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基础体格检查-一般检查.ppt
《诊断学基础体格检查-一般检查.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诊断学基础体格检查-一般检查.ppt(6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篇:检体诊断 第一章:基本检查法 第二章:一般检查 第三章:头颈部检查,概 念,检体诊断:医师进行全面体格检查后对病人健康状况和疾病提出的临床判断称为检体诊断体格检查:医护人员用感官或借助简便器械来客观地了解和评估病人身体状况的基本检查方法。通过询问病史、全面准确地体格检查可对许多疾病作出初步诊断。正确而熟练地掌握体格检查方法,是每个医护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功。,体检的基本方法及注意事项,基本方法:视、触、叩、听、嗅.注意事项:一、仪表端庄、要关心体贴病人,亲切和蔼耐心 二、要说明检查目的及被检者需配合的事项,争取被检者的合作。检查医师应站在被检者的右侧,充分暴露 被检部位。三、室内光线充足
2、、温度适宜,操作要轻巧、细致、准确、熟练、有序。四、操作有序,避免重复或遗漏,避免反复翻动患者。五、被检者病情危重,可先做重点检查,立即抢救,待病情好转再补做系统检查。六、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进行复查,发现体征的变化或出现新的体征。,第一章 第一节 视诊,用视觉来诊断疾病的一种方法。全身一般状况:性别、发育、营养、意识状态、面容、表情、体位、姿势与步态等局部视诊:皮肤、粘膜、毛发、五官、头颈、胸廓、腹部、关节外形检查部位应充分暴露、在自然光线下进行,第一章 第二节 触诊,触诊:医师通过手的感觉来判断内脏器官及躯体部分的物理特征的一种诊断方法。意义:明确视诊所见,补充视诊所不能见到的 触诊范围:可遍
3、及全身,以腹部触诊最为重要。手法:以指腹和掌指关节的掌面进行触诊。,一、触诊方法,检查目的的不同而施加的压力轻重不一,触诊可分为浅部触诊及深部触诊。1、浅部触诊法:用一手轻放于被检查的部位,利用掌指关节和腕关节的协同动作轻柔的进行滑动触摸。适用于体表潜在的病变、皮肤、关节、软组织及浅部动脉、静脉、淋巴结等。触诊时应注意被检查部位有无压痛、抵抗感、搏动、包块等。,2、深部触诊法:用一手或双手重叠,由浅入深,在被检查部位逐渐加压向深层触摸,借以了解被检查部位深部组织及脏器状况。适用于腹部脏器及腹部病变的检查。腹部检查时被检查者平卧屈膝、放松腹肌平静呼吸,检查者主要用于检查和评估腹腔病变和脏器情况。
4、腹部深部触诊法触及的深度多在2cm以上,有时可达4-5cm。,1.深部滑行触诊法:腹肌放松,医师以并拢的食、中、无名指末端逐渐触向腹腔的脏器或包块,在被触及的脏器或肿块表面做上下左右滑动触摸了解其形态、大小及硬度等。此法常用于检查腹腔脏器或深部肿块。2.双手触诊法:右手至于被检查部位进行触诊,用左手置于被检查脏器或肿块的后部,并将被检查部位的脏器、肿块推向右手方向,使其更接近体表,利于右手触诊。适于肝、脾、肾等脏器及腹腔肿块的检查。,腹部深部触诊又可分为:,双手触诊法,3.深压触诊法:用一个活两个并拢的手指指端在腹壁上逐渐用力按压,用以探测腹腔深在病变的部位或确定腹腔压痛点,如阑尾压痛点、胆囊
