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主观题拓展新思维刘允琴.ppt
《透视主观题拓展新思维刘允琴.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透视主观题拓展新思维刘允琴.ppt(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透视主观题 拓展新思维广东高考文综以来政治主观题的探讨 东莞市光明中学 刘允琴,透视主观题 拓展新思维 一、命题透视 二、失分原因 三、教学尝试,1、设问数和角度、题号的次序、分值与难度。,2、考查的知识点。,3、背景的材料点。,4、试题的命制点。,一、命题透视,都是2问,角度有信息判断、原因依据或分析、影响意义、建议或措施等。题号有所不同,即从2010、11、12年36-1、36-2变为2013年的37-1、37-2,题号变化个人认为难度上的原因,分值基本稳定14-16分,中等难度,最好拿分但最难拿高分,区分度不大,得分55%左右。,1、设问数、角度和题号次序;分值与难度 必修1,设问:都是
2、1问,角度有体现、分析或简述、为什么即原因或依据(措施也可以考,但答案可能有拓展性的),题号分别是2010、11年36-3,2012年37-1,2013年36-1。分值:基本稳定11-12分,比较容易高分,基本上属于送分题目,得分60%左右。,1、设问数、角度和题号次序;分值与难度 必修2,设问:都是1问,设问角度有措施或建议,原因,认识,题号分别是2010、11年37-1,2012年37-2,2013年37-3。分值基本稳定9-11分;难度:个人认为是最难拿分的(像2010送分的几乎不存在了),难度是最大的,得分率30%左右。,1、设问数、角度和题号次序;分值与难度 必修3,设问有2010年
3、1问过度到2011年以来的2问(2010年37-2,2011年37-2、37-3,2012年36-3包含分析、意义,2013年36-2作用,怎样坚持观),设问角度有阐述或分析,简评,意义等,题号有37题最后一问或2问逐渐变为36题最后一问,个人认为也是难度问题,分值基本稳定13-16分,中等难度,只要方向和知识点不错是容易拿高分的,容易拉开档次,得分50%左右。,1、设问数和角度、题号的次序;分值与难度 必修4,2、考查的知识点。,必修1考查的知识点,必修2考查的知识点,必修3考查的知识点,必修4考查的知识点。,以必修4为例,2010年37-2阐述的发展观(16分),考查的是第7课的全部内容;
4、2011-2013年考查的框或者目的内容,2011年是37-2真理的条件性、具体性原理,简评观点(6分),2012年是36-3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分析“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这一论断,并阐述其现实意义(13分),2013年是36-2共同体现了价值观的什么作用?(4分)并分析怎样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主体观的(12分);2011年37-3两点论和重点论对文化体制改革的理解(10分),考查的是目下面的一段内容。如必修1,2010、2111年都是宏观(全书),2012、2013年都是微观(某个知识点);答案综合性都很强、能力要求也很高。可见,知识考查的都是主干知识,且知识 角度从宏观-中观-微观-
5、细微观。,3、背景的材料点。,可见,背景材料得选择都是当年国内或省内发展过程中经济、文化、政治、社会生活领域内呈现的突出问题或成就的热点,当然要选材的立意都是弘扬正能量,即是是反面材料也是正面引导。如:广东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刘易斯拐点现象,中等收入陷阱现象,对名人故里之争及炒作现象,文化体制企改制过程中的问题等。这是课标中培养学生情感价值观,是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要求,也是教育根本目的所在。,试题的命制点三合一:考试说明的要求与考试大纲考点要求的知识点,新教材最突出的特色或变动点,当年国内或省内发展过程中经济、文化、政治、社会生活领域内呈现的突出问题或成就的热点。如:2013年哲学题,36-2
6、问上述材料共同体现了价值观的什么作用?(4分)并分析党和政府是怎样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主体观的(12分)。首先,考查考试说明中获取和解读信息(以民为本思想的体现)、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基本观点)等要求,考试大纲中主干知识“(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6)人生价值(价值和价值观、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的要求。,4、试题的命制点。,其次,新教材P95对社会历史的主体中方法论表述不同且更为详细(老教材“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坚定地走与人民群众的实践相结合的道路,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的表述有不同且更简单(老教材为
7、“价值观不同,人们对事物的评价就不同;价值观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再次,背景题材是政府和党对民生问题的关注。,二、失分原因,(一)客观原因,1、信息的容量大。,2、答案的字数多。,2010-2013年主观题标准答案的字数分别是800、810、830、715,一般正常书写速度每分钟30-40字,至少要20分钟写完,何况还要审题思考分析呢,绝大部分学生都是最后做政治,所以学生往往很难写完或者仓促做完。再说答案都是高度浓缩的,学生很难答的如此简练。如:2013年36-用政治生活中有关政党的知识,谈谈党为什么要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答案的第2、4点学生
