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前配合性试验技术.ppt
《输血前配合性试验技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输血前配合性试验技术.ppt(10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输血前配合性试验技术,主要内容,一、ABO和Rh血型鉴定二、抗体筛选和鉴定三、交叉配血试验四、抗人球蛋白试验五、血小板输注前的抗体检测及配合试验六、血浆输注前配合试验,输血风险,血型定型是基础 目的:准确定型,选择相容血液意义:输血安全、有效,一、ABO和Rh血型鉴定,1.ABO定型 最适的反应温度为4,但在室温反应良好,常规的ABO定型试验仅在室温进行。,红细胞常规ABO定性,血型 正定型 反定型 抗 A 抗 B Ac Bc Oc A+-+-B-+-O-+-AB+-,鉴定方法介绍,1)玻片法、试管法(经典方法)玻片法和试管法的实验原理基本相同,二者的共同点是操作简便,玻片法只做正定型,试管法
2、进行ABO血型鉴定的正定型和反定型。缺点:操作不易自动化、批量化、结果不易保存,2)微柱凝胶法过滤介质为颗粒直径26-103 nm的葡聚糖100凝胶,凝胶间缝隙只允许游离红细胞通过,与抗 体反应的红细胞不能通过。工作程序和结果的判读易于标准化,自动化。该实验方法还具有所需标本少、结果准确、抗干扰能力强、溶血和脂血影响少、重复性好等优点,有利于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提高工作效率。,微柱凝胶法结果,3)PCR血型基因分型 包括PCR-SSP(PCR-序列特异性引物)技术、PCR-SSO(PCR-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酶探针)技术、PCR-SSCP(PCR-单链构象多态性)技术、基因芯片等。,基因分型技术的应
3、用:疑难血型鉴定:ABO 血型亚型的鉴定、血型抗原减弱个体的血型鉴定、抗体消失的血型鉴定、获得性B的鉴定等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的患者血型鉴定 亲子鉴定及法医应用等,4)ABO血型的流式细胞术检测方法和原理是用荧光素标记人源抗-A、抗-B 单克隆抗体,与待测标本中的红细胞反应,然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待测标本中细胞与抗-A、抗-B 单克隆抗体的结合情况成本高、操作复杂,非常规方法利用流式细胞术对孕妇血流中微量的胎儿红细胞进行检测可以实现非侵入性胎儿血型鉴定,抗原抗体比例:一般认为增加抗体量能提高检测敏感性,极少有显著性抗体过量而抑制凝集反应者(前带现象)。2滴血清+1滴 2%5%红细胞必要时血清
4、增加到1020滴前带现象:一种抗原-抗体反应的现象。以定量抗原检测抗体,若抗体过剩,可使所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反而减少,而不出现凝集。,盐水试验多采用立即离心法,正确的操作是红细胞悬液加到血清后立即离心并观察结果。反应时间过长而延误立即离心的时间对ABO血型系统的抗体检出影响较大。如果在室温放置2分钟后离心,可能使凝集减弱,并伴有溶血现象。如果在室温放置5分钟后离心,原有的凝集可能消失,并有溶血。,常规定型试剂要求,第一、高度特异,只能与相应的红细胞抗原发生凝集第二、抗A血清效价在1:128以上,抗B血清效价在1:64以上第三、亲和力要求抗体和抗原发生的速度应在两者相加后15秒内出现凝集,其强度为
5、3分钟时凝块不小于1mm2第四,冷凝集素效价在1:4以下,ABO定型试验中的常见问题,1)技术和管理错误:标本、试剂、器材原因;离心力过度或不足;阳性反应产生溶血现象未能识别;漏加试剂、结果记录和判断错误;细胞与血清间比例不适当。2)血清异常:Wharton胶或血清蛋白引起缗 钱状形成,影响反定型结果。3)红细胞致敏:受免疫球蛋白致敏的红细胞,在含高蛋白介质的试剂中,可发生凝集。4)异常基因型:ABO亚型的检查中,A、B抗 原可能为弱抗原,难以检出。,5)近期输血:试验前输入ABO血型不一致的红细胞,使血液标本成为混合血型的红细胞悬液,定型时显示“混合外观凝集”现象。6)嵌合体血型(开米拉,c
