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章汉族综合艺术.ppt
《四章汉族综合艺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章汉族综合艺术.ppt(5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章 汉族综合艺术,4.1 歌舞音乐概述舞种及代表性作品简介4.2 说唱音乐概述曲种及代表性作品简介4.3 戏曲音乐概述昆曲京剧越剧,歌舞、说唱及戏曲中的音乐,第一节(一)概述,我国各民族人民都能歌善舞,民间舞蹈品种纷繁,音乐风格各异。由于在民间的实际表演中歌和舞很难彻底分开,有歌便有舞,有舞就有歌,我国音乐学界把民间流行的各种舞蹈称为民间歌舞。民间歌舞历史悠久,是一种音乐、舞蹈相结合的艺术形式。从音乐和舞蹈结合方式的角度,可将我国民间歌舞划分为鼓舞、跳乐和踏歌三个类别。鼓舞是以击奏乐器伴奏,踏节而舞的形式。由于我国的击奏乐器中鼓的种类和样式最多,又常用于舞蹈的伴奏,故称此类歌舞为“鼓舞”。
2、鼓舞的历史很长,先秦典籍尚书益稷中便有“击石拊石,百兽率舞”的记载,可见在远古时期鼓舞就已出现。鼓舞一般用鼓作主要伴奏乐器,配以其他击奏乐器。鼓舞中,鼓点在舞蹈中起重要的作用。汉族的腰鼓舞为典型的鼓舞,秧歌和花鼓中也有采用鼓舞形式的舞蹈。跳乐亦称跳月、跳弦、跳脚,是指没有歌唱而纯用乐器伴奏的舞蹈。从 诗经王风君子阳阳篇的记载来看,此种歌舞形式在先秦时也已经出现了。目前流行的民间歌舞中,也有这种形式。,第一节(一)概述,踏歌即是汉族的舞蹈音乐的主要形式,又可分为载歌载舞、歌舞相间、以歌伴舞等不同的类别。汉族舞蹈歌曲的音乐结构主要有单歌式、复歌式、联缀式和板腔式四种不同的类型。单歌式:用一首曲调演
3、唱多段歌词,表演时反复演唱,载歌载舞。歌曲一般为单乐段,由两个或四个乐句组成,时常把歌曲的最后一句当作前奏或过门,作为歌舞的准备和间歇之用。单歌式一般用于内容比较单纯的小型歌舞。冀东秧歌茉莉花(曲谱4-1)和江浙流行的民歌茉莉花同名,但在音乐性格方面,与民歌的茉莉花大相径庭。民歌茉莉花风格抒情,体现了江南水乡的音乐风格,这首舞蹈歌曲却因配合情节而融入较多的叙事和说唱特征,曲调有棱有角,表现出了北方的风格。复歌式:把两首具有派生关系或性格相近的乐曲有机地组合起来并加上前奏、间奏和尾声构成的一种歌舞音乐结构形式。如福建采茶采茶扑蝶(曲谱4-2),便采用了四角采和六角采两个曲调,全曲分两部分,第一个
4、部分曲调欢快、跳跃,具有很强的舞蹈性,第二个部分抒情优美,富有歌唱性,与前部分形成较为明显的对比。,第一节(一)概述,联缀式:这种结构形式是把三首以上的歌曲有机地联缀在一起,再加上器乐的引子和间奏,组成中型或大型的歌舞套曲。联缀起来的歌曲在调式、调性、节拍、节奏、速度和情绪等方面的有对比,音乐较为丰富。如东北秧歌蓝桥会中就用了五个不同的曲牌。板腔式:它是由某一曲调为基础,通过速度、节奏、旋律的扩充或减缩等变化,演化成一系列的板别,由这些板别构成歌舞音乐。如流行在山西和陕西北部的民间歌舞二人台的音乐便采用这种结构形式,二人台音乐中用民歌走西口为基本腔调,并借鉴汉族戏曲音乐的发展手法,使其板腔化,
