,数倍利之,骤富焉。宋庄季裕鸡肋编 材料四(东京)朱雀门外除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又北山子茶坊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宋政府茶叶专卖的主要原因。(2)据材料二、三、四和所学知识,分析茶叶贸易对宋代商品经济的影响。(3)茶坊、瓦肆等大量兴起,乃宋代开创之新气象。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在城市商业布局、思想、文学等方面的新变化。,【答案】(1)增加财政收入;促进贸易发展;增强军事力量。(2)促进纸币流通;经济城镇兴起;城市商业繁荣
23、(市井生活繁荣);地域商人出现。(3)城市商业布局:打破市坊界限。思想:出现了一个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系统(理学)。文学:出现一种更易抒发感情,表现市井生活的新体裁(宋词)。,【解析】本题以茶叶为媒介切入,考查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对城市、思想、文学等方面的影响。第(1)问结合材料一中“藉之可以得马”“易边场之用,利之最大者也”,迁移宋代积贫积弱的政治特点,可以从财政收入、军事力量增强等方面分析宋代茶叶专卖的主要原因。第(2)问提取材料二中“交子”,材料三中“择要会之地”“市中茶坊林立,徽人、晋人荟萃,五音杂语”及材料四中“茶坊每五更点灯谓之鬼市子”等关键信息,可以理出茶叶贸易对货币流通、
24、城市商品经济繁荣的影响。第(3)问回忆所学知识,从宋代市坊界限被打破、理学出现、文学体裁变化等方面归纳出新的变化。,名师点津古代商业发展的表现、阶段特征及影响始终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区域,且在非选择题上命题特别多,如2009年江苏卷第21题关于江南士大夫社会角色的变化、2008年海南卷第26题对古代商人地位的考查等。特别注重商品经济发展对社会各方面影响的考查,如2010年全国课标卷第27题对明代商品经济发展对土地买卖影响的命题、福建文综卷第15题对资本主义萌芽的命题;2009年宁夏、辽宁文综卷第27题,山东卷第9题对宋代城市商品经济发展的命题考查等。估计这一考点命题仍有增加的趋势,复习时要特别注意
25、商业和城市发展与政治、经济、思想、科技文化及人们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内在联系。,探究点五重农抑商政策与闭关锁国政策的比较,例12010浙江文综 明代沉船“南澳一号”发掘引起社会关注,学生以此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一条史料是:“(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几三十载。”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A明代没有民间的海外贸易B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C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D明政府从此废除“海禁”政策,C【解析】据题干材料中的“(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信息,可知明朝前期是有私贩到日
26、本从事贸易的,A项错误;中国古代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B项不符合史实;“海禁”政策从明朝开始一直到清朝仍继续实行,D项错误。据中国“开市舶不得亦禁不得奉旨允行,几三十载”的信息,可以判断出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答案为C项。,例题2(2010年四川卷)农耕文化塑造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面貌,影响深远。“重农抑商”的观念与政策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A重农抑商政策并不禁止商人追求利润 B重农抑商观念是中国农耕社会的产物 C重农抑商政策提升了战国时秦国国力 D重农抑商观念在明清时期已基本瓦解【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意在考查对历史概念的理解能力。D 项错在
27、“基本瓦解”,应为“受到一定冲击”(资本主义萌芽及早期民主启蒙思想),D,名师点津重农抑商政策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始终是高考的重点,但高考选择题命题不多见,主要是在非选择题上进行命题或者链接考查,如2010年海南卷第26题对明代商人和重农抑商政策的命题;2009年安徽卷第36题对清代闭关锁国政策的链接考查;2008年海南卷第26题对古代商人地位的考查等。学习本考点应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热点综述】,“三农”问题始终是高考的长效热点问题之一。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发展现代化农业;增加农民的收入,改善农民生活;关注民生,建设和谐新农村是当前我国的重要战略重点,
28、也是拉动消费,扩大内需的需求,因而每年中央一号文件都特别重视农业的发展,提出许多政策和措施;同时改善经济结构,积极发展第三产业,也是当前我国发展经济的重要方针之一,这与本专题的古代重农政策、商业发展密切相关,复习时要注意利用现实问题来解读历史问题,从中吸取经验教训。,(1)从当前国家重视农业的政策思考分析中国古代重农措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和农具的发明、改进,农作物的培植、引进和推广所涉及的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对当今发展现代农业的启示。(2)结合社会实际问题,分析评价古代以农立国的思想与重农抑商政策,认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义。(3)从当前经济区域发展不平衡和西部大开发热点的角度,思考
29、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原因和影响,分析对今天三农问题解决的启示。(4)从当前农村改革深化的角度,理解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利弊;从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理解环境保护和粮食生产的重要性以及农村城镇化进程问题。,【热点演练】,12010广州模拟 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A精耕细作 B刀耕火种 C男耕女织 D铁犁牛耕,D【解析】A项是农业耕作的特点,不是耕作方式,应排除;B项是原始农业时期的耕作方式,应排除;C项是小农经济的经营方式,即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的简单分工,应排除。铁犁牛耕才是封建社会的耕作方式。答案为D。,22010枣庄模拟 杜甫石壕吏:“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30、。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这则材料直接反映了()A唐朝均田制遭到破坏B唐朝小农的兵役和徭役沉重C唐朝的租佃关系发展D唐朝地主对农民的剥削严重,B【解析】诗的大体意思是一家之中三个男子都要服兵役,老妇人被官员征召服徭役,说明了封建小农经济下农民承受着封建国家沉重的徭役和兵役,答案为B。材料中没有唐朝地主对农民的剥削的信息,更没有反映出土地制度和租佃关系的变化问题,故排除A、C、D项。,32010哈尔滨三中、东北育才、大连育明、天津耀华四校二模 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在)引发人们经商致富的动机中,实际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以下能够为这一
31、论断提供依据的是()A商人经商积累的财富主要用来买田置地B政府实行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C农民极端贫困,无力从市场上购买商品D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A【解析】本题要求回答的是“经商致富的动机中,实际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的论据”,意指商业自身内部存在着不利于商业发展的因素。B、C、D三项都是外部阻碍商业经济发展的因素,不符合题意要求,排除。封建国家重农抑商政治下,商人经商积累的钱财用来购置土地,影响了扩大经营的资本,影响了工商业的发展,故答案为A。,42010苏北四市模拟 杜牧上李太尉论江贼书记载:“(江贼)水劫不便,逢遇草市,泊舟津口,便行陆劫。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富室大户,多居其间。自十五年来,江南江北,凡名草市,劫杀皆便,只有三年再劫者,无有五年获安者。”从上述材料中可以提取的信息有()民间集市在江淮出现古代经济重心开始南移草市税是国家重要收入交易者财货缺乏安全保障A BC D,C【解析】通过题干中的“杜牧”可知,时间限定信息为唐代,古代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与唐代不符,排除选项;材料中并没有体现草市税是国家重要收入的信息,排除选项。答案为C。,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394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