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高鸿业版课件第7章.ppt
《微观经济学高鸿业版课件第7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观经济学高鸿业版课件第7章.ppt(10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3/7/2,1,第七章 生产要素市场的价格决定,2023/7/2,2,一个完整的市场体系应包括两个部分: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 研究产品市场时,消费者的收入是既定的,厂商生产产品使用要素的价格也是既定的。要素价格 要素数量=生产成本=消费者收入需要研究要素市场 产品市场到要素市场意味着从价格论到分配论要素价格由要素的供求来决定,2023/7/2,3,主要内容,本章开始研究要素市场。即生产要素所有者提供生产要素从而获得报酬的价格决定,也是解决为谁生产的分配问题.分配理论概述要素的需求分析要素的供给分析与要素的价格决定洛伦斯曲线与基尼系数,2023/7/2,4,第一节 分配论概述,要素价格决定是
2、传统分配论的重要部分要素价格论是要素收入分配理论的重要部分JB克拉克:要素价格决定主要理论基础是边际生产率分配论厂商使用要素的利润最大化原则: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相等要素的需求要素的价格由供求来决定,2023/7/2,5,要素价格,要素需求,要素供给,生产者,利润最大化,消费者,效用最大化,产品价格,产品需求 消费者 效用最大化,产品供给 生产者 利润最大化,厂商作为要素的使用者面临的问题是使用或不使用要素,需要比较使用要素的成本和收益,才能达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消费者作为要素的所有者面临的问题是提供或不提供要素,需要比较提供和不提供要素所带来的效用,才能实现效用最大化的目标。,2023
3、/7/2,6,第二节 要素的需求分析,本节介绍分配理论的需求内容 西方分配理论的核心边际生产率分配论,2023/7/2,7,主要内容,要素的需求特点厂商使用要素的利润最大化原则完全竞争市场的要素需求不完全竞争市场的要素需求,2023/7/2,8,一、生产要素的需求特点,第一,生产要素的需求是引致需求。第二,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一种联合 的需求。,2023/7/2,9,二、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在要素市场上厂商依然遵循利润最大化原则,即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等于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 用公式表示为:MRP=MFC 这一原则适用于各种市场结构,边际收益产量=边际要素成本,2023/7/2,10,1、厂商使用要素
4、的“MR”,厂商增加一单位要素使用带来的收益增量即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MRPR=R(Q)Q=Q(L)则R=RQ(L)dR/dL=dR/dQ dQ/dL=MR MP=MRPMR=dR/dQ,2023/7/2,11,R,Q,MR,Q,L,MP,R,L,MRP=MR MP,生产要素边际收益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2023/7/2,12,2、厂商使用要素的“MC”,厂商增加一单位要素的使用带来的成本增量即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MFCC=C(Q)Q=Q(L)则C=CQ(L)dC/dL=dC/dQ dQ/dL=MC MP=MFC MC=dC/dQ,2023/7/2,13,3、厂商使用要素的利润最大化原则
5、,厂商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厂商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MRP=MFC这一原则是利润最大化的一般原则在要素市场上的具体化MR=MC MR MP=MC MPMRP=MFC,2023/7/2,14,三、完全竞争市场的要素需求,特征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厂商和市场对要素的需求,2023/7/2,15,(一)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完全竞争市场是指要素市场(factor market)和商品市场(goods market)均处于完全竞争状态的市场。区别完全竞争厂商与不完全竞争厂商,2023/7/2,16,(二)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 利润最大化原则,假定:1、厂商只使用一种要素 2、厂商生产单一的产品 3、厂商追求最
6、大的利润 厂商使用要素的利润最大化原则 MRP=MFC,2023/7/2,17,1、厂商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边际产品价值(Value of marginal product)简称VMP。,MRP=dR/dL=MR MP因为:完全竞争市场 P=MR 所以:MRP=dR/dL=MR MP=P MP所以:VMP=dR/dL=P MP=MRP,L,R,VMP=MRP,2023/7/2,18,L,MFC=W,O,2、厂商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 要素价格(w),MFC=dC/dL C=wL 因为: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是要素价格的接受者,则要素的价格w是常数所以: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就等于劳动的价格wMFC=dC