5、创作了慢板、亮调、捏子板、慢二流水等板式,使音乐富有戏剧性。,第一节(二)舞种及代表作品简介,汉族民间舞蹈主要有秧歌、花灯、花鼓、采茶和等不同的品种,另汉族祭孔的乐舞也是一种非常有影响的歌舞形式。1.秧歌:秧歌是北方地区广泛流行的民间歌舞,分“高跷”和“地秧歌”两种。秧歌的音乐,包括歌曲、锣鼓点和器乐曲牌,其中歌曲最重要,是秧歌音乐中的主要部分。秧歌的表演形式分过街、大场和小场三部分。过街是由十多人到百余人组成秧歌队,装扮成历史传说、神话故事或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拿着扇子、手帕、伞等道具,在锣鼓或音乐的伴奏下,在街上行进的同时,随音乐作一些简单的动作和队形变化。大场是秧歌队在到演出场地后,用于秧
6、歌小场表演的开场和结尾处的集体舞蹈,一般用几种比较简单的步伐做多样的队形变化。大场的音乐情绪热烈,常用一领众和的形式。小场是二、三个人演出的有简单情节的小型歌舞剧,如小放牛(曲谱4-3)、王大娘钉缸(谱例16)等。小场中常穿插一些逗趣的表演,其音乐特点生动活泼、诙谐有趣。,第一节(二)舞种及代表作品简介,秧歌分布很广,在全国影响较大的有河北冀东秧歌、东北秧歌、山西祁太秧歌、山东胶州秧歌、陕北秧歌等。冀东秧歌流行在河北省唐山地区,秧歌队由武生开路,后跟童子和渔、樵、耕、读等角色,其后是妞(少女)、丑、文扌汇(机灵善良的老太太)武扌汇(严厉威武的老太太)和公子(书生)等五种行当的角色。冀东秧歌的舞
7、蹈动作诙谐幽默,肩的动作最富有表现力。冀东秧歌的歌唱部分叫“秧歌柳子”,都是当地流行的传统小调,演唱时不舞,也不用乐器伴奏,而注重声乐技巧的表现。如茉莉花通过咏唱西厢记中张生和莺莺的故事,表达了人们对爱情的赞美向往。其曲调优美,地方风格浓郁。东北秧歌是东北地区秧歌的总称,包括辽南高跷、辽阳地秧歌和抚顺地秧歌等不同的品种。东北秧歌的角色有公子、花旦、老扌汇(彩旦)、丑公子(又称傻柱子)和老鞑子(又称大鞭子)五种,其中老鞑子是秧歌队的总指挥。此外,有的演员扮成秧歌小戏中的人物,如白蛇、青蛇、许仙及渔、樵、耕、读等。,第一节(二)舞种及代表作品简介,东北秧歌的舞蹈动作舒展、大方、稳健、朴实,非常有韵
8、律感,表现出东北人爽朗、干练的精神风貌。主要的道具是手帕,舞动的手帕时飘时落,时转时甩,花样繁多,很有特色。东北秧歌的曲目多为东北小调和明清俗曲,如小看戏、月牙五更(曲谱2-2)、渔樵问答、生产忙等。乐队包括唢呐、大鼓、大钹、锣、小钹等,著名的唢呐曲牌流行全国的满江红等。东北秧歌的小场表演的秧歌小戏有王二姐思夫、蓝桥会等,音乐用曲牌联缀式。2.花灯:花灯流行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云南、贵州、四川等省,湖北西部和重庆市,著名的有恩施花灯、秀山花灯、酋阳花灯、贵阳花灯、遵义花灯、安顺花灯、昆明花灯、玉溪花灯、弥渡花灯等。花灯班子一般由掌灯(又叫灯头,花灯班子组织者)、拿折扇的“花子”(男演员)、拿手帕的