8、会写的很多。(答案为: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规定(3分),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必然要求(3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障(3分,)实现人民民主专政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3分)。,3、答案的要点活。,看似简单的题目,答案有时也是超出预料,如上题答案的第三点。再如“2010年36-1题目中用经济生活中社会公平和财政职能等知识”,答案为“社会公平需要合理的收入分配。政府对收入分配要进行调节。市场经济需要发挥财政的调控职能。财政可以弥补市场失灵导致的收入差距拉大。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共同富裕的目标。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中形成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的要求。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推动区
9、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差距的要求。”其中第3、4、5点都是问题中“等”字引发的。,中等难度的往往有一点是人想不到的。如:2012年36-3结合材料三,运用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原理,分析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这一论断,并阐述其现实意义(13分)。失分也是严重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好多同学没看清楚是两问,二是把实践是基础的四个方面都答在第一问。,难度较大的题目,学生更难以下手。如:2011、12、13年的文化生活省平均3分多点,很难拿到一半分。“2013年37-3用文化生活中的有关知识,就政府如何拉动居民文化消费提出合理建议(10分)”。答案为:发展经济,增强居民文化消费能力。(2分)发展先进文化,
10、引领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2分)提高居民文化素质,培育文化消费主体。(2分),4、设问的隐蔽强,试卷问题的设问比较隐蔽,导致学生在高度集中、信息量大、思维跳跃性大、内容容量大灯情况下,难以仔细审题,答案也难以周全。如:上面说到的“2010年36-1经济生活中社会公平和财政职能等知识”题眼中的“等”字,“2012年36-3运用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原理分析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这一论断,并阐述其现实意义”中“并”字眼(有两层)。,(二)主观因素。,学生教材不熟,知识张冠李戴,理解不透,表述不全,术语不准,迁移失败。如:2011年37-2结合材料二,从真理的条件性、具体性原理出发,简评“文
11、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的观点(6分)。学生往往遗漏最后一个要点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其实教材47-48面,目标题“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下面教材逻辑结构有三层有条件的、具体的、结论(启示或方法论)真理与谬论相伴而行。,1、知识未落实。,2、能力未到位。,学生无法提炼有效信息,对材料不能形成有机联系,知识定位不准,知识与题材结合不够,人文通识不广,思维不活跃等。如:2012年36-1结合材料一,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简析“中国之谜”的原因(6分)。学生只能照书答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三个特征或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之间的关系,不能答出答案第一个要点“社会主义
12、市场经济”与“中国经济”之间的关系。,3、解题未掌握。,由于文综是三科一张卷,在思维高度集中的情况,不单是答题,还要靠考虑三科时间分配和思维的跳跃问题,容易造成学生审题不细,破题不易;答题思路不清,要点不明,模式不熟,要点不全,答案也有书写潦草、没有分点子标号子等不规范的非智力因素。如:2013年36-2上述材料共同体现了价值观的什么作用?(4分)并分析党和政府是怎样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主体观的(12分)。高分还是不多,原因在于一是思路不清,没有把2问分开答,混搭一起;二是答题套路不熟,模式不对,第一问就是“原理内容+材料”,第二问是“原理内容+切材料;方法论及其重要性+切材料。当然上面说到
13、的“2010年36-1经济生活中社会公平和财政职能等知识”,“2012年36-3运用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原理分析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这一论断,并阐述其现实意义”,失分的原因也属审题不仔细,答题没条理,答案不全面等。,三、教学尝试,“纲”即课标、大纲及考试说明。课标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体现国家对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明确考点及考点范围和能力层次要求。我们要深刻研讨做到心中有数,从而避免简单问题复杂化和复杂问题简单化,以准确把握高考的方向、要求、广度和深度。首先,要研究考点考查的形式,哪些考点只能以客观形式出现,哪些考点
14、既可以以客观也可以主观出现,当然还要结合教材来判断。例如:考纲中“价值和价值观”与“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两个考点,参看大纲与教材,可知“价值”会以客观形式考查,“价值观”从广义上主观和客观都可以考查、狭义上客观形式考查,“价值观”包含知识点有含义及性质、导向作用、价值判断和选择;“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以客观和主观形式都可以出现,如2013年36-2上述材料共同体现了价值观的什么作用?就以主观出现。,1、以纲为纲,把握方向。,其次,要注重考纲变化之处或者新提法。编教材与出考卷是不同部门,教教材的与编教材的也不同人马,那么教材、大纲、考题三者配合不是太默契,会有歧义。考纲往往具有具有滞后性,自2007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透视 主观题 拓展 新思维 刘允琴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392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