7、(L)/dL=d(wL)/dL=wdL/dL=w,W,2023/7/2,19,3、完全竞争厂商 使用要素的利润最大化原则,厂商在要素的使用上,MRP=MFC 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利润最大化原则是:VMP=W 或 MP P=W 当上述原则或条件被满足时,完全竞争厂商达到利润最大化,此时,使用的要素量为最优的要素数量。,2023/7/2,20,(三)完全竞争厂商 和市场的要素需求线,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完全竞争市场的要素需求线,2023/7/2,21,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完全竞争厂商对要素L的需求函数反映的是: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完全竞争厂商对要素L的需求量与要素价格之间的关系
8、 P MPL=VMPL=W 而MPL服从递减规律 当W,PMPL W,厂商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对要素的最佳使用量L将。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价格与要素数量呈反比关系,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与其边际产品价值VMP曲线重合,向右下方倾斜。,2023/7/2,22,W,L,O,Wo,A,VMP=PMP=d,Wo,Lo,思考:要素的需求曲线与其边际产品价值曲线重合为一条曲线,它们的含义一样吗?,W1,L1,B,W2,L2,C,前提:只使用一种要素,只有一家厂商,2023/7/2,23,完全竞争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1)考虑多个厂商同时调整情况下厂商m的要素需求曲线一种要素价格所有厂商要素量产品数量,产品供给产品
9、供给曲线右移产品市场价格单个厂商的VMP曲线左移要素的市场需求线更加陡峭,2023/7/2,24,(2)重复上述过程,将这些点联结起来,即可得到多个厂商调整情况下厂商m对要素L的需求曲线dm。它表示:经过多个厂商相互作用的调整,得到第m个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一般来说,dm曲线仍然是向右下方倾斜的,但比边际产品价值曲线要陡峭一些。(图c),(3)假定完全竞争要素市场中包含有n个厂商(n是一个很大的数)。每个厂商经过调整后的要素需求曲线分别为d1、d2、dn,整个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D可以看成是所有这些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的简单水平加总。(图d),2023/7/2,25,Q,P,P0,(a),L,Q,
10、MPL,(b),D,S1,VMP0=P0 MPL,W0,a,W1,L0,L1,S2,P1,b,L1,VMP1=P1 MPL,L,W,W,L,W0,n L0,A,n L1,B,D,dm,(C),(D),2023/7/2,26,四、不完全竞争市场的 要素价格决定,(一)卖方垄断市场的要素需求与价格决定(二)买方垄断市场的要素价格决定(三)双边垄断市场的要素价格决定,2023/7/2,27,(一)卖方垄断市场的要素需求,卖方垄断产品市场是垄断者,要素市场是竞争者,2023/7/2,28,厂商使用要素的利润最大化原则,厂商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MRP 在产品市场为垄断情况下 P MR 所以 MRPVM
11、P 厂商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要素价格W 在要素市场为竞争的情况下 MFC=W卖方垄断下厂商使用要素的利润最大化原则 MRP=W,2023/7/2,29,要素的需求曲线,在卖方垄断情况下,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与其边际收益产品曲线重合。存在n个厂商,则,Wo,Lo,W1,L1,MRP=MRMP,W,O,L,2023/7/2,30,卖方垄断厂商的最优要素数量决定,W,L,O,W,L,E,MRP,VMP,W=MFC=AFC,F,W1,EF被垄断者夺走,称为垄断剥削,厂商对劳动的需求线是MRP,厂商雇佣L数量的工人支付工人W的工资,而按劳动的VMP应支付工资是FL。EF的剥削完全是产品市场的卖方垄断引起
12、的。,2023/7/2,31,(二)买方垄断市场的要素价格决定,买方垄断:产品市场(产品的卖方)是竞争者 要素市场(要素的买方)是垄断者,2023/7/2,32,厂商使用要素的利润最大化原则,厂商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VMP 在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上 VMP=MRP 厂商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MFC 在垄断的要素市场上,要素价格不是固定常数 MFCW=AFC 买方垄断厂商使用要素的利润最大化原则:VMP=MFC,2023/7/2,33,W(L)=AFC(L),要素平均成本曲线是厂商面对的要素供给曲线。厂商是买方垄断者,它使用要素的数量,将影响市场要素的价格,市场上的要素供给曲线W向右上方倾斜。厂