9、“幺妹子”(女演员)、负责调度并提词、伴唱的“掌调”和担任伴奏的乐队队员组成。在花灯流行的地区,正月十五村村出灯,户户迎灯,到处都有花灯班子的行踪。,第一节(二)舞种及代表作品简介,花灯班子每到一户,便在主人家的院子里或堂屋内表演,边唱边舞,还用扇子和手帕作赶瘟神的动作。表演完毕,主人要燃香放炮,向花灯班子表示感谢。花灯一般没有故事情节,音乐采用短小的民歌小调,一个节目往往用一个曲调反复演唱多段歌词。有简单情节的节目或比较长的段子,也采用联缀起来的数个曲牌。花灯歌曲的节奏鲜明,曲调流畅,情绪活泼,优美动听。伴奏用打击乐器和胡琴、月琴、三弦、笛子等管弦乐器。云南弥渡花灯十大姐(曲谱4-4)是由当
10、地汉族、彝族的山歌演变而来的舞蹈歌曲,由十个姑娘化装成十姐妹表演采摘山茶花,描绘了姑娘们的美貌和她们对生活的热爱。3.采茶:“采茶”主要流行在我国南方的江西、浙江、福建、安徽南部和广东北部等茶叶产区。“采茶”在不同地区有“采茶灯”、“茶灯”、“茶灯闹春”、“茶篮灯”、“茶花灯”、“茶箩灯”等不同的称呼,是从茶农劳动时唱的“茶歌”演变而来的一种歌舞形式。,第一节(二)舞种及代表作品简介,各地“采茶”的表演形式纷繁多样,有十多人集体表演的,也有二人对舞的。但普遍的表演形式有二:一种是一男子举灯头引路,众女子手提花篮相跟起舞;二是由三人(一丑二旦)化装成茶童和茶女表演,边歌边舞。采茶歌曲的内容大多描
11、写茶山的风光和再现茶农生活,也有以民间传说为题材的歌舞小戏,如梁山伯与祝英台、董永卖身、补缸、送哥卖茶等。“采茶”的音乐除茶农唱的茶歌外,还吸收了当地的山歌、小调和明清俗曲的曲调。斑鸠调(曲谱4-5)原为赣南民歌,后被收入采茶,成为舞蹈歌曲。它有五段词,生动地描写了斑鸠、锦鸡、青蛙、燕子和蝉虫的鸣叫声,表现了自然的美好和盎然的生机。4.花鼓:花鼓主要流行在湖南、湖北、安徽、江苏、江西等省,原为民间小调,因用鼓伴奏而称为花鼓。目前很多地方的花鼓已经发展为花鼓戏,流行的有湖南花鼓戏、湖北天沔花鼓戏等。,第一节(二)舞种及代表作品简介,花鼓有三种表演形式:1.表演者自行击鼓,击鼓动作是舞蹈的组成部分
12、。如安徽的凤阳花鼓、湖北的天沔花鼓(又称“三棒鼓”)、福建和台湾的车鼓等。2.表演者只歌舞而不击鼓。如江苏的苏南花鼓、扬州花鼓和安徽的花鼓灯。3.小型歌舞的综合表演。如江西的夹湖花鼓便包括了打莲湘、走马灯、打花鼓等数种小型歌舞。花鼓流行地区一般过去都比较穷,十年九灾,贫苦的农民不得不出外卖艺乞讨为生。花鼓通常由一、两个人用走唱的形式表演,没有管弦乐的伴奏,舞蹈、鼓点也比较简单。如安徽凤阳花鼓通常由两个妇女表演,一个打花鼓,一个敲小锣,她们挨门挨户唱花鼓,也说些奉承话和吉利话。表演完毕,主人给她们一些钱、粮。流行广泛的凤阳歌(曲谱4-6)便是乞讨生活的写照,这首乐曲虽然产生在乞讨之中,但没有眼泪
13、也不显悲伤,采用铿锵的节奏和优美的旋律,流露出一种欢娱之情。人们在欣赏它的曲调和节奏之后,能进一步体会到隐藏在欢娱之情背后的苦涩和艰辛。花鼓在湖南各地都很盛行。铜钱歌(曲谱4-7)是湖南地花鼓中的舞蹈歌曲,它对奉行拜金主义的富人进行了辛辣的讽刺,用幽默的语言表露出穷人不为贫困所困扰的乐观主义精神。,第一节(二)舞种及代表作品简介,曲调采用由羽、宫、角、徵、微升徵五声构成的湖南特性羽调式,第六乐句用加垛法丰富了歌曲的表现力,最后停在微升徵上,非常有特色。5.祭孔乐舞:以孔子为宗师的儒家把恢复尧、舜、禹时期的原始公社制度视为最高的政治理想,极力推崇西周初期建立的国家礼乐制度,儒家思想基本上围绕这个
