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诗经.ppt
《中国文学史——诗经.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文学史——诗经.ppt(5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文学史,诗经,第一节 诗经的编定和体制,一、诗经释名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诗经被称为经,始见于庄子。但庄子所谓经,只是书籍之意。汉代提倡 儒术,将据说经过孔子整理的书,都称为“经”。,第一节 诗经的编定和体制,二、诗经作品产生的年代、地域和作者 诗经共有305篇,另有6 篇笙诗,有目无辞。诗经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最后编定成书,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产生的地域,约相当于今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及湖北北部一带。作者包括了从贵族到平民的社会各个阶层人士,绝大部分已不可考。,第一节 诗经的编定和体制,三、诗经编定 诗经作品时代跨度如此之长,地
2、域如此之广,作者如此复杂,显然是经过有目的的搜集整理才成书的。关于诗经的编定情况,在先秦古籍中没有明确记载。历史上有广泛影响的有“献诗”、“采诗”、“删诗”三种说法:,第一节 诗经的编定和体制,(一)献诗说 周代公卿列士献诗、陈诗,以颂美或讽谏,是有史籍可考的。国语周语上:“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第一节 诗经的编定和体制,(二)采诗说 汉代人认为周代设采诗之官到民间采诗,献于朝廷以了解民情。汉书艺文志:“故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政也。”,第一节 诗经的编定和体制,何休:“男女有所怨恨,相从而歌。饮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男年六十,女年五十,无子者,官衣食之,使之
3、民间求诗,乡移于邑,邑移于国,国以闻于天子。”这种说法是否确切,颇有争论。,第一节 诗经的编定和体制,(三)删诗说 汉人认为诗经是由孔子删定的。史记孔子世家:“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其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唐人开始怀疑孔子删诗说:“书传所引之书,见在者多,亡逸者少,则孔子所录不容十分去九。马迁古诗三千余篇,未可信也。”,第一节 诗经的编定和体制,事实上,早在孔子的时代,已有与今本诗经相近的“诗三百篇”的存在。孔子可能对“诗”作过“正乐”的工作,甚至也可能对“诗”的内容和文字有些加工整理。但说诗经由他删选而成,则是不可信的。,第一节 诗经的编定和体制,
4、四、诗经的体制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始见于荀子,这是古今最被认可的分类方法。,第一节 诗经的编定和体制,风、雅、颂分类的依据主要有音别和义别两说。音别即按音乐不同进行划分;义别从内容体裁角度划分。教材采用的观点是前者。诗经最初都是乐歌,只是由于古乐失传,后人已无法了解风、雅、颂各自在音乐上的特色了。,第一节 诗经的编定和体制,“风土之音曰风,朝廷之音曰雅,宗庙之音曰颂。”宋郑樵六经奥论,第一节 诗经的编定和体制,(一)风 十五国风160篇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周南、召南、豳都是地名,王是指东周王畿洛阳,其余是诸侯国名,
5、十五国风即这些地区的地方土乐。,第一节 诗经的编定和体制,(二)雅“雅”即正,指朝廷正乐,西周王畿的乐调。雅分为大雅和小雅。大雅31篇是西周的作品,大部分作于西周初期,小部分作于西周末期,小雅共74篇,除少数篇目可能是东周作品外,其余都是西周晚期的作品。大雅的作者,主要是上层贵族;小雅的作者,既有上层贵族,也有下层贵族和地位低微者。,第一节 诗经的编定和体制,(三)颂 颂是宗庙祭祀之乐,许多都是舞曲,音乐可能比较舒缓。周颂31篇,是西周初期的诗。鲁颂4篇,都是颂美鲁僖公的作品。商颂5篇,大约是殷商中后期的作品。从内容上可分为两类:那、烈祖、玄鸟明显是祭歌,主要是写歌舞娱神和对祖先的赞颂。长发和
