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产业发展规划实施情况中期总结评估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氢能产业发展规划实施情况中期总结评估报告.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氢能产业发展规划实施情况中期总结评估报告为全面推进十四五规划的有效实施,按照统一部署,结合年度的氢能产业工作总结、相关工作检查报告以及其他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对规划实施两年半时间的主要指标、重点任务等完成情况进行了中期评估,综合形成氢能产业十四五规划实施情况中期总结评估报告,报告从规划实施及执行完成情况、问题及建议等两大方面进行阐述,具体情况汇报如下。一、规划实施及执行完成情况氢能产业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颁布以来,紧紧围绕加快氢能产业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遵循能源生产和消费策略,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发挥综合优势,把发展氢能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
2、进能源结构调整的重要引擎,大力加强技术研发,提升装备制造水平,贯通氢能产业链条,构建新型产业生态,加快示范推广应用,夯实安全环保基础,打造氢能品牌,创建国家氢能及燃料电池示范区,为现代化强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促进氢能产业各项工作取得长足进展。十四五以来,产业发展制度体系逐步完善,聚集20家以上的氢能产业相关企业,燃料电池发动机产能达到8000台,燃料电池整车产能达到8000辆,加快布局燃料电池轨道交通、分布式发电装备产业,氢能产业总产值规模突破300亿元。工业副产氢纯化、燃料电池发动机、关键材料及动力系统集成等核心技术率先取得突破,达到先进水平。有序推进加氢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建成加氢站20座(
3、含与其他能源合建站)试点示范取得初步成效,燃料电池汽车在公交、物流等商用车领域率先示范推广,全域内累计示范推广燃料电池汽车5000辆左右;实现燃料电池在应急电源、通信基站、储能等领域的I式点小5巳O(一)完备发展产业链条涉氢企业共有近20家,分布在工业园等地,除氢燃料电池整车产业外,基本覆盖了制氢、储氢、运氢以及氢燃料电池等氢能产业链各环节。在制氢环节,拥有氢气制备企业,氢气资源极其丰富。在氢气储运装备环节,拥有领先的一站式氢能装备和处于领先水平的低温液氢储罐和运输装备生产商。在氢燃料电池环节,拥有创新能力较强的氢燃料电池企业,带动了氢能产业集聚发展,涉氢企业氢能相关产值约300亿元。1 .氢
4、气制取。以工业副产氢就近供给为主,充分利用工业副产氢优势,大力发展氢气提纯技术,提高工业副产氢利用率,带动钢铁、煤炭和化工等传统行业不断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积极推进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和核能制氢,逐步降低制氢成本。2 .氢气储运。重点发展高压气态储氢运氢设备、液氢储运装备。做优做强氢气储运装备龙头企业,充分利用现有高压容器产业基础,加强35Mpa相关设备的应用,积极开发70MPallI型瓶和IV型瓶储氢罐设备技术、IV型瓶压力存储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高压智能化阀门等产品。发挥产业基础优势,以大容量、长距离低温液态储氢设备为发展方向,大力推动液氢槽车、液氢加注相关技术和装备发展,加快推