14、政治理想和所推崇的国家制度展开。周武王灭了商纣以后,其继任者在周公人等帮助下,认真总结了商纣灭亡的经验教训,思考着如何巩固和维护天子、诸侯、大夫、士、庶民、奴隶所构成的金字塔式的等级制度问题,他们认为:要想从根本上维护这个等级制度,就必须首先熄灭低等级位置上的人对高等级位置向往的欲望,因为正是这个欲望才激起并支配着人们反抗等级制度的行为。他们发现,特定的音乐具有熄灭人的欲望的独特功能,能使人进入无欲无求的状态,于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和谐无争了,这样,当然也就不会出现违背这个等级制度的行为,礼的制度也就从根本上得到了维护。通过音乐平息人心,从而实现维护礼的等级制度的国家管理系统即西周的“礼乐制
15、度”。儒家推崇礼乐的思想却为历代统治者采纳,礼乐思想也成为中国两千多年的政治指导思想。,第一节(二)舞种及代表作品简介,儒教推崇的礼乐不是单纯的声乐、器乐或舞蹈的表演,而是将音乐与特定的祭祀典礼仪式结合在一起的仪式性音乐。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都十分重视祭祀典礼中的仪式性音乐,国家有专职的乐工团体操演此类音乐,这类音乐也称雅乐。20世纪早期的辛亥革命,使中国封建制度终于寿终正寝,宫廷中用于祭祀典礼的雅乐迅速消失了,现在只是在一些大的孔庙祭祀活动中仍然可以看到与宫廷雅乐相似的祭孔音乐,现在山东曲阜孔庙的祭孔活动还基本保留着清代祭孔音乐的原状。祭孔乐舞一般采用古代的八佾之舞,用64个人排成8行进
16、行表演。其辞为四个字一句,共八句32言。每个字配以一个两板的长音演唱,32个字唱64板,以合64这个数字(曲谱4-8)。祭孔乐舞的表演形式是歌乐舞综合一体性的表演,音乐的速度缓慢、节奏规整、旋律朴素。祭孔乐舞使用的乐器都十分古老,基本上是按照古代雅乐的建制配置的。,第一节(二)舞种及代表作品简介,复习讨论题:一.舞蹈歌曲有哪些不同的类型?二.秧歌主要流行在哪些地区?有哪几种不同的表演形式?秧歌的音乐又包括哪些不同类别?三.有哪些汉族歌舞形式在我国南方流行?它们各有何特征?四.应当如何评价祭孔乐舞?,第二节(一)概述,说唱又称曲艺,是以民间讲唱文学为基础的一种包括文学、表演和音乐三方面的综合艺术
17、形式。包括了唱腔和器乐两种成分的说唱音乐是曲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民间的曲种有400多个品种,其中汉族曲种有300多种,占70%以上。汉族曲种按说、唱的比例不同可分为基本只说不唱的、有说有唱的和基本只唱不说的三大类。第一类包括评书、评话、相声和快板快书等,第二类如苏州弹词、陕北说书等,第三类包括单弦牌子曲、四川清音等。虽然在第一类曲艺中有时也会有音乐成分,如相声中的“唱”,但民族音乐学一般只研究后两个类别中的音乐部分。音乐学界一般将我国属于第二类和第三类的曲艺形式分为鼓词、弹词、道情、牌子曲、琴书、走唱、杂曲等七个类别。其中,有的类别是按其伴奏乐器划分的(鼓词、琴书)、有的按其表演形式分类