5、压痛点、输尿管压痛点等。反跳痛:深压触诊时,迅速将手抬起,若患者感觉疼痛加重,即有反跳痛。,4.冲击触诊法,又称浮沉触诊法。检查时,右手并拢的示、中、环手指指端与腹壁成70-90角,置于腹壁上相应部位,进行快速而有力的连续冲击,在冲击时即会感觉腹腔脏器在指端沉浮。常用于大量腹腔积液时肝脾难以触及者。操作时要避免用力过猛。,冲击触诊法,二、触诊时注意事项,1.检查前医师要向病人讲清触诊目的,消除病人紧张情绪,取得患者配合。2.检查者手要温暖,手法应轻柔,应位于被检查者右侧,面向被检查者,从“健康”部位逐渐移向“病变”部位,随时注意观察触诊时被检查者的表情。3.病人体位:一般为仰卧屈膝,两腿略分开
6、,侧卧检查时下腿应伸直,上腿略弯曲。4.触诊下腹部时,应嘱患者排尿,有时也需排便后检查。5.触诊时,医师要结合病变的解剖部位和毗邻关系,进行分析,判断病变的性质和来源。,第一章 第三节 叩诊,叩诊:用手或叩诊锤按一定的方法叩击被检查者身体某部位表面,使之震动产生音响,以之来判断被检部位脏器情况的方法。人体各组织的弹性、密度和含气量的不同,叩诊音也不相同。适用范围:确定脏器边界;确定浆膜腔液体多少。根据叩诊手法的不同,可分为间接叩诊与直接叩诊。,1.间接叩诊法:以左手中指第二指节紧贴于被检部位,其余手指要稍微抬起勿与体表接触;右手各指自然弯曲,以中指的指端垂直叩击左手中指第二节指骨远端或远端指间
7、关节。叩击方向应与叩诊部位的体表垂直以掌指关节及腕关节用力为主叩击要灵活而富有弹性,叩击后右手中指立即抬起 对每一叩诊部位一般只需连续叩击23次 用力要均匀,使产生叩诊音响基本一致 2.直接叩诊法:用并拢的手指掌面直接叩击或拍击被检查部位,借指下的震动感和拍击的音响来判断病变情况。常用于胸或腹部面积较广泛的病变,如大量胸腔积液、积气及大片肺实变。,直接叩诊,间接叩诊法,间接叩诊法正误图,叩诊音,叩诊注意事项,环境安静,以免影响判断。叩诊部位不同,采取不同体位注意对称部位的比较与鉴别不仅要注意叩诊音响的变化,还注意不同病灶的震动感差异。操作应规范、用力要均匀适当。,第一章 第四节 听诊,听诊(a
8、usculation):医护人员直接用耳或听诊器,听取心、肺、胃肠等脏器运动时发出的音响,以帮助临床诊断的一种检查方法。可分为直接和间接听诊两种方法。直接听诊法:用耳直接贴于被检查者体表某部位,听取脏器运动时发出的音响。间接听诊法:借助听诊器进行听诊。为临床常用方法,可用于身体任何部位。,二、听诊注意事项,1.检查室应温暖安静。2.根据病情,可坐位或卧位,病情严重者应尽量减少体位的变动。3.检查听诊器各部接头是否紧密有无松动,皮管有无阻塞或破裂。4.切忌隔着衣服听诊,听诊器体件应直接接触皮肤以获取确切的听诊结果5.听诊时注意力应集中,听肺部时应摒除心音干扰,听心音时摒除呼吸音干扰,第一章 第五
9、节 嗅诊,嗅觉:是医师以嗅觉判断发自患者的异常气味与疾病之间的关系。1、呼吸气体 烂苹果味-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刺激性蒜味-有机磷中毒 肝腥味-肝昏迷 氨味-尿毒症 2、汗液气味 酸性汗液-长期服用水杨酸、阿斯匹林等药 3、呕吐物气味 强烈酸酵味-胃潴留、幽门梗阻 粪便味-小肠梗阻及胃结肠瘘,第二章 一般检查,一般检查是对患者全身状态的概括性观察,常以视诊为主,但当视诊不能达到检查目的时,常需配合触诊等检查方法。内容包括:性别、年龄、生命体征(体温、呼吸、脉搏、血压)、发育与体型、营养状态、意识状态、面容与表情、体位、姿势、步态、皮肤、淋巴结等。,1、性别与某些疾病的发生率相关 2、疾病对性征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诊断 基础 体格检查 一般 检查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385721.html