6、殷武的祭祀意味不浓,主要写商部族的历史传说和神话。,第一节 诗经的编定和体制,五、诗经传诵情况 诗经是周代礼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行教化的重要工具。其编辑成书后,广泛流行于诸侯各国,运用于祭祀、朝聘、宴饮等各种场合,在当时的政治、外交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一节 诗经的编定和体制,左传中大量记载了诸侯君臣赋诗言志的事例,他们以“诗”来应对,以赋诗来表情达意。称引“诗”句,来进行讽谏或评论抒情,在上层的人际交往中,是十分普遍的现象,诗”在社会现实生活中具有实用价值,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孔子也很重视诗,曾以“诗”教授弟子,并对学“诗”的重要意义和社会功用有多方面的阐述。,第一节 诗经的编定
7、和体制,秦火以后,诗经以其口耳相传、易于记诵的特点,得以保存,在汉代流传甚广,出现了鲁、齐、韩三家诗。三家诗在西汉被立为博士,成为官学。鲁诗出自鲁人申培,齐诗出自齐人辕固,韩诗出自燕人韩婴,三家诗兴盛一时。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的古文“毛诗”晚出,在西汉虽未被立为学官,但在民间广泛传授,并最终压倒了三家诗,盛行于世。后来三家诗先后亡佚,今本诗经,就是“毛诗”。,诗经中的作品,内容十分广泛,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诗经可以说是一轴巨幅画卷,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世态人情、民俗风习等等,在其中都有形象的表现。其内容大致可分为:祭祀诗、农事诗、燕飨诗、怨刺诗、征役诗、婚恋诗这六大部分
8、。,第二节 诗经的内容,第二节 诗经的内容,一、婚恋诗 反映婚姻爱情生活的诗作,在诗经中占有很大比重,不仅数量多,而且内容十分丰富,既有反映男女相慕相恋,相思相爱的情歌,也有反映婚嫁场面,家庭生活等婚姻家庭诗,还有表现不幸婚姻给妇女带来痛苦的弃妇诗。这些作品主要集中在“国风”之中,是诗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精彩动人的篇章,代表作如周南关睢、卫风氓。,第二节 诗经的内容,周南关睢就是写男子对女子的爱幕之情,前三章表现了一个贵族青年对淑女的追求,和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心情。末二章,想象若能和她在一起,将要“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氓以一个普通妇女的口吻叙述自己从恋爱、结婚到被弃的过程。全篇叙事
9、和抒情相结合,巧妙地将事件过程和弃妇的思想情感融为一体,在女主人公悔恨地叙述自己恋爱、结婚和婚后被虐、被弃的遭遇中,表现出刚强自爱、果断坚决的性格。,第二节 诗经的内容,二、祭祀诗 上古祭祀活动盛行,许多民族都产生了赞颂神灵、祖先,以及祈福的祭歌。我国古代也特别重视祭祀,认为“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三年)。保存在大雅和“三颂”中的祭祀诗,大多是以祭祀、歌颂祖先为主,或叙述部族发生、发展的历史,或赞颂先公先王的德业,总之是歌功颂德之作。代表作 如大雅生民。,第二节 诗经的内容,大雅生民主要记叙了周始祖后稷的事迹。后稷的母亲姜嫄,祷神求子,后来踏了天帝的脚印而怀孕,生下了后稷,不敢养育,
10、把他丢弃。后稷历经磨难而不死,自幼聪明过人,后稷长大更是智力超群,从事种植业,种的庄稼十分茂盛,最后建立了强盛周民族的部落,而他成了周民族的始祖,成为农业种植之神。,第二节 诗经的内容,三、农事诗 我国农业有悠久的历史,很早就开始了农业种植活动,周人将自己的始祖与发明农业联系在一起,可见农业在周人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地位。诗经时代,农业生产已占有重要地位。诗经中的作品,不仅在道德观念和审美情趣上打上了农业文明的烙印,而且产生了一些直接描写农业生产生活和相关的政治、宗教活动的农事诗。代表作如豳风七月,第二节 诗经的内容,豳风七月是农事诗中最优秀的作品。叙述了农夫一年间的艰苦劳动过程和他们的生活情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文学史 诗经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392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