13、商的边际要素成本曲线高于要素价格。,MFC,O,L,MFC,W(L),边际要素成本曲线和要素供给曲线,厂商要素供给线,2023/7/2,34,在买方垄断的情况下,由于厂商既决定要素的使用数量,又要决定要素的价格,因而厂商没有明确的要素需求曲线。,买方垄断厂商的要素价格决定,W,L,O,MRP=VMP,MFC,E,Lo,W(L),Wo,W1,买方垄断厂商的要素价格决定,F,厂商遵守利润最大化的原则确定要素的使用量为OLo,此时要素的供给价格为OWo,而此时,要素生产的边际产品价值却为OW1,其差额EF被买方垄断厂商所拥有,形成“买方垄断剥削”。,2023/7/2,35,(三)双边垄断市场的要素价
14、格决定,双边垄断:要素市场与产品市场均为垄断 厂商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MRP 而且 VMPMRP厂商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MFC 而且 MFCW=AFC 厂商遵循的利润最大化原则为 MRP=MFC,2023/7/2,36,W,L,O,MRP,VMP,MFC,W=AFC,G,E,F,L1,W3,W2,W1,双边垄断市场要素价格决定,按照利润最大化原则,厂商将雇用OL1的劳动量,则此时的劳动的供给价格为OW1,而劳动的边际收益产品却是OW2,边际产品价值为OW3,此时,OW3OW2OW1,其差额为GE+EF,经济学家认为此段为双重垄断剥削。,2023/7/2,37,第三节 要素的供给分析及要素价
15、格决定,2023/7/2,38,主要内容,一、中间要素的供给与价格决定 二、原始要素的供给与价格决定,要素,原始要素(劳动、资本、土地、企业家才能),中间要素(产品),2023/7/2,39,一、中间要素的供给与价格决定,中间要素的供给者是厂商,目的是利润最大化对于整个市场而言,生产要素的供给与一般产品的供给曲线一样,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2023/7/2,40,生产要素市场的均衡,p,p0,Q,0,Q0,E,S,D,2023/7/2,41,二、原始要素的供给与价格决定,原始要素的提供者是消费者,他们提供要素,从而获得收入,通过消费,达到效用最大化(一)要素供给原则(二)劳动供给与工资的
16、决定(三)土地供给与地租的决定(四)资本供给与利息的决定(五)欧拉定理,2023/7/2,42,(一)要素供给原则,消费者的资源既定,要素的供给问题是:消费者在一定的要素价格水平下,将其全部资源在“提供市场”和“保留自用”两种用途上进行分配获得最大效用。下面主要分析完全竞争市场,既定要素资源,提供市场要素收入间接效用,留下自用直接效用,2023/7/2,43,要素供给原则,要素供给原则:要素作为“市场供给”的资源的边际效用与作为“保留自用”的资源的边际效用相等。要素供给的边际效用间接效用 自用资源的边际效用直接效用要素供给原则:在约束条件 下,使 最大,2023/7/2,44,工资理论 利息理
17、论 地租理论,2023/7/2,45,对于劳动市场,我们可以思考:1992年,一般的大学毕业生赚的钱比高中毕业生高82%,为什么他们之间的收入有这么大的差距?如果工资增加,人们将工作更长时间吗?深圳出现了“少挣钱,多休闲”的时尚一族。为什么妇女平均收入只是男人的75%?小张和小李在技工学校分别学习计算机和农业机械专业,两人学习都很努力,成绩优秀,可是毕业后收入水平却有不小差别。小张成为一名计算机维护员,小李在一家农机厂工作,工资只有小张的一半。,2023/7/2,46,(二)劳动供给及工资的决定,劳动的供给问题可以看成是消费者在工资水平一定时如何决定其拥有的时间资源在闲暇和劳动供给这两种用途上
18、的分配,即自用资源(闲暇)和收入(劳动收入)之间的选择。市场活动劳动收入效用 时间资源 非市场活动闲暇效用 工资是闲暇的机会成本,相当于闲暇的“价格”,2023/7/2,47,劳动的供给:“向后弯曲的供给曲线”,原因:替代效应:WL收入效应:WL,O,L(小时),W(元/小时),2023/7/2,48,工资变动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工资上升,意味着闲暇商品的价格上升,人们会减少闲暇消费,转向消费更多的其它商品。所以替代效应使工资上升后,增加了劳动时间。工资上升,人们的收入也增加,人们会用更多的收入购买各种商品,包括闲暇商品,从而减少了劳动时间。此乃工资率的收入效应。,2023/7/2,49,这
19、两种效应同时存在,哪种效应更大则要看工资水平的高低:在工资水平较低时,替代效应较强,工资的上升会诱使劳动者增加工作时数;在工资水平较高时,收入效应较强,这时工资上升允许劳动者减少工作时间而不影响其生活消费水平。因此,供给曲线成为一条向后弯曲的曲线。,2023/7/2,50,影响工作时间的因素,人们虽然不能决定日常工作时间,但可以选择一生中的工作时间。当工资水平提高时,替代效应使人们臧家工作时间和减少闲暇时间,而收入效应使人们希望有更多的闲暇。,2023/7/2,51,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比较,劳动数量,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工资率,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2023/7/2,52,特写:深圳的时尚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微观经济学 高鸿业版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386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