6、himerism):这种血型者体内有两类红细胞群体,定型时可以出现“混合外观凝集”现象。7)疾病因素导致抗原减弱:某些白血病患者和难治性贫血患者等。8)红细胞多凝集现象:红细胞因遗传或获得性的表面异常,发生多凝集现象。,9)获得性B:由于革兰阴性杆菌的作用,红细胞可获得“类B”的活性。10)血型特异性物质过高:一些卵巢囊肿病例,血型物质的浓度很高,可中和抗A和抗B定型试剂,要得到正确的正定型结果,必须洗涤红细胞多次。11)近期内进行大量的血浆置换治疗:由于使用大量的非同型的血浆作置换治疗,造成反定型错误。12)异常的血浆蛋白:受检者血浆中异常的白蛋白、球蛋白比例和高浓度的纤维蛋白原等导致缗钱状
7、形成,造成假凝集现象。,13)不规则抗体的存在 14)低丙种球蛋白血症:低丙种球蛋白血症(丙种球蛋白量减低)病例,可能会因免疫球蛋白水平下降而使血清定型时不凝集或弱凝集反应。15)药物等因素:药物、右旋糖酐及静脉注射某些造影剂引起红细胞凝集或类似凝集。16)年龄因素:免疫系统尚未健全的婴儿、由母亲被动获得抗体的婴儿,或抗体水平下降的老人,试验时可出现异常的结果。17)防腐剂因素,正反定型不符的解决,正定型中意外阳性或阴性的解决办法:加入自身对照增加血清/细胞比例降低孵育温度,延长孵育时间 4/22/37 15min-30min镜检洗涤红细胞用不同来源的抗体试验用人源性试剂作吸收放散(并作相应对
8、照),反定型中意外阳性或阴性的解决办法:血清和筛选A1细胞阳性、A2细胞阴性、自身阴性:可能是含有抗A1的A或AB型部分筛选细胞阳性、自身阴性:血清中含有意外抗体,用一组谱细胞,确定抗体特异性室温盐水反应抗体:MN、P、Lewis排除冷抗体及缗钱状凝集排除多凝集,正反定型不一致的思考及解决,1)首先考虑人为因素和试剂因素。重新采集血样,核对试剂、离心条件等2)分析可能导致正、反定型不一致的原因3)针对性试验验证,ABO正反定型不符病例分析,抗A 抗B 抗A,B Ac Bc Oc 2 4 4 3 2 2分析:患者血型可能是B型,体内有冷凝集素。输血:确认血型之前可输O型洗涤红细胞,确认后输B型红
9、细胞。,ABO正反定型不符病例分析,抗A 抗B 抗A,B Ac Bc Oc 4 4 2 4 2分析:患者的血型可能是A型。巨球蛋白血症或部分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液中异常球蛋白升高,导致缗钱状凝集。输血:A型红细胞、血小板,ABO正反定型不符病例分析,抗A 抗B 抗A,B Ac Bc Oc 4 2 4 3 分析:患者血型可能是A型,获得性B。核对患者诊断,进行相关试验。输血:A型红细胞,正反定性不符病历,正定型 反定型 抗A 抗B 抗A1 Ac Bc Oc 4+-4+1+2+-患者 王某 女 60岁 低蛋白血症,重度贫血。抗体筛选使用聚凝胺法、抗人球法均阴性,显示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结果有待PCR
10、基因分型进一步确认。患者5月27日Hb 50g/L,情况差,当日给予输注配合的O型洗涤红胞2U,于5月28日再次检测Hb达69g/L,显示红细胞输注有效。,正反定型的意义,准确的血型判定利于指导临床用血发现亚型抗原强度的改变与疾病相关新抗原出现与疾病相关排除假阴性或假阳性结果干扰,美国FDA分析了19761985年间输血导致的死亡原因,发现ABO血型错误输血导致的死亡占总死亡数的51。而这种错误一般都是责任事故,基本没有技术原因,主要与管理有关。,2Rh血型鉴定,Rh血型鉴定方法1)盐水法 常规检测RhD抗原,单克隆RhD诊断试剂IgM 2)抗人球蛋白法或酶介质法 Rh抗体属IgG类,一般不能
11、在盐水介质中与红细胞发生凝集,IgM型抗体盐水介质阴性时,必须加做IgG型抗人球蛋白法或酶介质法3)微柱凝胶法,D抗原决定Rh是否阳性。Rh阴性分布频率:白种人1520%中国人 0.4%中国汉族0.34%大约1/3的Rh阴性的人,经Rh阳性抗原 免疫后,不产生抗D。,Rh血型抗原的免疫原性 Rh血型抗原的抗原性强度可能仅次于A和B抗原,Rh血型抗原中的免疫原性强弱顺序为 D E c C e,Rh血型鉴定出现假阳性的原因,1)受检细胞已被免疫球蛋白致敏,或标本血清中含有引起红细胞凝集的因子。2)受检细胞与抗血清孵育的时间过长,含高蛋白的定型试剂会引起缗钱状形成。3)标本抗凝不当,受检过程中出现凝