5、动液氢产品的国产化替代和成本降低,建立领先的氢气储运装备技术链与产业链。3 .加氢站建设。按照由点及面、由专用向公用、由城市向城际发展的思路,重点发展固定式加氢站及站控系统、油电氢气一体化综合加能站等加氢装备产业,合理配套、适度超前推进加氢站布局建设,优先在氢气资源丰富、应用场景成熟的城市重点布局,积极发展高压氢气加注装备、氢气品质检测设备、集装箱式增压加氢装置等相关装备产业。重点推进城市公交、物流、环卫等专用加氢站建设,开展加油、加气、充电和加氢站合建模式试点。4 .燃料电池系统。加大对核心技术、关键材料和高端装备研发投入,加强燃料电池发动机技术和含氟功能膜材料技术地位,实现卡脖子关键技术的
6、不断突破,逐步形成批量生产能力;重点发展车用氢燃料电池、便携式氢燃料电池、分布式氢燃料电池、氢燃料电池检测产业。发展燃料电池电堆及系统,以石墨双极板、金属双极板燃料电池电堆为主,注重电堆高寿命、低成本等指标,提升电堆功率密度等技术指标,发展车用大功率水冷燃料电池、小功率空冷燃料电池。发展电堆零部件及材料,加速电堆核心部件膜电极、双极板、碳纸、氢气循环系统等核心零部件的产业化。(二)提升产业创新能力1 .加快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围绕制氢-储运氢燃料电池-氢能应用及示范,开展技术研究和产品研发,实现氢能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推动氢能产业科技成果落地转化,补全补强产业链条,提升氢能产业核心竞争力。
7、建立氢能产业科技创新指导目录,每年组织实施一批氢能产业科技重大专项项目,重点围绕关键材料和关键部件,着力突破一批关键技术,研发一批核心器件。研发清洁、高效、经济的工业副产氢提纯制氢技术,提升质子交换膜、固体氧化物电解池等电解水制氢的工艺技术水平。积极开展石化、焦化产业副产氢纯化提升品质、高效电解低成本制氢、金属储氢、有机液态储氢和液氢相关技术开发;开展太阳能光解水制氢、热化学循环分解水制氢、低热值含碳原料制氢等新型制氢技术研究。2 .加强产业创新载体建设。紧密围绕前瞻和颠覆性技术开展研究布局,支持科研院所、高校及行业龙头企业,建设重点科研室、前沿交叉研究平台、产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
8、新中心和制造业创新中心等氢能技术创新平台,围绕先进技术标准和产业发展需求开展氢能基础研羯口前沿技术研究,持续加强基础研究,强化颠覆性技术的前瞻布局。加强校企联动,共同开展技术攻关,提升创新策源能力,为未来产业新风口奠定技术基础。(三)加强企业主体培育1.着力壮大领队型企业。通过聚焦重点企业、集成政策优势、集中产业资源、提供个性化服务,引导支持氢能产业领域的龙头骨干企业立足自身优势,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加大氢能产业领域成套产品、核心部件及制造设备的创新力度,强化自主品牌建设,抢占氢能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引导氢能企业专注细分领域,瞄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持续开展技术研发和工艺升级,广泛参与氢能
9、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协同合作,培育一批具有生态主导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形成若干产业链领航企业、单项冠队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 .大力培育小巨人企业。培育企业自主创新、专业制造、集约经营、精益生产,提升专精特新企业的技术水平和专业化程度。在燃料电池电堆智能化装备、电机电控、关键零部件、检测测试装备等领域扶持培育一批专业特色鲜明、技术含量较高、配套能力较强、市场前景较好的科技型行业小巨人企业。引导专精特新企业与大企业紧密分工深入合作,扩宽配套协作领域,做精配套服务,提高我省氢能产业的配套能力,形成大中小微企业紧密细致协作的发展格局。3 .加快引进知名企业。搭建产业和技术交流合作平台,推
10、动与氢能产业领域的企业、科研机构建立广泛深入的联系,吸引国内外知名氢能产业领域龙头企业落户,提升氢能产业核心产品的研发和制造能力,不断深化氢能产业链。瞄准燃料电池电堆及关键零部件、燃料电池动力系统总成及关键零部件、燃料电池整车为重点领域,引入发达技术领先的企业,提升氢能产业整体竞争力。(四)推进应用示范推广1.完善氢能基础设施网络。按照以需求为导向、适度超前规划、探索商业运行的发展原则,加快推进各类加氢站建设。推动油、气、氢、电合建站、综合加能站以及制储运用一体化加氢站等各类加氢站建设,探索加氢站商业化运营和管理模式,为氢能产业顺利突破产业化瓶颈提供基础设施保障。开展掺氢天然气管道建设。建成加