18、(走唱)划分,有的又是按其音乐来源分类(道情、杂曲)。虽然划分标准不统一,但这一体系却综合了汉族说唱艺术的某些共同特点。,第二节(一)概述,1.鼓词类:鼓词类主要流行在北方,因演唱者兼奏书鼓(一种直径小于30厘米,高约3厘米的双面鼓)而得名,又称“大鼓书”。鼓词类包括数十个不同曲种,其中有流行在河北、京、津一带的“京韵大鼓”、“乐亭大鼓”、“木板大鼓”、“西河大鼓”、“梅花大鼓”,山东的“犁花大鼓”、“胶东大鼓”,东北的“奉调大鼓”,此外尚有浙江的“温州鼓词”、湖南的“长沙大鼓”等。除鼓之外,鼓词类曲种还常用三弦、四胡、板和琵琶等乐器伴奏。2.弹词类:属于此类的曲种都用弹拨乐器琵琶、三弦伴奏,
19、故名。弹词主要流行在南方,有“苏州弹词”、“扬州弹词”、“长沙弹词”、“福州弹词”等曲种。弹词音乐的曲调性很强,唱腔委婉细腻。曲目既有长篇故事,也有短篇的抒情小段“开篇”。3.道情类:最早起源于道教宣讲教义的说唱形式“道家唱情”。因为用长竹筒单面蒙皮制成的渔鼓和上端分开的长条竹板制成的简板伴奏,所以又叫“渔鼓”。主要曲种有“河南坠子”、“陕北道情”、“陇东道情”、“青海道情”、“湖北渔鼓”、“湖南渔鼓”、“广西渔鼓”等。其曲调简朴,音乐具有吟诵性。,第二节(一)概述,4.牌子曲类:牌子即曲牌,把一些曲牌按一定的规律串联起来讲唱故事,就是牌子曲。此类曲种所用的曲牌有许多是共同的,如银纽丝、太平年
20、、剪剪花、罗江怨、太平年等。它们的曲式结构也有基本相同,都是在曲头和曲尾之间插入若干曲牌而成的。“单弦牌子曲”、“河南大调曲子”、“兰州鼓子”、“四川清音”、“扬州清曲”是这一类中的重要曲种。5.琴书类:因用扬琴伴奏而得名,其音乐抒情优美,除扬琴外,还可加入二胡、三弦、筝等乐器伴奏。主要曲种有“四川扬琴”、“北京琴书”、“贵州文琴”、“云南扬琴”等。6.走唱类:此类曲艺多为二人表演,其特点是将说唱和舞蹈艺术结合起来,有很强的综合性。表演者手持扇子、手绢等道具,扮演各种角色。主要曲种有流行在东北的“二人转”、安徽的“凤阳花鼓”和浙江的“宁波走书”等。7.杂曲类:此类曲种都是从民歌小调发展来的,大
21、都只用一两个基本曲调反复演唱,而不联用各种曲牌。属于这个类别的曲种有“天津时调”和浙江的“莲花落”。,第二节(一)概述,说唱音乐唱腔有说唱结合、叙事抒情结合、咬字润腔结合三个突出的艺术特点。说唱艺术中的“说”带音乐性,强调语言的节奏、旋律也随着语言的字调和句调而起伏。说唱艺术中的“唱”带语言性,具有口语化的特征。说中有唱,唱中又有说,结合得非常密切。其方式有唱中有说、似唱似说、半说半唱和说唱结合四种。第一种歌唱性强,但旋律中含有语言音调;第二种是语言音调的歌腔化的结果;第三种一般是前半句说、后半句唱;第四种则是说一段、唱一段穿插进行的形式。说唱音乐唱腔有单曲体、联曲体、板腔体和综合体四种不同的