12、血或小的纤维蛋白凝块,误判为阳性。,4)定型血清中含有事先未被检测的其它特异性抗体,造成假阳性定型结果。5)多凝集细胞造成定型的假阳性。6)鉴定器材或抗血清被污染,造成假阳性。,Rh血型鉴定出现假阴性的原因,1)受检细胞悬液浓度太高,与抗血清比例失调。2)漏加或错加定型血清。3)离心后重悬细胞扣时,摇动用力过度,摇散微弱的凝集。4)抗血清保存不当,导致失效。5)定型血清的使用方法错误,没有按说明书进行。,弱D型,弱D抗原与大部分盐水抗D试剂不产生直接凝集反应,而与部分的IgG抗D血清用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反应阳性。因此当我们初次得到Rh阴性结果时,必须进行Rh(D)阴性确认试验,即用三种不同批号
13、的IgG抗D定型,如果全部阴性方可认为该被检者为Rh(D)阴性,否则,只要有一批为阳性,则可认为是弱D型。,弱D型的临床意义 尽管弱D比正常阳性细胞抗原弱,但输给Rh(D)阴 性的受血者后,自然有免疫产生抗D的可能。同时若接受Rh(D)阳性的细胞后,弱D型人也有可能产生 抗D抗体。因此,作为供血者,弱D型归类为Rh(D)阳性,作为受血者弱D型归类为Rh(D)阴性。献血者为弱D型,作为RhD阳性血液(AABB标准)受血者为弱D型,作为RhD阴性受血者(AABB标准),红细胞其他血型系统,Kell血型系统 在该血型系统的二个基因座上共有四个抗原:K与k,和Kpa与Kpb。K与k抗原都具有一定程度的
14、免疫原性。因中国人几乎100%K抗原阴性,故无抗-K。凝聚胺法无法检测K抗原和抗体。因此,凝聚胺法只适合中国人。,二、不规则抗体筛选和鉴定,1)抗体筛选所谓不规则抗体是指抗A和抗B以外的血型抗体。筛选细胞 通常是由2-3个单人份的O型红细胞组成一套筛选细胞试剂,包括以下常见的抗原:Rh系统、MNSs系统、P系统、Lewis系统、Duffy系统等。不能将过多人份红细胞混合,以避免红细胞混合后,对弱抗原红细胞的稀释。,抗体筛选试验可在交叉配合试验之前进行或一起进行,这样有利于对患者抗体的早期确认及鉴定临床上具有意义的抗体,避免一些可能的情况而造成病情的延误。大约有0.3%2%的群体血清中含有同种抗
15、体。,2)抗体鉴定自身细胞检查:观察患者(受者)的血清与患者(受者)自身细胞的反应情况,确定血清内是否有自身抗体和同种抗体二者同时存在。,使用试剂细胞中的谱细胞(panel cell)应用各种抗体检查技术,检测患者的血清,确定其抗体的特异性。当患者体内的同种抗体有二种或二种以 上时,可采用吸收放散试验。,谱细胞:一般是由8-16人份的已知血型表现 型 O型红细胞组成,具有各种不同的抗 原成分,根据谱红细胞的反应格局一 般可以鉴定常见的抗体。,方法:作抗体鉴定时,必须灵活应用盐水法、抗人球蛋白试验、聚凝胺(Polybrene)法及凝胶法等各种技术,再结合吸收放散等血清学手段,对抗体的特异性作分析
16、。,结果的判读和解释,溶血和血液凝集意义相同,都是抗原抗体反应阳性结果。先观察有无溶血,后观察有无凝集。记录结果,并与以前结果对照。,结果的判读和解释,抗体筛选试验不一定能检出所有临床意义的抗体,抗低频率抗原的抗体或有剂量效应的抗体,可能被漏检。这时需要安排抗原性更完全和特异性更强的筛选细胞做试验,或用敏感度更高的技术做检查。与纯合子抗原红细胞反应较强的抗体被称为具有“剂量效应”,具有剂量效应的血型系统包括Rh(D除外)、Kidd、Duffy、MNSs、Lutheran系统。剂量效应在MN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比较明显,在ABO血型等其他系统不明显。,三、交叉配血,交叉配血试验也称配合性试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输血 配合 试验 技术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392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