11、氢站5座,部分加氢站实现无补贴商业化运营。2 .加快氢燃料电池应用推广。开展各类氢燃料电池车应用示范,逐步探索适用于氢燃料电池车的应用场景、商业模式。通过引导,采取增量替代等方式,扩大公共服务领域氢燃料电池车推广力度,积极推动市内公务用车、公交车、通勤车、环卫车等氢燃料电池车示范,适当增加途经部门、学校、高铁站、景区的公交线路作为氢燃料电池公交示范线路,协调推动氢能城际大巴应用示范。推广应用氢燃料电池叉车、牵引车,鼓励支持工业企业采购氢燃料电池通勤车、物流车、重型卡车。3 .氢能储能发电应用示范。发挥氢能调节周期长、储能容量大的优势,重点开展氢能综合调峰电站应用示范,打通充放电、储能、调度使用
12、等各个环节,提升可再生能源调峰能力;加快推进燃料电池冷热电三联供在社区、园区、港口、矿区、机场的示范应用,促进分布式氢能技术发展及应用;逐步推进燃料电池发电在电网应急电源车、通讯基站备用电源、数据中心、地铁通信站点等应急保供场所的应用示范,提高供电可靠性;充分利用风电和光伏资源,试点建设燃料电池分布式发电系统、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五)实施产业融合发展1 .推进产业融合创新。积极探索氢能产业与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新型智慧城市等先进技术融合,形成新的业态及生态体系。推动氢能利用与服务业深度结合,鼓励氢能与会展、旅游、物流、通信、电子商务等领域融合发展,有序融入经济社会各领域、各方面。科学规
13、划推进氢能产业与机械、化工、钢铁、材料等产业的协同发展,提升绿色发展水平,在钢铁行业试点氢能源一大规模化石能源替代项目。2 .突出协同联动发展。统筹氢能产业布局,推动区域氢能产业协同发展,形成优势互补、错位发展格局。深化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增强联动协调,形成集聚发展优势、提升产业集中度。加强氢气制备、氢气储运、燃料电池、氢能应用企业之间的合作和分工互补。加强氢能产业与其他产业间的协作,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加强氢能企业与装备制造、化工、冶金、新材料等领域企业之间的合作与联系。积极构建集氢能生产、研发、应用、服务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平台体系,创新合作模式,实现联动发展,有力推进氢能产业快速发展和深度推广
14、应用。(六)实施产业标准建设1 .构建氢能标准体系。围绕制氢、储氢、加氢和燃料电池、燃料电池汽车等关键环节及领域,推动与国内外一流技术标准机构深度合作,重点制定制氢技术、氢安全、氢气储运、燃料电池、加氢站等领域的标准,逐步建立健全覆盖全产业链的标准体系。鼓励龙头企业积极参与各类标准的研制工作,支持有条件的社会团体制定发布相关标准。积极推动参与行业标准规范制定,推动优势产品、技术成为国家/行业标准,通过技术标准驱动产业向高水平迈进。2 .推动相关标准的实施。实施标准化发展战略,建立完善的标准化工作机制,强化标准实施与监督,夯实标准化基础保障。建立标准及时更新机制,加强前沿技术标准跟踪和研究。加快
15、建设氢能产品公共检验检测、计量测试等服务平台,开展关键技术产品权威检测。对牵头和参与制定氢能相关标准的企业和机构予以奖励支持。(七)健全氢能产业管理体系1.加强产品质量管控。督促企业制定和完善产品质量管理体系,严格依照规范组织生产,加大技术人员培训力度,提高检验检测和质量保障能力。加强对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的事中事后监管,保障产品反里女王。3 .强化产业安全管理。完善氢能产业的各类产品、设备制造、工程建设、运营管理等安全技术体系,夯实安全发展基础。加强对氢能生产、储运和应用中重大风险的管控,严格做好风险化解措施。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处置工作机制。4 .完善环境保护措施。