22、结构形式。1.单曲体:这是说唱音乐中最简单的结构形式。一个段子只用一个曲调或一个曲调反复若干次演唱。曲调重复时,根据唱词、情节的不同内部可有小的变异,但整体上没有大的改变。属于杂曲类的曲种多采用这种结构形式。,第二节(一)概述,2.联曲体:联曲体用若干不同的曲牌组成一个套曲来演唱一个段子。不同的曲牌有不同的唱词格式,有二句、三句、四句或更多句的,各句的字数亦有不同,用于表现不同的情绪。在实际演唱中要根据不同的内容和唱词的格律选用不同的曲牌。其音乐特点是灵活多变,对比性强。3.板腔体:板腔体则是由一包括上、下句的曲调为基础,通过速度、节奏、旋律的扩充或减以及调式调性等变化,演化成一系列的板别,由
23、这些板别构成某一曲种的音乐。曲艺音乐中的基本板式有慢板、中板、稍快的中板、快板和散板,其变化的层次和戏曲唱腔一样,一般为“散板-慢板-中板-快板-散板”,有时也会采用“慢板-中板-快板-散板”或“慢板-中板-快板”等变化形式。板腔体唱腔的特点是伸缩自如,灵活变通,具有很强的戏剧性。4.综合体:有些曲种主要采用板腔体,但有时也加用一些曲牌,如梅花大鼓有时在中段加用不同的曲牌,只在开始和结束的部分采用板腔体。又如苏州弹词,基本的腔调也是板腔体,但在开篇中也加用若干曲牌,这种结构形式,可以称为“综合体”。,第二节(一)概述,说唱音乐中的器乐包括过板音乐和唱腔伴奏两类,前者包括前奏、引子和各种大小过门
24、,伴奏的手法又有随腔伴奏、对比伴奏和接尾伴奏三种手法。“闹场”用的前奏曲(民间称为“板头曲”)往往是独立的器乐独奏曲或合奏曲,如河南大调曲子的板头曲都是老八板的变体,除当作说唱音乐的前奏外,也可作为器乐曲来演奏。,第二节(二)曲种及代表作品简介,1.京韵大鼓及其代表作:京韵大鼓又称“京音大鼓”,它是从河北河间一带流行的“木板大鼓”发展而成的一种曲艺形式。1870年前后,“木板大鼓”传入京、津,因带有乡下口音,被称为“怯大鼓”。著名大鼓艺人刘宝全(1869-1942)把“怯大鼓”改用北京话演唱,正式定名为“京韵大鼓”。京韵大鼓的唱腔为板腔体,唱词基本句式为7字句和10字句,垛句运用十分频繁。主要
25、有慢板(4/4)、紧板(1/4)两种板式,中间可以加垛板和住板。慢板(4/4)是主体板式,速度可变化,中间可插入其他唱腔,也可以加入韵白和散白。慢板的唱腔有平腔、挑腔、落腔、长腔、甩腔和拉腔6种。平腔是基本唱腔,音域不宽,曲调变化不大,用于叙事,下句落音为宫。如骆玉笙演唱的剑阁闻铃中的慢板(曲谱4-9)。挑腔是将旋律推向高音区的富有表现力的唱腔,歌唱性强,大多用于唱段开始的上句中,落音为宫。落腔常用于挑腔之后,旋律下行,缓慢而迂回,落在徵音上。长腔是比较长的拖腔,用于上句,曲调抒情委婉,落音为商。甩腔用于一大段的结束处,位于下句,音域宽,常为两个八度连续下行,落音为宫。拉腔用在甩腔前面,因其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汉族 综合艺术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387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