16、加强氢能产业排放管理,加强对制氢过程中废气、废水以及废料等处置与监管,完善回收处理制度,实现达标排放。探索制氢过程中二氧化碳的低成本、高效率处理方法和途径。5 .广泛应用节能技术。优化现有制氢工艺,提高制氢效率,降低能源消耗。研发新型制氢技术,持续提高可再生能源制氢比例,降低氢气生产的资源能源消耗,实现绿色低碳制氢。积极采用3050MPa的高压气态长管拖车、低温液氢、管道输运等技术降低氢气运输能耗。加强加氢站设施节能管理,优化加氢工艺,降低加氢站电耗。通过技术创新不断提高燃料电池车的能源利用效率。(八)强化科普宣传力度1.加大氢能产业宣传力度。挖掘氢能产业发展的亮点和特色,加大在各级媒体上的宣
17、传力度。承接并办好大型氢能产业发展会、技术及产品博览会、产业招商推介会等相关高端活动才隹介氢能产业发展、应用情况,切实提升氢能产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6 .加强氢能科普教育宣传。注重舆论引导,充分利用各类媒体、专家讲座等形式,向公众普及、宣传氢能知识与相关技术,提高社会团体、公民和企业7寸氢能的认识,消除公众对氢能利用方面的安全疑虑,吸引公众参与到氢能产业的发展中,逐渐形成有利于氢能产业发展的社会共识。二、十四五发展规划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十四五以来,氢能产业各项工作虽然取得长足进展,但氢能产业发展也面临不少困难和制约。(一)研发领队人才及专业化团队紧缺,燃料电池电堆核心技术与关键材料、关键部件
18、以及氢气加注机等方面与先进水平差距较大,关键技术仍处于攻关期,成熟度较低,关键材料主要依靠进口,成本较高,技术标准、检测体系发展滞后。(二)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加氢站等基础设施在审批及运营管理等环节缺乏总体设计和政策支持,建设进展缓慢,影响了燃料电池汽车的推广应用。(三)氢能企业缺乏规划统筹,上下游企业联系不够紧密,缺乏集群协作效应。三、推进“十四五”后半期规划实施的对策与措施(一)强化工作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协调,进一步发挥氢能产业发展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合力推进氢能产业发展。将氢能发展纳入绩效考核内容,对加氢站建设、燃料电池汽车推广、氢能推广宣传、创新平台建设等活动明确职责分工,对工作完成
19、情况、重点示范项目进展情况进行考核评价,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地,推动项目尽快投产达效。(二)注重战略引导。将氢能产业发展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将符合条件的氢能产业项目纳入重大项目库,研究氢能价格形成机制。加强燃料电池汽车行业管理,统筹氢能装备制造业产业发展。指导相关企业把氢能产业作为战略发展方向,推动氢能产业链相关企业协同发展。(三)加大资金投入。统筹各级科技发展、新能源汽车推广运营等资金,择优选取氢能产业项目积极促进氢能产业发展。积极对上争取,进一步降低涉氢企业用金门槛,优化审批流程。盘活优质民间资本,积极引导社会设立氢能产业发展专项金,支持氢能关键技术开发、氢能应用重点示范工程,支持氢能高技术企业孵化。(四)强化用地保障。对于符合规划布局、带动力强的重点项目用地纳入保障范围,给予用地保障。有关市、县(市)等要把氢能产业项目用地纳入当地空间规划,统筹保障项目用地。(五)鼓励先行先试。借鉴先行做法,参照天然气加气站管理模式指导各市研究制定加氢立岳见划建设运营管理办法,统筹规划布局,鼓励先行先试,加快推动加氢站建设。(六)加快示范推广。协调推进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工作。指导推进氢能在城市公交、物流运输、轨道交通、乘用车、港口作业车辆、特种车辆等交通运输领域的示范应用;推动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核能制氢示范应用,促进氢能在电力、煤矿等领域的示范应用。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390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